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县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287419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浮山县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浮山县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浮山县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浮山县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浮山县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浮山县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浮山县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浮山县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20112015)根据山西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晋农发(2010)45号文件关于编制的通知精神和要求,为了切实做好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保证“十二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结合我县农业产业发展的具体实际,特编制制定浮山县农业综合开发20112015年“十二五”发展规划。一、 现状与回顾1. 浮山县农业综合开发的现状及定位浮山县在地理位置上属于太行山系,位于太岳山南麓、临汾盆地东缘,是山西省南部的一个山区县。地理坐标处于北纬36。838。8、东径111。38113。13之间,西靠尧都区,东连沁水,南临

2、翼城,北靠古县。国土总面积937.7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积占19.3%,丘陵面积占49.3%,山地面积占31.4%。现辖2镇、7乡、185个村委会,800多个自然村。全县总人口1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9万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80%以上。耕地面积40.26万亩。浮山县经济产业结构以农牧业为主,农牧业在整个区域经济中处于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粮食及经济作物常年播种面积保持在50万亩左右,牛、羊、大牲畜等养殖业迅猛发展,小杂粮、干鲜果等种植业稳步提升,是全省重要的小麦商品粮和优种改良羊生产基地县之一。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浮山的

3、农业生产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由于科技含量低,农业基础设施脆弱等方面的因素,致使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农业生产仍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局面,同时以粮食为主的单一种植结构,使县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影响,农民增收面临严峻的压力。如何充分发挥本县农业资源优势,挖掘名特优传统产品潜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为此,县委、县政府围绕“发展区域特点,集中优势产业,全力重点突破,点面结合增效”的原则,积极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全县农业综合开发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农村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决定了农业综合开发在全县经济发展中的突出位置。多年以来,浮山县委、县政府始终将其

4、作为巩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战略性措施,坚持不懈地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取得非常明显的成效。从九十年代初期,浮山县每年投入280余万元资金用于农田土地治理和农业多种经营,坚持大搞以平田整地、修垅补堰为主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2004年8月,我县被列为“省立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在北王乡、天坛镇、张庄乡全力实施了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截止2009年年底,共完成投资3049.7万元,治理中低产田3.84万亩,建成了一批旱涝保收的基本农田和抗旱节水的水利工程设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农业综合开发成为了浮山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最有效载体。2、浮山县农业综合开发“十一五”时期发

5、展回顾。进入“十一五”以来,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建设魅力、宜居、和谐、富裕新浮山”的战略目标,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全县经济迅猛发展,财政收入逐年增加,2009年达到了2.1亿元。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有力地保障了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力度逐年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一是农业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模式取得重大突破。围绕“山上抓特色,山下抓精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围绕草食畜、干鲜果、小杂粮、蔬菜四大主导产业,加快农业生产发展,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以米家垣为中心建设优质谷子基地,以天坛镇为中心建设优质豆类基地,以东张乡、北韩乡为中心,建设优质核桃基地,以张庄乡、响水河镇为中心建设优质红枣基地

6、,以张庄乡为中心建设蔬菜基地,使瓜果、蔬菜、小杂粮等为主的特色种植业成为新型主导产业,农业生产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二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和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为加快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进程,五年时间内,全县先后建设神山土特产品开发公司、晋盛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中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农产品龙头企业,开发了神山贡米、五品豆王、晋盛面粉等名牌产品。“神山贡米”荣获“农业部优质产品”和“山西省名牌产品”称号,并出口美国,打开了农产品的销售市场,加快了产业化进程。三是农村多种经营经济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养殖业从庭院副业向规模产业转化,畜牧业从单一生产向市场化运作转化。五年内,先后培育发展千只羊场、万只

