水城县阿佐煤矿11601回采作业规程.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279250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76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城县阿佐煤矿11601回采作业规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水城县阿佐煤矿11601回采作业规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水城县阿佐煤矿11601回采作业规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水城县阿佐煤矿11601回采作业规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水城县阿佐煤矿11601回采作业规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城县阿佐煤矿11601回采作业规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城县阿佐煤矿11601回采作业规程.doc(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水城县阿佐煤矿11601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编制单位:总工办日期:2013年11月10日矿 审 批 意 见会审人员签名调度室主任: 生产副矿长:通风 科长: 安全副矿长:带班 矿长: 机电副矿长:矿 长: 总 工程师:审批意见总结:安全措施学习贯彻情况1、学习时间:2、学习地点:3、学习组织人员:4、学习情况序号姓名序号姓名序号姓名123452244632547426485274962850729518305293153103254113355123456133557143658153759163860173961184062194163204264214365224466目 录第一章、概况5第

2、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5第二节、煤层5第三节、煤层顶底板6第四节、地质构造6第五节、水文地质6第六节、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6第二章、采煤方法6第一节、巷道布置7第二节、采煤工艺12第三节、设备配置29第三章、生产系统30第一节、出煤系统30第二节、通风系统31第三节、监控系统34第四节、抽排系统36第五节、防尘系统36第六节、排水系统37第七节、防火系统38第八节、供电系统42第九节、通讯系统43第四章、劳动组织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43第一节、劳动组织43第二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44第五章、煤质管理46第六章、安全技术措施46第一节、一般规定46第二节、顶板管理47第三节、防治水49第四节、

3、爆破管理50第五节、“一通三防”与安全监控51第六节、防突措施56第七节、运输64第八节、机电65第九节、巷道施工安全技术措施66第十节、巷道维修措施66第十一节、其它管理措施67第七章、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67第一章、概况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11601回采工作面位于1341m1384m,采面切眼位于1341水平运输石门以南约165m,在切眼以南约2000m,为矿井的南翼边界,北以1341穿层石门为界,上限以回风巷为界,回风巷标高为1384m,运输巷标高为1341m,具体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见下表: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水平名称1341m采面名称11601回采工作面地面标高1487m154

4、7m井下标高1341m1384m地面相对位置1、 本回采工作面位于 井田南部2、 北临采区边界,南临风井。回采对地面设施的影响地面为缓坡旱地,地面无建筑物及高压线路等井下位置及与四邻影响1、该区内各煤层均未开采, K19运输、回风巷原已布置,现均封闭。2、浅部K15煤层被老窑开采。3、工作面与地面垂高为103m。走向长度120m倾斜长度59m斜面积(m2)7080第二节、煤层本工作面设计开采的煤层为K16煤层,经资料分析,该工作面范围内,K16煤层赋存较稳定,基本上全区可采,煤层厚度在1.82.5m之间,煤层结构简单、节理发育。附:煤层柱状图 第三节、煤层顶底板K16煤层顶板为粉砂岩,底板为粘

5、土岩。第四节、地质构造11601采面位于F3与F4断层中间,由于受两条断层的影响,K16煤层厚度沿走向、倾向均有一定变化,对回采有一定影响。第五节、水文地质一、涌水量预计该面正常涌水量:0.5m3/min,最大涌水量:1.3 m3/min。二、含水层(顶部和底部)分析1、本块段煤层直接顶、底板为弱含水层,一般无积水,但雨季地表水对开采有一定影响;2、本块段煤层回采主要水患是雨季地表水的渗入,地表水沟地段已留设防隔水煤柱,回-采中应严格执行,不准超界开采。第六节、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一、影响回采的其它地质情况见下表瓦斯相对瓦斯涌出量:11.2m3/t,绝对瓦斯涌出量:3.2m3/min二氧化碳相对

