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知识点整理.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86273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9.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文学知识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儿童文学知识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儿童文学知识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儿童文学知识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儿童文学知识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儿童文学知识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文学知识点整理.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儿童文学知识点整理儿童文学考点 第一章 基本原理 1、儿童文学的概念: 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 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作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 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综上所述,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既儿童文学的基本审美特征或艺术品性。 主要表现在纯真、稚拙、欢愉、变幻、质朴这几个方面。 3、儿童文学在美学特质方面,如何与成人文学相区别: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是指那些对于成人文学而言,在儿童文学中表现得

2、更为普遍、更为集中、更为典型的艺术品性。 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某些具体审美要素的构成具有共同性。 4、从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在小学教育中实施儿童文学的审美教育应该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直觉性原则、非功利性原则、情感性原则 5、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儿童文学为小学语文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教材资源 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 6、儿童文学与小学生素质培养: 儿童文学有助于指导小学生的人格养成 儿童文学有助于推动小学生的思维发展 儿童文学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造精神 儿童文学有助于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 第六章 童话 寓言 1、 童话概念: 童话是文学中一种特殊艺术形态的题材。它是以奇异的幻想、极

3、度的夸张、多彩的象征色调构成的一种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虚幻故事。童话是儿童文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文学样式。童话的一切虚幻都依附于生活的土壤。 2、童话的文学特征: 传统童话的文学特征:.固定的叙事程式 .鲜明的主题 现代童话的文学特征:.日常生活进入幻想世界 .个性化、多样化的趣味和风格 .儿童与成人共享童年梦想 3、童话的主要表现手法:拟人、夸张、颠倒、象征。 4、童话的三种形象类型: 超人体童话形象 拟人体童话形象 常人体童话形象 5、寓言的概念: “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就是把深刻的哲理和教训寄托在简短、形象的故事里的一种文学样式。 6、寓言的特征: 寓意于言的教训性 连类比物的比喻性

4、犀利幽默的讥刺性 精练简洁的概括性 7、寓言与童话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 寓言和童话都来自于民间,受到神话、传说的直接影响,同时又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相互渗透、借鉴与融合,所以二者从内容到形式存在不少相近之处。它们的故事情节都充满幻想色彩,比较广泛地采用拟人、夸张、象征等艺术手法 差异: 首先,寓言和童话主题设置的重心有所不同。寓言的训诫意味十分明确,能够在实现中找到直接投射的目标。童话对于现实生活的折射则是间接的。 其次,寓言和童话的虚构、幻想的思维方式不同。寓言重视的是对现实的讽喻和影射,多着眼于现实事物与虚构事物中找到某点相同之处,因而其虚构与幻想的展开经常受到理性逻辑的限制。而童话的

5、幻想是主题提炼、故事发展、人物行动的根本驱动力,它根植于现实又超越于现实,具有真幻结合、似真似幻的特质 再次,主题呈现以及幻想方式的差异,最终造成了寓言和童话在文体特质上的不同。寓言情节单纯,叙述简洁凝练,人物形象鲜明而单一,不一定个性丰富,但具有概括性。而童话的情节比较曲折丰富,结构也复杂多变,更注重细节的描写,角色性格的刻画。 安徒生童话的出现,标志着作家专为儿童创造童话的意识的觉醒,童话发展由此进入另一个阶段,开始了艺术实践的现代之路。 真正的把“童话”作为一种特殊的幻想故事,并使其成为独立的文体是五四时期,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之后。 第七章 儿童故事 儿童小说 1、儿童故事的概念: 故事是

6、一种叙事述性文学体裁。侧重于事件过程的描述,强调故事的完整性,连贯性,生动性,趣味性,适合口头讲述。儿童故事则指具有故事基本特征的内容单纯、篇幅短小,与儿童的接受相适应,供儿童阅读或聆听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2、儿童故事的特征:完整连贯 生动有趣 语言口语化和生活化 3、儿童故事的类型: 民间故事 改编故事 生活故事 历史故事 谜语故事 动物故事 4、儿童小说的含义: 儿童小说是以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进行创作并为儿童所能理解和接受的小说。 5、儿童小说的构成元素:人物、故事、主题。 6、儿童小说的分类: 按篇幅的长短划分: 长篇儿童小说中篇儿童小说短篇儿童小说 按题材内容划分:

