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工作职责.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80659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访工作职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信访工作职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信访工作职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信访工作职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信访工作职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信访工作职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访工作职责.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信访工作职责信访工作职责 一、受理群众来信来访 二、及时向领导报告重要信访情况,定期统计,分析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三、承办上级信访机关,党政领导和乡领导交办的信访案件。 四、承办乡领导决定的由信访人员初查的案件。 五、认真办理上级信访机关、党政机关交办的和本乡直接受理的信访案件,向有关部门转办不属于职责范围的信访件。 六、调查研究信访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实际制定、修改、完善信访工作规章制度。 七、积极疏导并做好上访人员的思想工作,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 八、完成乡党委、*交办的其他工作。 信访工作人员守则 一、忠诚党的事业,热爱本职工作,认直履行职责,刻苦钻研政治理

2、论和业务知识,努力为信访工作服务。 二、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文明、热情接待群众来信来访,杜绝官僚、“衙门”作风。 三、坚持原则、秉公办事,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坚决同违纪违法行为做斗争。 四、严格执行信访工作规章制度,工作认真负责,办事讲求效率,反映情况实事求是。 五、服从组织领导,严守工作秘密;团结共事,顾全大局,注重发挥集体作用。 来访人员须知 1、来访者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2、必须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令,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 3、要遵守信访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自觉维护上访秩序,提倡文明上访。 4、来访人员要听

3、从工作人员的安排,通过正当的途径,运用正确的方法反映问题。 5、要如实反映情况,不得道听途说,随意夸大或歪曲事实,更不能捏造材料,诬告他人。 6、要服从组织的处理,不坚持过高要求,不得无理取闹。 接待来访人员工作制度 一、对来访人员要做到文明接待,认真填写来访登记薄。 做到态度热情,说话和气,一视同仁。 二、听取来访者的陈述时,要认真做好接待谈话记录。并让其当面核对,以防失误。 三、对于来访者提出的问题,按照归口办理的原则,予以答复和处理。必须坚持原则、符合政策,对当时能解决的问题,不推不靠,对当时不能解决的问题,要说明原因,耐心解释,并及时向领导反映并积极协助解决。 四、要做好来访者的思想工

4、作,有针对性地宣传党的政策和进行思想教育,使来访者实事求是地反映问题,端正态度,保证来访问题的顺利解决。 五、对来访者反映的问题,按照轻重缓急报请有关领导,妥善处理。 六、接待人员要保守机密,不准向来访人泄密。 领导干部信访接待制度 一、 接待人员 乡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信访工作人员。 二:接待地点:乡信访大厅 三:接待方法 接待来访,由接待领导、信访工作人员共同进行。重要来访问题,直接请示主要领导。如果接待领导不在时,由其他领导和工作人员共同进行。接待时,应认真耐心听取来访者反映的情况,工作人员要做好详细的笔录,根据来访者反映的问题,可视情况让其写出书面材料。 四:工作程序 1、本单位每天安

5、排轮留值班,值班时要有一名领导具体负责。 2、值班时要认真做好值班记录,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3、在执班期间,对于群众来访反映的问题要当面给予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要向群众说明原因并做好疏导工作。如果群众反映的问题性质严重或有集体上访苗头的,要及时向主要领导或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切实加以妥善解决。 4、在执班期间因玩忽职守,贻误工作,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要追究值班领导和有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 五、信访问题首问制 1、群众上访,接访的第一位领导干部为首问制的第一责任人。 2、群众反映的问题,属于第一责任人管辖的业务范围,要及时向主要领导汇报,切实加以解决并给予满意的答复,承诺办理期限。 3、如果

6、群众反映的问题不属于本单位业务管辖的范围,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将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转交有关部门并做好疏导工作。 4、接访工作人员应恪尽职守。凡因工作失误,造成群众集体、越级上访或社会影响的,要追究其工作责任。 领导包案、办案责任制度 领导包案、办案责任制度的指导思想是,通过执纪、执法办案,保证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法令、法规的贯彻执行,维护党政纪及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加大反腐败工作力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障改革开放顺利进行,促进经济建设健康发展。 一、主要领导在宏观指导查办案件工作的同时,要亲自参与查办案件,实行领导包案、办案责任制度。对于所受理的问题,案件调查的全过程都要有一名领导始

