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滨源煤矸石加工厂洗选万煤矸石建设地点东城办蒿峪村建设单环评报告.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279927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7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滨源煤矸石加工厂洗选万煤矸石建设地点东城办蒿峪村建设单环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滨源煤矸石加工厂洗选万煤矸石建设地点东城办蒿峪村建设单环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滨源煤矸石加工厂洗选万煤矸石建设地点东城办蒿峪村建设单环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滨源煤矸石加工厂洗选万煤矸石建设地点东城办蒿峪村建设单环评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滨源煤矸石加工厂洗选万煤矸石建设地点东城办蒿峪村建设单环评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滨源煤矸石加工厂洗选万煤矸石建设地点东城办蒿峪村建设单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滨源煤矸石加工厂洗选万煤矸石建设地点东城办蒿峪村建设单环评报告.doc(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阳城县滨源煤矸石加工厂年洗选6万吨煤矸石项目建设单位阳城县滨源煤矸石加工厂法人代表郑兵兵联系人郑兵兵通讯地址阳城县东城办蒿峪村联系电话13935656908传 真/邮政编码048100建设地点阳城县东城办蒿峪村西北450m立项审批部门阳城县发展和改革局批准文号阳发改备案201477号建设性质新建 改扩建 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C42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占地面积(m2)2667绿化面积(m2)-总投资(万元)50追加:环保投资(万元)107.5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68%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14年工程内容及规模:一、项目背景及评价任务由来阳城县滨源煤矸石加工厂经过深

2、入的市场调查,依托本地煤矸石资源优势,在阳城县东城办蒿峪村西北450m新建矸石洗选加工项目,年洗选煤矸石6万吨,除回收一定精煤产品外,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矸石灰分,产生的洗选矸石全部综合利用于制砖,既减少了矸石占地,消除了对环境的潜在污染,又提升了矸石的利用价值,社会、环境、经济效益较好。本项目已在阳城县发展和改革局进行备案,备案文号为阳发改备案2014 77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规定:可能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建设项目必须在开工建设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为此,阳城县滨源煤矸石加工厂委托我公司承担其“阳城县滨源煤矸石加工厂年洗选6万吨煤矸石项目”的

3、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公司接受委托后,立即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占地现状及项目所在区域社会自然环境状况进行实地踏勘和收集资料,依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相关要求编制完成本报告。现场调查,该项目主体工程已基本建成,部分工程亟待完善。二、建设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阳城县滨源煤矸石加工厂年洗选6万吨煤矸石项目2、建设性质:新建3、建设单位:阳城县滨源煤矸石加工厂4、建设地点:本项目厂址位于阳城县东城办蒿峪村西北450m处,占地面积2667m2,对外已有水泥硬化道路连通,交通运输条件便利。5、建设规模:年洗选6万吨煤矸石6、生产工艺及产品平衡表本项目煤矸石洗选采用“跳汰”洗选工艺,煤泥水采用“浓缩+压滤”处

4、理工艺,煤泥水闭路循环不外排;回收出的精煤产品外售;筛选出的大块矸石破碎后参与洗选,洗选后的矸石全部综合利用于制砖。项目产品平衡表详见下表1。表1 本项目产品平衡表产 品 方 案产率(%)产 量t/ht/d万t/a入洗混矸(6万t/a)块精煤102.5200.6末精煤61.5120.36副产品洗后矸石8120.251624.86煤泥30.7560.18总 计1002520067、主要建设内容本项目目前已建成,属未批先建项目。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煤矸石主洗厂房、煤泥水处理系统、煤泥压滤间、各类原料及产品堆场、配电室及办公生活设施等,项目主体工程已建成,但部分工程需进行改造或完善,项目组成详见下表

