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泽州县超运工贸煤矸石综合利用环评报告.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279699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4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泽州县超运工贸煤矸石综合利用环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泽州县超运工贸煤矸石综合利用环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泽州县超运工贸煤矸石综合利用环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泽州县超运工贸煤矸石综合利用环评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泽州县超运工贸煤矸石综合利用环评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泽州县超运工贸煤矸石综合利用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泽州县超运工贸煤矸石综合利用环评报告.doc(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报批本) 项目名称:泽州县超运工贸有限公司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 建设单位(盖章):泽州县超运工贸有限公司 山西省煤炭规划设计院编制日期:2016年6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 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 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 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 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

2、、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 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 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 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泽州县超运工贸有限公司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单位泽州县超运工贸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崔建平联系人段青松通讯地址泽州县下村镇下村村西北300m处联系电话18535668117传真邮政编码048021建设地点泽州县下村镇下村村西北300m处立项审批

3、部门泽州县发展和改革局批准文号泽发改备201680号建设性质新建 改扩建 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C42 废资源综合利用业占地面积(平方米)1000绿化面积(平方米)200总投资(万元)220其中:环保投资(万元)20.8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9.5%评价经费(万元)预计投产日期工程内容及规模:煤矸石是煤炭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每年的排放量相当于当年煤炭产量的10左右,目前已累计堆存30多亿吨,占地约1.2万公顷,是目前我国排放量最大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之一。煤矸石长期堆存,占用大量土地,同时造成自燃,污染大气和地下水质。煤矸石又是可利用的资源,其综合利用是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八五”

4、以来煤矸石综合利用有了较大的发展,利用途径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但我国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装备水平还比较落后,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综合利用发展也不平衡。大力开展煤矸石综合利用可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改善煤矿生产结构,分流煤矿富余人员,同时又可以减少土地压占,改善环境质量。因此,煤矸石综合利用是一项长期的技术政策。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素以“煤炭之乡”著称于世。全省地下近40%的面积有煤层分布,遍布全省94个县(市、区),煤炭已探明储量为2450亿t,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三分之一。泽州县位于晋城市,煤矿较多,伴随煤炭的开采,会有大量的煤矸石产生,但煤矸石中仍然含有部分没有回收的次精煤和末煤等可以

5、进行综合利用的资源,在当今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对煤矸石综合利用是非常必要的。在此背景下,泽州县超运工贸有限公司决定利用有利条件,以煤矸石综合利用管理办法(2015年3月10日)为依据,进行煤矸石再洗选项目的建设。根据煤矸石综合利用管理办法第一章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对煤矸石综合利用的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本办法所称煤矸石,是指煤矿在开拓掘进、采煤和煤炭洗选等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含碳岩石,是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根据第四章第二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在煤矸石堆场取矸时,要明确安全责任主体,制定安全技术措施,不得影响煤矿生产安全,造成财产损失或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安全监管等部门要依法

6、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本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泽州县超运工贸有限公司于2016年6月正式委托山西省煤炭规划设计院承担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我单位立即组织环评人员对项目厂址进行现场踏勘,本项目尚未动工建设。在详细了解了工程建设内容和生产工艺,并收集了当地区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资料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泽州县超运工贸有限公司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送审稿)。泽州县环境保护局于2016年7月3日在晋城市主持召开了泽州县超运工贸有限公司煤矸石综

7、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技术审查会,根据会议形成的技术审查意见认真修改后,现将泽州县超运工贸有限公司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报批稿)提交泽州县环境保护局作为环境管理的依据。 1、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泽州县超运工贸有限公司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2)建设性质:新建3)建设规模:年综合利用煤矸石8万吨建设项目4)建设单位:泽州县超运工贸有限公司5)建设地点:泽州县下村镇下村村西北300m处本项目为新建项目,项目占地面积700m2。主要建设内容为购置安装煤矸石洗选加工生产线一条及配套设施,以及厂房附属设施等。项目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项目交通位置见附图2。 2、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8、包括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公用工程及环保工程,主要建设内容见表1所示。表1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一览表工程内容建设内容主体工程受矸石系统1个受矸石坑,地下全封闭构造由全封闭皮带进入主车间主车间占地面积200m2,包括一台6平米跳汰设备,一个50m3的污水收集池 辅助工程浓缩池占地面积80m2,长13m,宽6m,深4.5m,容积为351m3压滤车间3台XMMY 1250型压滤机循环水池1个50m3 污水收集池一座50m3的污水收集池,位于主车间下方公用工程供电当地电网供水新开水井供暖电采暖,不设置锅炉办公生活设施办公生活区位于场地西侧,轻钢结构50 m2 储运工程原料堆场设200m2原料堆场,堆场地面