7、终具体负责,包括参与制定案件初查方案、办案程序、认定事实证据材料的准确性、审核案件引用的法律条规、处分依据等。 二、领导要参与接待群众来访,凡工作日至少要有一名领导接待来访群众,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和呼声,重视研究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并认真负责地给予解决。 三、领导要亲自参与查办案件,参与查办案件的领导一般要根据分工,归口负责。重大疑难案件主要领导要直接参与查办。 四、领导所包的案件,包案领导和查办人员要全程负责,包括调查取证,对当事人或受处分人员的回复、回访。若出现错案或某些证据材料与事实不符,包案领导要及时负责组织办案人员纠正,情节严重的要追究包案领导和办案人员的责任。 保密制度 一、保密

8、范围 、所有检举、控告、申诉的信件,来访记录,举报电话纪录和有关的音像制品、物品; 、“重要来信来访请示”、“来信来访处理卡”及其转办函稿等; 、上级信访机关和本乡领导的交办函和信件,包括批示、手稿和复印件等。 、标定密级的文件、文稿、书刊、资料;不宜公开的各类统计报表、信访信息;来信来访登记薄、会议记录、收发文登记薄、工作记录等。 、立卷归档种类案卷材料; 、其它需要保密的材料; 二、保密要求 、信访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国家保密法规和乡有关的保密制度,进一步强化保密意识,严禁失密、泄密现象发生。 、凡列入保密范围的文件、信件、文字材料等,均由工作人员统一登记、拆封、传递和保管。文件资料等应按规

9、定定期进行请缴、归档、销毁。机要文件的接交,应严格履行登记签字手续; 、列入保密范围的文件、信件和文件材料,不得在办公桌上存放,也不得在非办公地点阅处。因工作需要携带外出的,须经分管信访工作的领导同意。 、制发文件、信函、信息等公文,要根据内容和工作需要注明密级; 、有关单位和乡有关站所需要了解信访线索及其它相关情况,须经领导同意后方可查询,个人不得随意提供。 、室内工作人员在不需要涉及信访举报问题时,应做到不问、不看、不说,严禁在家庭、外出工作、公共场所、私人通信和电话中向亲友、同事等无关人员谈论信访举报问题以及秘密事项; 、对模范执行保密制度的干部,要给予表扬;对失密、泄密事件,要及时报告

10、,并设法补救,对责任人要根据其情节和所造成的后果,给予批评教育或党、政纪律处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对署实名举报人答复制度 一、对署实名举报的信访件,信访室工作人员收阅后,要及时送有关领导批阅,按规定程序办理后,对信访人员予以答复。 二、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及时办理署实名举报信访案件。对于不属于本乡受理的,要及时转交有关部门办理,并对信访人说明转办单位,转办时间等。 三、属于本乡受理范围内的问题,在调查前要与举报人见面,详细了解案件线索,案件查结后,要将处理结果告知举报人,广泛征求意见。 四、答复的形式一般采取电话答复、信件答复、回访答复等。 五、为了切实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在

11、转办署实名举报信访件时,应将举报内容摘要转出,不许原件转出。 信访听证会议制度 一、定期组织综治办、司法所、财税所、计生站、农业、林业、水保等召开联席会议,现场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 二、听证会议由纪委书记牵头,相关站所负责人参加。 三、听证会议的程序: 1、由信访工作人员对本次听证的案件案情进行详细介绍,提出反映的主要问题。 2、由上访人、被上访人陈述自己的意见并列出相关证据。 3、由知情人说明所了解的事实并列出相关证据。 4、由乡站所负责人给予答复。 5、由听证会与会人员进行最后裁定,当场宣布裁定结果。如案情复杂,一时难以裁定的,要指定限期拿出处理结果,并反馈给上访人。 四、信访听证会议

12、的范围主要是损害群众合法权益等一次性加以解决的问题。 有关信访问题解决和落实服务承诺办法 一、对于群众反映的有关信访问题,要及时落实承办人员,承诺办理期限。 二、一般性信访问题要在30天内办理完毕。 三、重要信访问题要在90天内办理完毕。 四、如果在规定期限内对群众所反映的问题不能办结,经领导批准延期后,要向信访人说明原因,但最长不超过承诺期限的30天。 民间纠纷矛盾排查制度 一、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建设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根据本乡自身实际制定本制度。 二、排查组人员应由乡纪委、综治、司法、民政、土地管理、信访等人员组成。 三、每年应最少组织二次以上排查活动,现场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四、每次排查工作结束后,应进行分析、汇总,并将排查情况以书面形式向有关部门进行反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