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设备行业风险分析报告.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286810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142 大小:1.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电设备行业风险分析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2页
发电设备行业风险分析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2页
发电设备行业风险分析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2页
发电设备行业风险分析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2页
发电设备行业风险分析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电设备行业风险分析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电设备行业风险分析报告.doc(1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摘 要鉴于电力行业发展的一些特点,近年来电力设备行业将具有相应的一些属性,例如上大压小工程将给大容量火电设备市场注入一些活力,风电、核电、生物质能发电设备制造行业的市场容量都将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水电设备行业也将维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发电设备需求和电源投资有着直接的关联,通常一笔投资形成以后,会在当年形成订单,然后在1-2年以后形成实际的产量,从数据来看,电源投资增速的高峰和发电机产量增速的高峰存在1年的时间间隔。从电源投资总量的实际值和增速对比来看,2008年实际完成的投资同比下降,预计2009年以及随后的2010年投资不会大幅下跌,但也不会维持前几年的高速增长趋势,预计仍将有所减少。这对于1

2、年以后的电力设备产量会有不利影响。发电设备市场目前处于一个从偏紧到宽松的回落期,这主要是由于装机增速和装机增速的预期下降带来了发电设备订单增速回落造成的。2008年全国基建新增生产能力虽然保持较大规模,基建新增发电设备容量9051万千瓦,其中水电新增2010万千瓦,火电6575万千瓦,风电466万千瓦。总装机容量达到79253万千瓦,同比增长10.34%。但从增速上看,比2007年有所下滑,发电设备装机容量增速下滑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一、宏观经济回落导致发电企业业绩普遍下滑,发电设备投资意愿不足,从而导致发电设备产量下降;二、上大压小政策的实施导致小火电机组关停,而代替能源尚未弥补该缺口;三、

3、2008年上半年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企业生产意愿不足。这三个原因中第三条略有缓解,第一条还会对设备市场构成强大压力,预计2010年以前不会有明显的变化,而希望则更多的寄托在第二条上,未来几年上大压小的工作只要能按期顺利进行,每年就能给设备行业创造1500万千瓦左右的发电设备市场空间。从历年发电设备行业的财务数据变化趋势来看,2008年1-11月的表现可以说基本没有受到影响,资产报酬率高达8.53%的水平。负债率变动也不大,保持在67%左右的水平,基本上处于历年较低水平,利息保障倍数略有降低,但是仍然高达12.24倍,短期偿债情况正常。发展能力指标也比较乐观,各项指标均维持稳定,利润增速虽然有所降

4、低,但是绝对值仍然很大,而且随着中国进入降息周期,行业的财务费用也会大幅度下降,发电设备行业的利润也将会更加具有吸引力。目 录第一章 发电设备行业基本情况1第一节 发电设备行业定义和分类1一、发电设备行业定义1二、发电设备行业分类1第二节 发电设备行业地位2一、行业销售收入2二、近期行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国GDP比重2第二章 2008年发电设备行业发展环境分析3第一节 2008年宏观经济环境分析3一、国内宏观经济环境3二、国际宏观经济环境12三、宏观经济对电力设备行业影响13第二节 2008年发电设备行业相关政策环境分析14一、2008年发电设备行业相关重点政策及其核心思想汇总14二、2008年发

5、电设备行业重点政策及重大事件分析14三、政策发展趋势分析和预测30第三节 2008年发电设备行业技术环境分析31一、行业核心技术指标简介和重大技术进步汇总31二、行业技术未来发展趋势预测39第三章 2008年发电设备行业发展情况分析41第一节 2008年发电设备行业规模分析41第二节 2008年发电设备行业供需分析及预测43一、发电设备需求量43二、发电设备产量分析44三、发电设备供需平衡情况46第四章 发电设备行业竞争状况分析48第一节 发电设备行业主要指标集中度48第二节 发电设备行业竞争特点分析49一、五力分析模型分析49二、行业当前竞争特点总结50第三节 2008年发电设备行业生命周期

6、分析52第五章 2008年发电设备行业进出口情况分析54第六章 2008年发电设备行业产业链分析57第一节 发力设备行业产业链介绍57第二节 上游钢铁行业发展情况分析58一、行业规模58二、供求状况58三、财务情况61四、运行特点62五、发展趋势63第三节 上游有色行业发展情况分析64一、行业规模64二、供求状况64三、财务情况67四、运行特点67五、发展趋势68第四节 下游火电行业发展情况分析70一、行业规模70二、供求状况70三、财务情况71四、运行特点72五、发展趋势72第五节 下游水电行业发展情况分析74一、行业规模74二、供求状况74三、财务情况75四、运行特点76五、发展趋势76第

