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石油市场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280994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7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外石油市场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国内外石油市场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国内外石油市场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国内外石油市场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国内外石油市场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内外石油市场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外石油市场研究报告.doc(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1 产品概要51.1 定义51.2 理化性质和用途52 生产工艺72.1 简介72.1.1 自喷采油82.1.2 机械采油82.1.2.1 气举采油82.1.2.2 抽油机有杆泵采油82.1.2.3 潜油电动离心泵采油92.1.2.4 水力活塞泵、射流泵采油92.2 海洋石油开采102.3 技术发展趋势112.3.1 酸化112.3.2 油层压裂112.3.3 三次采油122.4 建议133 世界市场分析143.1 供需情况143.2 生产情况143.2.1 总体情况143.2.2 生产企业153.3 消费情况173.4 贸易状况173.5 新建扩建计划183.6 未来市场预测194 中

2、国市场分析214.1 供需情况214.2 生产情况214.2.1 总体情况214.2.2 生产企业234.3 消费情况244.4 进出口分析254.5 拟在建、新建项目情况274.6 价格分析284.7 未来市场预测305 国内相关政策分析325.1 油气价格政策325.2 油气税收政策325.3 油气供应安全政策336 2010年市场展望34图 表 目 录表4.1 2009年我国分省市原油产量22图4.1 20072009年中国原油逐月表观消费量25图4.2为19952009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变化。26图4.2 19952009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变化26图4.3 20052009年OPEC、

3、布伦特、WTI三种原油价格走势291 产品概要1.1 定义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原油”是指储存在地下储集层内或开采出的未经任何提炼的黑色或深棕色的稠厚、有粘性的油状物质。而“石油”的外延较宽,除了原油之外,还有石油经过炼制后得到的汽油、煤油、柴油等石油产品,俗称成品油。但是在日常使用中,这两者经常被混用,在本报告中石油特指原油,但是限于传统原因,某些章节中两者混用。原油是一种主要由碳和氢组成的复杂混合物,除了碳氢之外,石油中还含有硫、氮、氧等其他元素。其中碳含量一般占96%99%;氢占11%14%;其余元素含量不超过1%4%。少数原油中含硫量较高,如墨西哥石油和委内瑞拉原油;我国原油一般含硫量都

4、比较低,在0.5%以下,只有胜利原油、新疆塔河原油和孤岛原油含硫量较高。大多数原油中含氮很少,约有千分之几到万分之几,但个别原油如阿尔及利亚原油和加利福尼亚原油,含氮量高1.4%2.2%。1.2 理化性质和用途世界各油区所产原油的性质、外观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大部分原油都是暗色的,通常呈黑色、褐色和浅黄色。原油在常温下多为流动或半流动的粘稠液体。原油可以按照密度分为轻质原油和重质原油。轻质原油的相对密度一般小于0.80,特点是相对密度较小、轻油收率高、渣油含量少,这类原油目前的探明储量很少。重质原油的相对密度一般大于0.93,而且粘度较高,这类原油蕴藏也较为丰富。我国主要油区的原油相对密度一般

5、在0.850.95之间,凝点及蜡含量较高、庚烷沥青质含量较低,属偏重的常规原油。除碳、氢、硫、氮、氧五种主要元素之外,在原油中还含有氯、碘、磷、砷、硅等微量非金属元素和铁、矾、镍、铜、铅、钙、钠、镁、钛、钴、锌等微量金属元素。这些微量元素在原油中含量极低,但是对于原油加工,特别是对于催化加工过程影响很大。原油中的各种元素不是以单质形式存在的,而是以碳氢化合物的衍生物形态存在的。2 生产工艺2.1 简介原油开采方法通常是指把流到井底的原油采到地面上所用的方法,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1)依靠油藏本身的能量,使原油喷到地面,称为自喷采油;2)借助外界能量将原油采到地面,成为人工举升采油或机械采油。一般