7、 生活小说历史小说惊险小说动物小说武侠小说 按体裁样式划分: 传记体儿童小说日记体儿童小说系列儿童小说 7、儿童故事与其他载体的关系: 联系: 儿童故事与儿童小说都具有较强的叙事性,且两种都有人物、环境、情节等因素 区别: 儿童小说的读者是高等年段的少年儿童,与他们的接受能力相适应,儿童小说反映的社会生活较儿童故事更为复杂;而儿童故事一般供成人对学龄儿童讲述或低学段儿童阅读,更侧重于有完整的事件过程,有起伏的情节。 儿童小说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性格的立体表现、人物心理的形象化展示以及人物活动环境的详尽描写;在语言运用上使用小说笔法;而儿童故事在叙述上要求口语化,且淡化对人物的心态、外貌及其

8、生活环境的描写。 第八章 儿童散文 儿童报告文学 1、儿童散文的含义: 散文是指那些以自由的笔墨抒写作者的经历见闻和感受,形式活泼、情思精美的文学作品。儿童散文则是指用生动、凝练、充分生活化的文学语言为少年儿童创作,供少年儿童欣赏,与儿童审美感受和审美能力相适应的文情并茂的文学载体。 2、儿童散文的特征: 内容的包容性与限定性 多样的儿童情趣 美的和谐统一: 情感美意境美语言美 3、儿童散文的类型: 叙事性 状物写景型 抒情型 议论型 4、儿童报告文学的含义: 报告文学是将文学和新闻相结合,及时迅速地反映生活中具有新闻价值的真实的人物和事件的文学体裁。儿童报告文学则是生动及时反映当代社会生活中

9、与儿童生活联系的人物和事件的报告文学。 5、儿童报告文学的特征: 报告文学的特征:新闻性、文学性、评述性 儿童报告文学的特征: 对当代少年儿童生活的热切关注:儿童报告文学的主要阅读对象是少年儿童,关注当代少年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是这一文学体裁的表现重心。 对现实报告的冷静思考:儿童报告文学不一定斗医欢愉去取悦读者,而更侧重于直面少年儿童的现实生活的现实状况,以作者冷静的思考铸成作品的震撼力。 现实报告与读者对象的适应性:儿童报告文学的内容应深不失度、锐而有情。表现内容要与少年儿童的阅读特点和需要相适应。 6、儿童报告文学的类型:以报告事件和现象为主以报告人物为主 第十一章 儿童戏剧文学 儿童影视

10、文学 1、儿童影视文学的含义: 儿童影视文学是指为拍摄儿童影视片所创作的文学剧本,它是儿童影视创作的文学基础,是导演再创造的依据。 2、儿童影视文学的特征:视像性、趣味性、情节性、形象性、幻想性 3、儿童影视的分类: 儿童故事片 美术片:色彩鲜艳造型夸张机智有趣节奏快、动感强 简单题: 爱弥儿卢梭 爱弥儿是法国杰出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是第一本小说体教育名著。在此书中,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从他的自然人性观出发的,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以培养理性王国的“新人”。自然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要

11、求摆脱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摧残和束缚,要求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教育的合理要求。 童年的消逝尼尔.波兹曼 尼尔.波兹曼是世界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童年的消逝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在书中作者提出了“什么是童年”,“童年是怎么产生的”和“童年是怎么逐步消逝”等问题,通过教育,阅读能力,家庭,羞耻心,媒介等方面来阐述童年的消逝。 波兹曼认为,童年理念能否存在主要取决于当时社会的大众媒介形式,印刷媒介有效地将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相隔离,由此发明了童年;以电视为中心的媒介环境模糊了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的界限,由此导致童年的消逝。 汤姆索亚历险记马克吐温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著

12、名小说家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小说主人公汤姆索亚幼年失去父母被姑妈收养。聪明顽皮的他富有正义感还爱冒险,因为不堪忍受束缚个性和枯燥乏味的生活,于是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小说情节紧凑,含义深刻,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并与小市民庸俗保守的生活加以对照,突出了那种生活的枯燥与沉闷。 作者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运用了对比和夸张的手法,深刻讽刺了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汤姆索亚历险记以其浓厚的深具地方特色的幽默和对人物敏锐观察,一跃成为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也是一首美国“黄金时代”的田园牧歌。 爱丽丝梦游仙境刘易斯卡罗尔 爱丽丝梦游仙境是英国作家查

