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成品油市场管理信息系统.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285117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97 大小:3.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成品油市场管理信息系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浙江省成品油市场管理信息系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浙江省成品油市场管理信息系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浙江省成品油市场管理信息系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浙江省成品油市场管理信息系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成品油市场管理信息系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成品油市场管理信息系统.doc(9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浙江省渔船IC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书浙江经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二八年八月目 录1.工程总体概述61.1.工程建设背景61.2.总体目标61.3.建设原则71.4.系统总体结构和功能91.5.主要技术与性能指标131.6.分阶段实施方案142.需求分析172.1.项目需求背景172.2.核心业务需求203.系统设计概述213.1.设计原则213.2.应用系统结构223.3.系统实现234.成品油动态管理系统设计244.1.静态数据管理244.2.动态数据采集与监控254.3.加油站/油库与中心组网方案264.4.数据采集工控机设计274.4.1.站内组网274.4.2.远程监测站(RTU)设计2

2、84.4.3.主要性能指标314.5.实施方案325.基于GIS地理信息的资源调度子系统335.1.系统选型345.2.成品油地理信息345.3.电子地图的比例尺选用345.4.空间数据管理系统355.5.图层分布初步设计365.6.功能性集成设计375.7.实施方案396.成品油分析与决策系统设计406.1.数据挖掘方案406.2.数据挖掘算法436.3.集成方案466.4.实施方案477.成品油经营许可审批系统设计487.1.经纬办公平台497.2.全省集中部署507.3.流程调度与管理517.4.版本管理528.门户网站系统设计538.1.参考栏目538.2.信息发布系统538.2.1.

3、站点配置548.2.2.信息采编审558.2.3.文章采编568.2.4.文章审核568.2.5.文章发布568.2.6.站点监控578.2.7.网站恢复578.2.8.工作考核579.数据交换系统设计589.1.系统平台架构589.2.功能模块设计599.3.信息共享平台前置接口609.4.商务部接口619.5.工商税务、中石油中石化接口6110.主机网络系统设计6211.系统支撑软件设计6311.1.数据库平台6311.2.ArcGIS平台6812.安全体系设计7512.1.主机安全7512.1.1.物理安全性7512.1.2.操作系统安全性7512.2.网络安全7712.3.应用安全77

4、12.3.1.安全认证技术7712.3.2.数据加密处理7812.3.3.权限控制7812.3.4.日志和安全审计7812.3.5.事务处理技术7813.项目实施和管理7913.1.工程实施内容7913.2.项目组织结构7913.3.应用开发管理8213.3.1.项目管理计划8213.3.2.质量保证计划8413.3.3.配置管理计划8813.4.项目组主要成员名单9213.5.项目进度计划9414.技术支持和服务9614.1.支持和服务概述9614.2.用户培训9614.3.技术支持9714.4.售后服务9915.系统报价1001. 工程总体概述1.1. 工程建设背景当前各国争夺石油资源激烈

5、,国际市场油价在高位运行,国内成品油批零价格倒挂,成品油供需波动充满不确定性,不排除出现2003年末那样的“油荒”。同时根据我国对外承诺,成品油零售业务已于2004年年底放开,批发业务也于2006年12月11日放开。届时国外投资者将享受国民同等待遇,与国内投资者一样投资国内成品油市场,目前国内成品油市场由中石化和中石油集团公司集中管理的体制将被打破,市场经营主体将呈现多元化格局,从而使成品油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经营市场将进入一个更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随着国际上能源竞争的加剧、我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加上能源的不可再生性,成品油资源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变得日益重要。国家对战略资源尤其是石油等资源进行

6、实时监测和宏观调控的需求越发迫切。信息化水平是制约成品油销售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为应对国内成品油市场即将发生的激巨变化,努力确保国内成品油市场的稳定,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来加强成品油市场管理已迫在眉睫。1.2. 总体目标按招标文件的要求,我们努力建立一个功能完备、结构合理、运转协调、安全稳定和使用方便的信息系统,建立一套完整的业务、行政监督、管理、服务信息的采集、处理、交换和发布机制,以信息技术促进成品油市场监管流程的规范化、制度化,适应成品油市场管理工作和社会环境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使我省成品油市场的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为社会各界提供更加方便、快捷、