9、均硬化精煤堆场厂区南部设200m2的精煤堆场,堆场地面均硬化煤泥堆场厂区西南侧设100m2的煤泥库,全封闭矸石堆场占地面积200m2,位于主厂房西侧,全封闭;地面硬化、防渗场地扬尘污染处置措施项目场地四周建设6m高挡风抑尘网,总长110m,总面积660m2。场地内地面进行硬化,原料、精煤、煤泥、矸石分区堆存,煤泥、原料矸石全封闭存储。堆场内设置一台移动式喷雾降尘设施。运输转载扬尘处置措施转载处设置自动洒水装置初期雨水处置措施位于场地西北角设置一个30 m3的初期雨水收集池车间跑冒滴漏处置措施主车间地下设置一个50m3的污水收集池事故水处置措施厂区东南角设置一个直径400m3的事故池洗矸水处置措

10、施闭路循环不外排生活废水少量生活废水沉淀后用于原料矸石堆场的抑尘洒水跳汰机、泵类等产噪设备全部置于室内,设置基础减震,软性连接硬化全厂地面硬化绿化场周200m2 3、主要设备本项目主要生产设备见表2所示。表2 主要生产设备序号设备名称技 术 特 征单位选用台数1振动给料机GT-60台12跳汰机6m2活塞式跳汰机台13矸石脱水斗式提升机T50140,Q=185.67t/h,V=0.16m/s,a=60台14块精煤脱水筛1.235台15末精煤脱水筛ZK30525,F=15.75 m2台16走车型浓缩机长30m,宽4m,深3m,容积为360m3组17离心机TLL700A台18压滤机XMMY1250型

11、 过滤面积150m2台19风包1.22.0m台110离心机入料皮带500型台3 4、厂区平面布置本项目实际占地面积为1000m2,占地性质为耕地、荒地。泽州县超运工贸有限公司与下村镇下村村们委员会签订的租赁合同中,协议的租地面积为1亩,由于原租赁的地块为两个阶梯式地块,建设单位在三通一平工程中,将两个地块中间的荒地进行了填平处理,因此,扩大了地块面积,实际用地面积大于协议上的1亩。项目办公生活区布置在厂区西部,办公生活区占地面积为50m2;生产车间位于厂区中、西部;原料堆场位于厂区北部;精煤、煤泥、矸石堆场位于厂区中部、南部。厂区总平面布置示意图见附图3所示。表3 主要构筑物一览表序号构筑物基

12、本情况1主车间占地面积200m2 ,轻钢全封闭结构2浓缩池长13m,宽6m,深4.5m,容积为351m33初期雨水收集池位于场地西北角设置一个30 m3的初期雨水收集池4循环水池在场地东部设置50m3循环水池5污水收集池一座50m3的污水收集池,位于主车间地下式6原料矸石堆场占地面积200m2,能存放2d(800t)的原矸石用量7精煤堆场占地面积200m2,能存放10d(800t)的精煤量8煤泥库占地面积100m2,能存放10d(400t)的煤泥量9洗后矸石堆场占地面积200m2,能存放3d(840t)的原矸石用量10办公生活区位于场地西侧,一层轻钢结构50 m2 5、公用工程(1)供电本项目

13、供电接当地电网。(2)供暖与供热本项目厂区不设锅炉,办公安装空调,门房等冬季采用电暖器取暖。(3)给排水给水本项目生活生产用水均由下村镇供水管网供给。用水量该项目每日用新鲜水量9.47m3/d,产生的废水全部综合利用,不外排。本项目员工5人,均来自周边村庄,吃住自行解决。本项目不设食堂、宿舍、洗浴。本项目用水量及排水量见表3: 本工程水平衡图见图1表3 水平衡表序号用水名称用水定额规模用水量m3/d排水量m3/d1生活用水20L/人d50.10.082洗矸补水0.84m3/h8h/d6.72循环使用,不外排3堆场喷雾降尘1.5L/m2d700m21.05全部消耗4道路及地面洒水1L/d.m25