5、2。表2 建设项目组成一览表工程名称工 程 内 容备注主体工程洗选车间占地8m4m,设置跳汰洗选设备,轻钢结构封闭厂房;设备已安装压滤车间占地20m2,设置1台100压滤机;补建浓缩池砖混防渗,180m3,直径为10m,配套药剂桶、加药装置、刮泥机和抽泥泵;补建循环水池砖混防渗,70 m3;已建辅助工程原矸堆场占地面积300m2,地面硬化,堆场全封闭,内设1台自制滚筒筛,筛孔面积8cm8cm;补建精煤堆场占地面积50m2,场地硬化,轻钢结构堆场封闭;矸石堆场占地面积250m2,场地硬化,轻钢结构堆场封闭;压滤煤泥堆场占地20m2,场地硬化防渗,轻钢结构全封闭;维修间占地15m2,砖混结构已建磅

6、房占地10m2,砖混结构已建公用工程给 水生产生活用水由蒿峪村自来水供给。已建排 水生产煤泥水闭路循环不外排;生活污水排入防渗旱厕综合利用,不外排。补建供 电项目用电由区域电网接入,厂内设配电室1座,内设80kVA变电器1台,可满足全厂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已建供 热生产厂房不供暖,办公室采用空调供暖,不设置锅炉。已建环保工程废气治理厂界建设总高度不低于3m的实体围墙;安装覆盖整个生产区的洒水喷淋设施;原料及产品堆场、输送走廊及生产设备封闭;整个生产场地及运输道路硬化。补建废水治理生产废水:煤泥水采用“浓缩+压滤”处理工艺,闭路循环补建浓缩池附近设置1座240m3防渗事故水池各产品淋控水及洗选车间

7、内跑冒滴漏水进入淋控水收集池,砖混防渗5m。厂区初期雨水收集至厂区地势最低处的30m防渗初期雨水收集池。生活污水:排入厂区防渗旱厕综合利用不外排。噪声防治厂界周围设置3m高实体围墙;高噪设备设置在封闭车间内,采取独立底座,减震基础;风机安装高效消声器;洗选车间设隔声门窗。补建固废处置压滤煤泥综合利用于制作型煤,洗选矸石全部综合用于制砖,当利用不平衡时运至煤矿排矸场安全填埋;少量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运至阳城县生活垃圾填埋场。新建生态防治厂区四周边坡防护及绿化新建行政福利设施办公生活用房:占地50m2,砖混结构,设置办公房、食堂和临时休息室,不设职工宿舍和澡堂已建8、主要生产设备本项目主要生产设备详见

8、下表3:表3 主要生产设备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滚筒筛自制台12锤式破碎机600400台23振动电机0.75KW台14给煤机台15跳汰机3m2台16精煤脱水筛1m2.5m条37压滤机台1过滤面积100m28皮带机B=800mm套59刮泥机台110抽泥泵IS200-150台111循环水泵台19、公用工程(1)供水项目生产生活用水由蒿峪村自来水供给。(2)排水项目煤泥水闭路循环不外排,少量生活污水排入厂区旱厕综合利用不外排。(3)供电厂区供电由区域供电网接入,厂内建配电室1座,内设1台80kVA变压器,经变配电后供给厂区生产生活用电,可以满足项目用电。(4)供暖生产厂房冬季不供暖,办

9、公室采用空调供暖,不设置锅炉。10、总平面布置本项目占地面积约2667m2,按其功能分为生产区和生活区,生产区内布置有原料及产品堆场、主洗厂房、煤泥水处理系统及压滤间、循环水池、事故水池等;办公生活区内布置有办公室、临时休息室、维修间及库房等。项目平面布置详见附图1。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表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备注1设计生产能力年洗选量T60000日洗选量T2002设计工作制度年工作制度d300日工作制度班13产量年产精末煤量T9600日产精末煤量T32年矸石产量T48600日矸石产量T162年煤泥产量T1800日煤泥产量T64洗选方法跳汰+浓缩12、资金来源本项目总

10、投资50万元,需追加环保投资107.5万元,全部由企业自筹解决。13、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根据项目生产工艺特点,全厂共设劳动定员12人,年工作300天,每天一班生产,每班8小时,夜间不生产。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状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属未批先建项目,厂址位于阳城县东城办蒿峪村西北450m处,现场调查,现场地已全部平整,办公室、门房、磅房、等设施已建成,厂内矸石洗选设备及煤泥水处理系统已基本建成,但部分工程不符合环保要求,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有以下几方面:1、厂区生产场地未硬化,煤泥水处理系统未封闭;2、厂内原料及产品露天堆放,皮带输送走廊、生产设备未封闭;在堆放、生产过程中易产生粉尘及扬尘,