7、公平、公正的服务。要达到以下建设目标:动态数据采集:规范各加油站数据采集点的工作流和数据流,实现数据采集的准确、完整与及时。数据经由采集、录入、处理、解释、审核、传输、加载、应用、质量跟踪控制、维护等过程,归档进入数据主库。应急处理:构建出分析决策与应急处理模型、实时监测成品油市场的供应、需求、价格及库存变化情况、及时反馈市场动态和发展趋势,对油品的价格走势,存储余量做出预测、预警,提供成品油市场应急预警方案,优化库存结构,完善产、运、需等薄弱环节的应急预案,能确保突发事件引起市场供应异常的预案启动。资源调度:建立成品油市场信息与管理信息的共享体系,建立石油公司、成品油服务点、主管部门等多层次

8、的协同调度机制,为管理部门提供成品油市场供需信息、辅助成品油销售企业调配资源、控制销售节奏,引导市场资源合理配置,保障重点工程和社会公共服务业用油,协调所在地中石油和中石化销售公司的资源供应量,保障成品油的供给与合理调度。分析决策:通过对成品油及相关数据能建立分析决策模型,提供预测和预警信息,为政府部门进行宏观分析决策提供支持,实现成品油的动态数据分析,提高成品油行业的整体服务和物流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网上审批:完成成品油经营许可事项的网上省市县联网审批和年检工作。完成门户网站建设,实现成品油相关信息的网上公示、宣传推广等工作。因此,该系统能及时掌握成品油库存、消耗、分布

9、情况;可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构建知识库,建立分析决策模型,实施对成品油及相关数据的数据挖掘、分析,提供决策与预警信息,为宏观分析决策提供支持;可结合电子地图功能,以直观的方式实时、准确地显示各个地点的成品油资源状况,辅助相关部门进行资源调度与合理分配。1.3. 建设原则本系统应以实现成品油监管信息畅通、及时、准确为导向,以成品油市场督管工作为主线,建立统一的网络平台构架,通过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增强依法行政能力,提高行政监管和服务社会的水平。系统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 服务的持续性商务部已经组织实施了全国成品油市场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是由国家总网、省市子网、企业会员的三层结构组成,

10、涵盖成品油经营企业管理、成品油市场监测和管理机关电子政务等功能,同时实现与相关部门(工商、税务等)和重点企业(中石化、中石油等)的数据交换,不论在结构还是在功能上都对我省系统建设具有指导意义。l 向企业和社会公布国家及各省市关于成品油市场管理的政策法规、新闻通知、国内外经验、办事指南等动态信息;l 向社会提供准确、公开的成品油经营企业基础信息;l 实现商务部、各省市商务主管部门及相关单位(如工商、税务、中石油、中石化等)的数据交换和网上政务;l 采用电子地图的形式标注全国成品油经营企业的现有分布和未来规划信息,为商务主管部门审批提供决策依据,为社会用户提供查询参考;l 授权管理,通过各省市商务

11、主管部门对所在省市成品油市场消费情况、库存情况及价格变化情况的监测,比照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的成品油资源市场投放量,实现对各省市乃至全国成品油市场的监测、预警和调控;因此,我们公司在进行系统改造和系统评估、部署系统产品的时候,不会影响现有成品油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系统。2、 分清急缓,分步实施,先站后点,先社会后重点企业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建议根据成品油市场监督管理工作的要求和特点,按轻重缓急,分期分批的方式进行,不断发展与完善。油库、加油站设备众多,一方面要做好动态数据采集的试点工作,对不同型号加油机、液位仪,对ADSL、GPRS、CDMA等线路连接情况进行测试,另一方面也要逐步做好规范工作,

12、从制度上加强该类数据自动采集汇总的约束。在自动数据采集平移过程中,要按“先站后点,先社会后重点企业”的原则实施,同时要联合工商、税务、质检等部门做好后期监管工作。3、 业务主导,注重应用应以成品油市场监督管理业务的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和完善。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构建知识库,建立分析决策模型,实施对成品油及相关数据的数据挖掘,提供决策与预警信息,为宏观分析决策提供支持。4、 统一标准,资源共享,保障安全在系统规划和设计实施中,应采用国家的有关技术标准,尽可能充分利用原有的设备和数据等资源,充分考虑保护原有投资,力求成本最小化、

