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文学史期末复习论述.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87092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5.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明清文学史期末复习论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元明清文学史期末复习论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元明清文学史期末复习论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元明清文学史期末复习论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元明清文学史期末复习论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元明清文学史期末复习论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明清文学史期末复习论述.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元明清文学史期末复习论述元明清文学史复习资料 论述题 1、散曲与诗词对比,说说散曲的艺术特点? 1)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散曲与词一样,采用长短句句式,但句式更加灵活多变。词的如词牌句数的规定是十分严格的,不能随意增损,而散曲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进行增句。 2)散曲在造句上可以添加“衬字”。所谓“衬字”,指的是曲中句子本格以外的字。如一曲,其末句以格本是七个字,但贯云石的塞鸿秋代人作,末句作“今日个病怏怏,刚写下两个相思字”,变为14字,增加衬字,突破了词的字数限制,同时使曲意诙谐活泼,穷形尽相的作用。 3)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传统诗词的语言以典雅为尚,讲究端雅工整,精鹜细腻,

2、散曲是语言虽也有典雅一面,但总体倾向看,却是以俗为美,俗语蛮语方言等比比皆是,使人沉浸到浓郁的生活气息当中。如凌濛初谭曲杂札评散曲语言道,“方言常语,杳而成章,着不得一毫故实。” 4)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在我国抒情文学创作中,含蓄蕴藉始终是审美取向的主流,诗词创作尤其明显。散曲虽不排斥含蓄蕴藉一格,但从总体上说,它崇尚明快显豁自然酣畅之美,关汉卿不服老套数一曲就是典型的例子。 5)散曲多借用“赋”的铺陈白描的表现方式,在用韵上,曲的用韵密集而灵活,平仄通押。几乎可以句句用韵,一韵到底,可以重韵重字重句。 2、为什么说宋元话本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 1)宋元话本确立了白话小说这种崭新文体

3、。宋代话本小说与长期以来以文言文为语言的中国古代文学传统完全不同,它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次将白话作为小说的语言进行创作,这是一个突出的进步。 2)宋元话本是市民的小说。通过以市民为主角的人物形象,反映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的优秀作品。如拗相公,通过王安石的遭遇,表达了人民对北宋统治者的强烈愤怒;汪信之一死救全家正面描写了一次有手工业者参与的暴动,而且吧领袖汪信之描写成了豪侠英雄。 3)话本在题材内容、语言运用和形式风格上与唐传奇迥然不同,形成了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为后世通俗小说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于讲史话本不可能把每一段历史在一次讲完,每次开讲以前,要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这

4、就是章回小说回目的起源。经过宋元两代的长期孕育,到元末明处出现了一批章回小说,如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等。 3、西游记的艺术成就 西游记作为成就最高的神魔小说,浪漫主义是它的最基本的艺术特征,它把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1)在整体风格上,西游记洋溢着浓厚的幻想色彩,在古代长篇中构筑了一个变幻奇诡而又真实生动的神话世界。不论是光怪陆离的风物环境、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还是别具一格的神魔人物,无不充满瑰丽的想象,神奇的夸张,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寓庄于谐的游戏之笔,是西游记最鲜明的艺术个性和最突出的艺术成就。吴承恩寓庄于谐、善谑善讽的艺术个性,在西游记的情节构思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5、。 2)在形象塑造上,西游记将人性、物性与神性有机地揉和在一起,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主要人物大都有定型的性格,然后通过虚幻的情节、幻想的环境多侧面、多层次地渲染、强化和丰富其性格。这些各具性格的形象既是动物,又是人,更是神怪,是人兽同形与人神同性的结合,既有动物的外表和生理特性,又有人的思想感情和性格,还有神怪的法术和魔力。如孙悟空是猴子,是神灵,又是活生生的人,既有主宰命运的理想抱负,又有七十二般变化的神通,而这一切又无不融元明清文学史复习资料 合了机灵乖巧、敏捷爱动的猴性特征。如此游戏笔墨淡化了宗教的神秘性,强化了形象的人情味和世俗气息,使其生动有趣,真实可信。 3)在艺术结