13、尔斯路德维希道奇森XX年出版的儿童文学作品。故事叙述一个名叫爱丽丝的女孩从兔子洞进入一处神奇国度,遇到许多会讲话的生物以及像人一般活动的纸牌。在这个喝一口水就能缩得如同老鼠大小的奇幻疯狂的世界里,似乎只有爱丽丝是唯一清醒的人。她不断探险,同时又不断追问“我是谁”,在探险的同时不断认识自我,不断成长,终于成长为一个“大”姑娘。但就在这时候她猛然惊醒,才发现原来这一切都只是自己的一个梦境。 书中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种种隐喻,描绘了心地善良、纯洁、乐于助人、坚强勇敢的爱丽丝不被世俗及外界的束缚所左右,坚持自己心中所想,并在梦境中找回了自己,坚持做自己的故事。 夜莺与玫瑰王尔德 夜莺与玫瑰这篇童话收录于王

14、尔德XX年出版的快乐王子及其他童话。 作品中的夜莺一直在歌颂爱情,当她听到青年学生的故事时,坚信其终于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了真爱。所以她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换取一朵红玫瑰,帮助青年学生实现其爱情。然而当年轻学生的表白遭到女孩的拒绝时,这朵珍贵的红玫瑰在那一刻变得黯然失色,毫无价值。 这是一篇对爱情的嘲讽之作,也是一篇对唯美主义爱情的追求之作。作者运用形象化的比喻、色彩艳丽的词汇、多感性的语言来描绘一个带有悲剧色彩的爱情故事。作品中夜莺为爱而死这一意象,表达了作者理想中的“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最高主题,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为了爱,我们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生命是有限的,爱的精神却是永恒的”这

15、种因为至爱而变得极美的形象。 412小蕾小鱼小蛋小旭小色小白 附:儿童文学复习资料一、填空 1、中国民间文学的四大经典作品是孟姜女、牛郎织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 2、贝洛夫人的鹅妈妈故事集是西方儿童文学自觉形态的开始。 3、成人文学的美学取向是“以真为美”,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特征是“以善为美”。 4、亲子共读是幼儿文学独一无二的特性。 5、卢梭在其著述的爱弥儿中提出了“归于自然”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6、儿童文学的四大艺术母题是成长、幻想、爱、自然的母题 7、XX年,世界童话大师安徒生发表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标志着近代儿童文学的诞生。 8、叶圣陶XX年出版的童话集稻草人和XX年的童话集古代英

16、雄的石像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精品。 9、XX年孙毓秀编译的 童话是首次在中国出版物上使用“童话”一词。 10、XX年代童话作家张天翼用夸张幽默的方式讽刺揭露现实黑暗的三部长篇童话是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金鸭帝国。 11、寓言的两大要素是故事性和寄托性。 12、寓言的寓意根据内容可分为 讽刺型和经验教训型。 13、世界寓言的三大发源地是古希腊、古印度、中国 14、在欧洲最早以“童年岁月”为书写重心的童年小说是XX年西班牙出版的小癞子 二、名词解释 1、稻草人主义:“稻草人主义”借用了XX年出版的叶圣陶的短篇童话集稻草人的篇名。“稻草人主义”注重的是文学的审美认知功能及其在读者身上引起的反响,即作品的

17、“实用因素”。“稻草人主义”是从现实生活出发,即从客观的实际出发,来实现作品的价值尺度。 2、卢梭主义:卢梭主义对儿童文学创作提出了审美自由度的要求:第一,顺应儿童。必须顺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应当脱去严肃、厚重的外套,换上轻便活泼的童装,走出深沉,走出沉重。 第二,愉快原则。认为儿童文学是使儿童感到愉快、满足的艺术品。 第三,反对灌输。重在启发、引导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主张采用实物教育和直观教育的方法,让孩子在切身体验和生活实践中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坚决反对抽象的死啃书本,反对强迫灌输与系统说教。 3、摇篮歌:摇篮歌又称摇篮曲、催眠曲,是成人哄婴幼儿入睡时所吟唱的儿歌。摇篮曲通常表现为母

18、亲对孩子的爱抚、安慰,对孩子前途命运的祝福和希望。在艺术传达上,内容通俗浅显,节奏柔和舒缓,语言柔美流畅。 4、颠倒歌:也称滑稽歌、古怪歌,是一种使用夸张、颠倒的手法来描述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某些事物和现象的情状,达到以表面的荒诞揭示事物本相和实质的目的的传统儿歌形式。 5、热闹派童话:“热闹派”一词出于任溶溶的外国童话漫谈。其特点是想象丰富,使用极度夸张、变形、象征等艺术手法制造闹剧效果,追求一种洋溢着流动美的运动感,快节奏、大幅度地转换场景,用漫画似的幽默使读者获得快感,以丰富奇妙的想象力来让“种种天马行空的无羁行动和人物组合,作种种玩忽现实的时空安排。”这类童话看似热闹荒诞,却蕴含着对社会