7、鸡场、千头猪场等规模养殖企业10座。一大批畜牧养殖业龙头企业迅速成长,并向省级和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迈进。四是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取得重大突破。“十一五”期间,进行了小麦、玉米、大豆、谷子、甘薯等农作物品种的更新换代,推广了各种农作物的地膜覆盖新技术,农药、除草剂、抗旱剂等新产品广泛推广应用,实施了双千创优、小杂粮开发、菜篮子等系列农业工程,进一步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涌现了一大批绿色农作物、绿色食品,全县农业生产迈上了新的台阶。五是“省立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工程实施取得重大突破。2004年8月,我县被列为“省立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在北王乡、天坛镇、张庄乡全力实施了省级农业综

8、合开发工程,2006年完成投资410万元,中低产田改造面积6300亩,2007年完成投资407万元,中低产田改造面积6300亩,2008年完成投资540万元,中低产田改造面积6900亩,2009年完成投资510万元,中低产田改造面积5200亩,2010年完成投资532万元,中低产田改造面积4500亩。五年共完成投资3049.7万元,治理中低产田3.84万亩,新打机井16眼,铺设输水管道98.8公里,建防渗渠道12.4公里,修机耕路39公里,改良土壤1.4万亩,栽植树木0.05万亩,技术培训农民7500人(次),受益人口12083人。六是资金投入和经济社会效益明显。“十一五”时期,农业综合开发的

9、实施,为推进浮山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项目区通过水渠工程、道路工程、土地平整和田间配套工程建设,有效的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效率,增加了农作物产量。同时,通过项目区的建设,推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使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400元左右。二、浮山县农业综合开发面临的形势与发展潜力。1、浮山县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期间面临的新形势。浮山县是典型的农业县和省级贫困县。浮山县委、县政府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发挥资源优势,科学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全县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2009年,县财政收入达到 2.1亿元。农业上,围绕项目

10、搞调产,扶持龙头促发展,带动了小杂粮、干鲜果、草食畜三大特色产业的发展,2009年浮山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102元。但从综合实力上看,该县却处于工业强、农业弱,城市建设投入多、农村建设投入少,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快、农民收入增长慢的状态。由此带来的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城镇居民收入与农民收入三个不协调问题,成为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的障碍。由于该县丘陵土质资源复杂多样,水利资源不平衡,农田机耕道路严重缺乏,农业基础设施老化、环境污染严重、农业结构调整缓慢、农村产业化和现代化水平较低、中低产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粮食亩产量低,目前粮食平均亩产量徘徊在190公斤左右。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

11、力差,与农业生产的发展需要很不适应。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迅速解决这些问题,而开展以现代化为目标的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和加速中低产田改造就是一项重要举措。2、浮山县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期间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1)优势条件浮山县地处山西省主要水土流失区,自然条较差,为了充分利用土地、光热、降水等农业资源,并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一直就十分重视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的土地治理,并成功实施了20042010年省立项农业综合开发。在工作方法和建设策略等方面都积累了许多正反两面的经验,这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借鉴,可以避免走弯路,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加快

12、建设进度,提高建设质量。浮山县有比较完善的县、乡(镇)、村三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每个乡镇都有农林牧水机技术服务站;各乡镇都配备有科技副乡(镇)长,大部分村民委员会设有科技副主任,还培育了一定数量的农业科技示范户,并有数千名农民技术员;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和山西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是我县的科技协作单位,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浮山县的经济建设取得了突出成绩,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长,农村经济总收入显著增加,这就有力地促进了地方财政的增收,较强的经济实力能够为农业综合开发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2)制约因素浮山县40.26万亩耕地有32万亩中低产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瘠薄,加

13、之干旱缺雨,造成生产能力不高,粮食亩产量长期徘徊在190公斤上下,从而制约了农业的经济效益。浮山县近几年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第二、三产业有了快速发展,大部分农村劳动力投向这两个产业,农村经济总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但忽视了对第一产业即农业的投入,因而造成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缓慢、农业生产条件不能迅速改善、农业科技水平较低、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不力、田间管理粗放,从而制约了农业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加之由于信息、技术、市场、观念及机制等条件的限制,农业的总体调产的步伐还相对缓慢,突出反映在仍以粮食种植为主,产量与质量等方面没有突破性进展;蔬菜主要是露地大路菜,基本没有新、特、细高效

