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常见疾病基本药物.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85566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4.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常见疾病基本药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儿科常见疾病基本药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儿科常见疾病基本药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儿科常见疾病基本药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儿科常见疾病基本药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儿科常见疾病基本药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常见疾病基本药物.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儿科常见疾病基本药物儿科常见疾病基本药物 肖慧 北京海淀中医院 T_b 目的要求 1. 掌握儿童传染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常用药物的用法 2. 掌握儿童药效学特点和用药原则 3. 掌握儿童药物剂量的计算方法 4. 熟悉儿童发育的五大特点 内容介绍 1. 药物疗法 2. 传染性疾病 3. 呼吸系统疾病 T_e 一、药物疗法 B_e 药物疗法是防治疾病的综合措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小儿发育5个特点 1.小儿新陈代谢旺盛,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比成人快。 2.小儿体液占体重的比例大,水盐转换率快,对水和电解质的代谢及调节能力差,容易出现失衡。 3.小儿的消化系统、血液系统,肝肾功能

2、均不完善,特别是新生儿、未成熟儿的肝、肾功能和某些酶系统尚未成熟,用药不当可致不良反应或中毒。 4.小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易发生营养紊乱性疾病,进而影响机体抵抗微生物的能力和对药物代谢耐受能力。 5.小儿年龄、发育和营养状况的影响,不能简单以成人剂量的几分之几计算。按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剂量,同时考虑生理特点。 药效学特点 1.水盐代谢特点 对泻药和利尿药敏感,容易导致失水。 钙盐代谢容易受药物的影响。 2.遗传性疾病对药效的影响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故使用磺胺药和对乙酰氨基酚时易出现溶血反应。 可出现其他酶缺乏性疾病,如乙酰化酶缺乏者,异烟肼灭活缓慢;对位羟化酶不足者,苯妥英钠灭活减

3、慢。 3.药物对内分泌及营养的影响 糖皮质激素对抗生长激素,抑制儿童骨成长及蛋白质合成。 影响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的制剂可影响性征发育。 部分药物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4.对免疫反应的影响 多种抗生素具有免疫抑制作用。抗生素杀灭病原体不利于自身抗体的产生,削弱了婴幼儿的抗感染能力。 首次用药不会发生变态反应。 用药原则 1.有效性 2.方便性 3.安全性 4.经济性 5.选择合适的药物 6.计算好适当给药剂量 7.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 8.选择合适剂型 9.个体化给药及监测 10.慎用对新生儿有特有反应的药物 剂量计算方法 1.按体重计算方法 按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较科学,准确性强,适用于各个

4、年龄的儿童。根据已知的体重进行计算。没有测体重的患儿体重计算方法: 1岁体重=年龄2+7kg 2. 按体表面积计算方法 222体重在30kg以下者:体表面积=0.035体重+0.1 2体重在3050kg者,按体重每增加5kg,体表面积增加0.1m 知道成人剂量,可以根据体表面积的比例计算出各年龄小儿的剂量,小儿剂量=成人剂量2小儿体表面积/成人体表面积。成人体表面积是1.73m。 体表面积计算药物方法不适用于新生儿和小婴儿。 二、传染性疾病 B_e 幼儿急疹 幼儿急疹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突发高热,热退出疹为特点。多发生于2岁以内的儿童。 1.症状 潜伏期为717天,平均10天左右。可出现

5、高热、惊厥、恶心、呕吐、淋巴结肿大、淡红色斑疹或斑丘疹,由躯干部位波及全身。 2.治疗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隔离,避免交叉感染,清淡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B和维生素C。 对症治疗:给予物理降温、退烧药,惊厥者给予苯巴比妥钠或水合氯醛,补液。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以手、足和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特征。 1.临床表现 发热,口腔黏膜、手掌、脚掌部和臀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轻症患者可见咳嗽、流涕、流涎、恶心、呕吐、发热,手足、臀部或口腔黏膜出现疱疹。重症患者发病15天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

6、、循环障碍,甚至死亡。 2.治疗 轻症:抗病毒、抗感染、全身支持治疗。可给予阿昔洛韦:12岁以下小儿250mg体2表面积,8小时一次,共7日;12岁以上口服200mg,一日5次,共10日。 重症:密切监测病情变化,注意监测脑、肺、心等。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以冬春季为多见,常呈流行性,传染性较强。特点是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共同存在。 1.一般治疗 隔离。 清淡饮食、补充水分、静脉输液、皮肤清洁。 瘙痒者局部涂擦炉甘石洗剂。 疱疹破裂可涂龙胆紫或抗生素软膏。 发热患儿卧床休息,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2.抗病毒治疗 首选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水痘发病后24小时内使用,