19、和人生的认识,且故事性强,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 6、科学童话:科学童话又称为知识童话,注重文学性和科学性,常以童话的写作手法向儿童读者传授科学知识。 7、哲理童话:类似于寓言,但比寓言更注重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刻画,并在故事中蕴含哲理,启迪智慧。 8、寓言:文学领域中一种比较特殊的文学样式,它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来阐发人生哲理、寄托道德训诫 9、儿童故事:儿童故事是指适合于低幼儿童聆听、阅读的叙事性文学样式,内容单纯、篇幅短小,具有口头性、生动性和完整性的特征。 10、动物小说:以动物为主角,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塑造形象、传递思想的叙事性文学作品。 11、成长小说:广义的成长小说是

20、指一切以“成长”为书写主题的小说样式,包括少年小说。狭义的成长小说,是一种展现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历经各种挫折、磨难,或迷茫依旧,或若有所悟,或得以顿悟的心路历程的一种文学样式。 三、简述 1、儿童文学在题材内容上应当坚持的审美取向:坚持四个“远离” 2、儿歌的审美特点:A、天机活泼的稚趣。儿歌是生动活泼、稚趣盎然的。篇幅短小、内容浅显,但却极富感染力。它用白描的手法,浅显简洁的语言,真切地表现幼儿熟悉的生活,表现幼儿眼中的世界。B、节奏明朗、富于音乐美。儿歌音乐性的最突出特点是明快自然。富于节奏感的儿歌,朗读时清亮悦耳,音韵流畅、节奏明快。语音的强弱、长短和轻重有规律的交替,以及诗句的押韵

21、和停顿都是构成儿歌音韵节奏的重要因素。C、歌戏互补,富于情趣美。儿歌最早是从游戏中发展起来的,在传统儿歌中,除了那些跳绳歌、踢毽歌、拍手歌等明确意义上的游戏歌,其他儿歌也都具有广义上的游戏与可操作性。儿歌是最适宜亲子两代嬉戏的文体。 3、赏析儿童诗歌 4、传统童话的文学特征:传统童话的内容和形式简洁朴素,在主题设置和语言概述上具有程式化、公式化、便于记忆和复述的特点。A、固定的叙事程式。首先表现在开头和结尾上。一般以“从前”“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等开头,使读者在遥远的、充满距离感的叙述基调中找到一种神秘的认同感,这种时间上的疏离所设定的陌生感能制造惊异的阅读效果。童话一般是以主人公的大团圆

22、作为结局,将人们从非现实中回到现实之中,暗合了读者的阅读期待,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其次,重复性的叙事模式。一般是三段式的重复、三兄弟、三姐妹、三头熊、三只小猪的类型故事,在重复中使读者获得一种经验上 似曾相识的感觉。B、鲜明的主题。传统童话主要是在二元对立的模式中建立一切都和谐、协调的理想情景,主题直接鲜明。用二元对立,描绘出一个清晰而又纯净的世界,采用极端和对立的方式来呈现善与恶的斗争,确信罪恶必定受到惩罚更加有效的威慑力量,最终达到抑恶扬善的鲜明主题。 5、寓言的特征:寓言往往虚构一个浅显的以人或动物为主角的故事,传递较为深刻的人生道理,对人们有劝诫或讽喻的作用。优秀的寓言是故事性与教训性的

23、完美结合。 6、童年小说中的四类主人公形象特征:主人公多为七八岁至十一二岁的男孩和女孩,大致有四类主人公形象,即“好孩子型”、“顽童型”、“问题型”和“常态型”。A、“好孩子型”是指学习好、思想好和品德好的“三好学生”。B、“顽童型”主人公多属不守规矩的孩子,往往聪慧过人,富于奇思妙想,具有非凡的创造力。把握了孩子童年时期的顽皮、淘气、活泼、好动的天性。C、“问题型”主人公大多是处于弱势地位或者遭逢了各种磨难而被“异化”的孩子。D、“常态型”主人公大多是学习等各方面非常普通的孩子,是对传统“好孩子”形象的补充。 7、成长小说的艺术特征:A、主人公多为未成年人。B、多展现成长主人公的心灵史,大都