7、六节 下游核电行业发展情况分析78一、行业规模78二、供求状况79三、财务情况79四、运行特点80五、发展趋势80第七节 下游新能源行业发展情况分析82一、行业规模82二、供求状况83三、财务情况83四、运行特点84五、发展趋势84第七章 2008年发电设备行业财务状况分析86第一节 2008年发电设备制造行业三费变化情况86第二节 2008年发电设备制造行业经营效益分析88一、行业盈利能力分析88二、行业营运能力分析88三、行业偿债能力分析88四、行业发展能力分析89第三节 2008年发电设备制造行业财务状况总体评价90第八章 2008年发电设备行业区域发展情况分析91第一节 2008年发电

8、机制造行业区域分布特点及变化91一、企业分布情况91二、资产分布情况91三、销售收入分布情况92第二节 2008年华北地区发电设备行业发展情况93一、区域在行业中的规模及地位变化93二、区域行业运行状况分析93三、区域企业情况和发展趋势预测94第三节 2008年东北地区发电设备行业发展情况95一、区域在行业中的规模及地位变化95二、区域行业运行状况分析95三、区域企业情况和发展趋势预测96第四节 2008年华东地区发电设备行业发展情况97一、区域在行业中的规模及地位变化97二、区域行业运行状况分析97三、区域企业情况和发展趋势预测98第五节 2008年中南地区发电设备行业发展情况99一、区域在

9、行业中的规模及地位变化99二、区域行业运行状况分析99三、区域企业情况和发展趋势预测100第六节 2008年西南地区发电设备行业发展情况101一、区域在行业中的规模及地位变化101二、区域行业运行状况分析101三、区域企业情况和发展趋势预测102第七节 2008年西北地区发电设备行业发展情况103一、区域在行业中的规模及地位变化103二、区域行业运行状况分析103三、区域企业情况和发展趋势预测104第八节 2008年发电设备制造行业各区域发展情况对比105第九章 发电设备子行业子产品发展情况分析107第一节 火电设备行业发展情况分析107一、行业规模107二、供求状况107三、财务情况108第

10、二节 水电设备行业发展情况分析109第三节 风电设备行业发展情况分析110第四节 光电设备行业发展情况分析113一、行业规模113二、供求状况113三、财务情况114四、发展预测115第十章 重点企业发展情况分析117第一节 哈尔滨电气集团117一、企业简介117二、技术能力117三、产品竞争优势118第二节 上海电气集团119一、企业简介119二、技术能力119三、制造基地介绍119第三节 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121一、企业简介121二、经营状况分析121三、竞争力分析122第十一章 2008年发电设备行业风险分析123第一节 宏观经济波动风险123第二节 政策风险123第三节 供求风

11、险123第十二章 投资及信贷建议124附 表表1国统局发电设备行业分类统计表1表22004-2008年发电机行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国GDP比重2表32008年第四季度逐月发电量构成情况和增速统计表13表42008年发电设备行业相关重点政策及其核心思想统计表14表5关于转变电网发展方式、加快电网建设的意见15表6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16表7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水电重点项目17表8主要流域开发公司介绍18表9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太阳能开发项目18表10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提高电力价格有关问题的通知20表11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提高火力发电企业上网电价有关问题的通知21表12关于加强

12、电力系统抗灾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22表13内蒙古鄂尔多斯、上海崇明光伏电站上网电价25表14黑龙江马鞍山、辽宁阜新等风电项目上网电价25表152008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对电力行业的影响分析28表16报告涉及的主要技术术语、简写及解释汇总31表172008年内资与合资风电设备企业技术能力统计表36表182004-2008年发电机及发电机组行业规模统计表41表192001-2008年中国发电设备产量变化趋势44表202008年发电机行业企业集中度分析48表212008年中国蒸汽锅炉逐月当月进出口情况54表222008年中国蒸汽锅炉逐月累计进出口情况54表232008年中国汽轮机逐月当月进出口情况