6、情况下,油田有的没有自喷能力,有的即使有自喷能力,但是自喷时间较短,只有一年左右,最多也不过35年,而一般油田的生产时间要延续2030年以上,因此,油层中的原油大部分是靠人工举升的方式开采出来的。机械采油(人工举升采油)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气举采油;2)抽油机有杆泵采油;3)潜油电动离心泵采油;4)水力活塞泵采油;5)射流泵采油。此外,每个油田不但天然能量不同,油层的岩性和物性差别也很大,因此油井产量也有高有低。对于一些低产或低渗透率油井,需要及时采取压裂、酸化增产措施,以提高油井的产量。在油田开采过程中,增产措施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2.1.1 自喷采油自喷采油就是从原油产从井底举升到井口

7、,从井口流到集油站,全部都是依靠油层自身的能量完成。自喷的能力主要来自:1)井底原油所具有的压力,这个压力来自于油层压力;2)随同原油一起进入井底的溶解气所具有的膨胀能量。2.1.2 机械采油2.1.2.1 气举采油气举采油就是当油井停止自喷以后,为了使油井能够继续出油,利用高压压缩机,人为地把天然气压入井下,使原油喷出地面。气举采油的优点有:能保证在不停产的情况下,通过不断加深气举,使油井维持较高的产量;减少井下作业次数,降低生产成本。气举采油必备的条件有:必须有可靠的天然气气源;油田开发初期,要建设高压压缩机站和高压供气管,一次性投资大。目前国内采用气举采油的油田有:海上的珠江口惠州21-

8、1油田;陆上的中原油田等。这些油田都有独立的气田或气层作为气源供气。2.1.2.2 抽油机有杆泵采油抽油机有杆泵采油由地面抽油机、井下抽油杆和抽油泵组成。有杆泵采油是当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采油方法,国内有杆泵采油约占人工采油总井数的90%左右。此方法的优点是:设备简单,投资少,管理方便,适应性强,从200300米的浅井到3000米的深井,产油量从日产几吨到日产100200吨的都可以应用。在设备制造方面,从地面抽油机、井下抽油杆到抽油泵,国内产品已经系列化、成套化,能够满足油田生产需要。该法的不足之处是排量不够大,对于日产量超过200吨以上的油井,不能满足要求。2.1.2.3 潜油电动离心泵采油

9、潜油电动离心泵采油与其他机械采油方式相比,具有排量大、扬程范围广、生产压差大、井下工作寿命长、地面工艺设备简单等。在单井日产油量(或产液量)超过100m以上时,多采用本方法。在机械采油中,它是除抽油泵之外应用较多的采油设备。总体来看,潜油电动离心泵采油在国内已占有重要的地位,陆上油田潜油电动泵采油井数量约占生产井总数的8%左右,产油量约占原油总产量的20%左右。海上油田除个别采用气举采油外,绝大多数采用潜油电动离心泵采油。2.1.2.4 水力活塞泵、射流泵采油水力活塞泵是利用地面高压泵,将动力液(水或油)泵如井内、井下泵由一组成对的往复式柱塞组成,其中一个柱塞被动力液驱动,从而带动另一个柱塞将

10、井内的原油举升到地面。该方法的优点是:扬程范围较大,操作简单,可用于斜井、定向井和稠油井采油。但是水力活塞泵采油也有其缺点:地面泵站设备较多、规模大,动力液计量误差一直未能解决;不适用于高含水量油田。因此,水力活塞泵采油只是一种特定条件下的方法。目前,陆上油田水力活塞泵采油井占机械采油总井数不到1%。射流泵采油工艺过程与水力活塞泵基本相同,适合稠油开采,不足之处与水力活塞泵类似。2.2 海洋石油开采海洋石油开发与陆地石油开发的主要不同点是:海洋具有一层汹涌澎湃的海水,而随着水深的增加,开发难度骤增。海洋石油的开采过程包括钻生产井、采油气、集中、处理、贮存及输送等环节。供海上钻生产井和开采油气的

11、工程措施主要以下几种。1)人工岛,多用于近岸浅水中,较经济。2)固定式采油气平台,其形式有桩式平台(如导管架平台)、拉索塔式平台、重力式平台(钢筋混凝土重力式平台、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合的重力式平台)。3)浮式采油气平台,其形式又可分为可迁移式平台(又称活动式平台),如自升式平台、半潜式平台和船式平台(即钻井船);不迁移的浮式平台,如张力式平台、铰接式平台。4)海底采油装置:采用钻水下井口的办法,将井口安装在海底,开采出的油气用管线直接送往陆上或输入海底集油气设施。2.3 技术发展趋势随着我国油田逐步进入开发中后期,开采难度加大,因此油田开发中的增产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报告以下主要介绍了酸化、压

