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县柏果老沙田煤矿(技改)45万ta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286254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2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盘县柏果老沙田煤矿(技改)45万ta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盘县柏果老沙田煤矿(技改)45万ta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盘县柏果老沙田煤矿(技改)45万ta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盘县柏果老沙田煤矿(技改)45万ta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盘县柏果老沙田煤矿(技改)45万ta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盘县柏果老沙田煤矿(技改)45万ta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盘县柏果老沙田煤矿(技改)45万ta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盘县柏果镇老沙田煤矿(技改)(建设规模:45万t/a)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盘县柏果镇老沙田煤矿编制单位: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证书编号:国环评证乙字第3311号二一三年一月目录1建设项目概况11.1立项依据11.2项目基本情况11.3项目建设概况11.4项目与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划的相符性6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102.1项目周围环境现状10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11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123.1项目污染源、污染物产排情况及治理措施123.2环境保护目标123.3项目主要环境影响、污染防治措施、执行标准、达标情况及预测评价结论193.4环境风险33

2、3.5环境经济损益343.6环境管理制度及环境监测计划344公众参与385评价结论386联系方式396.1建设单位396.2环评单位391建设项目概况1.1立项依据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黔国土资矿管函20081854号关于盘县柏果镇老沙田煤矿调整矿区申请的批复,老沙田煤矿调整后矿区范围由6个拐点坐标圈定,面积为1.3594 km2,开采标高为17301300 m,开采规模为9万t/a。业主为响应在资源量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应做大做强,以提高矿井生产安全条件的文件精神,为此,业主决定在原9万t/a基础上进行技改,技改后规模为45万t/a。目前初步设计已完成,贵州省能源局于2012年6月以黔能源煤炭2

3、012176号对该初步设计进行了批复。1.2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盘县柏果镇老沙田煤矿(技改)建设单位:盘县柏果镇老沙田煤矿建设地点:盘县柏果镇核桃村建设性质:技改建设规模:45万t/a服务年限:21 a1.3项目建设概况1.3.1建设内容老沙田煤矿原设计规模为9万t/a,为响应贵州省煤炭管理局“加快全省煤矿整合、技改和调度布局工作进度第二十七次调度会情况汇报”的精神,在资源量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应将企业做大做强,以提高矿井的生产安全条件。为此,老沙田煤矿于2011年在原矿界范围内开展了技改扩能工作,目前,矿井技改扩能的初步设计已完成,贵州省能源局于2012年6月以黔能源煤炭2012176号文对

4、该初步设计进行了批复,矿井技改扩能后的设计规模为45万t/a。扩能后老沙田煤矿主要项目组成见表2.1-3。老沙田煤矿(技改)主要项目组成表表2.1-3分类项目组成工程内容备注主体工程主斜井井筒长654 m,净断面14.7 m2,表土段掘进断面20.1 m2,锚喷段掘进断面16.7 m2。铺设胶带并设置架空人车。担负运煤、进出人员和辅助进风任务。并铺设管线。 利用,改造副斜井井筒长654 m,净断面10.2 m2,表土段掘进断面14.8 m2,锚喷段掘进断面11.1 m2。担负全矿材料、设备运输,并承担一采区和三采区矸石运输和进风任务。 利用,改造一采区回风斜井井筒长602 m,净断面10.2

5、m2,表土段掘进断面14.8 m2,锚喷段掘进断面11.1 m2。担负一采区和三采区回风任务。 利用,改造二采区轨道上山井筒长532 m,净断面10.2 m2,表土段掘进断面13.8 m2,锚喷段掘进断面11.1 m2。担负二采区和四采区矸石运输和进风任务。 新建,待建二采区回风斜井井筒长545 m,净断面10.2 m2,表土段掘进断面13.8m2,锚喷段掘进断面11.1m2。担负二采区和四采区回风任务。 新建,待建地面生产系统胶带机走廊选用DT(A)型胶带输送机,总长73 m待建储煤场棚架结构,容量约6000 m3待建筛分楼选用圆振动筛,框架结构建筑,建筑面积:609 m2待建瓦斯抽放站砖混

