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及反思信息技术应用成果 作业题目: 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经过一段时间的研修和教学实践,相信您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一定有所提升、有所收获。 请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您自己的打磨后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上一节课,并将这一节课录制成课堂实录视频,课后根据实践情况,再次修订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并完成教学实践反思;将修订后的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课件和课堂实录作为信息技术应用成果资源包提交至平台。 温馨提示:根据教育部对本项目的要求,切实推行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促进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提升。课堂实录能真实的反映“教学实践”,请尽量提交视频格式的课堂实录或课堂片段,坊主在批改作业时
2、将优先考虑视频格式的作业为优秀作业。 作业要求: 1.信息技术应用成果资源包,至少包括三个作品: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和课堂实录。 2.作品内容要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设计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教学课件需保证能正常播放查看;课堂实录以视频格式为主,若没有拍摄设备也可以提交文字记录。 3.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4.以附件形式统一提交成果资源包。 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机械能 姓名: 学科年级: 本节是在学习了力、功、机械等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能量的,而机械能是最常见的一种能,是学生容易理解的一种形式的能。能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比较抽象,不易理解
3、,是教学中的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利用功的有关知识,引入本节课借助几个实验让学生从直观上去感受动能、势能、弹性势能,加深了学生的认识,更激起学生探究能的热情,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突出了物理教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特点,激发了学生借助形象思维认识抽象事物的能力。 郭彦齐 九年级 工作单位: 教材版本: 榆中县第九中学 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简单的事例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能一一做功本领。 知道机械能的形式并通过探究总结出影响各形式能量大小的因素。 通过滚摆的事例知道动能和势能间可以相互转化,并借助理想化认识机械能守恒定律。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活的感知
4、、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探究影响动静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通过实验、分析、推理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及实验、归纳、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借助形象思维认识抽象事物的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九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力的有关知识,并学习了机械和功的有关知识,同时也初步形成形象思维,有了一定的物理基础。他们更希望教师创设主动观察的物理学习环境,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设计实验来主动获取知识,并通过对生活
5、中相关工具的实践、操作和观察来体验探索的乐趣。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要求学生不仅要知道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而且要了解转化过程中遵从的规律。教学中,以渗透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思想为前提,加强实验,并利用动画、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从影响物体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的角度判断物体的机械能如何变化。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 难点:判断机械能的守恒。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提问:快速飞行的飞机,如果与飞行的鸟相撞,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 一、动能 1.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同一小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滚下时
6、,滚下的速度有什么不同?将不同质量的小球从相同高度滚下时,将小纸盒推动的距离有什么不同? 2.引入动能的概念,引导学生总结出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二、重力势能 1.教师演示用举高的铁锤落下时将铁钉砸入泡沫塑料的实验,引导学生分析重力势能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引导学生举例说明重力势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三、弹性势能 1.演示玩具弓箭射箭的实验,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引导学生分析弹性势能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让学生举例几个既有动能又有势能的例子。 四、机械能及其转化 1.教师直接给出机械能的定义。 2.演示单摆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单摆在各点的速度和高度怎么变化,分析出单摆的动能和势能如何变化,得出动能
7、和势能间相互转化的规律。 预设学生活动 认真思考、积极交流,表现出不解,强烈地想知道原因的学习心态。 1.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 2.看教材后总结: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就说明物体具有能量,但并不一定正在做功。 3.学生讨论交流:物体由于运动所具有的能叫动能,它额大小决定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 1.观察实验现象。 2.讨论、交流: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它的大小决定于物体的质量和被举高的高度。 3.举例 1.观察实验现象。 2.讨论交流: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弹性势能,它的大小决定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大小。 3.举例。 1.理解记忆机械能的概念 2.观察实验
8、现象,讨论后归纳: 小球上升时,速度越来越小,高度越来越高,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小球下降时,速度越来越大,高度越来越低,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提出问题,先让学生思考,再让学生动手实验,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积极动手实验、细致观察现象、认真思考问题、尝试总结归纳结论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能。 课堂小结: 本课学了哪些内容?用到了哪些学习方法? 梳理知识、小组评价 养成梳理知识的习惯。 七、教学评价设计。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见附表:学生学习过程评价量规表 八
9、、板书设计 动能 定义 影响因素 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重力势能 定义 影响因素 定义 影响因素 能量机械能 势能 弹性势能 九、实践反思 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反思: 1请简单描述这节课中教学或学习亮点; 2有哪些精彩的瞬间;这节课中你最满意的地方或者让您最兴奋的地方? 3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达到你期望的水平了吗?你满意吗?这节课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为什么?或者让你觉得不足的地方在哪里? 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 5从学生的作业、课后谈话等途径你觉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6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本节课内容安排较多,适用于优生,差生思维跟不上,易造成两极分化,若改为两课时讲授,更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课件动画的模拟,虽然现象直观,一目了然,但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实验量不多,应多备一些有关实验,这样效果能更好,学生体会才会更深刻。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部分学生对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和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有相互混淆的,甚至有通过研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因放置小球在不同的高度处错误的理解为动能与高度有关的结论。在学完本课之后,个别有将重力势能错记为动力势能,所以在讲授的时候还应特别强调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