24、具有亲历性,带有自传色彩。C、大致遵循“天真受挫迷惘顿悟长大成人”的叙述模式,具有一定的程式化倾向。D、叙事目的主要在于引导青少年克服“同一性危机”,即成长者确认了自我,找到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最终长大成人。 8、动物小说的特点:动物小说严格遵循动物的生态习性和行为准则,把动物看成是有感情、有思想的生命个体,描写动物的生活、动物的世界、动物的命运并由此反映丰富的丛林法则,其思想内涵艺术地折射人类生活,引发读者对人生、生命、社会,进而对宇宙的思考。动物小说主要采取第二、三人称的手法,动物小说中的动物是独立的,不是拟人体,通过描写它们的生活和性格来传递象征意义。 附2: 5、彼得潘这个形象是谁塑

25、造的?试简述这一形象的特点及其意义。 巴里 彼得、潘是个永葆童真的幻想的人物。他身上带着仙气,是那个童话国度永无岛上的主宰和英雄,有着过人的机智和勇敢,是个超人形象,但同时又是一个十分可爱的的男孩子。他天真烂漫,顽皮任性,时时刻刻不忘淘气孩子的恶作剧。 这一形象是“永恒的童年”、永不衰老的精神的象征。巴里通过这个形象礼赞了美好的童年生活和纯真可爱的童心。 2、简述安徒生童话创作的三个时期及其重要作品。论述其主要艺术风格。 18381845早期重要作品:拇指姑娘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丑小鸭 18461852中期重要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影子一滴水母亲的故事 18531873晚期重要作品:她是一个废物沙

26、丘的故事柳树下的梦单身汉的睡帽 主要艺术风格:以饱和感情和想象的诗意的美,潜移默化地给人以心灵上的感染与启迪。 诗意美首先来自艺术形象及其表达的作家对真善美的执着的追求。安徒生通过童话人物的美好心灵、美丽动人的外形来体现作者之愿望和追求,如海的女儿中的人鱼公主。其次来自构思中的奇异的想象和幻想,第三来自它的诗一般的浓郁之抒情色彩。 9、童话形象主要指 人物形象 ,其中主要有 超人形象 、 拟人形象 、 常人形象 三大类,也包括 宝物形象 和 环境形象 1、列举格林童话五个重要作品。 白雪公主、狼和七只小山羊 灰姑娘、猫和老鼠做朋友 小红帽、狐和猫 大拇指、青蛙王子 6、儿童文学的四大艺术母题是

27、成长、幻想、爱、自然的母题 9、XX年孙毓秀编译的 童话是首次在中国出版物上使用“童话”一词。 12、寓言的寓意根据内容可分为 讽刺型和经验教训型。 13、世界寓言的三大发源地是古希腊、古印度、中国 5、卢梭在其著述的爱弥儿中提出了“归于自然”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11、寓言的两大要素是故事性和寄托性。 2、卢梭主义:卢梭主义对儿童文学创作提出了审美自由度的要求:第一,顺应儿童。必须顺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应当脱去严肃、厚重的外套,换上轻便活泼的童装,走出深沉,走出沉重。 第二,愉快原则。认为儿童文学是使儿童感到愉快、满足的艺术品。 第三,反对灌输。重在启发、引导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主张采用

28、实物教育和直观教育的方法,让孩子在切身体验和生活实践中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坚决反对抽象的死啃书本,反对强迫灌输与系统说教。 7、成长小说的艺术特征:A、主人公多为未成年人。B、多展现成长主人公的心灵史,大都具有亲历性,带有自传色彩。C、大致遵循“天真受挫迷惘顿悟长大成人”的叙述模式,具有一定的程式化倾向。D、叙事目的主要在于引导青少年克服“同一性危机”,即成长者确认了自我,找到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最终长大成人。 24.马克吐温P497 答:美国著名作家,出生于美密苏里州佛罗里达的一个地方法官家庭。 他的代表作汤姆 索耶历险记哈克贝利 费恩历险记 29.简述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的故事梗概。P17