6、结构,一采区回风斜井瓦斯抽采站、二采区风井场地瓦斯抽放系统都选用2BEC50型水环式真空泵各4台,担负其高低负压瓦斯抽放待建压风机房砖混结构,选用2台OGLC-110A-8风冷式螺杆空压机和1台OGLC-75A-8风冷式螺杆空压机为煤矿用风设备和压风自救服务(两台工作、一台备用)待建通风机一采区利用已有的FBCDZ-10-25B防爆对旋式轴流通风机二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二采区选用防爆对旋式轴流通风机:FBCDZ60-10-24型二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待建绞车房框架结构,副斜井选用JTP-1.61.2/24型提升机一台;二采区轨道上山选用JTP-1.61.2/24型提升机一台待建排矸场

7、占地0.88 hm2,容量12万m3 利用,改造辅助工程综合库房轻钢结构,建筑面积:432 m2待建坑木加工房1层建筑,砖混结构,建筑面积:144 m2待建机修车间1层建筑,轻钢结构,建筑面积:576 m2待建油脂库1层建筑,砖混结构,建筑面积:60.84 m2待建地面炸药、雷管库存放炸药、雷管,建筑面积:46.2 m2待建地磅房框架结构,建筑面积:40.8 m2待建公用工程行政公共建筑矿办公楼4层建筑,框架结构,建筑面积2317.6 m2利用灯房浴室、任务交待室联合4层建筑,框架结构,建筑面积2560.4 m2待建单身公寓6层建筑,砖混结构,建筑面积4633.2 m2待建食堂2层建筑,框架结

8、构,建筑面积908.5 m2待建矿山救护中心3层建筑,砖混结构,建筑面积1579.5 m2待建供电系统从柏果35 kV变电所和鸡场坪35 kV变电所为老沙田煤矿提供可靠的10 kV双回路供电电源待建供水系统建矿井供水系统,分别向地面和井下供水待建供热工程采用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进行供热待建水源工程设计工业场地东南面水平直线距离约300 m处庙丫口溪沟水作为生活用水水源,以矿井水作生产用水水源,不足时由生活用水补充待建矿井水处理站采用调节池+水力循环澄清池+锰砂过滤(部分消毒)处理工艺,矿井水处理站规模3240 m3/d待建生活污水处理站采用具有除磷脱氮的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进行处理,处理规模1

9、0 m3/h待建1.3.2生产工艺矿井设计采用斜井开拓方式,共划分一个水平,沿煤层走向划分2个采区,井田共划分为4个采区。投产时布置两个采区生产,两个炮采工作面、四个掘进头。首采一采区和二采区,均位于+1420 m标高以上,一采区位于井田东翼,二采区位于井田西翼。本矿属急倾斜煤层。设计采用伪倾斜柔性支架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采用分区通风方式。矿井为高瓦斯矿井,设计建一、二采区瓦斯抽放站,并采用高、低负压两套抽放系统。矿井水通过副斜井排至矿井水处理站进行处理。设计供水水源为矿井工业场地东南面距离约300 m处庙丫口溪沟,溪沟枯季水流量约11.1 L/s,即960 m3/d,经净化消毒后可做

10、该矿生活、消防用水,该小溪水不是附近居民的生活用水,故不存在与村民争水的问题。设计工业场地采暖供热系统前期采用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进行供热,待瓦斯抽放稳定,瓦斯发电站建成投产后,利用瓦斯发电余热供热。技改后在矿井工业场地建10 kV变电所,两回10 kV电源分别取自鸡场坪35 kV变电所和柏果镇35 kV变电所,供电线路导线分别采用LGJ-185mm2和LGJ-240mm2钢芯铝绞线,线路长分别约3 km、7 km。电源供给方便、可靠。本矿井设备总容量7859.54 kW,设备工作容量5580.89 kW;年耗电量1447.16万kWh,吨煤电耗32.16 kWh/t。1.3.3建设周期矿井竣工