12、裂和三次采油三种增产措施。2.3.1 酸化酸化是利用地面高压泵把酸液通过井筒泵入油气层,酸液与油气层的空隙发生化学溶蚀作用,扩大油气的通道,提高油气层的渗透率;或者依靠酸液溶解井壁附近的堵塞物,以提高油气井的产量。对于碳酸盐储层,油气井完井以后,一般要采用盐酸解堵或增产;对于裂缝性灰岩油田,根据黏土含量不同使用不同的酸进行酸化。在油气井生产过程中,井下结垢也需要用盐酸进行处理。由此可见,酸化在天然原油和天然气开采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2.3.2 油层压裂水力压裂是油气井增产措施中一项成熟的技术,在国内外已经获得广泛的应用,它不仅可以使油气田内部的一些低产井增产,还可以使一些经济效益差的地渗透油

13、田得到开发。近年来,压裂技术理论和施工工艺水平不断发展提高,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目前我国单井压裂和低渗透油田整体压裂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一般来说,油井压裂后,单井日产油量比压裂前提高了35倍,平均增产有效期大约6个月,有的达一年以上,而且压裂后产量低于压裂前产量之后还可以进行重复压裂。因此,压裂工作在挖掘油井生产潜力、保持油田稳产方面,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一些低渗透油田,进行了整体压裂,采取油水井对应压裂,显著提高了低渗透油田的采收率,使一些经济效益较低的低渗透油田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2.3.3 三次采油在原油开采方式上,运用天然能量的采油为一次采油,注水采油为二次采油。到了注水采油的末期

14、,油田含水量高达90%以上,这时就需进行三次采油。在三次采油阶段,人们通过采用各种物理、化学方法改变原油的粘度和对岩石的吸附性,可以增加原油的流动能力,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三次采油的主要方法有聚合物驱油、热力采油法、化学驱油法、混相驱油法、微生物驱油法等。热力采油法主要是利用原油的粘度对温度非常敏感的特性,提高油层的温度,大大降低了原油粘度,提高了原油的流动能力,从而提高了原油采收率。化学驱油法主要是通过注入一些化学剂增加地层水的粘度,减小地层中水和油的流动能力之间的差距,同时,降低原油对岩石的吸附性,从而扩大增粘水驱油面积,提高驱油效率。我国大庆油田采用以聚丙烯酰胺为主体的注聚合物三次采油

15、试验,明显地提高了原油采收率,取得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混相驱油法主要是通过注入的气体与原油发生混相,可以降低原油粘度和对岩石的吸附性,常用的气体有天然气和二氧化碳。微生物驱油法是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能裂解重质烃类和石蜡,使石油的大分子变成小分子降低原油粘度,增加原油的流动性,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2.4 建议2009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0%,石油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在目前国内勘探尚未有较大突破的情况下,对现有油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老油田的产量,保障石油安全,是目前较为可行的途径。因此,建议对目前国内采油技术较为先进、成熟的油田在放贷上予以倾斜。3 世界市场分析3.1

16、供需情况2009年世界原油供应呈现三个特点:一是供应压力不大;二是非欧佩克产量可望达到顶峰;三是欧佩克将继续收紧产量。2009年世界原油需求方面将呈现两大特点:一是需求将取得恢复性增长,但是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二是需求增长全部依赖于发展中国家。3.2 生产情况3.2.1 总体情况根据美国油气杂志2009年12月21日发布的全球原油产量和油气储量年终统计,估算2009年全球原油产量同比下降3.2%,欧佩克原油产量更是下滑8.4%至14.75亿吨,为近5年来产量最低点,但仍占据全球原油总产量的41.8%。从地区来看,仅东欧和前苏联地区近几年原油产量保持平稳增长,2009年增幅3%,主要得益于阿塞拜