14、00m20.5/5绿化用水1L/d.m2200m20.2/其他用水总用水量15%0.90.726总计9.470.80.020.080.1 沉淀处理 生活用水 0.580.080.5 地面洒水1.051.05 喷雾降尘9.470.20.2新鲜水 绿化用水0.180.720.9其他用水137.56.72 生产系统137.5 循环水池28原矸石带入6.72 产品带走图1 水平衡图(m3/d)给水系统a.日用消防给水系统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煤炭洗选工程设计规范(GB 50359-2005)结合洗矸厂建、构筑物耐火等级,设置消防系统。消防采用临时高压制,一次消防用水量为436m3,管网适当位置设室外消

15、火栓,间距不超过120m,保护半径不大于150m。管材采用球墨铸铁管,胶圈接口,管道于最大冻土层下0.15m埋设。b.生产给水系统洗矸厂生产用水采用枝状管网,将循环水池以及雨水收集池中的雨水,由生产水泵加压送至洗矸厂循环水池及其它生产用水点,管材采用球墨铸铁管,胶圈接口,管道于最大冻土层下0.15m埋设。排水系统a.生活污水工人日常生产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经沉淀后用于原料堆场的抑尘洒水等,不外排。b.煤泥水工程对煤泥水采用浓缩-压滤处理工艺,处理后循环使用,不外排。煤泥水处理系统本项目煤泥水一级闭路循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煤泥水全部进入浓缩机进行澄清处理,浓缩机溢流作为循环水重复使用,当浓缩机出现

16、故障或正常检查需要排空时,煤泥水可进入事故水池,以确保煤泥厂内回收,洗矸水闭路循环。厂内地板冲洗水,跑、冒水设有专门收集池,工作时间用泵打到煤泥水处理系统。 6、工作制度及劳动定员本项目职工定员5人,其中管理人员1人。工作制度:年工作200天,每天8个小时。 7、工程投资本项目总投资220万元,全部为企业自筹解决。 8、原材料用量原矸石拟建项目原料为当地煤矿尾排矸石,用量为8万吨/年,原矸石由王坡煤矿进购。王坡煤矿开采煤层为沁水煤田3-15号煤层。沁水煤田3#煤层相对密度1.43t/m3,以亮煤为主,暗煤次之,夹镜煤条带,属半光亮型煤。9#、15#煤层以亮煤为主,暗煤次之,夹夹镜煤条带,含星散

17、状黄铁矿及黄铁矿结核,属半亮型半暗型煤。聚丙烯酰胺、集合氯化铝本项目煤泥水的处理需要投加絮凝药剂聚丙烯酰胺、集合氯化铝,均就近采购,两种药剂用量均约为10t/a。 9、物料平衡本项目年入选混矸8万吨,可回收精煤约1.6万t/a,煤泥约0.8万t/a,产生的洗后细矸约5.6万t/a。物料平衡如表9所示:表 6 洗选系统产品物料平衡表产 品 方 案产率(%)产 量t/ht/dt/a入洗混矸(8万t/a)产品块精煤126489600末精煤84326400小计20108016000副产品洗后矸石703528056000煤泥105408000小计804032064000总 计1005040080000备

18、注:原煤带入水量+补加清水量=产品带走水量;入洗原矸含水率为7%,精煤含水率为15%,矸石含水率为13%,煤泥含水率为30%;循环水量=浓缩机溢流+煤泥压滤机滤液;循环水量按煤炭洗选工程设计规范(GB50359-2005) “表5.2.3跳汰机循环用水量”中的不分级煤为2.5-3m/t计算,取中间值2.75m/t计算为137.5m。 10、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本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7。表7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厂区总占地面积m27002工作制度d/a200每天8小时3劳动定员人54项目总投资万元2205生产规模万吨/年8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