6、构上,全书经纬分明,严谨完整。此书由大闹三界、取经缘起、西天取经三大部分组成,这三大部分既是有机联系的艺术整体,又各自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每一部分也由各有起讫相对独立的若干小故事组成。小说继承和发扬古代文学浪漫主义传统,戏笔与幻笔相兼,展开丰富的想象,纵横驰骋于人间天上、地府龙宫,在这个奇诡绚丽的艺术世界里,既有现实的真实感,又有神魔世界的奇异感和生动感。在这些谈诡的幻想背后,隐现出古代人民征服自然、战胜敌人的企盼。 4)在艺术格调上,西游记继承了寓庄于谐的优秀传统,“戏墨寓至理,幻笔抒奇思”,亦谐亦谑,寓嘲寓讽,轻松活泼,妙趣横生,使作品充满诙谐的兴味,产生出异常浓烈的喜剧性效果。作品或随意点

7、染,涉笔成趣,或借题发挥,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饶有情趣,可谓嬉笑怒骂,皆成妙文。 西游记在艺术上有着鲜明的特色。故事情节生动、奇幻、曲折,表现了丰富大胆的艺术想象力。书中人物既有浓厚的神奇色彩,又有强烈的现实感。神性、人性、物性三者的有机结合,是西游记人物塑造的一个突出特点。西游记的语言生动、流利,人物对话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而且富有浓烈的生活气息,表现了一种幽默诙谐的艺术情趣,使整部作品充满了艺术魅力。 4、前后七子的文学活动评价 前后七子的文学复古在明中期文坛掀起了一场波澜,其中激进与保守交错,创新与蹈袭相杂,所体现出的功过是非相互错杂的特征,显示了这股文学思潮自身的复杂性。 1)从前后

8、七子文学活动的积极意义上看,首先它们在复古的旗帜下,为文学寻求了一席独立存在的地位。特别是前七子崛起之初,文坛歌颂圣德、粉饰太平的台阁体创作风气还没有完全消除,加上程朱理学学风的炽热,文士中有轻视诗文而热衷于治经穷理的倾向,一些“文学土”甚至遭到排挤打击。为此李梦阳曾发出质疑:“孔子非不贵文,乃后世谓文诗为未技,何软?”显然,李梦阳等前七子在文坛高举复古大旗,与他们重视文学的独立地位、积极探索文学发展道路有着重要的联系。 2)其次,在重视文学独立地位的基础上,前后七子增强了对文学本质的理解,也正是在这一点上,他们对旧的文学价值观念和创作实践发起了一定的冲击。如后七子提出重“辞”而轻“理”的主张

9、,虽有过多地注重文学形式的一面,却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们以重形式的手段来摆脱文学受道德说教束缚的要求。而前七子则明确地将复古的目的与文学表现作家真情实感、刻画真实人生的追求联系起来。特别是李梦阳贬斥“文其人无美恶皆欲合道”的“今之文”,赞赏“文其人如其人”的“古之文”,而且把民间“真诗”的文学地位放置在文人学子作品之上,甚至欣赏被道学家斥之为“淫靡之音”的市井时调,进而将文学求真写实风格的衰退归结为宋儒理学风气侵害的结果,提出“宋无诗”,“宋儒兴而古之文废矣”,这些都多多少少体现了对文学自身价值的一种新的理解,以及敢于同传统文学观念发生离异的勇气,赋予了文学复古活动以深刻性和挑战性。 3)尽管

10、如此,前后七子复古活动的弊端也是明显的,他们在复古过程中寻求消除文学旧误区的办法,却又陷入了文学新的误区在拟古的圈子中徘徊,一个显而易见的特征便是他们的文学主张与创作实践存在着距离,求真写实的观念并未在他们的作品中充分体现出来,为数不少而缺乏真情实感的模拟之作影响了他们的创作水准。在前后七子文集中不难发现一些蹈袭的篇章,如王世贞拟古乐府上邪中“上邪,与君相知,譬彼结发而盟,山摧海枯志不移”几句,显然套用汉乐府“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竭,乃敢与君绝”的意蕴与句式。毫无疑问,这是生吞活剥、刻意规摹造成的后果。像这样的作品,显然没有多少艺术生命力可言。 5、结合林冲形象谈水浒传

11、主题 元明清文学史复习资料 一部水浒传,洋洋洒洒近百万言,生动而细致地描写了梁山好汉的起义斗争,塑造了起义英雄的群像。在众多的英雄中,林冲是作者花费功夫较多的一个,在众多的好汉中,他是武艺最高强,为人最耿直,做事最精细的一个。可以说,他确实是一个“上上人物”,是一个带有作者理想色彩的英雄形象。 1)林冲这个人物形象典型地反映了“官逼官反”,实质上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黑暗社会现实,展示了梁山泊众英雄“逼上梁山”的全过程。水浒传写农民起义,其领导成员不仅是农民,或者说很大程度上都不是农民,它吸纳了各方面的叛逆人物。林冲的反叛,是统治阶级黑暗腐巧到了极点的最典型的反映,是水浒传主题最有力的体现者