29、1 答:安徒生以优美的笔调,塑造了一个感人的人鱼公主形象,小人鱼貌似娇小柔弱,却具有非凡的勇气和毅力,为了追求王子的爱情,更为追求一个人类不灭的灵魂,她放弃了海底三百年的寿命,放弃了自己优美的声音,为了换得人类的双腿,她忍受着每一步都像踩在刀尖上的剧痛。同时,小人鱼又极富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在她的爱情以失败告终,同时,她面临化成泡沫的危险时,她的姐姐们用美丽的长发换来了海底 婆的一把尖刀,只要小人鱼用这把尖刀杀死王子,她就可以回到海底世界,重新享受海的女儿的一切待遇,但她不愿意把自己幸福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最终化成了海面上的泡沫。 在海的女儿中,安徒生用诗意的想像,描绘了一个色彩斑斓的海底世界,

30、把幻想和现实,情与景,意与理交融一体,一下子就把读者带进了一个诗情荡漾的童话世界,以此为背景刻画小人鱼形象,环境和人物互相映衬相得益彰,读者不仅能从中午到美的熏陶,还能得到爱的启华和教育。 海的女儿这一形象已经成为一种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成为善良和美好的化身。 5.试分析童话和寓言的区别。P26 答:1、从篇幅上看,寓言结构简单,篇幅短小,简练,语言幽默凝练,老辣。而童话篇幅较长,有的甚至成为中长篇叙事故事,结构曲折复杂,甚至包括几条线索,语言风格形象、流畅,更近似小说。 2、从叙述特色上看,童话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如美人鱼,小红帽,皮皮鲁等,每一个都个性鲜明,从他们诞生时起,活灵活现的描述,

31、生动的语言幽默感人的故事就使他们活在一代又一代儿童心里。 3、从叙事效果看,童话的故事为其自身而存在,叙事是为表达生动的故事,很多童话也并不需要表达什么经验,哲理,比如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等。而寓言简单叙事的主要目的便在寓意,因此故事一定要紧紧围绕寓意,否则故事便没有存在意义 35.结合具体作品,试分析寓言的艺术特色。P49 答:1、寓意性。2、结构简单,语言精练。3、比喻和象征的手法。4、多层次的寓意表达。 22.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答:卡洛尔,英国童话作家,童话。 29.在童话创作中,童话形象有哪三类? 答:常人形象,这类以常人,普通人面貌出现于童话中作为主角,他们虽然表面看是凡人,但其性格行为

32、是极度夸张的,也是现实中不可能有的。如皇帝的新装豌豆上的公主 拟人形象。这类形象是将动植物,无生命物体,甚至是自然社会中的某些现象作为童话主角,赋予它们人的情感,思维方式,行为语言,加以人格化。 3-超人形象,这类形象往往拥有神秘的法术或超人的能力,变幻莫测,创造奇迹,能做到常人无法做到的事,尤其令儿童读者向往。 22.彼得潘 答:作者詹姆斯 马修 巴里 ,英国著名浪漫主义戏剧家,小说家。彼得 潘童话剧,它塑造了一个永葆童真的幻想人物,男孩彼得 潘的形象。这是一个介乎超人和普通人之间的艺术形象。 27.简答儿童的“自我中心思维”在童话逻辑中的主要表现形式。 答:儿童有自己的因果逻辑,那就是将他

33、们想象的东西与现实的东西进行任意组合。花为什么会开?风吹的,鸟为什么叫是在学唱歌。在他们眼里,埃及的狮身人面像,中国鸟 蛇身的龙都没有奇怪,因为长鱼尾的美人鱼,长眼睛的树以及长胡子的太阳在童话中比比皆是,可见,童话中人和动物并无两样,都能生活在任意地方。这些原始思维作为人类社会意识,思维模式的古老源头,为现代艺术提供了一种思维基础,而儿童思维与原始的同构对应又极大地影响了儿童文学,尤其是童话的创作,形成独特的童话逻辑。 35.试论马克吐温笔下的汤姆索耶形象的特色。P497 答:马克吐温笔下的汤姆索耶是个淘气顽皮又聪明、正直、勇敢的孩子。他渴望自由,绝没想到要成为家庭和学校的“模范儿童”,他与沉闷的生活环境及传统习俗格格不入,不受虚伪的礼仪、腐朽的教育和荒唐的主日学校教义的羁绊。马克吐温浓笔墨地描绘了汤姆在一些关键时刻所表现出的可贵品质和惊人的胆量,让人感到汤姆远在那些“模范儿童”之上。他把汤姆写成一个勇于与陈规陋习作斗争的英雄,汤姆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正常生长的男孩。描述了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所特有的强烈的好奇心,模仿心,丰富而又多变的想像,对不平凡事物的追求,逞强好胜等特点,以及受周围环境影响产生的迷信心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