6、涌出量:3.50m3/t,绝对瓦斯涌出量:0.69m3/min煤尘爆炸性指数煤尘有爆炸危险性煤层自燃倾向性属二类(自燃煤层)地温20度二、冲击地压和应力集中区 无冲击地压危险和应力集中区三、地质部门的建议1、本块煤层回采产应合理选择架型,提高资源回收率。2、本块煤层赋存特殊,回采中应加强顶底板管理。3、加强水文情况观测,严格执行防治水措施第二章、采煤方法根据煤层赋存条件,本煤层厚度:2.0m,煤层倾角(6576度)等特点,选择采用伪倾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第一节、巷道布置 11601回风巷:位于K16煤层中,标高:1384m,支护方式:2.2m2.3m的工字钢梯形棚,净断面6.21m2,棚距0

7、.6m。11601运输巷:位于K16煤层中,标高:1341m,支护方式:2.2m2.3m的工字钢梯形棚,净断面6.21m2,棚距0.6m。11601切眼:位于K16煤层中,支护方式:2.2m2.3m的工字钢梯形棚,净断面6.21m2,棚距0.6m。回采方向:由南向北。收面位置:距回风上山20m处。第二节、采煤工艺一、支架的结构、组成、宽度1、支架的结构:“四边形”组合型掩护支架;2、支架的组成:支架的组成见下表支架组成材料名称规格单位每米用量11#矿用工字钢2m米/架2.2“T”型螺丝16mm棵72钢丝绳2832mm根4螺帽16mm个72加强板厚10mmmm2183、支架的宽度:支架的宽度为2

8、.0m(利用现有的)。二、工作面安全出口及两巷管理要求1、安全出口范围、高度的规定:工作面上下出口断面符合规定,并保证畅通无阻、支护棚正规,工作面上出口向外20m范围内巷道高度不低于1.6m;工作面下出口向外20m范围内巷道高度不低于1.8m。2、安全出口支护管理的规定(1)、工作面回风、运输巷煤壁向外20m范围内必须加强支护,如有坏棚必须及时修理、改正。(2)、安全出口必须安设专人进行维护,安全出口范围内无断梁、折柱、缺柱少梁现象。支柱正规、无淤泥积水、无杂物废料堆积、无坏棚,保证足够的通风 、行人、运输断面。(3)、安全出口自工作面煤壁向外10m范围内使用双排挑顶棚加强支护,再向外10m范

9、围内使用单排挑顶棚加强支护。所有挑棚均使用2.2-2.5m的单体液压支柱配合1m铰接顶梁,一梁一柱支设,铰接顶梁之间必须铰接牢固。3、两巷管理要求(1)、加强两巷的管理,工作面回风、运输巷如有坏棚必须及时改正,确保通风、行人断面符合要求。(2)、工作面回风、运输巷内的水管、电缆、监控线、电话线等要整齐挂在巷道的两侧。(3)、回风、运输巷内风水管路要接头严密、不得跑风、漏水。三、支架的安装和管理(一)、支架安装密度架子钢梁排距(中中)0.2m,即要求每米安装5排。(二)、支架安装技术规定1、开切斜坡装架(1)、准备工作:安排人员对开切斜坡进行全面加固,清理浮煤,将压风管、防尘管安装到位,运煤系统

10、保证畅通并将安装材料运到指定地点。(2)、待所有的准备工作完成后,即可组织人员沿开切斜坡安装掩护支架。开始安装时,首先在切斜坡的下口沿开切斜坡摆好28mm钢丝绳三根,11601工作面初安装,在开切眼的上部与回风巷拐点的煤壁处安装第一架掩护支架,再夹板及螺栓将钢丝绳逐根固定在掩护支架上后,再放置第二架,在两架之间旋转长短相适应的卡心材料之后,再用木锤打紧后,严禁用铁锤打,再用夹板及螺栓将逐根固定在掩护支架上,上述工序完成后,照此方法依次安装,直到安装完成。(3)、在开切斜坡内安装过程中,超前1.52.0挖出地沟,安好的掩护支架内安设搪瓷溜槽(搪瓷溜槽到掩护支架必须保证1.01.2m的空间高度,搪