11、对区域大气环境产生影响;3、厂内未设置事故池,事故状态下煤泥水排放会污染地表水体;未设置初期雨水收集池及湿物料堆场淋控水收集管道及水池等,雨天含煤水外排会对区域水环境产生影响。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理位置阳城县位于山西省东南边陲,晋城市的西部,地处太行、太岳、中条三大山系之间,北与沁水县交界,向西与沁水、垣曲两县接壤,东与泽州县相连,南部与河南省济源县毗邻。全县东西宽53公里,南北长54公里,总面积1924平方公里。其中55%为山区,面积1060平方公里,海拔约在10002000米之间;40%为丘陵,面积

12、769平方公里,海拔约在7001000米之间,山间河谷小盆地面积9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海拔高度约600米左右。阳城县滨源煤矸石加工厂年洗选6万吨煤矸石项目选址位于阳城县东城办蒿峪村西北450m处。(详见图2:地理位置交通图)2、地形、地貌阳城全县地形总趋势为南、西、东北部高,东部低,呈半开放盆地状地形,山、川、丘陵、河谷、盆地皆有,太行山南支、中条山东支及太岳山分别从东北、西南、西北深入阳城县境。阳城县全县最高点为析城山,海拔1889.5m,最低点为县境东南沁河下游的沙窑河,海拔320m。县境内南部山区为侵剥蚀及溶蚀构造地貌,获泽河以南地区大面积出露有寒武、奥陶系可溶性石灰岩,区内山峦

13、丛叠,沟壑纵横,地面狭窄,沟谷切割较深,河道纵坡大,相对高差5001000m以上;中北部地区地面开阔,大面积分布有二迭系砂岩黄土,表现为侵剥蚀构造地貌。本项目区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整个厂区地势北高南低,场地平整后,最大地势高差约2 。3、气候、地震烈度阳城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夏热多雨,冬寒少雪,春旱多风,秋高气爽。区内多年平均气温11.7,霜冻期为十月中旬至次年三月下旬,无霜期因地区差异而有不同,一般在170195天之间;年平均降水量627.4mm,降雨特点为年际变化大,季节变化大,区域差别大,强度变化大,最高年曾达852.2mm,最少年只有335.2mm,降水总

14、量的58%集中在七、八、九月份,年平均蒸发量1930.5mm,平均相对湿度60%左右;区域主导风向以静风出现最多,频率25.98%,其次为东风,出现频率为11.03%。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图A1和图B1,工程所在区域地震烈度为6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值为0.4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4、地表水系本区地表水系属黄河流域沁河水系,沁河属黄河支流,发源于长治市沁源县西北太岳山东麓的二郎神沟,自北向南流经沁源、安泽、端氏至阳城县润城镇转东南,切穿太行山经河南沁阳、武陵汇入黄河,全长485km,流域面积1.29万km2,山西省境内长360km,流域面积1.07万

15、km2,晋城市境内长约160km,流域面积4606km2。距本厂址最近的地表水体为芦苇河,芦苇河发源于沁水县芦坡,在阳城县河头村注入沁河,全长47km,径流量0.22-9.0m3/s。枯水期地表水流经蒿峪村奥灰岩地段渗漏而干涸。区内各主要含水层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其特点是受气候变化及地理环境影响较大,在雨季,流量较大。本项目西南距芦苇河约300。(详见图3:地表水系图)5、水文地质(1)区域水文地质条件阳城县境内沁河、芦苇河、南大河的城关部分和其它支流的部分地段,地下含水层一般厚3-7米,部分地段达10-12米,顶板埋深3-10米,水深2-10米,涌水量一般在10-40吨/时;羊泉、演礼、