17、疆和哈萨克斯坦分别大幅增长11.7%和9.9%。另外,俄罗斯原油产量在2008年略降0.7%后,2009年转而小幅增长1.7%至4.96亿吨。西半球地区原油产量略增1%至8.33亿吨。据EIA(美国能源情报署)测算,美国2009年原油产量接近2.67亿吨,这是1991年以来美国原油产量首次出现增长,且增幅高达7.8%。美国的产量增长弥补了加拿大和墨西哥2.6%和6.9%的下跌。墨西哥原油产量自2004年产量达到1.7亿吨高峰以后连年下滑,2008年降幅最大达到9.2%。中东地区各国产量全面下滑,总产量缩水8.3%,伊朗降幅4.7%,沙特阿拉伯、阿布扎比和科威特降幅均超过11%。西欧地区原油产量

18、大幅下降7.6%,英国、挪威和丹麦等主要产油国降幅超过7%。非洲原油产量下滑6%,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和尼日利亚的产量下降严重,平均降幅达到8%左右。亚太地区原油产量小幅下降0.8%。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印度等主要产油国产量稍有下降,泰国、越南产量增长较快。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原油产量普遍看跌,但产油大国俄罗斯小幅增长,美国、巴西、哈萨克斯坦和阿塞拜疆等国逆势大幅上扬。原油产量排名前5位的国家依次为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美国、中国和伊朗,与前4年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国与伊朗位次交换。3.2.2 生产企业2009年11月30日,美国石油情报周刊(Petroleum Intelligence

19、 Weekly,以下简称PIW)公布了2008年度世界50家最大石油公司的综合排名。在最新公布的排名中,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以下简称中国石油)原油储量在世界石油公司中居第8位,天然气储量居第12位,原油产量居第5 位,天然气产量居第8位,炼制能力居第6位,油品销售量居第14位,综合排名居第5位,与2007年相同,已连续9年位居世界十大石油公司行列。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Sinopec,以下简称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NOOC,以下简称中国海油)的排名与2007年相比也未发生变化,分别列第25位和第48位。3.3 消费情况受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石油需求继2008年后进一

20、步下降,出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两次石油危机以来最严重的负增长。据IEA估计,2009年世界石油需求为8486万桶/日,较上年减少了1.6%,但跌幅有逐季收窄之势。从国家类别看,金融危机对发达国家石油需求的影响最为严重。据IEA估计,2009年经合组织石油需求为4552万桶/日,较上年下降 4.3%,美、日、欧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而发展中国家石油需求增速虽有所放缓,但需求总量同比仍保持增长。非经合组织国家石油需求仅在一季度同比出现了下降,随后即企稳回升,估计全年需求达3934万桶/日,同比增加近70万桶/日。增量主要来自亚太地区的中国和印度。由于欧美需求量下降,亚太逆势增加,使世界石油需求重心继续

21、东移。亚太石油消费量在2007年与北美持平、2008年略有超出后,2009年坐稳了世界最大石油消费区的地位。3.4 贸易状况2008年,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导致石油需求减少,世界石油消费量从2007年的8487.8万桶/日(约合39.39亿吨)减少到8445.5万桶/日(约合39.2亿吨),下降了0.6%。消费量的下降使石油贸易受到直接影响,世界石油贸易量出现了自2002年以来的首次下降,从2007年的5555.4万桶/日下降到2008年的5462.6万桶/日,约合26.98亿吨(含原油和油品),下降了1.7个百分点,同时创1987年以来的年度最大降幅。受经济下滑和需求下降的影响,世界头

22、号石油进口大国美国的石油进口量从2007年的1363.2万桶/日下降到1287.2万桶/日,降幅高达5.6%。欧洲的石油进口量从1395.3万桶/日减少到1375万桶/日,减少了1.4%。亚太地区石油进口大国t3本的进口量从503万桶,日减少到492万桶/日,下降了2.1%。2008年世界三个最大石油消费地区依次是亚太、北美和欧洲,但这三个地区的石油产量却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产量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消费量的增长,两者之差日益扩大;消费量较小的中东、前苏联和非洲却是产量远远大于消费量。这种地区间的供需严重不平衡以及主要消费区产量与消费量差距逐年扩大的趋势,促使世界贸易活动日趋活跃。3.5 新建扩建计