11、建设工期共为31.6个月,其中2个月的工作面设备安装及联合试转。1.3.4总投资及环保投资 矿井总投资为44454.45万元,环保投资为331.32万元,环保投资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为0.75%。1.4项目与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划的相符性1.4.1与煤炭产业发展规划符合性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十二五”煤炭工业发展方针是:以煤炭整合、有序开发为重点,完善体制、创新机制,强化管理、保障安全,改小建大、优化结构,依靠科技、促进升级,深度加工、洁净利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同时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还指出:西南区应充分发挥贵州和云南

12、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建设云贵大型煤炭基地,提高勘查程度,配合“西电东送”工程建设,建设大中型煤矿和重组改造小型煤矿相结合,大力调整生产结构,适度扩大生产能力,以满足当地需要为主,并调出部分煤炭到两广和湖南等地。本矿井为技改矿井,技改前规模为9万t/a,并获得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颁发采矿许可证(副本证号5200000410059)。但为响应贵州省煤炭管理局加快全省煤矿整合、技改调度布局工作进度第二十七次调度会情况汇报精神,在资源量满足要求的情况下,煤矿企业应做大做强,以提高生产安全条件,矿井规模技改后为45万t/a,本矿井的开发建设符合国家煤炭发展规划和地方的要求,对保证地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因

13、此,老沙田煤矿(技改)的开发建设符合国家和地方煤炭发展规划的要求。1.4.2与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性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的煤炭产业政策(2007年第80号公告)规定了煤炭产业准入和开发建设的规定:即开办煤矿应当具备相应资质,并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煤矿资源回收率必须达到国家规定标准;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市)整合、改扩建矿井规模不低于15万t/a。2)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规定了煤炭行业鼓励类、淘汰类和限制类项目。鼓励120万t/a及以上的高产高效煤矿(含矿井、露天)、高效选煤厂建设,限制未按国家规定程序报批矿区总体规划的煤矿项目,重庆、四川、贵

14、州、云南地区限制单井井型低于15万t/a的煤矿项目。淘汰国有煤矿矿区范围(国有煤矿采矿登记确认的范围)内的各类小煤矿,淘汰单井井型低于3万t/a规模的矿井,淘汰既无降硫措施,又无达标排放用户的高硫煤炭(含硫高于3%)生产矿井。目前,老沙田煤矿(技改)前期各有关手续均申请办理或办理完毕,具备开办煤矿的资质,符合法律规定的相关条件。本矿井属技改煤矿,矿井设计能力为45万t/a,设计采区回采率大于80%,设计开采煤层原煤硫份含量均低于3%。因此,本矿井开发建设符合国家煤炭产业政策要求,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煤炭行业淘汰和限制类项目。1.4.3与国家环境保护规划符合性国家环境保护“十

15、二五”规划中提出了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措施:首先是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执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加大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电力、煤炭、造纸、印染、制革等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其次是着力削减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加大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减排力度。本矿井为技改矿井,为淘汰落后生产力项目,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要求。矿井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设计和环评均要求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污染物达标排放。矿井水及生产、生活污废水处理率为100%,并开展了最大限度的资源化利用,矿井供热取消了燃煤锅炉供热,无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着力削减了

16、污染物排放量。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环境保护规划要求。1.4.4与环保技术政策符合性1)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技术政策符合性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226号关于发布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规定:“各地不得新建煤层含硫份大于3%的矿井”。还规定:除定点供应安装有脱硫设施并达到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用户外,对新建硫份大于1.5%的煤矿,应配套建设煤炭洗选设施。盘县柏果镇老沙田煤矿为技改矿井,设计开采煤层5层。依据开采方案设计提供的资料,矿区煤层属低灰高灰、低硫中高硫、中等挥发分高挥发分、发热量高的气肥煤,硫分含量为0.59%-1.87%,小于3.0%。本矿气肥煤经盘县柏果镇兴富洗煤厂洗

17、选后可生产低灰、低硫精煤,可作为优质炼焦配煤,供水钢、柳钢等,混煤可作为动力用煤。因此,老沙田煤矿的技改符合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2)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符合性分析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避免和减少矿区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环发2005109号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中规定了禁止和限制的矿产资源开采活动。老沙田煤矿(技改)井田范围和工业场地占地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环境敏感点和生态功能保护区。在开采过程中业主承诺加强生态保护和相关

