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实验报告.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284647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磁共振实验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核磁共振实验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核磁共振实验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核磁共振实验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核磁共振实验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核磁共振实验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磁共振实验报告.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浙 江 师 范 大 学 实 验 报 告实验名称核磁共振 班 级 物理071 姓名 骆宇哲 学号 07180132同 组 人 沈宇能 实验日期 09/12/3 室温 气温 核磁共振摘 要:本实验中 ,学生将会了解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学习到利用核磁共振校准磁场和测量g因子的方法关键词:塞曼能级分裂 扫场系统 扫频系统 引 言:核磁共振,是指具有磁矩的原子核在恒定磁场中由电磁波引起的共振跃迁现象。1945年12月,美国哈佛大学帕塞尔等人,报道了他们在石蜡样品中观察到质子的核磁共振吸收信号;1946年1月,美国斯坦福大学布洛赫等人,也报道了他们在水样品中观察到质子的核感应信号。两个研究小组用了稍微不同

2、的方法,几乎同时在凝聚物质中发现了核磁共振。因此,1945年发现核磁共振现象的美国科学家珀塞耳(Purcell)和布珞赫(Bloch)1952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以后,许多物理学家进入了这个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核磁共振已经广泛地应用到许多学科领域,是物理、化学、生物、临床诊断、计量科学和石油分析与勘探等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实验技术。它是测定原子的核磁矩和研究核结构的直接而又准确的方法,也是精确测量磁场和稳定磁场的重要方法之一。正文:一、 实验原理大家知道,氢原子中电子的能量不能连续变化,只能取离散的数值。在微观世界中物理量只能取离散数值的现象很普遍。本实验涉及到的原子核自旋角动量也不能连

3、续变化,只能取离散值 ,其中I称为自旋量子数,只能取0,1,2,3,整数值或1/2,3/2,5/2,半整数值。公式中的 ,而h为普朗克常数。对不同的核素,I分别有不同的确定数值。本实验涉及的质子和氟核19F的自旋量子数I都等于1/2。类似地,原子核的自旋动量在空间某一方向,例如z方向的分量也不能连续变化,只能取离散的数值 ,其中量子数m只能取I,I1,I +1,I 共(2I+1)个数值。自旋角动量不为零的原子核具有与之相联系的核自旋磁矩,其大小为 (1)其中e为质子的电荷,M为质子的质量,g是一个由原子核结构决定的因子,对不同种类的原子核g的数值不同,g称为原子核的g因子,值得注意的是g可能是

4、正数,也可能是负数,因此,核磁矩的方向可能与核自旋角动量方向相同,也可能相反。当不存在磁场时,每一个原子核的能量相同,所有原子处在同一能级,但是,当施加一个外磁场B后,情况发生变化,为了方便起见,通常把B的方向规定为z方向,由于外磁场B与磁矩的相互作用能为E=-B=-zB=-pzB=-mB (2)因此量子m取值不同的核磁矩的能量也就不同,从而原来简并的同一能级分裂为(2I+1)个子能级,由于在外磁场中各个子能级的能量与量子数间隔E=B全是一样的。当施加外磁场B以后,原子核在不同能级上的分布服从玻尔兹曼分布,显然处在下能级的粒子数要比上能级的多, 其数量由E大小、系统的温度和系统总粒子数决定。若

5、再在与B垂直的方向上再施加上一个高频电磁场(通常为射频场),当射频场的频率满足h=E时会引起原子核在上下能级之间跃迁, 但由于一开始处在下能级的核比在上能级的核要多,因此净效果是上跃迁的比下跃迁的多,从而使系统的总能量增加,这相当于系统从射频场中吸收了能量。我们把hv=E时引起的上述跃迁称为共振跃迁,简称为共振。显然共振要求hv=E,从而要求射频场频率满足共振条件: (3)如果用圆频率=2表示,共振条件可写成:=B (4)对于温度为25摄式度球形容器中水样品的质子,=42.576375 MHz/T,本实验可采用这个数值作为很好的近似值,通过测量质子在磁场B中的共振频率可实现对磁场的校准,即 (

6、7)反之,若B已经校准,通过测量未知原子核的共振频率v便可求出待测原子核值(通常用值表征)或g因子; (8) (9)其中=7.6225914 MHz/T。二、仪器三、实验步骤1.校准永久磁铁中心的磁场Bo 把样品为水(掺有三氟化铁)的探头下端的样品盒插入到磁铁中心,并使电路盒水平放置在磁铁上方的机座上,左右移动电路盒使它大致处于机座的中间位置,将电路盒背面的“频率测试”和“共振信号”分别与频率计和示波器连接,把示波器的扫描速度旋钮放在5ms/格位置,纵向放大旋钮放在0.1V/格或0.2V/格位置,打开频率计,示波器和边限振荡器的电源开关,这时频率计应有读数,接通可调变阻器电流到中间位置,缓慢调