16、寺头、町店等地区,地下蓄水程度差异较大。一般涌水量在0.3-4.5吨/时左右,个别地区涌水量可达5-16吨/时。泉水的出露和一般民用水井位埋深较浅,水量随季节变化较大。境内地下水主要由中下奥陶系出露的石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等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其次上覆地层中地下水缓慢渗入及局部地表水体的下降补给。工程区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含水类型主要为碳酸盐岩岩溶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岩溶含水层为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灰岩,溶蚀节理裂隙发育,局部为小溶孔,地下水主要赋存于溶隙中,一般富水性较差。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层为全新统洪冲积混合土卵石,富水性中等较好,其补给条件较好,除大气降水外,地表水及碳

17、酸盐岩岩溶水也可补给。地下水自河上游向下游径流排泄,一般具统一地下水位。(2)泉域项目所处区域内出露的泉域为延河泉域,主要包括延河泉、下河泉组等。延河泉和下河泉两处保护区面积共12.28km2,重点保护区范围如下: 延河泉重点保护区:延河泉水出露处保护区,即以泉口为中心,周围lkm2的河谷及山地。 下河泉保护区:沿沁河河谷,北起润城、刘善村北,向南沿沁河河谷经河头、下河、东庄北至阳城水轮泵站西边河谷;沿芦苇河河谷向上游经八甲口、上孔至关泉南的河谷中。本项目选址南距泉域重点保护区边界最近约4.1km,不在以上泉域重点保护区范围内。(详见图4:项目与泉域的相对位置关系图)6、矿产资源阳城县矿产资源

18、丰富,有铁、铜、铝等金属矿和煤、磺、石膏、石英等非金属矿,尤共以煤、铁、磺储量丰富,现已控明煤炭储量59.22亿吨,铁矿储量3亿吨,磺矿2亿吨,为阳城县的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7、自然生态环境(1)自然植被该区域自然植被以灌丛和草丛为主,灌草丛主要是荆条灌丛、白刺花灌丛、白羊草草丛、蒿类草丛,其中荆条、白羊草灌草丛分布面积较广;人工栽培植被是该区域植被现状的主体,农作物以小麦、玉米、谷子为主,还有高粱、大豆等,经济作物有大麻、油菜等。项目所在区域无珍稀野生植物种类。(2)土壤分类阳城县土壤种类主要有褐土、草甸土2个种类,5个亚类15个土属,土壤有机质含量在0.7-1.6%之间。项目所在地区

19、为典型山地褐土区,有时同其他亚类交叉发育。(3)动物资源项目所处区域哺乳动物主要有黄鼬、草兔、褐家鼠等,鸟类主要有布谷鸟和角百灵等;鸦科的喜鹊、红嘴山鸦,文鸟科的麻雀,伯劳科的红尾伯劳以及鸽形目等在本区也有分布;爬行类主要有沙蜥和麻蜥;两栖类主要有蟾蜍;家畜主要有绵羊、山羊、牛、猪、马、驴、鸡等。区域内没有需特殊保护的野生动物、濒危或珍稀物种及水生生物等分布。(4)水土流失现状项目所在区域属于典型的晋东南黄土丘陵地貌类型,水土流失类型主要以轻度和强烈侵蚀为主,天然林地极少,以天然灌草丛或荒草地为主,农地较多,平缓坡地已修成梯田,平川阶地区地形平坦,水蚀较轻微,评价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3537t

20、/km2.a,属于中度侵蚀。(5)厂址周围自然生态环境本项目所在地以山地生态系统为主,以灌木、杂草等自然植被为主,农田较多,多分布在芦苇河谷岸边的河谷及坡地上。8、生态功能区划根据阳城县生态功能区划,本项目所在区域属于“IV阳城中部煤电产业开发及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小区”中的“IVA阳城中部黄土丘陵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单元”。该区主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是土壤保持营养物质保持等。根据阳城县生态经济区划,本项目所在区域属于“III优化开发区”内的“IIIA阳城中部优化开发区”中的“IIIA-2阳城东部煤电产业生态经济区”。本项目为煤矸石洗选加工项目,不属于该生态规划中禁建项目,厂址占地面积小,建成后煤泥水循环