18、的污染防治措施,使矿井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因此,老沙田煤矿的技改不属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禁止和限制的矿产资源开采活动。1.4.5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协调性六盘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做大做强煤炭产业,加强煤炭的整体规划和勘探,走规模化、集约化、集团化路子,大力构建“煤电化”产业集群。老沙田煤矿(技改)的建设符合六盘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要求。本矿井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地方煤矿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生产能力,促进地方煤矿的整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本矿井的建设符合本地区的发展规划要求。1.

19、4.6与区域其它规划的协调性本矿井位于盘县北面,矿井井田属盘县柏果镇管辖,距盘县县城45km,矿井远离盘县县城,不影响盘县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根据贵州省生态功能区划的区划方案,本项目所在地为“柏果盘县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保护应以水土保持为目标,宜采取措施积极扩大森林面积。本项目地面工程施工、地下开采引发的地表移动变形以及煤矸石堆放将会局部加重该地区的水土流失,建设方已委托有资质单位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并对水土保持作专项投资,加强本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同时,通过矿井沉陷区土地复垦、矿区生态综合整治及水土保持工作,将推动地方的生态建设工作。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区域生态建设规划的要求。2建设

20、项目周围环境现状2.1项目周围环境现状2.1.1环境空气评价区环境空气属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类区,满足二级标准。2.1.2地表水环境老沙田煤矿(技改)一级受纳水体为矿区工业场地北侧的撒米丫小溪,二级受纳水体为大营河,其水质均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监测结果表明,监测期间撒米丫小溪已干涸,大营河各监测断面所有监测因子均可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质标准,说明大营河水质现状良好,有较大环境容量,可作为本项目受纳水体。2.1.3地下水环境区内地下水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标准。2.1.4声环境区内

21、声环境属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划类标准属2类区,目前满足2类区标准。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2.2.1生态环境评价范围为井田范围1.3594km2向外扩展500m,评价范围约5.22km2。2.2.2地下水环境本项目为三级评价,根据地下水水位变化影响半径470.07 m,并结合生态评价范围,确定本矿井评价范围为井田边界外扩500 m范围,评价范围5.22km2,重点为评价范围内具有供水意义的含水层及饮用井泉。2.2.3地表水环境本项目评价范围为撒米丫小溪汇入大营河上游500 m至下游5000 m。2.2.4大气环境按三级评价以工业场地为中心,边长为5 km的矩形范围,重点

22、为工业场地外200m、运煤道路两侧各200 m范围。2.2.5声环境各场地场界外1 m范围和周围200 m范围内敏感点,运煤公路两侧100 m范围。2.2.6固体废物排矸场外围500范围。2.2.7环境风险瓦斯抽放站外围500 m;排矸场下游500 m;地表水评价范围内河段。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3.1项目污染源、污染物产排情况及治理措施项目污染源、污染物产排情况及治理措施见表三、表四、表五。从表三、表四、表五可知,矿井污染物可做到达标排放。3.2环境保护目标项目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见表六。表三水污染源、污染物产排情况及治理措施一览表序号污染物种类污染源特征

23、原始产生情况污染防治措施处理后排放情况排放去向污染源污染物产生量浓度排放量处理后浓度1老沙田煤矿矿井水以煤粉和岩粉为主,主要污染物为酸性物质、SS、COD、Fe、Mn等矿井水排水主要为井下开采工作面涌水水量:1296m3/d处理站规模3240 m3/d,矿井水采用调节池+水力循环澄清池+锰砂过滤(部分消毒)处理工艺,COD去除率85%,SS去除率95%,Fe去除率85%,Mn去除率40%,石油类去除率50%,矿井水经处理后复用于井下防尘洒水、地面生产系统防尘洒水、瓦斯抽放站冷却补充水、场地、道路防尘洒水及绿化用水,多余部分排至撒米丫小溪,进而进入大营河水量:209.78 m3/d矿井水和生活污