7、节边限振荡器的频率旋钮,改变振荡频率(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同时监视示波器,搜索共振信号。由共振条件,即式(6)可知,只有才会发生共振。总磁场为B= B0+cos (10)其中是交变磁场的幅度,是市电的圆周频率,总磁场在(B0-)到(B0+)的范围内按图4的正弦曲线随时间变化,只有落在这个范围内才能发生共振,为了容易找到共振信号,要加大(即把可调变阻器的输出调到较大数值),使可能发生共振的磁场变化范围增大;另一方面要调节射频场的频率,使落在这个范围,一旦落在这个范围,在磁场变化的某些时刻的总磁场B=,在这些时刻就能观察到共振信号,如图4所示;共振发生在数值为的水平虚线与代表总磁场变化的正弦曲线交

8、点对应的时刻。水的共振信号将出现尾波振荡,而且磁场越均匀尾波中的振荡次数越多。因此一旦观察到共振信号以后,应进一步仔细调节电路盒在木座上的左右位置,使尾波中振荡的次数最多,即使探头处在磁铁中磁场最均匀的位置,并利用木座上的标尺记下此时电路盒边缘的位置。图4由图4可知,只要落在(B0-)(B0+)范围内就能观察到共振信号,但这时未必正好等于B0,从图上可以看出:当B0时,各个共振信号发生的时间间隔并不相等,共振信号在示波器上的排列不均匀,只有当=B0时,它们才均匀排列,这时共振发生在交变磁场过零时刻,而且从示波器的时间标尺可测出它们的时间间隔为10ms,当然,当=B0-或=B0+时,在示波器上也

9、能观察到匀排的共振信号,但它们的时间间隔不是10ms,而是20ms,因此,只有当共振信号均匀排列而且间隔为10ms时才有=B0,这时频率计的读数才是与B0对应的质子的共振频率。作为定量测量,我们除了要求出待测量的数值外,还关心如何减小测量误差并力图对误差的大小作出定量估计从而确定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从图4可以看出,一旦观察到共振信号,B0的误差不会超过扫场的幅度,因此,为了减小估计误差,在找到共振信号之后应逐渐减小扫场的幅度,并相应地调节射频场的频率使共振信号保持间隔为10ms的均匀排列,在能观察到和分辨出共振信号的前提下,力图把B减小到最小程度,记下达到最小而且共振信号保持间隔为10ms均匀

10、排列时的频率vN,利用水中质子的值和公式(7)求出磁场中待测区域的B0值。为了定量估计B0的测量误差B0,首先必须测出的大小,可采用以下步骤:保持这时扫场的幅度不变,调节射频场的频率,使共振发生在(B0+)与(B0-)处,这时图4中与对应的水平虚线将分别与正弦,彼的峰顶和谷底相切,即共振分别发生在正弦波的峰顶和谷底附近,这时从示波器看到的共振信号均匀排列,但时间间隔为20ms,记下这两次的共振频率N和N,利用公式 (11)可求出扫场的幅度。现象观察:适当增大,观察到尽可能多的尾波振荡,然后向左(或向右)逐渐移动电路盒在木座上的左右位置,使下端的探头从磁铁中心逐渐移动到边缘,同时观察移动过程中共

11、振信号波形的变化并加以解释。2.测量F19的g因子把样品为水的探头换为样品为聚四氟乙烯的探头,并把电路盒放在相同的位置,示波器的纵向放大旋钮调节到50mV/格或20mV/格,用与校准磁场过程相同的方法和步骤测量聚四氟乙烯中F19与B0对应的共振频率vN。以及在峰顶及谷底附近的共振频率F及F,利用vF和公式(9)求出F19的g因子,根据公式(9),g因子的相对误差为 (13)式中B0和B0为校准磁场得到的结果。求出g/g之后可利用已算出的g因子求出绝对误差g,g也只保留一位有效数字并由它确定g的有效数字,最后给出g因子测量结果的完整表达式。观测聚四氟乙烯中氟的共振信号时,比较它与掺有三氟化铁的水

12、样品中质子的共振信号波形的差别。四、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磁场强度Bz=4915T 利用公式(9)可求出g的值如下表样品CuSO4FeCI3氟碳M2SO4纯水甘油1(MHz)20.7904620.7924620.7937020.7950420.7949420.795212(MHz)20.7919920.7928920.7950420.7949820.7948820.79525(MHz)20.7912320.7926820.7943720.7950120.7949120.79523最佳射频幅度范围3-4V3-4V1-2V2-3V0.1-1V0.2-2V样品所对应的g因子0.0005550.0005550.0005550.0005550.0005550.000555五、实验结论核磁共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都是相当广泛的,本次实验让我了解了核磁共振实的原理,核磁共振实验仪的基本结构和组成。在实验的操作过程中,我领会了安全和规范的重要性,并且很好的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实验结束中,楼老师的提问加强了我在实验中的思考能力并且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明白了对一切的事物需要深入的理解,不能一知半解,并对整个实验过程有了新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