11、瓷溜槽滞后掩护支架在1.01.5m处安设)。(4)、安装遇连接钢丝绳时,连接处用5个绳卡卡紧,安装好的掩护支架内每间不少于2.0m,且相互错开至少1.5m,安装好的掩护支架内每间距2.02.5m打一根单体支柱撑掩护支架,支柱打在硬底上,不能打在浮煤上,当掩护支架在开切斜坡内安装够一定长度后,即撤回掩护支架上的棚子进行放顶,保持棚子滞后掩护支架2.03.0m回撤距离。(5)在安装过程中,每一棵螺栓和夹板将钢丝绳拧紧卡牢。2、回风巷的安架:在开切斜坡安架至其上口后,即进行回风巷安装(1)、在风巷安装,首先必须卧地沟(规格为:800600500mm)掩护支架在地沟上安装好后,应保证掩护支架至地沟的空

12、间高度不低于1.2m,地沟超前最末掩护支架2.0m成型。(2)、在回风巷安装形成平架,首次长度不少于8.0m,待工作面正常回采几个循环后,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长或缩短回风巷的平架长度,但其最短长度不得少于5.0m,并打好控制支柱。(3)、在风巷安装过程中,遇到钢丝绳达接时与切斜坡内参数相同,钢丝绳两端烧焊头,外侧两根必须使用新绳,当掩护支架安设至一定长度后,即可回撤风巷多余的梯形棚,保持最后一架掩护支架至回风巷放顶线1.53.0m范围(梯形棚完好处)回风巷放顶后,掩护支架上应有不低于2.0m厚的垫层,否则应采取措施进行处理。(4)、回风巷掩护支架放顶方法是:采用YH-8回柱绞车或手拉葫芦,由内

13、向外逐架回柱放顶。(三)、安装支架的技术要求:1、支柱材料及规格:架内使用DZ2230/100型单体液压支柱。2、支柱技术规定(1)、架内支柱单排为正单体支护,走向间距1.52.0m,支柱设在地沟两侧。(2)、支柱必须牢固可靠,每根支柱必须栓设有牢固可靠的防倒绳。(3)、支柱防倒绳每班必须检查,发现磨损,必须及时更换。(四)、架头、架尾的管理1、工作面架头平段架子长度不超过5m,工作面架头平段架子长度不少于3m;压实碴不少于2.03.0m,每次摆架和移、回梁棚后,回风巷采空区口到架头第一根钢梁的距离不得超过1.5m。2、架尾平段不大于4m。(五)、地沟技术要求地沟卧在架子中间位置呈倒梯形,并始

14、终超前架头2m,保持畅通无阻,地沟高度不少于0.6m,地沟上宽0.70.8m,地沟下宽0.50.6m。四、回架放顶规定(一)特种支架的规定回棚前,未回块段的棚子下方以牢固的双排抬棚。(二)回棚(柱)安全技术措施:1、回采巷道支架要及时回撤。2、回撤回采巷道支架时,不得与摆架或扩棚同时进行。3、回撤支架使用回柱绞车进行,回柱绞车距迎头不大于10m,不少于8m,回柱绞车固定地点支架必须完好,且固定要牢固可靠,回柱绞车的压柱不少于4根,戗柱不少于2根,并且安全有劲。4、使用回柱绞车回撤支架前,必须先检查回柱绞车开关、信号、刹车等各种设施设备完好,确保正常使用。5、使用回柱绞车回撤支架时不少于3人,其

15、中1人为有经验人员现场施工。6、使用回柱绞车回撤时,一人开车,一人拴绳头并发信号,发信号人员必须负责观察顶板及支护变化情况,随时提醒其他作业人员注意安全。待作业人员全部撤到安全地点后,方可发信号开车进行回撤支架作业,绞车运行时绳路上严禁有人,回撤回采巷道支架卸单体时,必须将卸压把拴绳采取远距离卸压。7、回撤支架必须使用特制的“S”钢钩、“马蹬子”且一钩只许拉一根所回料,改变力方向要使用滑轮。8、运输回撤支架时链板要停止运转。9、每次回撤支架结束后迎头必须设封塘木,封塘木用2.0m、直经20cm的塘材梁或半圆木按横一竖二的形式拦设并挂上金属网将采空区口封严实,严禁窜矸。10、回棚(柱)前,采碴扩