24、水处理后部分回用,剩余部分外排至撒米丫小溪,进而进入大营河pH:7.08.0pH:7.08.0SS=236.52 t/aSS=500 mg/LSS=1.91 t/aSS=25 mg/LCOD=47.30 t/aCOD=100 mg/LCOD=1.15 t/aCOD=15 mg/LFe=1.89 t/aFe=4.00 mg/LFe=0.05 t/aFe=0.6 mg/LMn=0.24 t/aMn=0.50 mg/LMn=0.02 t/aMn=0.3 mg/L石油类=0.47 t/a石油类=1.0 mg/L石油类=0.04 t/a石油类=0.50 mg/L2工业场地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SS、BOD

25、5和COD主要来源于办公楼、福利楼(浴室、洗衣房)、食堂、单身宿舍生活污水239.66 m3/d处理站规模为10 m3/h,安装具有除磷脱氮的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进行二级生化处理,COD去除率85%,BOD5的去除率85%,SS的去除率90%,NH3-N去除率50%,处理后生活污水达标排放。排水量:239.66m3/dSS=21.87 t/aSS=250 mg/LSS=2.19 t/aSS=25 mg/LCOD=17.50 t/aCOD=200 mg/LCOD=2.62 t/aCOD=30 mg/LBOD5=8.75 t/a BOD5=100 mg/LBOD5=1.31 t/aBOD5=15

26、 mg/LNH3-N=1.40 t/aNH3-N=16 mg/LNH3-N=0.70 t/aNH3-N=8 mg/L3储煤场、装车场淋溶水储煤场采用半封闭棚架落地式储煤场,沿储煤场、装车场周边设边沟,并修建收集池,将边沟收集的煤泥水送入矿井水处理站与矿井水一并处理4排矸场淋溶水排矸场挡矸坝泄水孔附近按要求设置反滤层,矸石淋溶水经反滤层过滤后排放表四空气污染源、污染物产排情况及污染防治措施一览表序号污染源种类污染源特征原始产生情况污染防治措施处理后排放情况排放方式排放去向污染源污染物产生量t/a浓度mg/m3排放量t/a浓度mg/m31工业场地原煤运输胶带机粉尘无组织少量胶带运输机设在全封闭走廊

27、内有极少量扬尘无组织环境空气2筛分楼粉尘无组织少量采用喷雾洒水装置进行防尘有极少量扬尘3卸载站粉尘无组织少量喷雾洒水降尘有极少量扬尘4储煤场粉尘无组织少量采用半封闭棚架落地式,喷雾洒水降尘有少量扬尘5装车场地粉尘无组织45.48 t/a在装车场地设置喷雾洒水装置2.26 t/a6场地道路粉尘无组织1.50 t/a采取定期洒水的防尘措施有少量扬尘7运煤汽车粉尘无组织少量加盖篷布和控制装载量的措施有少量扬尘8排矸场粉尘无组织少量采用喷雾洒水装置进行防尘有少量扬尘9一采区瓦斯抽放站瓦斯有组织,主要污染物为甲烷35 m3/min瓦斯电站未建成前,采用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供热,建成后,用于发电无排放或转化

28、为少量CO2排放有组织10二采区风井场地矸石临时堆放场粉尘无组织少量采用棚架落地式,喷雾洒水降尘有少量扬尘无组织11二采区瓦斯抽放站瓦斯有组织,主要污染物为甲烷35 m3/min瓦斯电站未建成前,采用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供热,建成后,用于发电无排放或转化为少量CO2排放有组织表五噪声、固体废物污染源、污染物产生、排放及防治措施一览表环境要素污染物种类污染源特征原始产生情况污染防治措施处理后排放情况排放去向污染源污染物产生量排放/处置量噪声工业场地坑木加工房机械噪声非稳态100dB(A)设置在厂房内,房屋结构隔声、夜间不工作75 dB(A)自然环境注:原始产生情况是指车间内;处理后是指厂房外1m机