7、剂量为10mg/kg,分4次,疗程为7天。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疼痛和发热为特点。 1.临床表现 发病前23周有流行性腮腺炎接触史。初期可有发热、乏力、肌肉疼痛、食欲不振、头痛、呕吐、咽痛等症状。起病12 天腮腺肿胀,大多于13天到达高峰,持续45天逐渐消退而回复正常,整个病程约1014天。 2.血常规检测 血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稍降低,淋巴细胞数相对增加,血及尿中淀粉酶增高。 3.治疗 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多饮水,保持口腔卫生、物理降温或使用解热剂、止痛剂。情况严重者,静脉给予抗病毒药物,症状明显好转后改为口服抗病毒药物35天。

8、症状较轻口服抗病毒药物、维生素C。 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A族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37岁的儿童。以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红色皮疹及疹退后皮肤脱屑为特点。病后23周可发生风湿热或急性肾小球肾炎。 1.分期 猩红热整个病程可分为潜伏期、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共4期。 传染性疾病 2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23天。 前驱期:从发病到出疹,一般不超过24小时。起病急骤,畏寒,高热伴头痛、恶心、呕吐、咽痛等,可见咽部炎症,颈及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出疹期:发热后24小时内开始发疹,由耳后、颈部及上胸部蔓及全身。可见草莓舌、 9杨梅舌、口周苍白圈、线状疹等特征性表现。血常规可见白细

9、胞计数增加至10/L,中性粒细胞增加80%以上,严重患者胞浆中可见中毒颗粒。 恢复期:皮疹于35天后颜色转暗,逐渐隐退,并按出疹先后顺序脱皮,约1周左右。 3.治疗 一般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隔离、充足的营养和热量,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对症治疗:物理降温、补充维生素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病原治疗:青霉素是治疗猩红热的首选药物。能迅速消灭病原菌,预防和治疗脓毒并发症。剂量为每日510万U/kg,分2次肌内注射;严重者可加大到1020万U/kg,静脉点滴。青霉素过敏者可改用红霉素。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好发于夏秋季。 1.临床表现 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

10、和黏液脓血便,感染性休克和中毒性脑病等表现。 2.诊断要点 发热、脓血便、里急后重及腹痛。每日排便10余次至数十次。 3.治疗 一般治疗:急性病人应消化道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粪便培养2次阴性。出现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时,应补液。 病原治疗:疗程为57天。常用头孢曲松钠、头孢噻肟等抗生素。 三、呼吸系统疾病 B_e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喉部环状软骨下缘以上的气道包括鼻腔、咽喉部发生感染时的统称。临床以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及葡萄球菌等。 1.诊断要点 起病急,初起症状为鼻塞、喷嚏、咽干或灼热感,继之流清鼻涕、流泪;吞咽时有咽部疼痛或声音嘶哑。

11、重者可出现畏寒、发热、乏力、倦怠。一般57日可自愈。 2.药物治疗 抗菌治疗:选用复方新诺明、乙酰螺旋霉素等。 抗感冒药:选用复方氨酚烷胺等。 中成药:选用抗病毒口服液、小柴胡颗粒等。 对症治疗:发热头痛时可用复方阿司匹林或吲哚美辛;咽痛咽干者可含服草珊瑚含片;严重鼻塞者可用滴鼻液。 过敏性鼻炎 1.定义 指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介质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 2.诊断 喷嚏、清水样鼻涕、鼻塞、鼻痒等症状出现 2项以上(含2项),且每天症状持续或累计在1小时以上。 3.治疗 抗组胺药: 口服。 激素类药物:缓解鼻塞、流涕和喷嚏。 抗白

12、三烯药:对变应性鼻炎和哮喘有效。 色酮类药:可以缓解鼻部症状。 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常常继发于鼻、鼻窦增殖体和扁桃体的慢性炎症,以及咽后壁和舌根淋巴组织增生。 1.临床表现 咽部不适,发干或有异物感,重者可发生刺激性咳嗽。 2.检查 咽后壁充血,毛细血管扩张,淋巴滤泡增生,滤泡上可见小白点,咽后壁常附黏脓性分泌物,颌下淋巴结肿大。 3.治疗 一般治疗:治疗原发病,进行体育锻炼,坚持正常作息,清淡饮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保持口腔、咽部的清洁。 通过局部用药、雾化吸入治疗炎症。 急性感染性喉炎 急性感染性喉炎是发生于喉部的黏膜弥漫性炎症,好发于声门下部。 1.临床表现 发热,夜间突发声嘶,犬吠样

13、咳嗽和吸气性喉鸣伴呼吸困难,咽喉部充血,假声带肿胀、喉梗阻,吸气性呼吸困难,三凹征。 2.血常规 白细胞大多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多,可有核左移。 3.治疗 抗生素:及早选用适当足量的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如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等。当喉梗阻症状严重时,给予喉镜吸痰或者气管切开等处理。 肾上腺皮质激素:二度呼吸困难,口服强的松,每次1mg/kg,46小时一次;二度呼吸困难较重,可先肌注氟美松,再口服强的松;深二度或三度严重呼吸困难,静点氟美松或氢化可的松。 2镇静剂:异丙嗪0.125mg/kg 或按体表面积3.75mg/m,每46小时一次静脉注射。 雾化吸入:1%麻黄素1020ml、氟美松25mg、