19、题:本项目属新建项目,项目占地原为耕地和荒地,不存在原有污染。48煤流线循环水10.22m3/h131.08m3/h131.92m3/hY=5%,Q=5 t/h,Ad=22.76%,Mt=30%,W=1.5 m3/hY=100%, Q=50t/h,Ad=22.01%,Mt=14%,W=7m3/hQ=5 t/h, W=11.72m3/hY=10%Q=5 t/h, W=132.58m3/h原煤 受煤坑矸石堆场精煤堆场末煤堆场压滤机浓缩机煤泥循环水Y=12%Q=6t/h,Ad=41.86%,Mt=20%,W=1.2m3/hY=8%,Q=4t/h,Ad=10.67%,Mt=7.5%,W=0.3m3/h

20、Y=70%Q=35t/h,Ad=72.92%,Mt=13%,W=4.55m3/h120.86m3/h跳汰机跑、冒、滴、漏水,车间冲洗水,场地雨水补加水0.84m3/h煤泥水图2本项目数质量平衡图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理位置泽州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脉南端,地理坐标为:北纬35123542,东径1123111314。县域环绕晋城市城区,南北长58.85km,东西宽62.75km,总面积约2023 km2,占晋城市总面积的21.3%。本项目厂址位于晋城市泽州县下村镇下村村。泽州县地处太行山东南端,晋城市中

21、部,县境内东北与陵川县为邻;南和东南与河南省的修武、博爱、沁阳、济源等市、县交界;西与阳城县毗连;西北与沁水县相邻;北与高平市接壤;全县总面积2023km2,占晋城市总面积的21.3%。本项目东侧为晋城市博海琴工贸有限公司,南、西、北侧均为农田。项目地理位置见图附图1。2、地形、地貌晋城市泽州县处于太行山背斜的西翼,沁水构造盆地的东南边缘,为太行山隆起及近期上升期,地貌特征受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及水文网诸多因素的影响,总的地势四周高,中间低,西北部石炭系、二叠系地层,为构造剥蚀的中低山区,山脉走向呈北北东向,地面标高一般在750-1200m,最高为1346.6m;东南部为奥陶系石炭岩分布区,在县

22、境内部边缘因强烈切割而形成南北走向的支脉和沟谷,地面标高一般在500-1100m之间,最高达1289m,最低290m,呈侵蚀中高山区,且岩溶较发育。县境中部的盆地西缘地区,由于新华夏系隆起带的控制,山脉多为北北东走向呈狭长带状,形成剥蚀构造地形;中部为堆积山间盆地,地面标高为700-800m,盆地及周围的边山区,为堆积剥蚀形黄土丘陵区,丘陵走向多为北西向,地面标高800-900m。下村镇地形呈两山夹一沟之势,地势西高东低,是典型的丘陵区。境内山岭纵横,连绵不断。3、气候、地震烈度泽州县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根据晋城气象站气象资料统

23、计,年平均风速为2.0m/s,全年最多风向为SSE风;年平均气温为11.5,极端最高气温38.0,极端最低气温-19.0,气温总的分布趋势是由南向北递减;盆地由平地向山区递减;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2%,年平均降水量为573.8mm,最大日降水量为121.0mm,年均蒸发量为1695.2mm,降水量的区域分布总趋势是由西北向东南递增,山区多于平川、丘陵;南部和东南部山区大于北中部地区,降水量主要分布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0%;历年最大冻土深度为41cm,最大积雪深度22cm。晋城市气象站近20年气候资料统计结果要素123456789101112全年平均气压937.5935.8932.6928.8

24、926.4923921.9925.5930.9935.4937938.5931.1平均风速1.71.922.121.91.71.61.41.41.71.71.8平均气温-21.26.413.518.722.824.32318.612.65.90.112.1极端最高气温19.124.227.536.935.638.638.635.836.630.226.618.738.6极端最低气温-17.4-17.4-10.1-3.52.910.213.511.25.3-3.6-12.6-16.6-17.4最多风向CCCCCCCCCCCCC最多风向频率23.821.820.520.920.62221.523.