21、利用不外排,并且加强厂区及周边边坡防护和绿化,可以有效减少厂区水土流失,与区域生态功能区划、生态经济区划不矛盾。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1、人口及行政区划阳城县下设10个镇,7个乡、1个办事处,474个行政村、2689个自然村,总面积1968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0万,平均每平方公里200人左右。农业人口占87%,非农业人口占13%。本项目所在地属阳城县东城办事处管辖,东城办事处现辖7个行政村,人口3529户,9484人,耕地面积473.79公顷。项目周围村庄基本情况详见表4:表5:项目厂址周围1km范围内村庄情况一览表 村庄名称方位(以厂址为中心)距离(m)户 数

22、(户)人 口(人)耕地面积(公顷)人均收入(元)蒿峪村SE4504601371717306五龙沟村NW800259669585657桃坪村NE6002877037361032、工农业情况阳城县经过多年来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煤炭,冶炼,化工,建材,陶瓷,纺织等工业为主的30多个行业,近100多种产品的工业生产体系,主要产品有原煤、生铁、电、水泥、日用陶瓷、化肥、二硫化碳、生铁铸件、矿用炸药等。2013年,阳城县级财政总收入完成32.8311亿元,占预算的94.77%,同比增长8.0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0.0336亿元,占预算的100.01%,同比增长14.01%;全县财政性基金收入完成2

23、.21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37.17%;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执行19.83亿元,同比增长14.61%,增支2.5亿元。3、交通运输阳城县交通发达,已融入全国铁路、公路交通网络。候月铁路穿境而过,境内设阳城、磨滩两个火车站;县境主要公路干线有:晋韩公路、晋阳高速公路、阳济公路等,乡镇公路也较发达,可直通晋、冀、陕、豫各省。项目选址南距八芹线约300m,可通过厂址运输道路直接连通,交通条件较为便利。4、文化教育与医疗卫生阳城县现共有普通中学26所,职业高级中学5所,小学校54所,幼儿园185所,成人中等专业技术学校1所;另外阳城县设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广播事业局等。在医疗卫生方面,阳城县县设医院

24、,乡镇设卫生院,村设卫生所,共有5所医院, 580个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700余人。随着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和农村妇幼年保健网的加强和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人民的健康水平显著提高。5、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文物等本项目所在地1km范围内无国家重点保护文物、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等特殊环境敏感目标。6、集中水源规划乡镇水源根据晋城市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与环境评估技术报告及其批复,町店镇五龙沟水源地位于阳城县町店镇镇政府东,五龙口村南,服务人口14500人,设计取水量19.3万t/d。水源井井深420m,埋深155m,一级保护区为井口周围80m范围,保护区面积0

25、.02km2。未设定二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保护区周长为502m。本项目距离町店镇五龙沟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边界1.1km。根据晋城市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与环境评估技术报告及其批复,东城办八甲口水源地位于阳城县东城办镇政府西,水源井为4口,服务对象为八甲口、孔西、小庄及驻镇单位,服务人口3500人,设计取水量23.7万t/a。水源井井深510m,埋深90m,一级保护区为井口周围20m范围,保护区面积0.004km2。本项目距离东城办八甲口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边界5.4km。表6:乡镇水源地划分情况水源地水源井井深(m)地下水类型开采含水层埋深(m)井口标高(m)静水位(m)降深(m)保护区半径(m)保

26、护区面积(km2)级别半径町店镇五龙沟1#420岩溶承压水1555456712一级800.02东城办八甲口1-4#510岩溶潜水90544902一级200.0047、城镇总体规划阳城县县城总体规划(2008-2020)根据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划定阳城县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凤城镇、西河乡、演礼乡和白桑乡的全部行政范围,城市规划区总面积约256平方公里。规划确定中心城区为“一城四区”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即主城区、西河区、八甲口区、安阳工业区。主城区:为城市的主体,以居住、公共服务为主要功能,辅以旅游集散、商贸物流。 西河区:以教育、居住为主要功能。八甲口区:以工业、物流为主要功能,配以基本的城市功能