16、巷控顶范围内所有特种支架齐全。回柱(棚)由采空区向煤壁一般先底后顶,回柱(棚)前使用回柱绞车或回柱器,回棚(柱)前绳路上受影响的柱子要及时替换,不得硬拉。11、回棚(柱)后支架上方煤矸坠层厚度不少于架宽的1/2,顶板没有垮落时不得下放支架。12、回出的材料要及时运走,严禁滞留现场堵塞出口及回风断面。五、支架下放方式、要求(一)支架的初次下放当掩护支架摆至回风巷,且平段巷道支架压实碴长度不少于5m后,整个架子方可进行初次放顶。(二)架头、架尾管理措施1、架头处浮煤杂物必须经常清理,确保断面符合要求。架头处巷道内支架正规可靠,架梁齐全,并管理好巷道帮顶来防淌漏。2、在架尾与运输巷交汇点处,在安全处

17、设接脚梯子,梯子生根要牢固可靠,以便人员扶手上下。3、架尾直接下放在运输巷棚梁上,靠近运输巷处使用手搞落煤。4、架子悬挂高处应及时支设双排点柱管理好顶板,施工人员不得站在棚梁上,头和身子不得伸入架子悬空处。5、架尾向上5m范围内的点柱必须穿木鞋。6、支架下放时架头架尾转角要平稳。7、架尾下放卡在运输巷棚梁上后,要及时将原支护棚子回收。(三)架内领柱管理:1、领架子必须用单体液压支柱进行。2、施工时人员必须站在安全地点进行作业。(四)工作面正常下放安全技术措施:1、正常下放期间伪倾斜掩护支架工作面倾角不得超过30。架子在顶底板方向的仰角保持超过煤层法线3-5,每次摆架和移、回梁后,回风巷采空区口

18、到架头第一根钢梁的距离不得超过1.5m。2、架尾与运输巷交汇点向上10m范围内的架子应保持25以内,为上方下煤起到缓冲作用。3、架子下放前要先卧地沟,上宽不大于架宽的1/2,一次卧地沟的走向长不超过5m。卧地沟时走向每卧够1.0m长时,要及时用2.2m长的单体液压支柱设好零时点柱;地沟卧够长后,要及时落架子,采用2.0m长单体液压支柱设点柱,间距1.52.0m,架内所有支柱必须用结实的防倒绳将其与掩护支架钢梁拴牢在一起,防止单体倒下伤人。防倒绳每班必须由当班班长负责检查,确保其牢固结实可靠。4、操作人员的姿势,要始终保持前倾式,手镐要超过胸前,并能立即匍匐在地沟的安全处。5、支架下放时仰角一致

19、,伪倾斜度数一致,不留台阶,分段下放时相邻两点角度不超过5;支架正常下放,地沟布置在底板一侧,放炮后出煤时支设点柱,调整顶板架爪,使支架仰角控制在垂直顶底板略大于3-5左右。支架下放时架头架尾转角平缓,着重管好架头架尾,防止采面发生窜矸,严禁无计划下放支架。6、支架下放要严格掌握和控制架子下放轨迹线。7、架内应拴5组粗且结实的麻大绳,以便人员护手上下。8、工作面所有单体液压支柱每班必须补液测压以保证其初撑力符合要求。9、架内高度必须控制在1.2-1.4m范围内。(五)煤壁管理措施:1、架内煤壁必须用塘材盘等材料管理好顶底板侧架边,严防淌漏。采面支架上支必须紧靠顶板。2、另根据现场情况,必须时可