14、蔬菜;畜牧业和果业发展力度不够,还没有做到农林牧协调发展。农民文化水平、科技素质和经营观念的限制,使得农业科技含量不高,不能尽快应用新技术来改造传统农业,使农业迅速实现技术升级,导致农产品的科技附加值不高,影响了经济效益,这在已经实现规模经营的粮食种植上表现尤为明显。三、浮山县“十二五”时期农业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规划原则、主要目标。1、 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产业竞争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富裕、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建设高标准农田、现代农业为重点,以财政资金为引导,创新开发机制,为振兴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小康社会起到重要的牵动、示范和突破

15、作用。2、 规划原则(1)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布实施的原则。(2)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产业带动的原则。(3)坚持农民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4)坚持综合投入,合力开发的原则。(5)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综合治理的原则。(6)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7)坚持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同步增长的原则。3、主要目标以改造中低产田为主,实现项目工程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基本生产条件与保证资源永续利用紧密结合,充分协调人力资源、资金、土地、科技四大优势,构筑项目、资金、技术整合态势,努力发展高产、高效、优质、低耗的特色农业生产基地,提高农业集约化生产水平。坚持把提高农民收入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

16、点,坚持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模式。大力扶植中介组织,强化服务意识。积极争取产业化经营项目,推进龙头产业建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基地农户带动作用。(1)、土地治理项目。涉及张庄、响水河、槐埝3个乡镇,13个村,受益农业人口14230人,农业劳动力3820人。计划改造中低产田2.9万亩。(2)、产业化经营项目。规划发展种养项目2个,农副产品加工项目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四、“十二五”时期,浮山县农业综合开发区域布局和主要任务(一)区域布局以“山上抓特色,山下抓精品”的农业产业发展总思路为主线,确定我县主导产业,实施区域优势产业的综合开发战略,实现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集中力量进行重点扶持与

17、培养,尽快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品带或产业群,辐射带动全县农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1、依据全县自然优势、区位优势、经济技术优势,确定粮食主产核心区,建设优质小麦和优质玉米两大基地。优质小麦基地以山下四乡(镇)为核心,向山上乡扩张;优质玉米基地以山上四乡为核心,向山下乡(镇)辐射。2、优质小杂粮区。依托我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积极发展优质小杂粮生产基地,以张庄乡、北韩乡、北王乡、米家垣乡为核心,辐射全县九个乡(镇)。3、绿色蔬菜主产区。建成张庄乡农业高效示范园区,建设日光节能温室2000座,开发蔬菜储藏与加工项目,打造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品牌。4、优质干鲜果区。形成东张乡、响水河镇、张

18、庄乡、北韩乡红枣、核桃等干果主产区,天坛镇、张庄乡优质梨、苹果等水果主产区。(二)主要任务1、土地治理项目规划总治理土地面积2.9万亩。2011年0.44万亩,2012年 0.49万亩,2013年0.57万亩,2014年0.65万亩,2015年0.75万亩,涉及张庄乡、响水河镇和槐埝乡等3个乡镇的梁村、南张、圪塔、东郭、东郭坡、涧头、佐村、宋家庄、西北陈、梁家河、槐埝、挂南、南西坡等13个村委会,3716户,14230人。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水利措施 新打机井30眼。 建机井管理房30座。埋设低压管道109.5千米。架设输变电线路12.2公里。2011年涉及张庄乡梁村、南张、圪塔3个村委会

19、,新打机井5眼。埋设地下管道24.6公里。架设输变电线路1.9公里。投资307.8万元。2012年涉及张庄乡东郭、东郭坡、涧头3个村委会,新打机井6眼。埋设地下管道22.4公里。架设输变电线路2.8公里。投资354.7万元。2013年涉及张庄乡佐村、宋家庄2个村委会,新打机井6眼。埋设地下管道19.2公里。架设输变电线路2.7公里。投资408.7万元。2014年涉及响水河镇西北陈、梁家河2个村委会,新打机井6眼。埋设地下管道21.3公里。架设输变电线路2.2公里。投资469.6万元。2015年涉及槐埝乡槐埝、挂南、南西坡3个村委会,新打机井7眼。埋设地下管道22公里。架设输变电线路2.6公里。