27、。安阳工业区:产业发展新区,近期以发展建瓷产业为主,远期发展为综合性的工业区。本项目不在阳城县县城总体规划(2008-2020)规划范围内,详见图5:阳城县总体规划图。本项目已取得了规划局和土地局的初步同意选址,详见附件“阳城县基本建设项目联合踏勘选址会议纪要”(编号20140724001)。8、环境敏感因素分析通过对本项目周围自然和社会环境状况调查,结合本项目污染特征,环境敏感因素分析如下:(1)大气环境:本项目营运期以粉尘污染为主,厂址距离最近的村庄蒿峪村村约450m,评价区内大气环境较敏感。(2)地表水环境:距本项目最近的河流为芦苇河(300m),评价区内地表水体水质功能要求为山西省地表

28、水水环境功能区划(DB14/67-2014)中确定的III类水环境区,本项目生产过程会产生煤泥水,因此地表水环境较敏感。(3)地下水环境:本项目位于延河泉域范围内,厂址南距泉域重点保护区边界最近约4.1km,距离东城办八甲口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边界最近约5.4km(未划定二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町店镇五龙沟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边界1.1km(未划定二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取水层位为深层岩溶承压水,项目建设对其没有影响,地下水环境不敏感。(4)声环境:厂址周围200m范围内无居民点,距离最近的村庄450,因此声环境不敏感。(5)生态环境:本项目总用地2667m2,占地面积较小。项目用地区及周边1km范围

29、内无其他重点文物、风景名胜区等特殊生态环境敏感区;周边用地现状主要为农田和荒地,农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应季作物,生态环境不敏感。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环境质量功能区分类的规定: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区、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为二类区。本厂址周围为农村地区,因此,评价区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应划分为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本项目未进行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根据区域监测资料知,由于北方地区冬季地面裸露,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尘污染

30、,大气环境质量一般。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本项目西南距芦苇河约300m,芦苇河属于沁河支流,发源于沁水县芦坡,在阳城县河头村注入沁河,全长47km,径流量0.22-9.0m3/s。依据山西省地方标准山西省水环境功能区划(DB14/672014),芦苇河执行III类水质标准。芦苇河沿途村庄、企业较多,受沿途村庄、企业排水影响,该河段水质一般。3、地下水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项目所在区饮用水源井取自深层奥灰水水源井,井深510米。参考晋城市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与环境评估技术报告(晋城市环境保护局,2010年4月)中对东城办八甲口水源地水源井水质评价结果为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中II类水质标准,水质优

31、良。4、声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项目地处乡村地区,厂址东南距侯月线约200m,受周边道路交通和社会活动噪声等的影响,区内声环境质量现状一般。5、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位于农村地区,厂区周围以农田为主,以种植小麦为主,有少许荒坡地,植被以杂草、灌木为主;周围野生动物多为小型哺乳动物和鸟类、昆虫类,如野兔、鼠类、野鸡、燕子等,无野生的大型哺乳动物及珍稀保护动物。生态系统结构简单。区域整体生态环境质量现状一般。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通过对厂址周围区域自然、社会环境状况的详细调查了解,项目所在区域无自然保护区、文物古迹等人文景观及重点保护的生物物种,根据本项目的工程

32、特点及所在区域的环境功能,确定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及保护级别,详见下表7和附图5:表7 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环境要素保护对象方位与本项目距离(m)保护级别大气环境蒿峪村SE45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五龙沟村NW800桃坪村NE600地表水芦苇河SW300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II类标准地下水五龙口饮用水源井一级保护区W1100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III类标准八甲口饮用水源井一级保护区S5400延河泉域重点保护区S4100声环境项目周边200m内,无村庄等敏感点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生态耕地、林