23、划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剩余可采储量在10亿桶以上的重大油田发现共有11个,其中,西非、中亚、墨西哥、拉美各有2个;中东、俄罗斯远东地区和北非各有1个。储量在1万亿立方英尺以上的重大天然气田发现共有15个,其中,东南亚有5个;俄罗斯、澳大利亚、中东各有2个;拉美、北海、中亚和中国各有1个。中东的油气储量占世界第一,由此来看,其上游投资机会相对较多,特别是阿联酋、科威特和巴林等国家准备通过加强勘探开发来提高石油产量。西欧北海地区油气产量虽然一直很高,但勘探活动已呈下降趋势,并向边缘地区转移。南亚地区的巴基斯坦、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天然气资源丰富,但勘探难度大。东南亚地区的马来西亚、印尼、泰国和越

24、南的勘探程度较高,油气项目的风险较大。澳大利亚陆上勘探风险较高,海上传统产油区产量下降,西北大陆架可能成为新兴的产油区。北美地区中,美国和加拿大的勘探开发程度都很高,能大量增加油气产量的只有墨西哥湾和加州海域、阿拉斯加及纽芬兰海域。中南美地区1996年以来成为投资热点地区。非洲地区、中亚和俄罗斯目前仍是勘探的热点。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往地理条件较好地区的油气开采难度加大,常规油气田的发现也在逐渐减少,新发现油田的规模总体呈变小趋势,而新增储量越来越多地来自深水、极地等勘探程度几乎为零的开采难度更大的地区。近年来,在全球获得的重大勘探发现中,有一半来自海上,特别是深水区域。3.6 未来市场

25、预测虽然非欧佩克近年来供应量低于预期,而且可能即将达到产量高峰,但是研究机构均认为2010年其产量还可增长30万50万桶/日左右,主要增长源为巴西、中亚等国家;欧佩克天然气凝析液的产量可望继续增长50万60万桶/日。因此2010年欧佩克不需要增产,全球的供需就可以达到平衡。由于欧佩克减产履约率一再降低,已至60%,目前的实际原油产量接近2900万桶/日,已经高于2010年市场对其原油的需求(2860万桶/日),因此欧佩克在2009年12月底的例会上决定维持原产量。这样,全球剩余生产能力将继续维持400万桶/日以上的较高水平。预计经合组织工业石油库存仍处于高位,高于过去五年的平均水平。可见,20

26、10年市场供需比较宽松,市场调节手段会有所增强。即便经济恢复好于预期引起需求陡增,抑或产油国出现一些小的政治动荡,只要欧佩克政策得当,石油供应也不会有太大问题。世界经济已经度过最困难的时期,2010年将出现温和增长。石油需求也将由连续两年的负增长转为恢复性增长。但是由于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居民储蓄率提高、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全球范围的就业前景持续恶化、经济刺激政策面临退出风险等原因会制约消费、出口和投资增长,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十分脆弱。因此,2010年的需求恢复也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国际权威机构对2010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长量的预测存在较大分歧,预计总体增长在80万140万桶/日。发达国家的石

27、油需求在2005年已经到达顶峰,目前受经济危机制约及低碳经济影响,石油需求将继续下降;世界石油需求增长主要依靠亚太地区的中国、印度和中东地区。预计2010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长100万桶/日尚有一定难度,恢复到危机前8600万桶/日的水平可能要到2011年。4 中国市场分析4.1 供需情况2009年原油生产继续受下游需求增长乏力的影响,全年国内原油产量18949.0万吨,同比下降0.4%,相对于20042008年2.3%的年均增速而言,原油生产明显减缓。2009年中国经济先抑后扬,实现了国民经济总体回升向好, GDP增长达到8.7%。与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密切相关,我国石油需求呈现先降后升、总体增长而

28、增速放缓态势。全年国内石油表观消费量4.08亿吨,同比增长 4.6%,增速比上年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原油表观消费量3.88亿吨,同比增长6.2%,增速比上年加快0.7个百分点,但较之 20032008年平均7.9%的增速而言有所减缓。4.2 生产情况4.2.1 总体情况国土资源部发布的2009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显示,2009年中国新增石油探明地质储量11.2亿吨,连续第四个年度探明地质储量超过10亿吨;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7234亿立方米,创历史新高。根据国家统计局口径,2009年全国共生产原油1.8949亿吨,同比下降0.4%;生产天然气829.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7%。根据公司年报