25、931.831.925.925.424.2次多风向NWNWSSESESESESESENWNWNWSE次多风向频率10.89.499.89.812.414.611.69.6910.8128.7最大风速16.71414.118.116.517.711.713.111.711.614.717.318.1平均相对湿度57565554576175777163585461.5降水量9.610.82328.350.374.6128.4120.368.332.617.67.2571.0蒸发量59.276.6132.5192.4237.2235.2190.6166.5138.3116.186.764.61695

26、.9最大日降水11.913.528.646.812157.495.2113.245.229.919.511.9121.0日照时数172.3174.7198.5229248.3231.9201.1201179.2185.4179.5175.12376.0 晋城市多年风向频率下表,风向玫瑰见下图。晋城市气象站19892008年风向频率(%)风向NNNENEENEEESESESSES年3.814.145.924.023.112.418.77.567.99风向SSWSWWSWWWNWNWNNWC年3.492.731.243.616.057.633.4424.17晋城市气象站19892008年风向玫瑰图

27、根据国家地震和建设部发布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和1990年山西省抗震设防烈度区划图,项目区地震烈度为度区(50年超越概率为10%)。该项目工程按度设防。4、水文、水系(1)地表水系本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为长河,根据山西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DB14/67-2014),长河为沁河直流,属于沁河水系,介于张峰水库至槽河村河段,水体功能以工农业用水保护为主,水体功能为类功能区。长河为常年性河流,发源于晋城市泽州县下村乡武神山南麓,由北向南流经晋城下村、大东沟、川底、周村、李寨5个乡镇流入沁河,全长54.7公里,落差大,河床宽约40米,流域面积421平方公里,长河水库以上为常流河。本项目厂址位于长河西约

28、600m处,本项目周边水系图见附图4。(2)地下水晋城市阳城县润城至河南省五龙口一带,沿40km长的沁河河谷,形成岩溶泉群排泄带,泉群出露标高380485m,多年平均总流量为9.98 m3/s(19531994年)。最大流量为16.8 m3/s(1963年),最小流量6.2 m3/s(1992年)。延河泉域即指沁河泉群排泄带的补、迳、排岩溶地下水系统。狭义延河泉又名马山泉,是沁河泉群排泄带中最大的单泉,位于阳城县东冶乡延河村北1km的沁河西岸,高出河岸5m,沿马家沟组灰岩底部涌出,单泉多年平均流量3.1 m3/s,泉水出露标高463.78m。泉水流量受降水影响大,不稳定系数为2.3。补、排关系

29、:补给:本泉域的补给途经有两种。一种是南部沁河东西两侧裸露可溶岩区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另一种是北部砂页岩区地表径流线状渗漏补给。此外,沁河干流作为外来水源,对区内岩溶水的渗漏补给有重要意义。排泄:岩溶水盆地中的地下水,由于边界及水动力条件的控制,地下水由东西两侧及北部向中部沁河河谷汇集,然后向南运动,受到走向东西,倾向北的隔水层、弱隔水层阻挡,形成地下壅水而出露地表,逐层排泄。由上可见,上述诸泉成因为接触溢流泉,是全排型泉水。(3)延河泉域泉域范围:东部边界:南段以晋获褶断带与三姑泉域为界。该段晋获褶带由一组压扭性断:裂及侧转的背斜组成,呈南北走向与地形分水岭一致。自南向北为泽州五门南连氏甘润。

30、北段:与丹河和沁河地表分水岭一致,地表主要出露石炭、二迭系地层,下伏中奥陶貌含水层相联通为一可移动的地下水分水怜,局部导水。自南向北由甘润中村武神山。南部边界:与地表分水岭一致。地面分布长城系及下寒武统隔水岩层,为一阻水边界。自东向西由衙道范洼双窝沟西交阳坡小河湾。西部边界:为沁河与汾河的分水岭,海拔2100m2300m,由于断层作用,使断层西侧长城系砂页岩与东侧寒武、奥陶系含水层接触,形成阻水边界。自南向北为小河湾上峪中村东沟。北部边界:地表分布二叠、三叠系砂页岩,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埋深为380450m,岩溶地下水处于滞流或缓流状态。另外,由于沿寺头等两条断层形成的地堑,使煤系地层与奥陶系

31、碳酸盐岩接触,起到了阻水作用,为阻水边界。自西向东为鹿台山西庄朝阳地神武山。以上划定延河泉域范围,包括阳城县及泽州县的西部和沁水县南部,面积2575km2、其中裸露可溶岩面积1357km2。(4)延河泉域重点保护范围延河泉水出露处保护区:以泉口为中心,周围1km2范围的河谷及山地。下河泉保护区:沿沁河河谷,北起润城、刘善村北,向潮沿沁河河谷经河头、下河、东庄北至阳城水轮泵站西边河谷;沿芦苇河河谷向上游经八甲口、上孔至关泉南的河谷中。两处保护区面积共12.28km2。(5)本项目与延河泉域的关系本项目在延河泉域内,但不在泉域的重点保护区内,距离延河泉重点保护区约49.5km,本项目生产时所有废水