13、效益最大化。在统一的操作规范和工作方法下,高度重视信息安全,保障系统的安全可靠。1.4. 系统总体结构和功能成品油市场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分布式的信息系统,由分布各地的加油站、油库数据采集点(DDC)与总部数据处理中心(HDC)通过无线有线网络方式构成。图1.4 总体结构各分布站点数据以无线有线的方式通过网络传递给总部中心的数据接收端,总部数据处理中心收到相应数据后经过处理,将数据存入到系统数据库中,总部数据处理中心除了对各站点数据进行汇集、处理、统计、分析与预测外,还要实施对加油站注册、审核、地理分布情况等信息的管理,最终形成一种集加油站分布数据采集、成品油资源统一处理、地理信息辅助的综合信息

14、系统,系统总体结构图如图1.5所示。图1.5 系统总体结构系统所有数据集中存放在ORACLE数据库中,按照应用的特点可以区分为数据采集实时库(库存销量实时库)、GIS库、经营许可审批库、网站资源库、报表库和交换中间库。特别注意,从安全性考虑,数据交换过程通过中间库进行中转,要防止对生产库的直接操作。以成品油动态管理系统和经营许可审批系统的数据为基础进行更上层的分析,形成分析决策系统和资源调度与优化系统。考虑到资源调度系统的使用方便性,将充分利用GIS系统以电子地图的形式展现。门户网站向公众和企业授权开放。1、成品油动态管理系统通过专业数据库技术、网络安全技术、无线通讯技术、网络安全与电子身份技

15、术,除了实现成品油交易与消费数据动态与实时采集外,还对各加油站的注册信息,包括规模、贮油能力、加油站基本信息进行管理。对各个站点的基本信息与收集来的动态数据进行处理融合后,保存在专业数据库中。要对没有运行自动采集程序或出现故障的采集点进行自动报警/报修,方便管理人员及时与他们取得联系以便尽快恢复。成品油动态管理系统是一个长期建设的过程,要逐步实现从目前的月报到日报,到最终的自动采集、实时上报,还需要较长的一个建设周期。2、成品油分析与决策系统通过应用数据挖掘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知识库与专业数据库技术实现成品油的动态数据分析,包括成品油需求分析、成品油价格动向分析、动态预警等。通过对成品油及相关

16、数据的数据挖掘,构建知识库,建立分析决策模型,提供预警信息,为政府部门进行宏观分析决策提供支持。要求实现:l 利用BP神经网络进行石油需求分析,成品油价格动向分析;l 研究BP神经网络技术,对油站运行质量进行评估;l 利用数据挖掘中的关联,聚类分析技术实现各类成本油配送方案分析;l 动态预警;用于决策分析的统计报表主要有:l 加油站每日(月/年)各类成品油库存、销售分析;l 油库每日(月/年)各类成品油库存分析;l 各类成品油每日(月/年)按地区库存、销售分析;l 各类成品油按重点企业每日(月/年)供应分布情况;l 根据销售走势动态预测各地现有库存支撑情况;3、基于GIS和运筹决策技术的成品油

17、资源调度与优化系统通过GIS技术,实现成品油资源动态监控,资源以及地理信息实时查询,资源调度决策,资源配送线路优化,资源全局掌控等功能。成品油GIS实现成品油数字化描述,其目的是能对成品油实现快速查询,及时掌握成品油网络运行状态,快速诊断成品油网络故障,提高处理事故能力,保证成品油系统运行质量以及提高用户服务质量。各油库、加油站采集的基础数据汇总后形成各类统计报表,这些统计报表通过GIS系统以地图的形式展现:l 加油站现有分布图和规划图;l 动态展示各地成品油库存、销售情况;l 根据销售走势动态预测各地库存支撑情况;l 动态监督中石化、中石油等大型油库库存情况;l 对各地成品油库存总量、支持天

18、数、大型油库设定阈值,动态预警;基于以上图形对全省成品油实行可视化的调度与优化4、成品油经营许可审批系统l 完成全省成品油经营许可的网上申请、受理、审查、公示;l 完成全省成品油经营批准证书变更的网上申请、受理、审查、公示;l 完成全省成品油经营企业年检;l 与工商、税务、交通部门完成全省成品油经营企业的监督与管理;l 完成与商务部信息系统的对接工作;5、门户网站向企业和社会公布国家及本省关于成品油市场管理地政策法规、新闻通知、国内外经验、办事指南等动态信息。向社会提供准确、公开的成品油经营企业基础信息。为成品油相关企业提供网上办事统一入口。总的来说,省经贸委数据处理中心(HDC)主要具有以下