29、,中国石油全年共生产原油8.4亿桶,同比下降3.1%;生产可销售天然气2.1万亿立方英尺,同比增长13.3%;全年国内油气总产量达11.96亿桶油当量,同比增长1.2%。2009年,中国石油海外原油年生产能力达到7000万吨,天然气年生产能力达到100亿立方米,同比分别增长了12.5%和近 50%。中国石化全年共生产原油3.01亿桶,天然气2990.1亿立方英尺,同比分别增加了1.5%和2%。中国海油2009年的油气净产量达到 2.277亿桶油当量,同比增长17.2%。2009年我国原油生产企业85家,其中吉林省有37家,占全部企业数的43.5%;黑龙江省继续保持我国最大原油生产省份的位置,占

30、全国总产量的21.1%;山东省占全国的14.93%。2009年我国分省市原油产量见表4.1。表4.1 2009年我国分省市原油产量单位:t,%地区企业数2008年2009年同比增减全国85190219614189489693-0.4黑龙江24020466740007023-0.5山东828110479282821160.6陕西324635967269589419.4新疆52732130425128604-8天津2199808322296963215广东21374519813451364-2.1辽宁11198490510000168-16.6吉林3768623026398971-6.8河北264

31、309765990864-6.8河南347630334745022-0.4青海222034901863702-15.4江苏2184007418402980湖北2839218808872-3.6甘肃3752218492263-34.6四川5220563216780-1.7海南112050018364852.4上海114604291035-37.7宁夏2171803144883广西128595289421.2北京000山西000内蒙古1120710浙江000安徽000福建000江西000湖南000重庆000贵州000云南000西藏0004.2.2 生产企业大庆油田2009年的石油产量较2008年的

32、4020万吨,略有下降,为4000万吨。胜利油田2009年生产原油2791万吨,连续10年保持稳定增长,连续13年保持储采平衡。长庆油田2009年实现油气当量产量3082万吨,其中原油产量1572万吨,天然气189.5亿立方米(相当于1510万吨原油)。辽河油田2009年实现油气当量产量1088万吨。渤海油田2009年油气当量超过2000万吨。延长石油集团2009年原油产量1121万吨,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8000万吨。新疆油田2009年完成原油产量1089万吨、商品量1070万吨,天然气产量36亿立方米、商品量17.9亿立方米。辽河油田2009年生产原油1018.6万吨,生产天然气8.1亿立

33、方米,油气当量1082万吨。塔河油田2009年生产石油660万吨,生产天然气13.45亿立方米。吉林油田2009年生产原油605万吨,油气当量 701万吨。塔里木油田2009年生产原油554万吨,生产天然气180.91亿立方米,油气产量当量达2065万吨,继续保持在2000万吨以上。4.3 消费情况2009年中国经济先抑后扬,率先步出危机阴霾,实现了国民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取得了GDP增长8.7%的不俗业绩。与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密切相关,我国石油需求呈现先降后升、总体增长而增速放缓态势。全年国内石油表观消费量(国内原油产量+原油和全部石油产品净进口量,下同)4.08亿吨,同比增长 4.6%,增速比

34、上年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原油表观消费量3.88亿吨,同比增长6.2%,增速比上年加快0.7个百分点,但较之 20032008年平均7.9%的增速有所减缓。20042009年中国原油和石油表观消费情况见图4.1。图4.1 20072009年中国原油逐月表观消费量4.4 进出口分析2009年,包括原油、成品油、液化石油气和其他石油产品在内的中国石油净进口量同比增长8.8%,达到21838万吨,其中原油进口量为20379万吨。中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在2007年首次达到50%之后,于过去两年继续攀升,2009年估计已升至56%。大规模新增炼油能力的投产、战略原油储备注油和原油产量10年来首次下降,使

35、中国对进口原油的需求大增。2009年国内炼油厂加工量上升7.9%,国内原油进口量增长13.8%,至 20379万吨。2009年原油占石油净进口量的比例高达91%,而1999年该比例为60%。图4.2为19952009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变化。图4.2 19952009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变化原油方面,2009年中国原油进口量连续第8年上升,全年进口量首次突破2亿吨,达到20379万吨,比上年增长13.9%。原油产量减少和进口增多使得国内炼厂对进口原油的依存度(原油净进口量占炼厂加工量的比例)继续上升,由2008年的50%上升到53%。成品油方面,2009年中国柴油和汽油进口量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

