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和孩子共同成长论文.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81926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8.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倾听,和孩子共同成长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倾听,和孩子共同成长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倾听,和孩子共同成长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倾听,和孩子共同成长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倾听,和孩子共同成长论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倾听,和孩子共同成长论文倾听,和孩子共同成长 孩子的健康成长可以说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天赋心愿,爱孩子作为一种本能情感,有时我们被它感动着,有时我们又被困扰着。怎么去爱孩子需要什么样的爱等问题常常在我们教师心里萦绕。当孩子一切正常时,孩子的活泼、好学、懂事、听话,我们感到很幸福和自豪。当孩子显得不正常时,例如情绪低落、大哭大闹、好发脾气、厌恶幼儿园、不可理喻,我们几乎束手无策。面对这样的一群孩子的教育工作,我想不光是老师、家长还是祖辈甚至全社会的人都有必要好好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所传递的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都说幼儿园的孩子是祖国最小的花朵,他们的内心最为纯洁,就像一张白纸。怎样

2、让孩子的内心世界更丰富多彩,更五彩斑斓,我认为,作为幼儿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才能更好的伴随幼儿共同成长。 某个早晨,我们班的小朋友们在幼儿园的操场上做活动,有的小朋友在玩风火轮,有的小朋友在玩蹦蹦球,几个晚来的小朋友也陆续加入小朋友的活动中去。 “圆圆来了!”我把风火轮传过去,可是只见小女孩一脸沉默,一脸不开心。一看小女孩这样的神情我走到女孩身旁轻声问道:“是不是哪里不舒服?”小女孩一听居然抽噎起来“爸爸妈妈吵架了,妈妈哭了,我也和爸爸吵架了。”我不由大吃一惊,孩子把家里的私事透露给了我,父母的情绪、行为影响到了孩子的心绪。圆圆本来就是一个很敏感、脆弱的女孩,记得有一次安全教育活动,我播放了一

3、段地震的危害以及如何自我救护的影像资料,孩子非常恐惧,“呜呜”的哭了起来,甚至晚上也睡不着。 面对脆弱幼小的小女孩,我蹲下来把女孩轻拥在自己的身旁,拿出袋中的纸巾帮她擦去眼泪,轻轻地抚摸孩子柔顺的头发,细声耳语道:“别哭,爸爸妈妈是大人了,他们只是为一些事情讨论争论。现在他们都上班了,你别着急过了一会儿女孩的脸舒展了许多。后来一段时间女孩脸上总是洋溢着甜美的笑容,跟我也特别亲近。 其实孩子的每一个非正常表现的背后都有一个正当的理由。他们是在宣泄精神或身体上的创伤所引起的负面情绪,是在呼唤我们教师的关注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宣泄,从而获得最终的康复。所以,当孩子有不正常表现时,教师应当通过倾听给孩子以

4、最好的关注。 倾听并不是简单的听孩子说,它更重要的是一种态度,即在孩子哭泣、发脾气或恐惧时,给孩子的情绪宣泄及心理康复提供一种渠道,运用心理学的原理方法帮助孩子度过精神和感情上的困境,从而不断增强自我能力和自信心。 我们班上还有一个男孩子叫轩轩,非常调皮,有一次由于上课不专心,被我拉在身边暂时取消了他的游戏资格,看着其他同伴快乐的嬉戏,他叹气道:“哎,我就象关在笼子里的小鸟!”孩子居然说得这么意味深长,是哪里听来学来的?还是自己真切的感受?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虽然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可孩子有活动的需要、探索的需要,无意中“不对!不同意!”扼杀了孩子好动的天性,孩子的灵性褪了,灵气没了,整天默

5、默无闻,循规导距,老师或成人还乐滋滋地大力赞赏,却不知孩子压抑的感受,犹如笼中的鸟儿。我转过身对孩子说:“你去玩吧,你是一只自由飞翔的小鸟,刚才是让鸟儿休息一会儿,对不对?”东东笑了“谢谢老师!” 孩子由于能力所限,不善于用语言倾诉,教师要了解孩子、观察孩子,这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细心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善于捕捉和发现教育时机,适时并适当地给予指导,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他恰当地指导和帮助,让孩子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老师,你看,太阳公公回家吃饭了。”“老师,哪一个是可回收垃圾筒?”“老师,上下楼就是顺数和倒数。”“老师,我看见了彩虹。”是孩子一句句童语感染

6、了我,一句句童语温暖了我,它让我走进童心。只要你对孩子有耐心、爱心,学会倾听,就会得到爱的回报。孩子是有情,有心的,人类的美是以爱来呈现的,爱是人类心田中最美的种子,它发芽之后,就会开出爱之花,结出爱之果。花不仅开出自身的美艳,还播散了一地的幽香与芬芳,果不仅结出甜美的果实,也给人们带来甘甜与健康。老师只要在孩子心中播下爱的种子,就一定会发芽、成长、收获。 倾听,是一门艺术,让我们细心去学习它,揣摩它,将它运用于幼儿教育的过程中,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孩子不会存心跟我们作对,大多数时间是我们误解他们或者我们的要求让孩子们力不从心;当我们倾注更多的爱心和耐心,掌握倾听艺术,就一定能走进孩子的心灵,和他们共同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