13、55表242008年中国汽轮机逐月累计进出口情况55表252008年中国水轮机逐月当月进出口情况56表262008年中国水轮机逐月累计进出口情况56表272004-2008年钢铁行业主要指标统计58表282004-2008年钢铁行业工业总产值58表292004-2008年钢铁行业产量情况59表302004-2008年钢材表观消费量情况59表31不同发电设备需要钢材比例60表322004-2008年钢铁行业主要财务指标对比分析61表332004-2008年有色金属行业规模指标64表342004-2008年主要有色金属产量情况65表352004-2008年主要有色金属国内表观消费量65表36200

14、8年年初以来国内外主要有色金属品种期货价格情况66表372004-2008年有色金属行业主要财务指标67表382003-2008年火电行业规模指标情况70表392008年火电逐月发电情况变化趋势71表402008年火电发电利用小时变化趋势71表412003-2008年火电行业主要财务指标对比分析72表422003-2008年水电行业规模指标情况74表432008年水电逐月发电情况变化趋势75表442008年水电发电利用小时变化趋势75表452004-2008年水电行业主要财务指标对比分析76表462003-2008年核电行业规模指标情况78表472008年核电逐月发电情况变化趋势79表4820

15、04-2008年核电行业主要财务指标对比分析80表492003-2008年新能源发电行业规模指标情况82表502008年新能源发电逐月发电情况变化趋势83表512004-2008年新能源发电行业主要财务指标对比分析84表522004-2008年发电机制造业三费变化情况86表532004-2008年发电机制造行业主要盈利能力指标对比分析88表542004-2008年发电机制造行业主要营运能力指标对比分析88表552004-2008年发电机制造行业主要偿债能力指标对比分析89表562004-2008年发电机制造行业主要发展能力指标对比分析89表572004-2008年发电设备行业主要财务指标对比分

16、析90表582004-2008年各地区发电机制造企业分布和变动趋势91表592004-2008年各地区发电机制造企业资产分布和变动趋势91表602004-2008年各地区发电机制造企业销售收入分布和变动趋势92表612004-2008年华北地区发电机制造行业规模地位和变动趋势93表622004-2008年华北地区发电机制造行业财务运行情况和变动趋势93表632008年华北地区主要发电机制造企业情况统计94表642004-2008年东北地区发电机制造行业规模地位和变动趋势95表652004-2008年东北地区发电机制造行业财务运行情况和变动趋势95表662008年东北地区主要发电设备制造企业情况

17、统计96表672004-2008年华东地区发电机制造行业规模地位和变动趋势97表682004-2008年华东地区发电机制造行业财务运行情况和变动趋势97表692008年华东地区主要发电设备制造企业情况统计98表702004-2008年中南地区发电机制造行业规模地位和变动趋势99表712004-2008年中南地区发电机制造行业财务运行情况和变动趋势100表722008年中南地区主要发电设备制造企业情况统计100表732004-2008年西南地区发电机制造行业规模地位和变动趋势101表742004-2008年西南地区发电机制造行业财务运行情况和变动趋势102表752008年西南地区主要发电设备制造

18、企业情况统计102表762004-2008年西北地区发电机制造行业规模地位和变动趋势103表772004-2008年西北地区发电机制造行业财务运行情况和变动趋势104表782008年西北地区主要发电设备制造企业情况统计104表792004-2008年各地区发电机制造企业亏损面对比和变动趋势105表802004-2008年各地区发电机制造企业亏损额对比和变动趋势105表812004-2008年各地区发电机制造行业主要财务指标对比106表82锅炉及原动机制造行业规模情况107表832003-2008年火电设备行业产量统计表107表84锅炉及原动机制造业龙头企业效益情况(2008-11)108表85

19、2003-2008年水电设备行业产量统计表109表862008年主要内资和合资风电设备厂商110表872008年主要内资和合资风电设备厂商产量统计110表882008年主要外资风电设备厂商产量统计111表892006-2008年主要风电设备厂商产量统计111表902008年8家海外上市公司太阳能电池产量114表912004-2008年9月我国太阳能电池行业财务指标变化情况115表922008年第三季度无锡尚德的各项经营指标情况121表932006-2008年第3季度无锡尚德主要财务指标变化情况121附 图图12004-2008年发电机行业销售收入2图22006年以来我国季度GDP增速3图319