36、举办前的高峰水平急剧下降;同时,新增炼油能力投产促使成品油出口量迅速上升。2009年中国汽油净出口490万吨,而2008年净出口只有不到5万吨;柴油则创下267万吨的净出口最高纪录。因国内减产柴油,2009年航空煤油成为成品油产量中增长最快的品种,增幅达到24%,航空煤油出口大增,并自1992年以来首次出现航空煤油净出口。2009年,新增乙烯能力投产使石化原料需求大增,10年来中国首次变为石脑油净进口国;地方炼厂原料需求等因素使得进口成品油中品种最大的燃料油净进口量增加。2009年,由于汽柴油出口大增,中国成品油净进口量急剧下降45%,至1192万吨,为自2002年以来最少的一年。4.5 拟在

37、建、新建项目情况2009年,中国石油集团继续实施储量增长高峰期工程,在柴达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以及四川盆地等主要探区获得一系列战略发现和重大突破。老油田开发也取得新进展:长庆油田油气生产量首次突破3000万吨油当量,使其超过胜利油田跃居为中国第二大油气田,成为近10年中国油气产量增长最快的油田。按照中国石油国内油气发展规划,到2015年,长庆油田的油气总当量将达到5000万吨,并在此基础上持续稳产。中国石化集团增加勘探投入,强化圈闭储备。川东北雷口坡组勘探取得新突破,新疆塔河托普台地区勘探取得重大进展,东部老区新层系和西部新区勘探取得新发现。全年新

38、增原油探明储量3946.31万吨,同比增长145.7%;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22.20亿立方米,同比下滑91.5%。在东部老区原油产量继续保持稳产的基础上,以塔河油田为代表的西部新区原油产量大幅增加;松南年产10亿立方米的气田建成投产。2009年,中国海油储量替代率高达163%,远超出年初设定的目标。公司全年在中国海域共钻获15个自营油气新发现,并独立成功评价了11个含油气构造,包括在渤海海域的石臼坨凸起周缘和辽东湾获得的多个自营发现,渤中2-1、秦皇岛29-2、秦皇岛35-4、锦州20-2北和秦皇岛36-3等数个中型以上的油气田浮出水面。其中天然气勘探在四个海域全面开花,流花34-2成为珠江口

39、盆地的第二个深水天然气发现。此外,南海东部第一个自营天然气项目番禺/惠州天然气开发项目、中国海上第二大自营气田乐东22-1等标志性项目相继投产。在合作方面,共获得2个油气发现,其中流花34-2深水发现的获得和荔湾3-1构造的成功评价,标志着中国海油深水勘探取得新突破。4.6 价格分析20052009年欧佩克一揽子原油价格(OPEC)、纽约商品交易所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价格(WTI)、伦敦商品交易所北海布伦特原油价格走势见图4.3。图4.3 20052009年OPEC、布伦特、WTI三种原油价格走势与2007年极为近似,2009年国际油价总体走出小幅下跌后震荡上行并不断攀高的走势。2009年全年W

40、TI和布伦特现货均价分别为61.92和 61.67美元/桶,同比下降38%左右。目前,无论是石油公司、产油国,还是投资机构都看好2010年的油价。2010年第一个交易日,油价再次突破 80美元/桶,为全年油价定下一个较高的起点。预计全年油价运行区间在6090美元/桶,均价逼近80美元/桶。需要关注的是,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不用WTI作为标杆价格。中国从2009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就没有把WTI作为国际原油基准价格之一,因为WTI受美国的市场,特别是受美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太大,不能真实反映国际石油供需情况。 4.7 未来市场预测(1)宏观经济我国宏观经济形势进一步企稳回升向好,国内

41、外各研究机构均预计我国2010年的GDP增长率在8.7%以上。截止2010年2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连续第10个月位于分界点上方;用电量等许多重要经济指标同比增速有的由负变正,有的增速加快或继续保持高位;工业增加值、GDP增速逐季回升;世界经济回升带动中国出口形势好转,政府投资和经济刺激政策继续和进一步发挥作用等,都预示着2010年中国经济形势将进一步变好,从而也预示着2010年石油消费将有较高增长。根据各方面因素综合分析,可认为2010年国内石油需求增速将加快回升,预计石油表观消费量为43040万吨,同比增长5.4%;原油表观消费量41020万吨,增长5.7%。汽油需求继续较快增长,