20、投资539.9万元。(2)农业措施新修和整修机耕路46.3公里。土壤改良9500亩,推广旱作农业4500亩。2011年新修机耕路9.6公里。土壤改良1500亩。旱作农业1000亩。投资138.4万元。2012年新修机耕路9.2公里。土壤改良2000亩。投资158.2 万元。2013年新修机耕路8.6公里。土壤改良2000亩。旱作农业1000亩。投资182.8万元。2014年新修机耕路8.7公里。土壤改良2000亩。旱作农业1000亩。投资210.2万元。2015年新修机耕路10.2公里。土壤改良2000亩。旱作农业1500亩。投资241.8万元。(3)林业措施防护林网完成树木栽植4.2万株。2

21、011年:栽植防护林树木0.7万株。投资20.6万元2012年:栽植防护林树木0.8万株。投资23.6万元2013年:栽植防护林树木0.9万株。投资26.7万元2014年:栽植防护林树木0.9万株。投资30.8万元2015年:栽植防护林树木0.9万株。投资35.7万元(4)、科技措施:技术培训7500人次。示范推广1500亩。2011年:培训农民1500人(次),新技术、新品种示范推广面积300亩。投资26.7万元。2012年:培训农民1500人(次),新技术、新品种示范推广面积300亩。投资23.6万元。2013年:培训农民1500人(次),新技术、新品种示范推广面积300亩。投资35.4万

22、元。2014年:培训农民1500人(次),新技术、新品种示范推广面积300亩。投资40.7万元。2015年:培训农民1500人(次),新技术、新品种示范推广面积300亩。投资46.9万元。2、产业化经营项目重点对2个种养项目,5个农副产品加工项目,1个农业专业合作社进行扶持。2011年:扶持浮山县徐民牧业有限公司,建成占地80亩,年存栏肉牛1700头,牧草种植面积2200公顷的养殖企业。总投资3200万元。扶持浮山县米家垣绿色大地养殖有限公司,形成年存栏蛋鸡10万只,年产鸡蛋190万公斤的企业规模。总投资517万元。2012年:扶持浮山县晋盛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形成年生产小麦面粉3.2万吨,优质

23、小麦基地20万亩的小麦生产龙头企业。总投资413万元。扶持浮山县神山土特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建成年加工1.2万吨小米及系列产品生产线。总投资3927万元。2013年:扶持浮山县王峰黄花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黄花菜生产基地400亩,年加工黄花菜2000吨的生产规模。总投资730万元。2014年:扶持浮山县中宝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建成日产5吨脱水果蔬生产线、日产0.7万吨冻干果蔬生产线和日产4吨果蔬粉生产线各一条,带动农户0.15万户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总投资5300万元。2015年:扶持浮山县强民乳业有限公司,形成600头奶牛养殖和年产1.55万吨乳制品的企业。总投资3948万元。扶持浮山县山西汉

24、中洋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形成年加工1.9万吨核桃乳系列饮料生产能力。总投资1450万元。五、“十二五”时期,浮山县农业综合开发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1、总投资规模“十二五”时期,根据现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投资政策,及中央财政、省财政、市财政、县财政和农民自筹资金投资比例,按照2010年国家预算指标,以年递增1518%进行估算,“十二五”期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投资计划总额为 2296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为3372万元,省财政869万元,市县财政1357万元,农民自筹资金17952万元。(1)土地治理项目。土地治理项目总投资3475 万元,占规划投资的15%。其中,中央财政资金2172万元,省财政资金8

25、69万元,市县财政资金217万元,农民群众自筹资金217万元。用于水利措施投资2080.7万元,农业措施投资931.4万元,林业措施投资137.4万元,科技推广措施投资180.5万元,其它工作措施投资145万元(2)产业化经营项目。产业化经营项目总投资19485万元,占规划总投资的85%。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200万元,地方财政资金65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17735万元。2、分年度投资规划(1)土地治理项目2011年总投资51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322万元,省财政资金129万元,市县财政资金32万元,农民自筹资金32万元。用于水利措施投资307.8万元,农业措施投资138.4万元,林业措