20、99-2008年我国进出口总额情况4图41999-2008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情况5图52006-2008年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情况5图62005年以来月度CPI走势情况7图72007年以来M1、M2月度增速7图81999-2008年我国金融机构信贷投放情况8图9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走势9图102008年人民币对欧元中间价走势9图112004-2008年发电设备行业规模指标变化图41图125年来发电设备行业企业实力发展趋势42图13多年来电源投资和发电机产量关联情况43图14历年电源投资总量变化趋势43图15近年来水轮发电机产量及其走势44图16近年来电站水轮机产量及其走势45

21、图17近年来电站汽轮机产量及其走势45图18近年来汽轮发电机产量及其走势46图19近年来电站锅炉产量及其走势46图20火电设备制造行业生命周期图52图21清洁能源发电设备制造行业生命周期图53图22发电设备制造行业生命周期图53图23发电设备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图57图242004-2008年钢铁行业产销率变化趋势60图25钢价MyspiC综合周指数60图26冷轧取向硅钢价格走势61图272008年LME三个月期铜、期铝价格走势66图282004-2008年发电机制造行业三费同比增速图86图292004-2008年发电机制造行业三费比重变动图87第一章 发电设备行业基本情况第一节 发电设备行业定义

22、和分类一、发电设备行业定义发电设备是把其他能源形式通过各种不同的技术手段转变成电力的机器设备,按照电源类型,可以分为火力发电设备、水力发电设备、核力发电设备、风力发电设备、其他能源发电设备等。二、发电设备行业分类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发电设备行业涉及的种类比较多,具体的看,发电设备行业包括有35大类(通用设备制造业)中的351中类(锅炉及原动机制造)中的3511(锅炉及辅助设备制造),3513(汽轮机及辅机制造)和3514(水轮机及辅机制造),39大类(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中的391中类(电机制造)中的3911(发电机及发电机组制造)。表1 国统局发电

23、设备行业分类统计表行业及代码子行业及代码行业描述锅炉及原动机(441)锅炉(3511)各种电站锅炉和工业锅炉汽轮机(3513)以电站汽轮机为主水轮机(3514)以电站水轮机为主电机(391)发电机(3911)生产汽轮、水轮及其他发电机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世经未来整理如表中所示,火电发电设备行业主要由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中的汽轮发电机构成,而水电发电设备行业主要由水轮机和水轮发电机构成,核电设备由核岛和常规岛的相关设备构成,风电设备列入统计的主要有风力发电机。第二节 发电设备行业地位一、行业销售收入从下图中容易看出,中国发电设备行业的地位非常重要,仅发电机一个行业就创造近千亿的销售收入。而且近

24、年来的发展速度趋于稳定,连续4年,收入增速都超过了30%的水平。图1 2004-2008年发电机行业销售收入二、近期行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国GDP比重发电机行业是发电设备行业中份额最大的一项,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项,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份额显得比较低,但是重要性逐年有所提高,2006年行业工业产值占全国GDP的比重仅有0.25%,2007年则略有上升,而2008年达到0.3%的水平。这反映了2008年发电机设备行业快速的发展。从趋势上看,2009年以后1-2年里,发电机行业有可能逐渐减速,中长期内,发电机设备制造行业占比应该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呈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表2 2004-2008年发电机行业

25、工业总产值占全国GDP比重单位: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现价)增长率发电机行业工业产值增长率工业产值比重20041368759.5-200518321710.4-200621192311.6539.55 29.30.25%200724661911.4634.84 32.490.26%20083006709.0912.80 46.720.30%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世经未来整理 第二章 2008年发电设备行业发展环境分析第一节 2008年宏观经济环境分析一、国内宏观经济环境(一)经济换档减速 四季度下滑明显2008年我国的GDP增速是9%,比上年回落4个百分点,打破了自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连续五年保

26、持的两位数增长的上升通道,经济开始换档减速。从季度经济增速看,一季度增长10.6%,二季度增长10.1%,三季度增长9.0%,四季度增长6.8%,呈现出明显的持续回落态势,其中四季度GDP增速仅有6.8%,是2000年以来的最低季度增长水平,显示去年四季度经济的急速降温。从三次产业增加值增长情况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000亿元,增长5.5%,提高1.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46183亿元,增长9.3%,回落5.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20487亿元,增长9.5%,回落4.3个百分点。因此,二、三产业增速的放慢下拉了整体经济增长的步伐。从我国的三次产业结构比较看,2008年三次产业增加值