32、均不外排,对延河泉域影响较小。延河泉域图见附图5。5、矿产资源泽州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以煤为主,其次有铁矿、硫铁矿、铝土矿、白云岩、石灰岩、水晶、萤石及铅锌矿等。境内含煤面积528.6km2,占总面积的26.1%,探明储量48.05亿吨,除国控区外,泽州县保有储量12.46亿吨。铁矿探明储量2575万吨,硫铁矿探明储量1324.6万吨,含锰菱铁矿探明储量615万吨,水泥灰岩和铝土探明储量分别为6805万吨和264万吨。6、自然生态环境(1)自然植被泽州县自然植被可分为三部分:荒山植被区:该区自然植被属我国北部山区森林型和森林草原型。分布在丹河以东的磨齿山、玛螂山、紫金山、玲珑山、蟠山、珏山及南

33、部天井关、黑石岭、横望岭、天水岭、大小口一带的高山上,为局部天然林,即针叶林、阔叶林(灌木林)和低山阔叶针叶复合群落。主要生长的林木是松、柏、栎、桷、桃、黄连、抱榆等木材松和柿子、核桃等果树。灌木和杂草主要有黄绿、石榆、姜木、荆条、黄花条、黄刺玖、酸刺、驴干抗、黄岭、无芒雀麦、菅、披碱草、升麻、紫胡、蒺藜、牡蒿、铁杆蒿、白羊草、野菊花、狼毒、苍术、山丹、大卫、马先蒿、莲子芳、灰菜等。丘陵植被区:该区自然植被除局部地方受孤立山影响外,基本属草原类型。分布于北部翁山、香山、固山、杨山,西部圣王山、司马山、岳神山、伊侯山等。在900m以上多群落与灌木杂草类。主要有酸枣、荆条、杜柳、野豌豆、苦参、远志

34、、白草等。在900m以下则生长为山皂荚、白头翁、多花胡枝子、驴干抗、雀麦、菅、蒿草、刺苋等。平原植被区:该区由于地势平坦,基本被农田所占,残存自然植被仅散见于坟边、塄坡、渠旁、路边、河畔等处。主要品种是灰菜、芦苇、稗草、苦芳、铁钱莲、马齿苋、狗尾草年基本植物。本项目所在区域植物以农田为主。(2)野生动物境内野生动物主要有爬行类、水生类、鸟类和兽类等,约100余种。本项目所在区域内无珍稀濒危动植物。(3)土壤环境泽州县土壤种类较多,主要类型有褐土、草甸褐土、红土三个类型。褐土所在地区地热较高,地下水位较深,其成土过程一般不受地下水的影响,土壤发育良好,具有明显的发育层次,粘化层和钙积层较清晰,土

35、层深厚,全剖面石灰含量10%左右,呈微碱性,土质为轻壤土,自然肥力一般。草甸褐土是褐土和浅色草甸之间的过渡性土壤,零星分布于河谷与二级阶地的过渡带以及二级阶地的低平洼地,地势平坦,质地较轻,地下水位较浅,有灌溉条件,肥力较高。红土在古代形成时曾经经过强烈的风化和淋洗,钙磷含量较低,肥力较差。本项目所在区域土壤属于褐土性土,质地适中,种植范围广。水、肥、气、热比较协调,但土壤肥力不足,有机质偏少,氮、磷偏低,钾不足。7、生态功能和生态经济区划根据泽州县生态功能区划,本项目所在区域属于“I城郊综合经济发展及生态保护生态功能小区”中的“IB长河流域西北局中起伏侵蚀中山土壤保持生态功能类单元”;另据泽