19、功能:l 对各加油站注册信息管理,包括规模、贮油能力、加油站基本信息;l 对各加油站空间位置的管理,提供基于GIS的成品油资源分布信息系统;l 分布各地的加油站数据采集点(DDC)的数据接入;l 来自于DDC数据的动态管理,包括汇总、处理与存储;l 成品油资源的分析、统计、决策支持;l 基于GIS的资源调度与应急处理;l 网上审批和门户网站公众服务;各加油站、油库数据采集点(DDC)主要具有以下功能:l 各类成品油销售数据的汇总与预处理;l 上传数据的统一化处理;l 基于GPRS的无线传输;l 基于有线网络的数据传输;1.5. 主要技术与性能指标1、项目技术指标l 采集速度最大延时小于10秒;

20、l 最大并发连接数可达1000;l 最大存储数据量可达3年,支持海量数据分析;l 支持矢量化1:500地理信息;l 提供BP神经网、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三种以上的成品油资源分析模型;l 应用服务响应时间在10秒内;2、主要性能指标l 执行效率在系统整体结构上采用分布式结构,在数据采集、数据入库、数据分析等各环节,通过HDC控制中心合理动态分配工作,从而提高系统整体效率和处理能力;l 兼容性DDC端的数据采集应兼容有线无线通信协议,并实现不同数据的转换。在HDC端采用基于J2EE的B/S架构,无论是在客户浏览器端,还是在系统服务器端;无论采用何种操作系统,都能够保证系统无障碍的运行;l 安全性对

21、无线有线数据传输采用加密协议传输,并应用数据校验方式进行安全检查。对系统的不同人员设置不同权限,提供多种身份认证方法和加密算法。对不同的数据可以设置不同的密级。提供网络审计功能;l 已有信息化数据的可移植性鉴于部分成品油站现有信息系统已经积累了部分成品油的相关业务数据,必须保证这些数据能安全、完整地转移到新的系统里,保证数据不遭受任何破坏、损失,而且能完全正常工作在新平台上;l 易用性无线有线的接入操作要简单可靠,符合用户操作要求,同时系统管理界面要通俗易懂,符合业务习惯,容易操作,而且容易维护。比如说,用户操作手册内容完整,通俗易懂;操作简便易学;软件操作过程中的难点设有辅助功能,辅助功能实

22、用;软件提供的界面清晰,并符合用户的习惯;对操作的关键环节具有特别控制等等;1.6. 分阶段实施方案1、数据网上直报+自动化采集试点本阶段完成实施后,将基本实现“全国成品油市场信息管理系统”现有功能。参考商务部做法,建立全省成品油数据月报平台,成品油数据上报方式将从目前每月地市汇总上报变为由成品油相关企业、加油站的通过网络直接报送给省经贸委。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参考商务部做法,为成品油相关企业发放CA证书,按省政府相关要求,CA证书采用信息产业厅CA证书,由省经贸委统一申请,费用向使用人收取。除建立全省成品油数据月报平台外,还完成以下系统建设:l 完成全省成品油经营许可审批系统,规范全省业务

23、;l 完成门户网站建设,依托互联网建立对外宣传推广窗口;l 依据现有数据,完成成品油相关报表,实现一定的分析与决策功能;l 完成全省成品油相关企业、地市区县的培训推广工作;l 做好与商务部等应用系统的接口工作;网络建设方案:l 按省政府网络建设要求,所有服务器均放置在政务外网上,其中,门户网站、审批系统申报查询子系统、成品油数据日报系统、数据采集服务器放置在公众服务专网上;经营许可审批系统、成品油分析与决策系统、GIS成品油资源调度与优化系统、数据采集监控系统、部门数据交换服务器放置在资源共享专网上;数据库服务器集中放置在部门业务专网上;l 数据库服务器采用省经贸委现有IBM M85,审批服务