20、使用金属网配合塘材梁将煤壁背好,封帮接实劲。如有片帮淌漏,必须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合塘材支设牢固可靠的抗山桩、管理好媒体。3、在爆破前用塘材大笆片(1m0.6m)配合1.2m1.6m长、直径大于20mm塘材盘将顶底板侧架爪处煤壁拦护好,严防淌漏。塘材盘岩掩护支架倾斜方向1m间距支设一根,然后再背上塘材大笆片;塘材每端插入煤体不少于100mm,另外要按规程规定在架内支设点柱,各点柱必须穿上30cm20cm5cm规格的木鞋或穿上50cm30cm规格的两块纵横叠加塘材笆片。(六)支架调整措施:1、支架遇有局部悬空或下坠,必须及时进行调整或用单体液压支柱支撑管理。2、调整架子应用其所长穿枪等长把工具或爆破

21、处理,严禁人员直接站在悬空危险处用手镐、长钎或铲子进行调整作业。3、架子刮顶板时不得进行其他作业。六、落煤方式和架内放炮规定:(一)、落煤方式: 本工作面采用爆破落煤下放支架。(二)、炮眼布置: 工作面炮眼布图1、炮眼深度。架内地沟眼为单排,炮眼深度1.2m。2、炮眼间距。地沟眼沿工作面顶板方向间距0.81.0m,沿伪倾斜方向的间距1m。3、 炮眼角度,与掩护支架地沟底板夹角保持60。(三)、炸药雷管的选用和要求: 爆破采用煤矿用三级水胶炸药;15段毫秒延期雷管。最后一段延期不得超过130ms。(四)、起爆器的选用和联炮方式: 采用MFB-100型起炮器,采用正向装药及串联联炮。(五)钻眼、爆

22、破工具的使用和维护要求:1、使用电煤钻,打眼前要先检查电钻,确认完好方向打眼,打眼完毕后把电煤钻放置在工作面上下出口以外不少于15m的安全处。2、打眼时,人员必须站稳,袖口等系好,防止卷入煤电钻伤人。3、煤电钻必须定期检修,确保正常使用。(六)打眼、装药、放炮安全技术措施:1、施工前必须对架内的支护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安全威胁后方可进行作业。2、打眼:(1)打眼前必须对工作面进行全面洒水。(2)打眼前必须将地沟的浮煤攉进溜槽内,运到下出口。(3)工作面打眼时,必须留设不少于0.6m的抵抗线距离。(4)工作面及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0.8时,必须停止用煤电钻打眼。3、装药:(1)装药

23、前必须进行瓦斯检查,在装药地点及其附近20m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达到0.8时不准装药,瓦斯浓度小于0.8时方可进行装药;探眼必须用黄泥填实,严禁装药。(2)装药前,眼内的煤粉必须掏干净。(3)先装50mm座底泥再装药,接着使用水炮泥,最后并用黄泥将炮眼填满封实。(4)架内地沟眼为二排每眼装药1-2卷。(5)装药时使用竹质或木质炮棍,脚线要悬空挽好,不得与电缆导体接触,必须拧结成短路,炮眼内各药卷必须彼此密接。严禁炮眼空心,要采用正向装药,串联连线,正向起爆。(6)必须按照炮眼布置顺序,且沿掩护支架倾斜方向由下至上进行装药。(7)必须选用同一生产厂家、同一品种的合格的毫秒电雷管及煤矿3许用炸药。(

24、8)从成束的电雷管中抽取单个电雷管时,不得手拉脚线硬拽管体,也不得手拉管体硬拽脚线。应将成束的电管顺好,拉住前端脚线将其抽出。抽出单个电雷管后,必须将其脚线末端拧结成短路。(9)地沟内炮眼深度小于0.6m时不得装药,炮眼深度为1m时封泥长度不得小于炮眼深度的1/2,炮眼深度超过1m时,封泥长度不得小于0.5m。(10)工作面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自由面时,在煤层中最小抵抗线不得小于0.6m。(11)装配引药时,必须防止电雷管受振动、冲击、折断脚线和损坏脚线的绝缘层。(12)电雷管只许由药卷的顶端装入。不得用电雷管替代竹、木棍扎眼。电雷管必须全部插入药卷内,严禁将电雷管斜插在药卷(13)电雷管插入药