27、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1.3%、48.6%、40.1%,其中,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比上年分别提高了0.2、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图2 2006年以来我国季度GDP增速(二)外贸增速近六年来首次回落至20%以下2008年全年我国的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2.5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7.8%,自2002年连续六年保持在20%以上的增速去年开始首次回落至20%以下区间。实现贸易顺差2955亿美元,同比增长12.5%,增速同比回落35.2个百分点。进一步来看,去年我国的外贸运行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四季度以来尤其是11月份,我国的出口、进口增速双双出现了负

28、增长,出口增速的显著回落表明金融危机对主要经济体的影响正不断的扩散和加深,去年二、三季度以来三大经济体的不断衰退使得外需的疲软在四季度表现的尤其明显。11、12月份,我国对美国、欧盟的出口额同比开始负增长。而进口增速的更快回落则是原材料价格回落以及进口需求萎缩的共同影响。二是一般贸易方式实现顺差持续攀升。从不同贸易方式进出口增长看,与2007年不同的是,去年一般贸易方式实现顺差持续扩大,到12月份达到了178亿美元的近期新高。观察一般贸易进口和出口规模可以看到,下半年以来虽然两者都呈持续缩小态势,但进口规模减少的幅度明显高于出口规模,由此使得一般贸易方式实现顺差持续扩大。而一般贸易方式进口额的

29、减少是国内投资需求减弱和大宗商品价格回落的综合影响。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图3 1999-2008年我国进出口总额情况(三)消费实际增速有所提高 居民收入增速放缓2008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488亿元,比上年增长21.6%,提高4.8个百分点。从扣除物价因素后的实际消费增长情况看,由于去年全年的商品零售价格涨幅尚未公布,我们按去年前11个月的商品零售价格上涨情况计算,实际增速较上年有明显提高,在14%以上,考虑到去年12月份物价总体仍呈回落态势,因此,去年消费的实际增速同比提高幅度预计将在2个百分点左右。从居民收入增长来看,去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实际增长8.4%,

30、回落3.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实际增长8.0%,回落1.5个百分点。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图4 1999-2008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情况(四)投资实际增速回落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明显下滑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2291亿元,比上年增长25.5%,增速加快0.7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48167亿元,增长26.1%,加快0.3个百分点。2008年的投资增速总体看来比较平稳,波动不大。但从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来看,去年显著上升,前三季度累计涨幅达到10.3%。由于去年全年的数据尚未公布,考虑到去年四季度以来主要价格指数的显著回落,我们预计全年的固定资产投资

31、价格涨幅将在10%以下,但明显高于去年3.9%的水平。因此从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投资增速看,我们预计在20%以下,明显低于2003年以来的平均年度投资实际增速。去年在固定资产投资当中占有重要比重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大幅下滑,累计增速回落至20.9%,与2007年相比回落幅度达9.3个百分点。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图5 2006-2008年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情况(五)CPI先扬后抑 通缩逐渐逼近2008年全年我国的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了5.9%,涨幅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也高于去年4.8%的预期目标。5.9%的CPI涨幅创下了1997年以来的新高。从结构分析,5.9%的物价涨幅,食品价格上涨贡

32、献了79%,居住类价格上涨贡献了14%,两者合计拉动CPI上涨5.5个百分点,是拉动物价上涨的主力。从与2007年的比较来看,食品价格上涨对CPI的拉动率提高了0.65个百分点。居住类价格上涨对CPI的拉动率提高了0.15个百分点。从翘尾因素和新涨价因素角度分析,去年的翘尾因素有3.4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有2.5个百分点,比上年回落0.6个百分点。由此看出,由于2007年有10个月份的物价环比涨幅均为正值,对2008年的翘尾影响较大,是去年物价涨幅较上年提高的主要原因。从2008年12月份物价上涨情况看,月度涨幅为1.2%,略低于市场的预期。从环比涨幅看,我们推算在-

33、0.2%左右,表明物价仍旧呈持续回落态势。从今年的物价上涨情况分析,我们预计通缩将渐行渐近,1月份CPI涨幅将继续回落,2月份的CPI涨幅或将开始出现负增长。去年物价的环比涨幅有7个月都为负值,因此对今年物价涨幅的翘尾影响较小,平均预计在-1.2%左右。从月度分布情况看,上半年翘尾因素的负拉动要大于下半年,上半年平均为-1.5%左右,下半年平均为-0.9%左右。从新涨价因素看,2001年以来的年度新涨价因素平均水平在1.2个百分点左右。2003年本轮经济增长周期以来的年度新涨价因素平均在1.7个百分点左右。综合来看,我们预计今年的CPI涨幅将在1以下的区间运行。从1月份的CPI情况分析,一方面