29、修车间机械、电磁噪声非稳态95dB(A)设置在厂房内,房屋结构隔声、夜间不工作75 dB(A)通风机空气动力噪声稳态100dB(A)通风机风道内衬吸声衬板,出风扩散口安装片式消声器80 dB(A)压风机房空气动力噪声稳态100dB(A)设备基座减振,房屋结构隔声,进气安装消声器,管道敷设吸声材料78 dB(A)污水处理站机械噪声稳态85dB(A)设备基座减振,房屋结构隔声75 dB(A)副井绞车房机械噪声非稳态90 dB(A)设备基座减振,房屋结构隔声75 dB(A)热泵热水机组机械噪声稳态65 dB(A)采用高效低噪机组65 dB(A)瓦斯抽放站空气动力噪声稳态95dB(A)排气口安装消声器

30、,设备基座减振,房屋结构隔声75 dB(A)振动筛机械噪声稳态95dB(A)设备基座减振,房屋结构隔声78 dB(A)二采区风井场地通风机空气动力噪声稳态100dB(A)通风机风道内衬吸声衬板,出风扩散口安装片式消声器80 dB(A)瓦斯抽放站空气动力噪声稳态95dB(A)排气口安装消声器,设备基座减振,房屋结构隔声75 dB(A)副井绞车房机械噪声非稳态90 dB(A)设备基座减振,房屋结构隔声75 dB(A)固体废物矿井矸石采掘及手选矸石4.5万t/a运至排矸场堆放,推平压实,排矸场周围设截排水沟,排矸场下方设挡矸坝,挡矸坝泄水孔附近按要求设置反滤层4.5万t/a定点处置及综合利用工业场地

31、生活垃圾垃圾246.74 t/a集中清理运输,按环卫部门要求处置246.74 t/a定点处置矿井水处理站煤泥煤泥224.69 t/a掺入动力煤外售224.69 t/a外售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泥有机污泥23.17 t/a干化处理后运至环卫部门认可地点处置23.17 t/a定点处置表七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编号保 护 目 标方位与距离保护原因达到标准或要求一生 态 环 境1矿井工业场地、二采区风井场地、排矸场、地面爆破材料库可能受矿井地表沉陷影响根据地表沉陷预测结果,采取留设保护煤柱、一次性搬迁或维修加固措施2评价区内村民集中居住村寨(251户,1089人)大坝田(20户,90人)井田内西北角撒米丫(10

32、户,45人)井田内东北角高笕槽(17户,72人)井田外西北部生态环境变化人居环境不受影响大坝田(7户,35人)井田外西北角煤炭坡(58户,245人)井田外北部塘子边(23户,97人)井田外北部撒米丫(25户,119人)井田外东北部宅山(24户,105人)井田外东北部庙丫口(37户,152人)井田外东部新寨(19户,79人)井田外南部凉水井(11户,50人)井田外南部3地表河流撒米丫小溪,评价区内约0.55 km 井田内北部穿过受影响小4柏(果)鸡(场坪)公路,级,矿区内长0.87 km,评价区内长4.15km井田北部可能受开采影响及时维修加固5评价范围内的耕地、植被生态评价范围内土地复垦等二地

33、 表 水1撒米丫小溪井田内北部一级受纳水体(GB3838-2002)类标准2大营河井田内北部二级受纳水体三地 下 水1评价范围内主要含水层Q、T1f、P3xn地下水位、水资源量影响根据导水裂隙带预测结果,对受影响的井泉采取补偿措施2受开采直接影响地下水岩层为P3xn3评价范围内25处井泉,大都具供水意义,详见表5.1-5四环 境 空 气1撒米丫居民点(35户,164人)工业场地东侧50-200 m受工业场地的扬尘影响环境空气(GB3095-1996)二级标准2运煤公路旁煤炭坡居民点运煤道路旁10-100 m受运煤车辆的扬尘影响五声环境1撒米丫居民点(35户,164人)工业场地东侧50-200