33、地、自然植被项目区域内减轻对生态的影响,控制水土流失,保护植被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执行: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污染物SO2(g/m3)NO2(g/m3)CO(mg/m3)PM10(g/m3)PM2.5(mg/m3)O3(mg/m3)年平均6040-7035-24小时平均15080415075-1小时平均50020010-200200日最大8小时平均-1602、地表水环境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项目PHBOD5CODDO总氮总磷NH3-N石油类数值6-9420510.210.053、地下水环境执行-地下水质量

34、标准(GB/T14848-93)中的II类标准。4、项目周围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标准限值:2类区:昼间:60dB(A) 夜间: 50dB(A)污染物排放标准1、粉尘参考执行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中地面生产系统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和控制要求: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mg/Nm32、煤泥水参考执行选煤厂洗水闭路循环等级(MT/T8810-1999)中一级闭路循环标准,不外排;少量生活污水排入旱厕综合利用不外排,厂区不设排污口;3、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2类标准:昼间:60dB(A) 夜间:50

35、dB(A)4、固废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和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中有关规定;5、其它要素执行国家有关标准。总量控制标准本项目不设锅炉、废水不外排,未申请总量控制指标。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艺流程简介:一、工艺流程(图示):二、工艺流程简介:本项目洗矸采用跳汰洗选工艺,生产工艺流程大致可分为矸石准备、洗选作业和煤泥水处理3个阶段:(1)准备阶段混矸由煤矿运至本厂后,堆放于封闭的原料堆场内,然后由铲车送至受矸坑,经给料机皮带由筛分机筛分。原料堆场混矸经过筛分后,粒径80mm大块矸石经破碎机破碎后再次筛分,80mm混矸由复式

36、给煤机、出坑皮带均匀地送入跳汰洗选机。(2)洗选作业阶段筛下的细矸通过受矸坑的给料机、封闭式皮带机连续、均匀地送入跳汰机进行分选,密度大的矸石逐渐下沉分布在底层,经排料系统分离后由提升机皮带运输至矸场堆场;密度较小的精煤分布在上层,含煤水通过溢流堰进入精煤分级筛(2层),筛上物为块、末精煤脱水后经皮带送至精煤堆场;筛下煤泥水通过管渠送入厂区煤泥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3)煤泥水处理阶段本项目煤泥水采用“浓缩+压滤”的处理工艺,精煤脱水筛筛下的煤泥水携带着细煤粒、煤粉和漂浮在水面的杂质,汇入浓缩池后,加混凝药剂(聚丙烯酰胺、聚氯化铝)进行浓缩处理,经浓缩沉淀后,用渣浆泵打入压滤机压滤脱水,煤泥作为

37、副产品出售,滤液和浓缩池上层清液进入循环水池,重新用于洗选,循环水定时补给,补水水源由管道直供,并设置清水池。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跑、冒、滴、漏水、设备放水以及产品堆放时的淋控水,全部通过地沟排入淋控水收集水池,然后经集水泵抽入至浓缩池中处理后循环使用。事故状态下:若在生产过程中机器发生故障,系统内的煤泥水排入事故池,待事故解除后再返回处理系统进行处理。三、选矸物料平衡本项目年入选混矸6万吨,可回收精煤约0.96万t/a,煤泥约0.18万t/a,产生的洗后细矸约4.86万t/a。如下表所示:表8:物料平衡表产 品 方 案产率(%)产 量t/ht/d万t/a入洗混矸(6万t/a)块精

38、煤102.5200.60末精煤61.5120.36副产品洗后矸石8120.251624.86煤泥30.7560.18总 计100252006四、水平衡图本项目生产区用水主要是洗矸车间补充水;劳动定员12人,大部分职工为附近村民,厂内办公生活区设有食堂,提供10名职工的中餐和晚餐。生产系统静态平衡详见表9,厂区用排水平衡情况见表10。表9 选矸系统静态水量平衡表进入系统的水量(m3/h)排出系统的水量(m3/h)1入洗原矸带入水量1.881产品带走水量精煤0.602清水补充量1.73矸石2.76煤泥0.25小计3.61小 计3.613循 环 水 量752澄清水沉淀池溢流70.75煤泥压滤机滤液4