24、器采用省经贸委现有IBM X235,数据采集服务器采用省经贸委现有SUN V440,网站服务器采用省经贸委现有IBM X235;时间安排:l 01月02月完成系统开发工作;l 0102月全省11地市所有加油站基础数据整理、录入工作;l 03月试运行;l 2007.4推广培训;l 2007.6正式运行;在数据手工报送基础上,选择几家有代表性的社会加油站开展数据自动采集试点工作。试点工作主要包括:l 开发数据采集机原型;l 试点现场安装、调试;l 开发成品油动态管理系统用于数据采集机的动态管理与监控;时间安排:l 2007年度完成试点工作;2、自动采集推广阶段根据数据自动采集试点运行情况,采用分片

25、、先社会后重点企业策略制定可行的强制安装措施和实施计划,2008年开始逐步推广数据自动化采集。主要工作有:l 各加油站、油库应向省经贸委购置数据采集机,自己完成现场施工工作。每个加油站数据采集机的成本应控制在1万元以内;l 添置升级相关硬件配套设施,以便支撑大规模数据采集机的实时数据上报;l 增设数据采集监控机构、配备相应人员加强数据采集机运行监控和日常维护工作;组网方案:l 根据实际情况,油库、加油站可采用电信ADSL组网、GPRS或CDMA无线接入方案;监管人员配备:l 需为自动化数据采集配备多名专业监管人员;3、深化阶段在全省数据自动采集、集中后,还可以继续依托现有平台实现:l 应用数据

26、挖掘技术、专业报表平台,进一步完善成品油分析与决策系统;l 基于GIS和运筹决策技术,完成全省GIS系统和成品油资源调度与优化系统的部署工作;4、加油点推广实施阶段l 逐步将加油点纳入以上信息系统管理范畴;2. 需求分析2.1. 项目需求背景1、实施成品油资源的动态管理与分析决策是面向国内成品油市场变化以及确保国内成品油市场稳定运行的发展需要随着世界经济复苏,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成品油零售市场的放开及中国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加油站网络正呈现迅猛扩张态势,竞争日趋激烈的国内油品零售市场对加油站零售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尽快实现零售业务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成为提升加油站零售管理的重要手段。当前各国争

27、夺石油资源激烈,国际市场油价在高位运行,国内成品油批零价格倒挂,成品油供需波动充满不确定性,不排除出现2003年末那样的“油荒”。同时根据我国对外承诺,成品油零售业务已于2004年年底放开,批发业务也将于2006年12月11日放开。届时国外投资者将享受国民同等待遇,与国内投资者一样投资国内成品油市场,目前国内成品油市场由中石化和中石油集团公司集中管理的体制将被打破,市场经营主体将呈现多元化格局,从而使成品油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经营市场将进入一个更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随着国际上能源竞争的加剧、我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加上能源的不可再生性,成品油资源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变得日益重要。国家对战略资源尤其

28、是石油等资源进行实时监测和宏观调控的需求越发迫切。信息化水平是制约成品油销售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为应对国内成品油市场即将发生的激巨变化,努力确保国内成品油市场的稳定,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来加强成品油市场管理已迫在眉睫。因此面对新形势,国内成品油如何规避经营风险,实现持续有效快速协调发展,就尤为迫切。2、成品油资源动态管理与分析决策是管理部门实施石油资源科学管理与决策,执行应急调度的需要成品油企业的经营情况如成品油资源总量、销售总量、价格变动等情况是管理部门对成品油进行有效管理的调度的依据,需要及时上报。但是现今很多企业还是按照定期报表送报的方式,严重影响了政府部门对企业经营信息获取的效率。并

29、且成品油经营企业的经营情况信息,完全依靠行政命令的方式督促企业对信息上报,无法保证在同一时间段内获取所有成品油经营企业的经营信息,不能实时密切监测当地成品油市场的供应、需求、价格及库存变化情况,不能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和发展趋势,从而不能建立健全成品油市场应急预警方案,不能确保突发事件引起市场供应异常时,不能保证成品油市场供应平稳。而依据成品油市场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化平台提供的销售业务信息,管理层、决策层能够及时掌握变化的销售动态。同时信息化平台积累了大量的销售业务信息,通过相关统计分析功能,使得积累的历史经营信息成为企业经营的财富,能够进行经营分析,发现市场的动态和经营问题,尤其对各类成品油消耗情