34、翘尾因素预计在0.06个百分点左右。另一方面,从新涨价因素看,1月份是春节所在月份,节日消费会对物价有上推作用,环比涨幅预计在0.7个百分点左右。综合来看,我们预计1月份的CPI涨幅为0.8%。今年2月份,一方面由于翘尾因素的负拉动是今年12个月份当中最大的,幅度在2.5%左右。另一方面,从新涨价因素看,从往年春节过后月份的物价上涨情况看,环比涨幅均较春节所在月份明显回落。两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我们预计今年2月份CPI很可能将出现负增长。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图6 2005年以来月度CPI走势情况(六)信贷投放集中在两头 储蓄存款大幅增加2008年全年的金融运行数据显示,货币供应量增速高位回落,

35、M1增速由年初的20.72%回落至9.06%,M2增速由年初的18.94%回落至17.82%。从信贷投放来看,人民币贷款按可比口径增加4.91万亿元,同比多增1.28万亿元。信贷增速为18.76%,同比提高了2.66个百分点。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图7 2007年以来M1、M2月度增速进一步分析,我们认为金融运行数据当中有以下几个特点值得关注:一是信贷投放集中在年初和年尾两头。从信贷投放来看,去年四个季度的信贷投放量都在1万亿元以上,其中四季度最多,达到1.43万亿元。一季度次之,规模为1.33万亿元。信贷的大规模投放主要集中在年初和年尾两头。这与往年的信贷投放主要集中在上半年有所不同,从原因看

36、主要是由于去年11、12月份在保增长的政策措施下,宽松货币政策开始落实,金融机构加大了一些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贷款投放以刺激经济。二是票据融资是信贷同比多增的主力。从新增的信贷结构看,居民户贷款增加了7010亿元,同比减少4790亿元,而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了4.21万亿元,同比多增1.76万亿元,这表明去年信贷规模的多增,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是主力军,而居民户贷款受房市低迷的影响,信贷增加较少。进一步的,在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当中,同比增加较多的主要是票据融资和中长期贷款,票据融资增加额为6461亿元,同比增加1087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额为2.11万亿元,同比增加4600

37、亿元,由此看出,票据融资规模的显著扩大是去年信贷同比多增的主要贡献力量。三是储蓄资金大幅增加。与2007年明显不同的是,去年全年储蓄存款增加了4.5万亿元,是近年来的新高。储蓄存款余额达到了近22万亿元。从结构看,储蓄存款定期化趋势明显,定期存款增加了3.4万亿元,占总增加额的比重达到76%,活期存款增加了1.1万亿元,占总增加额的比重仅为24%。受股市、楼市显著调整、经济减速等的影响,储蓄资金明显回流银行。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图8 1999-2008年我国金融机构信贷投放情况(七)汇率分析2008年,日元、美元和人民币表现最为抢眼,美元特殊的地位令其摆脱了多年的疲软;日元异乎寻常的强劲表现,

38、超出了所有投资者的预期;由于中国外贸出口形势急速恶化,人民币兑美元加速升值的趋势在2008年年中被市场突然叫停,由于事实上的盯住美元,人民币兑非美货币保持升势。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我国经济的多方面将产生不同的影响,其变动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2009年人民币汇率走势依然将持续面临人民币升值的外压和促进国内出口增长的贬值内压,最终的走向必然是内外因素博弈下的选择。从全球情况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2009年人民币保持稳定是最佳的选择,大幅贬值或者继续快速升值都不利于我国经济金融稳定。图9 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走势资料来源:人民银行图10 2008年人民币对欧元中间价走势(八)2009年宏观

39、经济政策预期财政政策由稳健转为积极:2009年财政政策将由稳健转为积极,重点要以扩大消费需求为核心,以加快改革为重点,综合运用各种财政手段,配合金融政策和其他手段,来改善经济结构和拉动经济增长。首先,加大对民生的投资力度。其次,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改善经济结构。第三,积极减税,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货币政策从紧缩向适度宽松转变: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最重要的两大政策工具,在宏观经济面临不利的外部环境和较大滑坡风险情况下,国家决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就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内涵而言,实际上是适度放松银根,降低融资成本,为企业提供较为宽松的融资环境,以此来促进企业的

