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营养性疾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营养性疾病.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儿童营养性疾病第二章 营养性疾病 营 养 不 良 一、诊断要点: (一)病史及体格检查 l、多有长期喂养不当或慢性病、寄生虫病史。先天不足及生理功能低下、双胎、早产、多产等。 2、患儿表现有苍白、乏力、萎靡、厌食及消瘦,皮下脂肪减少,肌肉松驰,皮肤弹性差,头发干枯,体重减轻或不增。重症者身长也低于正常,智能发育迟缓,可伴凹陷性水肿,脱水及各种维生素缺乏症。 3、按临床表现程度不同可分为、度。 婴幼儿营养不良分度参考特征 体重低于正常均值 皮肤及皮摺厚度 身长 肌肉 精神状态 0.40.8cm 基本正常 基本正常 稍不活泼 苍白,松弛,0.4cm 低于正常 弹性差、松弛 稍萎缩,易乏,多哭 为浮
2、肿型,而过度状态的为混合型,多有潜在水肿。 二、治疗原则: 祛除病因:在查明病因的基础上,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纠正消化道畸形,控制感染性疾病,根治各种消耗性疾病等。 调整饮食:PEM患儿的消化道已适应低营养的摄入,一旦摄食稍多便可出现消化不良、腹泻,故饮食调整应根据实际的消化能力和病情逐步增加,不能操之过急;轻症可从每日250330kJ/kg(6080kca/kg/d)开始,中、重度可参考原来的饮食情况,从每日165230kJ/kg(4055kca/kg/d)开始,逐步少极苍白,干枯,皮肤消失,老人貌 明显低,多小于第3百分位 萎缩,张力低下 呆滞,反应差,抑制烦躁交替 度 10%25% 度 2
3、5%40% 度 40%以上 4、分型以热量供给不足为主者属消瘦型,以蛋白质供给明显不足为主表现量增加;若消化吸收能力较好,可逐渐加到每日500727kJ/kg,并按实际体重计算热能。食品除乳制品外,可给予豆浆、蛋类、肝泥、肉末、鱼粉等高蛋白食物,也可给予酷蛋白水解物、氨基酸混合液或要素饮食。蛋白质摄入量从每日1.52.0g/kg开始,逐步增加到3.04.5g,/kg,过早给予高蛋白食物,可引起腹胀或肝肿大。食物中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促进消化 1、药物 可补充B族维生素和胃蛋白酶、胰酶等。以助消化。苯丙酸诺龙是蛋白质同化类固醇制剂,能促进蛋白质合成、增加食欲,每次肌注0.51.0mg
4、/kg,每周12次,连续23周,用药期间应供给充足的热量和蛋白质。胰岛素注射可降低血糖,增加饥饿感提高食欲,通常每日一次皮下注射正规胰岛素23单位,注射前先服葡萄糖2030g,每12周为一疗程。锌制剂可提高味觉敏感度、增加食欲,每日口服元素锌0.51mg/kg。 2、中医治疗 中药参苓白术散能调整脾胃功能,改善食欲;针灸、推拿、捏脊、割治等也有一定疗效。 治疗合并症:尿路感染、中耳炎、肺炎等应给予足量的杀菌型抗生素治疗。 其他:病情严重、伴明显低蛋白血症或严重贫血者,可考虑输给血浆或全血。静脉点滴高能量脂肪乳剂、多种氨基酸、葡萄糖等也可酌情选用。此外,充足的睡眠、适当的户外活动、纠正不良的饮食
5、习惯和良好的护理亦极为重要。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一、诊断要点 病史: 1、有夜惊、夜啼、烦躁、多汗等神经精神症状,而无其他原因可解释者。 2、出生于秋冬季节,接触日光不足或摄人维生纱D不足。好发年龄为婴幼儿。 3、早产、双胎、生长发育过快的小儿。 4、患有肝、胆、肾疾病,慢性腹泻以及孕母有缺乏维生素D现象等。 (二)临床分度、分期 轻度:颅骨软化(多见于36月婴儿),囟门增大,轻度方颅(多见于89个月以上患儿),串珠、肋软骨沟等改变。 (2)中度可见典型的串珠、手镯、肋软骨沟,轻度或中度的鸡胸,漏斗胸、O或X型腿,也可有囟门晚闭、出牙迟缓等明显改变。 (3)重度可见明显的肋软骨沟、鸡胸、漏
6、斗胸、脊柱畸形,0或x型腿,病理性骨折等严重改变。 2、临床分期:见表12 表12 佝偻病各期诊断标准 活 动 期 项目 初 期 症状 体征 年龄 血清钙 血清磷 激 期 恢 复 期 后遣症期 多汗、夜惊、夜啼、上述症状更明显症状减轻或基本消遗留不同程度骨摇头、颅骨软化 多为3个月左右 正常或稍低 正常或降低 骨骼改变明显 多为3个月2岁 降低 降低 30 明显增高 干骺端增宽,钙失 3岁以后 正常 正常 渐恢复正常 缓慢恢复正常 骼畸形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钙磷乘积 35 AKP 增高 X线 基本无改变或钙化化预备带消失呈钙化预备带重新出预备带模糊 毛刷样杯口状改现,致密,增厚 变 正常