42、柴油需求增速回升,煤油需求增速下滑。(2)原油国内原油生产很大程度上受国内石油资源条件限制,同时国际油价和国内成品油市场状况也对国内原油产量产生影响。2010年国内石油需求增速加快、国际油价可能会保持较高水平,将对国内原油生产有一定的支撑作用。估计全年国内原油产量为1.93亿吨,同比增长2.0%。(3)成品油2010年国际油价长时间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在新的成品油价格政策得到切实贯彻和国际油价不很高的情况下,原油加工利润可得到一定的保证;2009年国内原油加工能力较快增长;经济形势的明显好转,国内石油需求的快速回升,这些因素都将支撑成品油的生产。预计2010年国内原油加工量将达到3.96亿吨

43、,同比增长5.6%。各油品生产增速受国内供需状况和盈利情况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在成品油市场方面,2010年国内成品油市场主体多元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中海油、中化、延长集团等企业的实力将进一步增强,还会有一些新的企业进入中国成品油市场;市场主体的竞争意识增强,手段、方式、方法进一步发展;成品油供应能力将进一步增加;在新的成品油价格政策和相对不太高的国际油价下,成品油生产利润得到一定保证,将使国内成品油供应充足,同时市场竞争激烈,呈现买方市场特征。5 国内相关政策分析2009年我国完善了石油价格管理,提高了成品油消费税,逐步形成了有利于节约、能够反映资源稀缺性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出台了石化产业调整振

44、兴规划,促进石化行业由速度、规模增长模式向效能、质量增长模式的转变。5.1 油气价格政策自2008年年底以来,我国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的通知、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以及关于落实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后财政补贴机制的实施意见,解决了以往定价机制的弊端,从制度上保障了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的健康发展:1)成品油价格继续实行政府指导价或政府定价;2)成品油价格调整频率大幅度提高;3)确立了与国际油价挂钩的成品油价格分段调整机制,保证了炼销环节一定的利润空间;4)启动了与成品油价格联动的油价补贴机制;5)天然气局部价格开始松动。5.2 油气税收政策近几年来,国家按照“简税制、宽税基、

45、低税率、严征管”的总体思路,持续推进新一轮税制改革。对石油石化行业影响比较大的税制改革包括:1)增值税转型改革,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换;2)所得税“两税合并”;3)境外所得税抵免;4)石油特别收益金征收;5)燃油消费税改革。此外,国家还拟大幅提高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标准,考虑推出物业税、环境税等新税种。金融危机以来,尤其是2009年国家密集出台了税收政策,其中涉及石油石化行业的主要有:1)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油气田企业增值税管理办法;2)提高成品油消费税税率,拓宽消费税征收范围;3)财政扶持“西气东输”项目;4)取消部分化工品出口关税,或提高退税率;5)鼓励石油技术服务企业“走出去”;6)调整

46、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7)组建大企业税收管理司,加强对大企业的税收管控力度。5.3 油气供应安全政策2009年以来,国家抓住全球油气需求低迷、价格下降的有利契机,采取多种方式保障国内油气供应安全,主要有:1)加快储备基地建设;2)以“贷款换石油”等双赢方式获取海外资源;3)加快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油气进口多元化;4)鼓励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6 2010年市场展望 原油方面,目前世界经济环境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很多,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国际油价总体仍是震荡上行趋势,国内外石油石化行业格局正在加速调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我国的石油市场还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对于现行的成品油价格机制,最大的考验应该是,如果国际油价进一步上涨将如何应对。基于目前的宏观环境,如果油价真的进一步上涨,目前的价格机制无法保证2008年发生的一切不会重演。(1)我国经济仍会以较高速度增长本次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衰退,我国也受其影响颇深,但是我国政府采取果断措施,使政策对经济的滞后性有望缩短。特别是国家出台四万亿刺激经济计划,使我国经济在经历了2009年的复苏性增长后仍会以较高速度增长。受加强基础建设的刺激,市场对成品油的需求仍会保持较高的水平。可以认为,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