40、生产经营活动。在具体的实施手段上,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合理扩大银行信贷规模。其次,进一步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加快发展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扩宽企业融资渠道。再次,继续下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最后,实施差别化货币政策,促进经济转型。投资政策总量扩张与结构优化并重:目前中央政府推出了总额达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各地方政府计划投资额合计也超过了18万亿元,实行扩张性的投资政策将是明年政策的主基调,同时注重投资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投资政策趋向将坚持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又有利于推动结构调整;既有利于拉动当前经济增长,又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既有效扩大投资,又

41、积极拉动消费。其中,投资重点主要在以下几个领域。首先,交通设施项目。其次,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启动农村消费。再次,加大社会保障和重大民生工程投资力度。最后,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生态环境建设等其他政府鼓励领域。消费政策:增收、减负双管齐下: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内需庞大的发展中大国而言,经济增长更应立足于扩大国内需求,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发展放缓的大背景下。而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则应当成为内需扩张的重点,因为投资需求最终还是需要依靠居民消费来支撑和拉动的。扩大消费一方面要想方设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使居民有钱消费,另一方面应当努力改善消费环境,积极拓展新的消费热点,使居民有处消费。首先,增加城乡居

42、民收入。其次,进一步完善养老、医疗、住房等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再次,努力消除制约消费的制度和政策障碍。最后,积极拓展新的消费热点。外贸政策促进出口平稳增长: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衰退和外部需求下降,对我国外贸进出口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我国出口增长逐步放缓,未来外部需求仍存在不确定性,我国的外贸出口形势仍很严峻。从稳定经济增长的角度说,尽管面对外需不足的局面,我国还要采取措施稳定出口增长,避免下滑势头过快。首先,综合运用出口退税、外贸发展基金、财政贴息等政策措施,支持拥有自主品牌、核心技术的产品和大型机械设备以及农轻纺等有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支持企业开展营销、研发和并购,加快实施出

43、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其次,促进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再次,鼓励企业到境外投资。最后,通过调整进口关税、扩大进口信贷规模、设立进口融资担保等政策,积极扩大国内需要的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进口,增加重要战略物资储备。价格政策,逐步扩大由市场定价的商品和服务范围:我国绝大部分商品已经形成了市场定价,政府主要是进行有效的价格监管,防止价格欺诈和市场失灵;对于部分关系国计民生和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商品,目前仍然实行政府定价制度,如部分资源性产品、公共品、垄断企业产品等。此外,在特殊时期,政府为维持社会经济稳定,可能会实行暂时性的价格管制。未来我国价格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的价格管

44、理体制,具体方向如下:首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逐步扩大由市场定价的商品和服务范围。其次,对于垄断行业价格要加强监管,强化成本约束。再次,对于资源类产品,要在考虑社会承受能力的基础上推进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最后,继续清理整顿涉农价格和收费农村政策,促农民增收以激活农村内需:我国扩大内需最大潜力在农村。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二元格局拉大了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2007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已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农民的收入远远低于城市居民,消费需求很难得到满足。只有激活7亿农民的消费需求,我国内需才能真正地、持久地得以扩大。因此,要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及

45、时出台强农惠农政策,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首先,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其次,增加财政补助规模。就业政策,以创业促进就业:第三季度以来,企业用工需求出现明显下滑,农民工返乡正逐渐增加;预计2009年失业率将继续上升,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就业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大问题,就业矛盾如果进一步恶化,不仅对经济发展不利,而且将对社会稳定产生深刻影响。创业是最积极、最主动的就业,它不仅能解决劳动者的自身就业,还能通过带动就业产生倍增效应。首先,完善创业促进就业机制。其次,完善面向城乡劳动者的职业培训体系。最后,进一步整合创业实训和孵化基地,提高创业实训质量。区域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尽管近两年来,中西部经济发展相对较快,但是相对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抗风险能力较弱,应对经济社会矛盾回旋余地较小,金融危机造成的冲击可能会更大。政府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政策和区域政策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在制定实施宏观调控和区域政策时,要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体现区域差异性。首先,加强对重点地区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其次,继续做好区域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推动形成合理有序的空间开发结构。经济改革政策,清理不利于内需扩大的政策和制度障碍:我国经济改革将围绕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