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道德教育故事.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86934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9.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道德教育故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儿童道德教育故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儿童道德教育故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儿童道德教育故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儿童道德教育故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儿童道德教育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道德教育故事.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儿童道德教育故事 1 故事 当小孩子偷拿了家里的钱,在家长眼中会变成非常严重的问题 编者身边就有这样的故事: 一个小孩,拿了家里的100元钱去买玩具。 结果被家里发现,家长对他暴打一顿,罚跪半小时,说教半小时,不让他看电视,不让他吃饭。这些方法可以说是大多数家长采用的第一方案。 2 有效? 惩戒,起到了效果,这个小孩从此不敢再偷东西。 但是,这不是真正的教育。 教育心理学上认为,重度的惩罚,能够有效遏制小孩的问题行为。 根据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理论,此阶段是:惩罚与服从阶段 。儿童为了避免惩罚,会服从规则和权威。当孩子把受到惩罚的痛苦,跟偷钱的行为建立了连接以后,只要孩子在今后一想到偷钱就会联想

2、到惩罚的痛苦,就会不敢再偷。 然而,惩罚的方式只能让孩子知道什么是错的,并不能让他知道什么是对的。 惩戒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只是通往教育这个目标的一步阶梯。 真正的教育是教孩子形成正确的行为模式。 诸如前面的故事,这孩子可能受到惩罚后不会再偷钱,但当他长大成人以后,却可能会养成挥霍,浪费的习惯。这种表现叫做仇视金钱。因为,他依然记得,钱与痛苦的关系,会产生一个错误信念:钱是痛苦的!而实际上,最初的连接是“偷钱”跟“惩罚”而不是“钱”跟“惩罚”。但是孩子的思维水平和思维模式,导致他们容易产生错误的连接。 通过重度惩戒,他并没有形成正确的金钱观,也没有锻炼自己的理财能力,只是害怕偷钱,不再偷钱了而已

3、。更可怕的是,他可能会对钱本身产生错误的认识。 另一方面,惩罚只会让孩子考虑行为对自己造成的结果 但不会真正意识到行为对他人的影响 因为孩子所处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决定了他们的思维模式是“自我中心”式的。他们有“避免惩罚”的动机,而缺乏与他人感同身受的共情能力、以及换位思考的能力。 3 看不见的影响 惩罚还会对孩子探索世界的积极性,以及亲子关系造成一定的影响。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8岁左右的孩子,正处于探索世界,用行为来验证自己能力,形成对自己能力的信心的阶段。 如果他们的探索行为,即便是错误的,被家长粗暴严厉地禁止。 他们探索世界的主动性、自信心和自尊都会受到一定的创伤,从而影响

4、他们今后的发展。 而家长让他罚跪、不准吃饭,也会让他的自尊、自信和安全感受挫,产生一定的对家长的敌意和恐惧,影响亲子关系和谐。 最重要的是,偷钱其实是表面的问题,真正的问题,其实是家长没有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理财观念。 4 为什么 孩子为什么会偷钱?无非是想买玩具或者有其他诉求,却不敢问家长要钱,这现象就说明了两个问题: 孩子可能缺乏稳定的零花钱来源; 家长缺乏对孩子如何理财从而买到自己心仪东西的教育。 因为缺乏对金钱观的引导,迫切想要满足自己愿望,而对社会道德认知还处于模糊阶段的孩子,才会用偷钱的方式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所以,惩罚的利与弊都有,但惩罚绝对不是教育好孩子的最好方式。好的教育绝不

5、是一种方式就能一蹴而就的,而是必须疏导结合着来。好的教育一定是要尊重孩子所处的发展阶段,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进行的,并且,教育要走在发展的前面,去引领发展的方向. 5 建议 孩子偷钱反映出来的根本问题,需要有效的方法引导孩子达成正确的金钱观。这里给大家一些具体的建议 1.有周期性地给予孩子一定的零花钱,并指导他如何获得自己心仪的东西。 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有一定的消费需要,已经是时候引导他形成正确的金钱观了。家长可以观察一下,孩子每月有哪些比较合理的娱乐需要,再考虑一下一个月这些娱乐产品要花多少钱,根据孩子合理的消费需要确定孩子零花钱的份额。 2.发放时间可以以周为单位 这可以锻炼孩子延迟满足自己

6、需要的能力,增强孩子的忍耐力,促进自我的发展。可能他需要的一本书是10块,一周他可以获得5块,那他攒两周钱才能买到书,有利于锻炼他为达到目标而忍耐、坚持的理财能力。 3、在特殊情况下,可以让孩子先有限度地预支自己的零花钱。 比如要给小朋友买礼物,要花10块,但只有5块了,可以允许他先预支一周的零花钱。 4、给孩子赚零花钱的机会。 有时候孩子很想买金额较大的娱乐产品,家长也可以让孩子帮一些小忙,并支付给他一定报酬。家长可以让孩子帮忙抄写文字、整理物品,引导孩子学会用劳动获取报酬,并增加孩子对于自己能力的信心。 5.鼓励孩子使用正确的获得金钱的策略。 当孩子能够为了目标而攒钱,或者成功地获取报酬,

7、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儿子,你为了小人书,攒了两个月的钱,真的很不错,再接再厉!妈妈今天可以做你喜欢吃的菜/让你多看一集XX动画”,强化孩子正确的理财观。 6.制定规矩,惩罚不良的获得金钱的行为。 可以约法三章,如果又偷了钱,在3天内不能再看喜欢的动画或者晚上不能出去玩等。让孩子明确什么情况会遭受惩罚,这样在孩子触犯规定受惩罚时,也会多一些理解,少一分怨气。 但是切记,按时完成作业或者考试得多少分,最好不要使用金钱奖励。因为这会让孩子觉得努力就有金钱的回报。6 没那么严重 的确,偷钱这个问题是需要高度重视的。 但我们也要认识到, 偷钱是孩子愿望得不到满足时的问题解决策略,是孩子主动探索世界的一种行为。 虽然它是错误的,但也反映出孩子的不断成长的心理需求和自我满足的能力。 如果家长能够引导孩子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在正确的方向上锻炼孩子的能力,这才是教育的本质。 惩罚始终是一种常见的教育手段,但是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惩罚的负面作用也是不少。我们应该尊重科学教育的规律,尊重孩子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结合孩子自身的性格,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地进行引导。 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让每个家长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