14、庆大霉素24万U、沐舒坦15mg。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1.致病原 以溶血性链球菌为主。 2.传播途径 通过飞沫、直接接触传播。 3.临床表现 咽部剧痛,不敢吞咽,可放射至耳部,伴寒战、高热。 4.检查 腭扁桃体充血,明显肿胀,可见脓栓。 5.治疗 口服头孢类抗生素:头孢克洛干混悬剂2040mg/(kgd)分3次给予;或给予阿莫西林,大于12岁每次250mg;712岁每次187.5mg;17岁每次125mg;3个月1岁每次62.5mg。 静脉用药:头孢哌酮舒巴坦:一日4080mg/kg,分24次滴注;头孢曲松:按体重2080mg/kg,12岁以上小儿每24小时12g或每12小时0.51g。 急

15、性支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炎症,由病毒、细菌、有害气体、灰尘和过敏原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的广泛性急性炎症。 1.特点 起病急,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后有咳嗽,开始为干咳,后咳白色黏痰或黄色稠痰,可出现全身不适、食欲减退、头痛和乏力。 2.选药治疗 小儿肺热咳喘颗粒、双黄连口服液等。 止咳化痰药 对症治疗:发热或头痛者可用复方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喘息性支气管炎可口服氨茶碱。 肺炎 肺炎是由于生物、化学、物理和过敏等因素所致的肺实质性炎症。其中以生物因素最为常见。 1.特点 起病急骤,突然寒战、高热,头痛,乏力和食欲减退,干咳,痰中带血丝或呈铁锈样。 2.治疗 抗生素治疗:应早

16、期,联合,足量使用抗生素治疗。重症肺炎经静脉途径给药,轻症肺炎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用阿奇霉素。 抗病毒治疗:利巴韦林每日10mg/kg,肌内注射、静脉滴注或雾化吸入。 对症治疗:吸氧、祛痰剂及雾化吸入、支气管解痉剂、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以嗜酸细胞、肥大细胞为主的气道变应原性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可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支气管哮喘。 1.特点 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 2.诊断要点 胸闷、喉痒或干咳,急性呼气性呼吸困难,采取坐位、两手扶膝可缓解,缓解前咳出稀薄泡沫痰。 3.治疗 治疗原则:长期、持续、规范、个体化。 治疗目标:尽可能控制

17、消除哮喘症状;发作次数减少,甚至不发作;肺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2激动剂用量最少,乃至不用;预防发展为不可逆性气道阻塞。 发作期:快速缓解症状、抗炎、平喘。 缓解期:长期控制症状、抗炎、降低气道高反应性、避免触发因素。 阶梯治疗方案:治疗方案要根据病情而定,由适合初始病情的那一级开始,之后根据病情变化及治疗反应随时进行调整。每13月审核一次治疗方案,若哮喘控制3个月以上,可逐步降级治疗。若未能控制,要立即升级治疗,但首先应审核患儿用药技术、是否遵循用药方案。 吸入治疗:是目前治疗哮喘最好的方法。具有起效迅速、用药少、不良反应小的优点。 4.常用药物 糖皮质激素:为最有效抗炎药物。吸入用药:可用于

18、哮喘发作的预防,可给予连续、规则吸入1周,安全剂量为200400g/d、600800g/d。口服用药:急性发作病情较重的患儿应早期口服半衰期短的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每日12mg/kg,分23次服,一般每日不超过30mg。静脉用药:严重哮喘发作时采用静脉给药,如氢化可的松,每次510mg/kg或甲基氢化泼尼松每次12mg/kg,每日23次。极严重病例需要短期内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 肥大细胞膜稳定剂:色甘酸钠是非糖皮质激素类抗炎制剂,可抑制IgE诱导的肥大细胞释放介质。吸入用药用于预防哮喘发作,预防运动、冷空气等引起的急性气道收缩及季节性哮喘发作。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咀嚼片,5岁儿童每

19、日4mg;5岁以上每日5mg;12岁以上儿童哮喘的长期预防,但不能用于发作期的解痉治疗。 2激动剂:具有舒张气道平滑肌,增加黏液纤毛清除的功能,调节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介质的释放,多于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或预防运动性哮喘。一定要按需使用。 茶碱:具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强心、利尿、扩张冠状动脉作用,兴奋呼吸中枢和呼吸肌,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与糖皮质激素、抗胆碱药合用具有协同作用。慎与口服2激动剂联合使用。静脉用药用于哮喘急性发作。24小时内未用过氨茶碱者,首次剂量35mg/kg加入5%葡萄糖溶液30ml中,2030分钟内静滴。重症病例继以0.60.9mg/(kgh)维持;如不维持给药,每6小时可重复给原量一次。2岁或6小时内用过茶碱者,首剂应减半。 抗胆碱药:可阻断节后迷走神经传出支,通过降低迷走神经张力而舒张支气管。可与2激动剂联合吸入。 特异性免疫治疗 免疫调节剂 哮喘缓解期,病情缓解后,应继续吸入维持量糖皮质激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