30、况的比较分析,对企业的经营决策与资源调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可确保管理部门实时从计算机系统中获取石油销售企业的业务往来,不仅得到的数据真实可靠,而且提高了管理的工作效率。从而给提高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和决策正确性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业务数据的逐渐集中,业务管理层具备了更加丰富的数据信息资源,通过计算机进行加工、分析和统计,减少了管理人员烦琐的简单统计工作,使之有更多时间去分析业务和市场情况。成品油信息一般存在于各部门内部,没有有效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手段,造成重复劳动和已有信息资源浪费。这些问题影响成品油整体效益的提高,无法满足国际竞争以及企业发展战略对信息系统的要求。因此,建设成品油市场管理信息系统具

31、有现实的紧迫性和必要性。3、成品油资源动态管理与分析决策是健全成品油风险管理机制有力工具,是解决石油安全问题的需要近年来主导着全球注意力的新闻,包括恐怖袭击、公司丑闻、自然灾害、金融市场动荡等等,都在告诉我们: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刻不容缓。如“卡特里娜”飓风8月29日登陆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和密西西比州,对美国在墨西哥湾沿岸的石油生产造成严重打击,再次吹醒了世界对于“不确定性”的认识;中航油期货交易巨亏5.5亿美元,引发人们对风险的思索。中国的成品油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如成品油需求迅速膨胀。据中石油的研究报告,中国原油需求在2010年将达到3.1亿吨,到2020年有可能达到4亿吨;供求关系矛盾日

32、益显著。如今中国已探明可采储量为23.8亿吨,按目前1.8亿吨计算,中国很有可能在20年后出现石油枯竭;原油进口渠道单一。目前中国90%以上进口石油需要从海上运输,这其中又有90%海上船运需要外轮运输。而一旦出现战争或外交等重大突发事件,能源进口将首先受到威胁;中国有一半能源进口来自中东,而在这一区域,美、俄、日等国已对中国构成较大牵制,中国外部能源环境很不理想;应对石油风险的能力较弱。据专家粗略估算,如果国际每桶石油价格上升1美元,按照目前的进口量推算,中国将为此多支付6亿美元的外汇。成品油市场管理信息系统能实时密切监测当地成品油市场的供应、需求、价格及库存变化情况,能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和发展

33、趋势,从而能建立健全成品油市场应急预警方案,优化库存结构,完善产、运、需等薄弱环节的应急预案,能确保突发事件引起市场供应异常时,能在第一时间启动预案,能保证成品油市场供应平稳。因此成品油市场管理信息系统是解决中国石油问题的需要。4、面向成品油资源规范化管理,解决现有成品油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不足的需要国内的一些软件企业为实现成品油管理的信息化,已经开发了一些类似产品:如山东省市场成品油市场监督管理信息网,黑龙江省成品油网上管理系统等等,都是成品油市场管理系统。有以下几个缺点:信息获取需要企业进行录入或表格送报;经营情况统计分析信息无法及时发布;管理部门对成品油调度方式落后。目前成品油管理的信息化

34、建设主要包括,成品油企业信息上报系统,成品油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及政府部门综合调配系统。各个系统现在还是采用原始手工方式,效率低下,信息共享性差,存在如下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成品油企业经营情况送报方式落后,主动性不强、经营情况信息不能实现及时共享,管理部门分析调度方式落后等。成品油市场管理信息系统可以解决当前系统存在信息时延、机动性差以及资源调度不合理的问题,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了资源调度成本和风险,确保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顺畅,提高行业合作的协同性、诚信度。因此成品油市场管理信息系统是解决中国成品油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问题的需要。2.2. 核心业务需求浙江省成品油市场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业务需求

35、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l 实现油库、加油站成品油相关数据从手工上报到自动实时数据采集的平滑切换;l 基于这些基础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以便进行决策支持;l 采用先进的GIS系统,将数据分析结果、监测结果动态显示在GIS上;l 系统应采用完备的安全控制体系,确保油库、加油站成品油相关数据传输、存储、交换上的安全;l 系统应尽量采用符合国际标准和业界标准的设备和技术,以保证在全部实施自动实时数据采集后的整体可扩展性;l 实现与工商税务部门的数据交换以便联动;l 应提供较为方便和友好的工作和人机界面;3. 系统设计概述3.1. 设计原则系统设计是软件工程设计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关系到整个系统的体系结构,编码