25、卷后,应用脚线缠住,以便电雷管固定在药卷内,还必须拧结电雷管脚线的末端拧结成短路。(14)装药时,装药地点上下各20m范围内不得进行与装药无关的作业。(15)脚线的联炮工作,必须由经过专门训练的班组长协助爆破员进行。爆破母线与脚线的连接、检查线路和通电工作必须由放炮员一人操作。4、爆破:(1)爆破工作,由专职爆破员担任,爆破员要持证上岗,并按规定作业。(2)工作面采用放炮回采时,必须严格执行“一炮三检查”、“四人联锁”(四人为放炮员、安检员、瓦检员、班队长)和“五人联合签字”(五人为放炮员、安检员、瓦检员、班队长、停电负责人)的放炮制度。(3)爆破前班长必须负责安排责任心强的人员在警戒线和可能

26、进入放炮地点的所有通路上担任警戒线工作,且必须严格执行人、牌、网三警戒制度。(4)爆破员在距放炮地点不少于300m并且在有转弯的进风流巷道中爆破。(见附图)(5)爆破位置:运输石门避难硐室。(6)爆破作业警戒位置,距离爆破点小于300m时,必须另行规定警戒位置。(7)发爆器、钥匙必须由爆破员随身携带,不得转交他人,未爆破时,钥匙不准插入发爆器内,爆破后应立即拔下,母线摘掉,并拧结在一起形成短路。起爆前先发出警号,至少再等5s钟后方可起爆。(8)装药的炮眼必须有当班放完,在特殊情况下,未放完的炮,放炮员必须在现场同下一班的爆破员交清情况。(9)爆破员必须有随身携带瓦斯便携仪,爆破地点附近20m内

27、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0.8%时不准装药,停止爆破。(10)爆破地点20m以内,未清除的煤、矸、材料或其他物体堵塞工作面及巷道断面1/3以上时,不准装药放炮。(11)风量不足或无风时不准爆破;炮眼内发现出水等异状、温度骤高骤低有显著瓦斯涌出、媒体松散、透采空区等情况,不准爆破作业。出现以上情况必须立即向调度室汇报。(12)爆破后必须由班长派专职灭尘员对工作面进行洒水灭尘、净化空气。(13)爆破后,待工作面炮烟吹散,爆破员、瓦检员、班组长必须首先巡视爆破地点,检查通风、瓦斯、煤尘、顶板、支架、拒爆等,发现危险情况立即处理,若有漏炮,联好母线再放。不响者按拒爆处理,拒爆要在班长的指导下由爆破员亲自处理

28、,本班未处理完由当班爆破员在现场与下一班爆破员交清情况。处理拒爆、残爆应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第三百四十一条、第三百四十二条的规定执行。(14)工作面只准使用一个发爆器。工作面可分组打眼,分组装药,但一组装药必须一次起爆。打眼和装药不得平行作业。地沟内爆破一次最大长度不超过20m;向顶底板侧架爪处煤壁打眼放炮一次斜长不大于15m。(15)爆破时应有足够数量的应急材料。(16)运输线路不畅通及不走钩时不准放炮。检修停电时不准放炮。(17)掩护支架过老墟、架尾向上5m范围的范围的架内和架头平段范围内,严禁打眼爆破。(18)掩架内爆破后必须等30min,待炮烟吹散,经爆破员和班组长巡视爆破地点确认安全后

29、,警戒人员方可由布置警戒的班长亲自撤回,其他人员方可进入工作面工作。(19)爆破前要根据现场情况,将煤壁封帮管理好。二、爆破图表:1、炮眼布置形式:选用双排对眼,见示意图:炮 眼 布 置 图 A AA B B A BB爆破参数炮眼名称编号孔深m眼数角 度装药量雷管段号起爆顺序封泥长度联线方式备注水平角竖直角条/眼kg顶眼1-281.028600+60211.210.7串联底眼29-561.028600-60211.220.7正规循环作业图表(三、八制)十、生产劳动组织及循环作业图表1、正规循环作业组织形式劳动制度:采用“三八”制。循环方式: 昼夜循环次数3个,每循环进度1.0米作业形式: 采准