39、.25小 计754合 计78.613合 计78.61备注:原煤带入水量+补加清水量=产品带走水量;入洗原矸含水率为7%,精煤含水率为13%,矸石含水率为12%,煤泥含水率为25%;循环水量=浓缩机溢流+煤泥压滤机滤液;循环水量按煤炭洗选工程设计规范(GB50359-2005) “表5.2.3跳汰机循环用水量”中的不分级煤为2.5-3m/t计算,取最大值计算为75m。表10 厂区用排水量统计表序号用水项目用水人数用水标准日用水量(m3)日排水量(m3)备 注一生活区用水1职工生活用水1220L/人班0.240.19无宿舍、洗浴等2食堂1010L/人餐0.200.16每日2餐二生产区用水1生产补充

40、水1.73m3/h13.840用水8h2各堆场、道路洒水面积1500m21.5L/m2次4.502次/d合计18.780.35水平衡图:主要污染工序:1、大气污染源(1)各物料堆放和汽车装卸时产生的扬尘;(2)原矸石筛分、破碎、皮带输送等工序产生的粉尘;(3)车辆运输过程产生的二次扬尘。2、水污染源(1)洗矸废水(包括设备跑冒滴漏水、设备放水、冲洗地坪水以及产品堆放时沥下的水)经处理后闭路循环,厂区不设排污口;(2)少量生活污水;(3)生产场地初期雨水、淋控水。3、噪声污染源本项目产噪设备为跳汰机、精煤分级筛、煤泥压滤机、皮带机、各类泵以及车辆运输、装卸过程等。4、固体废物(1)洗选过程产生洗

41、矸和煤泥;(2)各种煤泥水收集池内的煤泥;(3)生活垃圾。5、生态影响厂区排污(主要是粉尘)对周边农作物、植被等造成一定影响。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大气污染物1、原料及产品堆放、装卸2、矸石筛分、破碎、皮带输送、转载、跌落工序3、车辆运输1、粉尘2、粉尘3、扬尘1、无组织2、18t/a3、无组织1、无组织,抑尘90%2、1.8t/a,抑尘90%3、无组织,抑尘60%水污染物1、生产煤泥水2、各类堆场淋控水、厂区初期雨水3、生活污水1、SS2、SS3、SSCODBOD51、250g/L2、250g/L

42、3、250mg/m3,32.5g/a300mg/m3,39g/a180mg/m3,23.4g/a1、处理后闭路循环不外排2、进入煤泥水处理系统处理后循环利用3、排入旱厕,综合利用,不外排固体废物1、矸石筛分、洗选2、初期雨水池3、职工1、矸石压滤煤泥2、煤泥3、生活垃圾1、4. 86万t/a0.18万t/a2、不确定3、1.8t/a1、优选用于制砖,利用不平衡时送协议排矸场安全填埋综合利用制作型煤2、掺入煤泥综合利用3、送阳城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噪声跳汰机、精煤分级筛、煤泥压滤机、皮带机、各类泵以及车辆运输、装卸噪声75-98dB(A)厂界噪声达标排放主要生态影响:施工期:平整场地、土方挖填等过程

43、对土壤、植被等造成的破坏,局部会造成水土流失。营运期:厂区排污(主要是粉尘)对周边农作物、植被等造成一定影响。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拟建项目位于阳城县东城办蒿峪村西北约450m处,总占地2667m2,现场调查,本项目厂区已设置磅房、办公生活设施等,矸石洗选设备已安装,煤泥水设有普通沉淀池,但根据此类项目的环保要求,同时参考煤炭洗选工程设计规范,本项目需进行整个生产场地及场外运输道路裸露地面的硬化,并在厂界四周设3m高围墙,各类产品及原料堆场、皮带输送走廊、生产设备都应进行封闭,同时改造现有煤泥水沉淀池为直径为10m的浓缩池,补建70m清水池,补建240m事故池,补建1座5m3淋控水收集池、补建1座30m初期雨水收集池等。进行改建或新建的工程内容再施工期间的主要污染物为施工挖掘、平整场地产生的粉尘,建材的堆放、施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