36、效率、正确性,以及系统的维护,功能扩展。因此,完善的系统设计可以大大减少编码,软件测试以及后期维护的工作。l 高度模块化,系统按功能划分为若干模块,各模块相对独立地运行,高内聚,低偶合,使系统结构清晰合理,易理解,易维护,易扩展。当某个模块出现问题时,其它模块不受影响,保证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并可以快速简便地找出故障所在;l 系统体系架构采用三层体系架构,即“瘦客户端”“商务逻辑层”“后台数据库”,瘦客户端不运行任何程序,确保系统安全性和客户端的软件无关性。此外,数据处理和数据库操作分开在Web 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执行,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和使用率;l 采用“面向组件编程”技术,三层体系结构的

37、中间层“商务逻辑层”采用Java 组件JavaBean 组织,每个组件实现一项具体功能。组件的优点是高度模块化和高度可重用性,大大简化了系统的编码,减少代码冗余,也减轻了开发人员和维护人员的负担;l 后台数据库设计完全符合数据库设计第三范式,最大限度地减少数据冗余,提高了数据库的查询效率和速度;3.2. 应用系统结构 图3.2应用系统结构图为了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及易维护性,建议系统采用三到N层次的应用架构。一般采用逻辑上的三层次架构,即表现层、应用层和数据层。表现层负责输入及输出和展现客户所要看的数据信息。对于自动化数据采集来说,在每个加油站与油库的数据采集设备也作为系统的一个终端,最终通过IN

38、TERNET网关访问应用层并完成数据交互。应用层专门用来处理应用逻辑及访问和查询后台的业务应用与数据。在此我们将遵循J2EE框架体系。数据层集中处理数据的读取与存放。考虑到数据整合的方便性,所有数据都存放在Oracle数据库中。应用系统组成如下:l 一个面向成品油的动态管理与分析决策系统的可扩展架构;l 成品油动态管理系统;l 成品油分析与决策系统;l 基于GIS和运筹决策技术的成品油资源调度与优化系统;l 门户网站;l 成品油经营许可审批系统;为实现上述的系统组成内容,需集成应用十项关键技术,以支持四大功能性系统的建设和运行,这十项关键技术是:数据挖掘技术,无线通讯技术,GIS技术,网上协同

39、设计技术,知识库与专业数据库技术,多种交互系统,网络安全与电子身份技术,微机触摸屏技术,组件式ComGIS技术,物流运筹决策技术。其中,成品油经营许可审批和动态管理子系统为其他子系统提供基础数据。经营许可审批子系统主要提供地址、名称、许可编号等静态类数据,动态管理子系统负责采集每日销量、库存动态数据。3.3. 系统实现本系统广泛采用J2EE技术规范,以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兼容性。同时,在B/ S 结构下开发系统应用,将主要业务逻辑放置在应用服务器,客户端主要实现人机交互,最大程度地实现操作的快捷简单,Web 页面、EJB 容器等都是由J2EE 应用服务器生成和提供,开发的重点在业务逻辑EJ

40、B 组件和人机交互界面。交换数据的传递格式采用标准的XML 格式。此外,我们选择Oracle作为后台数据库,它提供的数据转换功能(DTS) 使企业能够从不同的数据源(数据库) 收集数据。面向组件的系统开发方法就是在平台上构建组件,并通过它们的接口来呈现其功能,整个软件系统由组件组成。J2EE 平台提供了必要的底层框架来编写和运行组件,并提供了用户需要访问那些组件的接口支持。由于系统是组件化的,构成系统的组件就可以单独的被升级或替代,而不影响系统的其它部分。面向组件的结构中的松散藕合解决了传统的结构中的紧密藕合的许多问题。运用松散藕合,就可以通过组件的集成来创建企业软件。这种基于标准的、可以公开

41、的、松散藕合的组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软件集成方法。它不仅仅是使集成简单化了,其高度重用性为软件开发带来更多好处。本系统采用三层体系架构,面向组件的编程思想,构建四级安全保密机制,通过数据挖掘,提供决策支持的解决方案。系统具有较高的安全保密性,稳定性,可扩展性。4. 成品油动态管理系统设计作为成品油销售系统的终端环节,加油站业务主要是与经营管理有关的业务。这些数据信息都需要传输到数据中心进行汇总、分析、处理,以便经营决策层能够及时掌握各站点的经营状况,并进行宏观管理。成品油动态数据采集的数据有两种类型: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静态数据是指加油站、油库的地址、名称、加油机数量、品种、审批编号等;动态数据