30、 边采边准。2、劳动组织及出勤表 出勤工种工 人 人 数出勤时间出勤人数在册人数零点班八点班四点班计零点班八点班四点班计零点班八点班四点班0 2 4 6 810 12 14 1618 20 2224瓦检员11131113安全员11131113放炮员11131113电 工11131113采煤工333933310推车工6661866620合 计1313133913131342(七)火工管理:1、爆破员必须把炸药、雷管分放在不同的箱内。箱子必须加锁,严禁乱扔乱放,爆破时,箱子必须放在警戒线以外顶板完好,支护棚正规且避开电气设备的安全地点。2、爆破材料的运输和存放必须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第三百一十四条

31、规定。(八) 架内出煤安全技术措施:1、出煤时,先在工作面下出口向外20m范围内的运输巷内按规定打齐挑棚,当顶底板破碎时采取打抗山的方法管理。对应架尾要按规定打点柱并管理好架边。2、溜槽必须挂得牢固可靠,第一节溜槽必须生根牢固,防止块煤打掉。3、出煤时禁止出大块煤和矸子,防止打掉溜槽或者伤人。4、出煤时要保持完好的地沟,禁止乱扒两帮煤,形成无地沟的危险状态。5、架内出煤时部分大倾角块段下方必须用金属网设置好护身网,6、出煤时下口5m外安全侧必须安专人看护塘瓷溜槽。七、架外放煤方式:(一)架外放煤得位置、工序:当顶、底板侧架爪外媒较厚时,可沿倾斜方向每隔5m设一个放煤点向架外进行放煤作业。架外放

32、煤采用由下至上一次单轮放煤。(二)架外放煤的安全技术措施:1、掩护支架由下向上单循环下卧两碴后,可由架内向顶、底板侧进行放煤作业。2、架外放煤必须使用长把工具进行。3、放煤前必须在放煤口上下端沿倾斜方向每隔打上牢固可靠的点柱。4、放煤时,人员必须站在安全地点进行作业,放煤时人员的头,身体和四肢严禁钻入进入采空区。5、工作面只准安排一组放煤作业,由下向上逐次进行,一轮放完后方可进行下一轮的作业。6、放煤见矸石后要及时停止放煤作业,并将放煤口管理好,严禁将矸石与煤混出。7、架尾向上范围内严禁进行放煤作业。8、放煤后必须及时将放煤口用塘材、笆片等将其背实、管理好。八、支架的拆除方式:(一)拆除位置:

33、架尾平段长度不得大于,需要拆除时必须及时拆除。(二)拆架前准备工作:拆架子迎头内范围内地沟高度不小于,且保持后路畅通无阻。(三)支架的拆除:、拆架程序:(1)扩大地沟两侧钢丝绳位置,走向长度不大于。(2)扩大地沟时要跟着打点柱,沿走向顶板侧各一排点柱,间距1.52.0m。(3)由里向外逐排卸去螺母且必须卸一排拆一排。2、拆架的安全技术措施:(1)同时拆架施工人员不得少于2人。(2)拆出支架使用千不拉、拔柱器、扳手、撬棍由里向外一根一根地拆除。严禁由外向里卸螺母拆架子。(3)为便于拆架子,取出钢梁后,可以用单体打点柱支撑金属网,但人员不准进入无钢梁的空间。(4)卸螺母前,必须在对应的钢梁下打上2

34、.2m长单体液压点柱、以保证钢梁不下落。(5)拆架人员必须站在安全地点进行作业,并随时注意观察顶板情况。(6)回出的钢梁要及时运走,不得阻塞后路。(7)每次拆架终止处距架尾与运输巷交汇点不超过3m。九、工作面回收:工作面回收措施另编。第三节 设 备 配 置一、 掩护支架: 选用“四边形”字组合型掩护支架,支架的组成由“四边形”字型护梁、螺丝、垫板、钢丝绳组成。本工作面采用2.0m的支架。二、工作面支护:架内使用DZ22-30/100型单体支柱。支架安装好后,架内打双排点柱,点柱打在地沟两侧,走向间距1.52.0m;支柱支设必须牢固可靠,每颗单体支柱必须拴有牢固的防倒绳;单体支柱防倒绳每班必须有