34、m受技改后工业场地噪声影响声环境(GB30962008)2类标准2煤炭坡居民点(58户,245人)二采区风井场地西侧60-200 m受技改后二采区风井场地噪声影响3运煤公路旁煤炭坡居民点运煤道路旁10-100 m受运煤车辆的噪声影响3.3项目主要环境影响、污染防治措施、执行标准、达标情况及预测评价结论3.3.1生态环境影响及生态保护措施1)生态环境现状矿区地貌属高原中山峡谷地貌。评价区内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为轻度水土流失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806 t/(km2a),容许土壤侵蚀模数为500 t/(km2a)。据调查,近年来偶见的兽类动物有野兔、黄鼠、长吻松鼠、红白鼠、竹鼠等,主要分布于

35、有林区;爬行类动物主要为蛇类、蛙类;鸟类主要有麻雀、喜鹊、画眉等。评价区除蛇和蛙为省级保护动物外,无其他保护性的珍稀动物。2)建设期生态环境影响与保护措施 建设期矿井各场地及进场道路的建设,因开挖地表使原有植被受到破坏,不仅削弱了该区原有水土保持能力,而且在施工中挖方与弃方将引起新的水土流失,使施工区内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矿井施工过程中产生掘进矸石,用于工业场地及进场道路建设填方,剩余矸石置于排矸场处置,建设期无弃渣,故本矿井施工期因弃方造成水土流失较小。矿井后续施工应采取如下生态保护措施:(1)施工中不得将临时堆放的土石方任意弃置,以免遇强降雨引起严重水土流失

36、。(2)在地面施工过程中对于施工破坏区,施工完毕后,要及时平整土地,并种植适宜的植物,以防止发生新的土壤侵蚀。(3)优化总体布局,以减少对表土和植被的破坏。项目施工尽量将施工临时用地布置在永久占地范围内,将临时占地面积控制在最低限度。(4)保护和利用好表层的熟化土壤,施工中应对占用耕地表土进行剥离,并将耕地表土妥善堆存,待矿井开展土地复垦时使用。3)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及生态保护措施(1)生态系统稳定性影响矿井开发后区域生物量的减少对评价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较小。生产营运期间,对山区地貌及土地利用类型无大的影响,对矿区生态环境总体异质化程度影响较小,基本不会改变区域内现有土地利用系统。受地表沉

37、陷影响的农田和林地大部分可通过复垦和生态修复来恢复其原有生产力。(2)地表沉陷对地形地貌的影响预计本矿井开采后造成的地表沉陷表现形式,主要是出现地表裂缝、局部塌陷、崩塌和滑坡等现象,不会形成大面积明显的下沉盆地,地表也不会形成积水区。地表沉陷对地表形态和自然景观的影响主要局限在采空区边界上方局部区域范围内。(3)地表沉陷对地面村民房屋的影响及保护措施矿井主要煤层开采后预计最大下沉值将达到4.5 m左右,全井田地表移动变形影响范围为0.81 km2。首采区范围内无集中居民点,开采后对村寨房屋无影响。工业场地位于煤层露头线以外,爆破材料库、二采区风井场地及排矸场位于井田外,从地表下沉等值线分布图可

38、知,地表沉陷对各场地无影响。(4)地表沉陷对运煤公路的影响矿井主要采用公路运输,运煤公路基本位于井田外,约有0.87 km位于井田内,但从地表下沉等值线分布图可知,该段运煤公路位于地表沉陷影响范围外,地表沉陷对运煤公路影响较小。4)沉陷区土地复垦与生态综合治理方案(1)土地复垦评价要求按国土部门批复的土地复垦方案开展土地复垦工作。(2)基本农田恢复与补偿评价要求由建设单位出资,对受地表沉陷中度破坏的基本农田,进行土地复垦,对受地表沉陷重度破坏的基本农田,进行经济补偿。(3)生态恢复及补偿资金矿井服务期满后,耕地和林地的土地复垦和补偿费用合计为106.99万元,建设单位应设立专用帐户,根据有关政