36、州县生态经济区划,本项目属于“IV重点开发区”中的“IVA-1长河流域煤产业发展生态经济区”。泽州县生态功能区划图见附图七。泽州县经济功能区划图见附图八。本项目为矸石综合利用项目,建成后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符合生态功能、生态经济区划的有关要求。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1、人口及行政区划泽州县土地面积2023平方公里,共辖14个镇、3个乡、633个行政村。2012年全县总人口53.115万人,占晋城市总人口的23.8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46。项目所在地位于下村镇下村村,全村现有人口2242人,720户,土地1400亩,人均耕地0.62亩。2、经济情况泽州县矿产

37、资源丰富,地下乌金遍布,以煤、铁著称,探明的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还有铝土矿、硫铁矿、银矿、铜矿、石灰岩、耐火粘土、等多种矿藏。依托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煤炭能源重化工,另外还有冶金、电力、机械、建材等产业,现已形成门类较为齐全的地方工业体系。农业以种植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有谷子、玉米、小麦、高粱、大豆和薯类等,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油料、蔬菜、麻类等。其它相关的林、牧等副业也兴旺发达,发展迅速。2014年泽州县为煤企减负5933万元,稳定了煤炭产业;为中小企业协调解决资金7.4亿元,规避了金融风险;为各类企业争取上级资金2600万元,提升了发展动力;为24个重点工程解决用地2253亩,夯实了发展基础。固

38、定资产投资完成181.3亿元,同比增长26.1%;大力扶持实体经济,新创实体企业126家,发展“小巨人”企业3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3.4亿元,同比增长10.1%;外贸出口总额完成1964万美元,同比增长86.2%。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18.5亿元,同比增长5.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6.4亿元,同比增长11.4%;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5662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1257元。3、交通运输太焦铁路线纵贯泽州南北,依次设有北板桥、东元庆、晋城北、晋城、西武匠、东坡、孔庆7个站点。县境内主要公路有国道207(内蒙古锡

39、林浩特-广东海安),省级干线晋韩公路、太洛公路、长晋二级公路,另有晋焦、长晋、晋阳等3条高速公路,山巴、巴马等县级公路也基本实现了等级化和网络化,交通条件优越。项目有S332、G5512以及乡间公路,交通便利。4、文化教育与医疗卫生泽州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761所(其中普通高中5所,职业高中2所,初中35所,小学719所),幼儿园116所;寄宿制学校84所;在校学生97411人,教职工5377名。中小学普遍达到了“一无两有三配套”,经省教委和国家教委验收,泽州县成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先进县。17个乡镇都建有乡镇成教中心,全县633个行政村建有农技校的达 80% ,其中东四义等10

40、处村级农技校经验收达市重点农技校标准。同时积极推进实验教育、素质教育,加强校长和教师2支队伍的建设,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初中、小学入学率分别达到98.5%和100%,巩固率分别达到99%和100%,县一中高考本科达线率连续五年居全市第一。泽州县教育事业荣获全国“两基”教育先进县称号,成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全县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817个,其中县医院1个、县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卫生监督所1个,乡镇卫生院26个,村级卫生所632个,个体诊所152个。全县共有床位数1480张,卫生技术人员1943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991人,注册护士526人。乡村三级

41、医疗机构达标率为9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7%。5、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文物保护单位项目厂址位于下村镇下村村西北300m处,周边不存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和文物保护单位等环境敏感目标。6、水源规划根据泽州县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下村镇有1处集中水源地,有1眼供水井,地理坐标为东经1124411.31,北纬353910.01。水井分布区位于延河岩溶泉域的东北部,岩溶地层之上覆盖石炭二叠系地层,因此,属于埋芷型岩溶,静水位约335.7m井口标高860m,含水层埋深335.7,地下水类型属潜水型,不需要划分二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为以取水井井口为中心,周边半径30米的圆

42、形区域,保护区面积0.003km2,周长188m,本项目与水源井位置关系见附图6。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禁止设置排污口,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本项目厂址位于下村镇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西侧约0.39km,不在保护区范围内。7、环境敏感因素分析通过对项目周围自然、社会环境状况的调查了解,本项目所在区域无文物保护单位、自然保护区及重点保护的生物物种和濒危生物物种,且项目厂址不在下村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内,项目厂址不敏感。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本项目未进行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根据现场勘察可知,项目周边有煤矿企业分布,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一般。2、水环境质量现状本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为长河,根据山西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DB14/67-2014),长河为沁河直流,属于沁河水系,介于张峰水库至槽河村河段,水体功能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