35、检查,发现磨损、损坏必须及时更换。三、工作面运输设备: 工作面主要采用搪瓷溜槽直溜运输。工作面运输巷采用人工推车。第三章 生 产 系 统第一节 出 煤 系 统一、 出煤路线:工作面11601运输巷井底车场主斜井地面。二、运输安全技术管理: 1、人工推车遇拐弯、岔道、风门、有行人等地方必须提前发出警示,并降低推车速度。在坡度在3的地段同向推车的相距离为20m,在坡度在3-5的地段同向推车的相距离为30m。2、严禁放飞车。三、运料安全技术措施: 1、运料路线必须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运料路线的畅通无阻。 2、工作面内、平巷运料时布两组之间间距不少于5m;斜巷(包括掩护支架内)向下运料只准

36、按单组人员作业,且必须用结实的大绳栓牢料,人员在材料的上方跟料下放,松料时物料运行下放路线上不得有人。斜巷(包括掩护支架内)向上运料时每组人员两人,组与组间距不少于20m,抬料要顺肩,手要抓紧物料步调要一致。斜巷(包括掩护支架内)运料时上下口5m外安全侧必须有专人警戒。第二节 通 风 系 统一、 通风系统:地面新鲜风主斜井井底车场11601运输巷工作面。工作面乏风11601回风巷总回风下山总回风巷风井地面。采煤工作面风量,风速通风设计:1、按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 Q=4NK=4141.35=75.6m3/min; 式中:Q工作面所需风量; N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取14人)及交接

37、班时人数最多。 K风量备用系数,取1.352、按一次超爆最大炸药量计算: Q=25A=258.0=200 m3/min; 式中:A一次起爆的装药量,按每次起爆10米计算,装药量为8kg。3、按瓦斯涌出量计算:O=100KqCH4=1001.53.20=480 m3/min式中:Q工作面所需风量; K工作面瓦斯涌出不均衡系数,取K=1.5 qCH4工作面瓦斯绝对涌出量,预计为1.3 m3/min,根据以上计算,该工作面配风量为480 m3/min。4、风速验算:(1) 最大控顶距时:S大=1.71.6=2.72 V 小=Q采602.72=480602.72=2.94m/s0.25m/s三、通风设

38、施配置: 主要通风设施为风门;四、通风管理措施: 1、本工作面系统内的通风设施由通风科负责管理,一切通风设施严加爱护,并保持完好;未经许可不得乱动。 2、风门打开后要立即关好,防止风流短路,严禁任何人将两道风门同时打开;造成风流短路。风门之间必须进行联锁。 3、通风设施的安置、维修和拆除等工作均由通风科负责。4、必须经常检查、维修所有通风设施,确保风流正常,风量稳定。5、工作面压风自救设施必须每班检查,阀门手柄齐全,确保能正常使用。6、各巷道要保持足够的断面,并且保持畅通无阻。7、封闭墙处及其附近不得堆放煤矸、杂物,更不准随意扒开封闭墙。8、通风设施如有损坏,工作面通风不能正常时,应立即停止工

39、作,撤出人员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9、对系统中的通风设施必须按规定要求管理好,严防瓦斯积聚。10、加强工作面系统的整治,确保通风断面符合要求。五、瓦斯管理措施: 1、通风科每班必须安专职瓦斯检查员检查采面上下巷、架头、架尾、架内、工作面系统内的瓦斯浓度,每班检查不少于3次,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 2、瓦斯检查员必须现场交接班。交班时,把本班存在的问题、隐患等情况交接清楚。工作面瓦斯浓度检查每班不少于3次。其他有害气体浓度检查必须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3、回风巷架头上方每次回棚终止后必须及时用“双抗”(抗净电、阻燃性)塑料编织袋装煤或黄泥扎紧口湿透水砌双道垛子将塘口封堵严实;第一道“垛子”要紧贴迎头钢梁里边砌好,第二道“垛子”在迎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