12、。 2)林冲可以说是一个由统治阶级中分化出来而投奔到农民队伍中的人物,他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在他的性格中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能忍,逆来顺受,忍辱负重,不敢反抗。从林冲妻子岳庙烧香遭调戏到林冲误入白虎节堂,从刺配沧州道野猪林历险到风雪山神庙草料场杀死陆虞候,最终被逼雪夜上梁山,使他想苟安而不能苟安,想忍也忍不下去,无路可走的时候,才最终走向反抗,走向梁山。林冲从一位逆来顺受、忍辱负重的八十万禁军教头转变为彻底与统治阶级阵中决裂而走上反抗的起义英雄。 因而作者不惜篇幅浓墨重彩来写林冲,而在写林冲手刃仇敌的草料场一节,作者更是调动多种艺术手法,极力渲染,成为全书艺术最具光彩的篇章。 6、儒林外史的叙事艺术

13、 1)长篇结构的新形式:近代长篇小说传统的结构方式是由少数主要人物和基本情节为轴心构成一个首尾连贯的故事格局。儒把知识分子厄运放在长达百年的历史背景中去描写,以心理的流动串联生活经验,创造了“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的独特形式。 2)以凡人为主角,写世俗生活。儒真正完成这种转变,写当时随处可见的日常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全书除士林人物外,还把三教九流人物推上舞台,展示一幅幅社会风俗画。 3)摆脱传统小说传奇性,淡化故事情节,也不靠激烈的矛盾冲突刻画人物,而是尊重客观再现,用寻常细事,通过白描再现生活,塑造人物。写匡超人回家,“他娘捏一

14、捏他身上,见他穿着极厚的棉袄,方才放心。”通过这样平常的细节描写,塑造了普通百姓的真诚朴实的性格,感人至深。 4)通过平凡的生活写出平凡人的真实性格,更切近真实面貌。人物性格富个性。如严监生的一毛不拔与挥银如土,贪婪之欲与人间之情既矛盾又统一地表现出人物性格的丰富性。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性。王玉辉劝女殉节,从笑到哭,从理到情,写其内心观念与情感的不断搏斗,礼教和良心的激烈冲突。古代小说人物肖像描写往往脸谱化,儒代之以真实细致的描写,揭示人物性格,如写夏总甲。 5)改变了传统小说说书人的评述模式,采取第三人称隐身人客观观察的叙事方式,让读者直接与生活见面,缩短小说形象与读者的距离;作者尽量不对人物

15、作评论,给读者提供观察角度,让人物形象自己呈现在读者面前,如写周进扫地。把叙事角度从叙述者转换为小说中的人物,通过不同人物的不同视角和心理感受,写出他们对客观世界的看法,丰富了叙事角度,如通过匡超人的感受写西湖聚会。 6)用讽刺手法抨击现实。 儒的讽刺艺术“秉持公心,指 时弊”,“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讽刺的生命是真实。儒通过精确的白描,写出“常见”、“公然”、“不以为奇”的人事的矛盾、不和谐,显示其蕴含的意义。通过不和谐的人和事进行婉曲又锋利的讽刺。如写五河县盐商送老太太入节孝祠,把崇高、庄严与滑稽、轻佻组合,化崇高、庄严为滑稽可笑。 7、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

16、 她一方面是封建淑女的完美典范,另一方面又是一个顽强地追求现实功利的功利主义者,她有多方面的才能,可与王熙凤、贾探春、林黛玉相媲美,同时她又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魅力。然而不过是个可怜人物罢了。【美丽动人、无情、世故薛宝钗是一个以追求现实功利为目的而又以封建淑女形象示人的复杂人物形象,她正是以追求社会功利性的审美范式和处世哲学世俗化的存在于这个世界的。 表面上看,她似乎是一个正统的封建淑女:为教导爱读“杂书”的黛玉,她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总以贞静为主”;湘云交谈论诗,她笑其“不守本分”;宝琴以西厢记、牡丹亭为素材编写诗谜,她以“史鉴无考,我们也不太懂得”为由命其重作。平时按淑女标准言谈,雍容娴