39、策规定,按年或按实进行提取。3.3.2 地下水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1)执行标准评价区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标准。2)建设期地下水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矿井的建设施工会对地下水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有可能造成地下水位的下降和地下水资源的破坏。因此,环评要求地面施工及井巷掘进过程中采取以下环保措施:(1)巷道施工中所揭穿的含水层应及时封堵,应使用隔水性能良好且毒性小的材料,如Fe、Mn含量少且纯度高的高标号水泥;(2)掘进过程所产生的矿井水排出地面后应进行处理,不得直接排入地表水体或地下就地入渗;(3)合理调整施工顺序,目前应尽快开始施工建设矿井水与生活污水处理站的

40、工作以及矿井水的复用系统,以便在矿井试生产阶段即实现矿井水的资源化。综上所述,矿井建设期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较小,可以消除对水环境的不利影响。3)营运期地下水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矿井运营期,矿井开采将对地下水产生如下影响:1)矿井开采过程中,穿过各含水层的井筒、钻孔或巷道,应采取冻结、注浆等一系列的防渗漏措施,严禁疏排施工,完工后井巷如发现长期涌水要及时进行封堵;2)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如需穿过直通各含水层的钻孔时,采取先探后采的方针,若涌水量过大应采取留设保护煤柱或其他封堵措施,防止形成涌水通道,致使水大量涌入井下;3)对于前期开采形成的局部裂缝,可就地采用原状砂土及时填平,并种植相应植被保护

41、生态环境和水资源;4)矿井应按设计及环评的要求,最大限度对矿井污废水进行回用,并保证污废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确保污废水达标排放,从而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减轻地下水污染负荷。5)排矸场应按要求修建排水沟,有效的防止排矸场外地表径流进入排矸场;挡矸坝泄水孔附近按要求设置反滤层,矸石淋溶水经反滤层过滤后排放,防止矸石淋溶水对地下水的污染。3.3.3 地表水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1)执行标准(1)环境标准技改后的老沙田煤矿一级受纳水体为工业场地北侧的撒米丫小溪,二级受纳水体为大营河,其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2)排放标准矿井水: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

42、04262006)表1、表2,Fe执行贵州省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DB52/121999)一级标准,类比本矿井采煤废水pH值6,Mn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一级标准。生活污水: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一级标准。2)建设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根据现场调查,矿井水处理站和生活污水处理站还未建成,故评价要求对矿井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污废水进行集中管理和处理,避免任意排放。施工场地生活污废水处理措施环评要求在施工场地使用旱厕所,修建隔油沉淀池(5 m32)收集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经隔油、沉淀等措施处理后,复用于施工及场地洒水防尘,剩余部分排放。井下涌水及

43、施工废水处理措施环评要求先行建设技改矿井井下水处理站,井下涌水及施工废水进入先行建设的井下水处理站处理,技改矿井井下水处理站未建成前,修建沉淀池(10 m32)加药混凝沉淀处理,处理后复用于井下及地面施工系统防尘洒水,剩余排放。3)运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老沙田煤矿技改后井下正常涌水量1296 m3/d,最大涌水量3240 m3/d。设计拟建一座采用调节池+水力循环澄清池+锰砂过滤(部分消毒)处理工艺的矿井水处理站。结合老沙田煤矿矿井水质监测结果,预计采用该工艺处理效率可达到:SS去除率95%,COD去除率85%,Fe去除率85%,Mn去除率40%,结合类比矿井水质,采用该处理工艺处

44、理后的矿井水可达到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要求,其中,Fe可达到贵州省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DB52/121999)的一级标准要求。处理后的矿井水部分复用,剩余部分经撒米丫小溪排入大营河。同时,根据六盘水市环保局的意见与环境保护的需要,环评要求矿井水处理站规模按最大涌水量考虑,故环评要求处理站处理规模为3240 m3/d,以保证在矿井达到最大涌水的情况下,矿井水仍可以达标排放。工业场地生活污水产生量为239.66 m3/d,设计的生活污水处理站规模为480 m3/d,处理规模偏大,由于该生活污水处理站目前还未建,所以环评要求将生活污水处理规模调整为10 m3/h,即240 m3/d,采用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处理达标后与多余部分矿井水一道经撒米丫小溪排入大营河。老沙田煤矿正常生产后,预计外排水量为44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