42、是指每天产生的销售、油库的库存等。静态数据主要由省经贸委提供,在整体系统上线运行后,静态数据由成品油经营许可审批系统生成、变更。静态数据是成品油动态管理的基础。动态数据初期由加油站、油库手工上报,最终在每个点安装数据自动采集机后通过网络(有线或无线)的形式自动上报。动态数据是成品油动态管理的重点。最终过渡到自动采集后,系统将能实时监控全省的成品油销售、调配情况,有利于紧急情况下的资源动态配置。4.1. 静态数据管理成品油企业数据包括:成品油批发企业、仓储企业、零售企业三类。不同类型企业需要采集不同的数据项。国家商务部对企业数据库格式的基本要求有:批准证书号工商注册时间企业名称注册资金法人代表总

43、资产企业地址固定资产经营范围从业人数隶属其中技术人员关系占地面积油库/加油站地址汽油库容地区编码柴油库容联系人煤油库容电话库容总量传真管线长度邮政编码铁路专线长度电子邮件码头吨位批准证书核发时间自有运输车辆工商登记机关加油机数量营业执照编号对于以上类别的静态数据,目前省中心现有审批数据由于都是手工审批的、保存的,在正式上线后,还需要对现有数据进行准确性排查,并增加目前还没有的字段,这些数据包括GIS系统所需要的系列数据。因此,在上线初期还需要实施一次全省加油站基础数据普查工作。4.2. 动态数据采集与监控动态数据主要有:各类成品油的销量、平均价格、结存。成品油类型主要有:97#、93#、90#

44、、0#、10#、20#。动态数据采集需要部署在成品油批发企业的油库和加油站。油库只需将油罐液位仪接入自动监测系统,加油站需将加油机和油罐都接入自动监测系统。图示4.2 数据采集流程图对于油库油罐和加油站油罐,一般只需通过液位仪定时采集油罐水位、油位两个数据就可以了;对于加油机,需要采集每批次的加油数据(即销售数据)。目前较多油库都采用维德路特的产品,自动油罐监测系统通过油罐上安装的油罐液位仪可实时采集地下油罐水位、油位。鉴于目前加油机种类繁多,信号差异较大,需要开发多种协议转换程序,统一转换成工控机能够识别的信号。在控制中心初始化时,需要对油库、加油机信息进行配置,并启用由省中心统一下发的唯一

45、识别码。为保证安全性,从油罐(或加油机)到控制中心应采用RS232连接。控制信息送达工控机后,由工控机进行数据打包、压缩、加密,最后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与省中心建立SSL通道,开始报送数据。上报数据到达省中心后,按类别自动入库。在GIS系统中设置监控平台,数据采集异常的点闪烁表示,便于工作人员对数据采集点的动态监控和故障告警、排查。4.3. 加油站/油库与中心组网方案从技术先进性、通信费用、实时性、组网便捷和今后扩展能力等多个角度考虑,G P R S和C D M A 1x是当前性价比最高的组网技术,特别适合加油站点多、分散、实时的数据业务传送需求。G P R S即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是在G S M

46、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无线分组交换技术,提供端到端的广域无线IP连接。它突破了G S M数据限制,实际传输速率可达56kbit/s,特别适合少量、频繁的实时数据业务的传送。其优点是网络覆盖好,永远在线,按量收费,组网方便快捷。其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接入速率较低,不适合大数据量应用。C D M A即码分多址,是用于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的先进无线扩频通信技术。C D M A 1x是在C D M A I S-95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承载业务,用于提供分组形式的数据业务。可支持双向对称110kbit/s120kbit/s的数据传输。在数据通信应用中,它多采用V P D N技术组网,基于T C P/I P实现数据传输。其优点是,它与G P R S相似,但接入速率高于G P R S。缺点是网络覆盖略低于GPRS。在G P R S、C D M A 1x两者之间根据业务传输模式及数据量的大小,并结合当地网络测试情况进行选择。加油站数据传输若采用日结,每日上传12次的形式,当每日数据量低于2M b i t/s时,选择G P R S、C D M A 1x都能满足要求,如果数据量较大,宜选用CDMA 1x;如果加油站数据采用实时采集传输模式,两种接入技术都可用。但是,为便于维护管理,一般采用同一种接入技术组网,当网络覆盖不好或有些站点传输不稳定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