17、雅,端庄温柔,“待人不疏不远,不亲不近”,“端肃恭严不可轻犯”。 然而细细考究,我们又会发现她的功利主义价值观与封建淑女的道德观全不相容。在薛宝钗眼里金钱可以买到一切,是无往而不利的,金钱价值远远大于道德价值,生命价值。而在“滴翠亭杨妃戏彩蝶”一回中,宝钗的行为就太过分了。“宝钗在亭外听见说话,便煞住脚往里细听”,这一举动近乎刺探,已大失淑女风范,而为了摆脱干系,为一己之私行“金蝉脱壳”之计不惜嫁祸黛玉,更是为了一点现实利益而宁可失去道德了。 2)“无情”与“动人” 在“寿怡红群芳开夜宴”的时候,宝钗抽到了一枝牡丹花,题着“艳冠群芳”,附注的诗句是“任是无情也动人”。在这里“无情”与“动人”相

18、表里,并且作者借宝玉之口表达了更深的含义。文中写道:“宝玉只管拿着那签,口内颠来倒去的念任是无情也动人”。这一颠来倒去便是“任是动人也无情”了!任你是牡丹花王,艳冠群芳,却终归无情。既把自己的真情掩藏在封建礼教的背后,也无法得到怡红公子的真情,最终得到的是贾宝玉最无情的舍弃。 8、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红楼梦在继承中国古代小说艺术传统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创造和发展,达到了我国古典小说前所未有的高峰。 1)红楼梦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形象塑造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总结,塑造出一大批高度个性化的艺术典型,从而完成了具有中国古代民族特色的现实主义人物艺术的发展历程。作者严格依照生活的本来面目进行创作,“敢于如实描

19、写,并无讳饰”,他笔下的人物往往“正邪两赋,善恶相兼”,大都是多侧面、多棱角、多变化的圆形人物,真正打破了“恶则无往不恶,美则无一不美”的传统人物描写模式。红楼梦写出了人物形象的独特性格,人各一面,毫不雷同。书中所写多为年轻女性,年龄、身份、教养、生活环境相近,作者以其精湛的技巧塑造了一批同中有异的艺术典型。在红楼梦之前,中国古代小说的心理描写相当薄弱,红楼梦在人物内心世界的开掘上却最见功力。作者运用多种方式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形神毕现,入木三分,成功地揭示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内心深处种种隐微曲折的情感。 2)红楼梦工于叙事,彻底摆脱了说书体通俗小说的模式,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叙事艺术,为小说能真

20、实地反映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和生动地刻划众多的人物性格,找到了理想的艺术形式。 写实与诗化相融合的叙事风格。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写实小说,又是一部表意性很强的诗体小说,它既显示了生活的原生态又充满诗意朦胧的甜美感,既是高度的写实又充满了理想的光辉,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即写实与诗化的完美融合。整部小说雄丽深邃而又婉约缠绵,既直面现实人生,有人情世态的充畅刻绘,又富于意韵雅趣,有真挚浓郁的感情色彩。这样就真正在新型的叙事文学体制中实现了化俗为雅,雅俗兼容,提高了小说的艺术品位,又实现了古代叙事文学与抒情文学艺术传统的融合创新。 浑然一体的网状叙事结构。红楼梦彻底突破了古代长篇小说单线结构的方式

21、,采用了多条线索齐头并进、交相连结又互相制约的网状结构。全书由神话世界、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构成一个立体交叉的宏大结构,把众多的人物和纷繁的事件组织在一起。同时书中的每个事件无不百面贯通,筋络相连,都有它的来龙去脉;各个事件互为因果,连环勾牵,毫不间断。可以说,红楼梦是作者用生活的彩元明清文学史复习资料 线织成的一幅艺术巨锦,巧夺天工而又自然浑成。 转换灵活的叙事视角。在叙述者问题上,红楼梦突破了说书人叙事的传统,作者与叙述者开始分离,作者退隐到幕后,由作者创造的虚拟化以至角色化的叙述人来叙事,在中国小说史上首次自觉采用了颇有现代意味的叙述人叙事方式。在叙事角度问题上,作品创造性地运用叙述人多角度复合叙述,取代了说书人单一的全知角度的叙述,这样既使叙述视角灵活多变,又有利于多层次、多角度地刻划人物。 3)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语言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它以当时北方口语为基础,融汇了古典书面语言的精粹,经过作者苦心营构,穷力追新,形成了简洁纯净、洗练自然、准确精美、具有浓厚生活气息和强烈感染力的文学语言。它的叙事语言平实自然,通俗生动,富有立体感和表现力。它的人物语言能准确地显示人物的身份和地位,能形神兼备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高度的个性化。红楼梦的语言确实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成熟、最优美的语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