7、或骨骼畸形 先天性佝偻病较少见。多发生在多产妇及少见阳光的孕发或怀孕期间摄入维生素D明显不足。新生儿期前后囟相通,常伴低钙惊厥,X线长骨干骺端典型的佝偻病病变,血生化变化不大。 (四)迟发性佝偻病,发病年龄多为916岁,表现为全身无力,膝痛、下肢无力、变形、肢麻、小腿抽筋。 二、治疗原则 (一)一般疗法: 1、多晒太阳,皮肤与阳光直接接触为宜,加强户外活动。 2、改善喂养,多食含维生素D及钙、磷较多的食物。 3、激期阶段患儿少站立,避免久坐。 (二)维生素D治疗: 1、初期治疗:每日口服维生素D500010000IU,持续1个月后改为预防量(每日400IU)。 2、激期治疗:每日口服维生素D1
8、 2万IU,持续1个月改为预防量。大剂量突击疗法:适用于重度佝偻病,有并发症或不能口服的患儿。每月肌注维生素D330万IU。使用维生素D同时应给予适量钙剂。每日元素钙400600mg。如已用足量12月仍不见效者应慎加鉴别,以排除抗D性佝偻病等。 3、恢复期治疗冬季给予维生素D1020万IU,1次口服或肌注。 4、后遗症期治疗无需药物治疗,加强体格锻炼,对轻度骨骼畸形可在小儿生长中自然矫正,严重者可在4岁后作矫形手术。 附:有关佝偻病症状和体征的几点说明: (一)症状: 1、夜惊:经常于睡眠中惊跳,或轻微刺激即惊醒并常哭闹。 2、多汗:头部经常出汗,有酸臭味,每睡必浸湿枕头,与室温、季节和衣着等
9、无关。 3、烦燥不安:易兴奋、爱哭闹、好发脾气,失去正常小儿的活泼性。 (二)体征: 1、颅骨软化:表现为囟门增大,边缘变软或颞枕部按之乒乓球样弹力性软化。 2、方颅:额骨、顶骨向双侧对称隆起,头颅呈方形或鞍形。 3、出牙迟缓:生后10个月未出牙。 4、囟门晚闭:18个月后前囟仍未闭合。 5、枕秃:;因多汗刺激枕部经常摩擦形成环形脱发区。 6、串珠: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骨样组织增生呈钝圆形隆起,上下排列如串珠状。 7、肋软骨沟:肋骨软化受膈肌牵拉向胸壁内陷形成横沟,检查时以仰卧位为准。 8、鸡胸:胸骨软化向前突出如“鸡胸”。 9、漏斗胸;剑突内陷呈“漏斗”状。 10、手镯:腕部骨样组织增高呈圆形
10、隆起。 11、下肢畸形:O型腿系立位时两足靠拢,查两膝之间距离3cm以下为轻度,36cm为中度,6cm以上为重度,X型腿系立位时两膝关节靠拢,查两踝之间距离,轻、中、重度判定标准同O型腿。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一、诊断要点: (一)病史: 1、有维生素D缺乏史(如不晒太阳、人工喂养、未补充鱼肝油)。 2、有佝偻病征象。 3、1岁以下无热惊厥。 4、多在春季发病。 5、感染可诱发本病。 (二)体格检查: 主要表现为惊厥、喉痉挛、手足搐搦。 1、惊厥:常突然发生,多为全身性,一日发作数次数十次,不发热,发作停止后精神如常。轻者仅有惊跳或面肌抽动,意识正常。 2、手足搐搦:多见于年长儿,发作时
11、手足呈痉挛状态,腕屈曲,手指强直,拇指内收。踝关节伸直,足趾下屈,足跖呈弓状,发作时意识清楚。 3、喉痉挛,多见于婴儿。表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并发出喉鸣,重者可发生窒息死亡。 在抽搐间歇可作如下检查: (1)面神经征(chvostek征):用指尖或叩诊锤轻叩颧弓与口角间的面神经,阳性时出现眼睑及口角抽动。正常新生儿可出现假阳性。 (2)腓反射:用叩诊锤叩击膝部下外侧腓骨小头处的腓神经,阳性时足部向外侧收缩。 (3)陶瑟氏征:用血压计袖带绑在上臂打气使血压维持在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5分钟内出现手痉挛者为阳性。 (三)辅助检查:血钙1.71.9mmol/L,血磷正常或稍增高,碱性磷酸轻度增高。 (四
12、)诊断性治疗:可疑本症时静滴钙剂,如能迅速止惊可考虑为本症。 (五)需与新生儿痉挛症、低血糖、低血镁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相鉴别。喉痉挛应与急性喉炎相鉴别。 二、治疗原则: (一)紧急处理:立即控制惊厥及解除喉痉挛:苯巴比妥钠每次58mg/kg肌注,或10水合氯醛每次40mg/kg保留灌肠,配合针刺人中、合谷。喉痉挛较重者,立即将舌拉出口外,进行人工呼吸或加压给氧,必要时气管插管。 (二)钙剂治疗:急救处理后立即补钙。10葡萄糖酸钙5lOml,加等量10葡萄液稀释后缓慢静注或加人滴管内滴人(全程至少10分钟,因血钙突然升高可引起心肌传导阻滞而致心跳骤停,须注意!)需要时1天23次。病情稳定后可口服10氯化钙510ml次(以23倍水稀释),每日3次,1周后改服葡萄糖酸钙。 (三)维生素D治疗:一般经钙剂治疗,低血钙症状控制一周后,即用维生素D治疗。剂量可参阅佝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