26、施投资20.6万元,科技推广措施投资26.7万元,其它工作措施投资21.5万元2012年总投资59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370万元,省财政资金148万元,市县财政资金37万元,农民自筹资金37万元。用于水利措施投资354.7万元,农业措施投资158.2万元,林业措施投资23.6万元,科技推广措施投资30.8万元,其它工作措施投资24.7万元2013年总投资68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426万元,省财政资金170 万元,市县财政资金43万元,农民自筹资金43万元。用于水利措施投资408.7万元,农业措施投资182.8万元,林业措施投资26.7万元,科技推广措施投资35.4万元,其它工作措施

27、投资28.4万元2014年总投资784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490万元,省财政资金196万元,市县财政资金49万元,农民自筹资金49万元。用于水利措施投资469.6万元,农业措施投资210.2万元,林业措施投资30.8万元,科技推广措施投资40.7万元,其它工作措施投资32.7万元2015年总投资90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564万元,省财政资金226万元,市县财政资金56万元,农民自筹资金56万元。用于水利措施投资539.9万元,农业措施投资241.8万元,林业措施投资35.7万元,科技推广措施投资46.9万元,其它工作措施投资37.7万元(2)产业化经营项目2011年总投资3717万元

28、,其中:中央财政资金300万元,地方财政资金15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3267万元。2012年总投资434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200万元,地方财政资金10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4040万元。2013年总投资73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0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630万元。2014年总投资53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200万元,地方财政资金10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5000万元。2015年总投资5398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400万元,地方财政资金20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4798万元。六、浮山县“十二五”时期农业综合开发效益分析.(一)经济效益1、农民增产,农民增收项目区规划发展优质商品粮

29、基地2.71万亩,占总改造面积的94%,发展无公害经济作物7130亩,占总改造面积的25%。预计到2015年平均粮食亩产由原来的190公斤提高到328公斤,亩增138公斤,预计可新增粮食401.1万公斤,新增产值561.54万元;经济作物新增产值1154.36万元,合计新增农业总产值1715.90万元,扣除成本费用,项目区人均增收532元。2、 带动加工业和养殖业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大力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有利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延伸农产品加工链条,培育优势农产品品牌,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通过中低产田改造,有利于提高土地的生物产量和质量,为养殖业提供丰富的

30、优质精粗饲料。通过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创品牌,争效益,推动项目区种植业的发展。(二)社会效益一是项目建成后,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推动农村科技进步,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意识,学科学,用科学必将在农村蔚然成风,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三是通过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将使全县的农业综合开发蓬勃发展,取得成效。四是中低产田通过改造,增加项目区农副产品的总量,确保市场的供应;提高项目区农产品的质量,确保农产品的消费安全;增强对非项目区的辐射能力,确保农业生产的健康和谐发展。(三)生态效益五年规划建防

31、护林网2.05万亩,植树4.1万株,森林覆盖率提高9个百分点 ,从而大大减少水土资源的流失,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保证农产品的生产安全。推广节水管灌技术,节约水资源,扩大灌溉面积,提高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益。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七、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为保证“十二五”农业综合开发规划项目的顺利实施,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水平,将采取得力措施,精心组织,认真实施。1、 加强组织领导,保障规划实施。为确保浮山县中低产田改造建设五年规划的有效实施,县政府将成立“农业综合开发领导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项目的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负责项目的立项、勘测、规划和技术指导

32、等业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指挥部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领导组”认真组织农业资源状况调查,并聘请省有关专家,共同精心指定规划的实施计划方案。在指定实施方案时,坚持区域开发、集中开发、产业开发的原则,按区域科学确定主导产业。在实施区域上,坚持相对集中、点面结合、突出丘陵、惠及其他的原则。在实施内容上,集中优势力量和资金,改善农业基础生产条件,打造县域产业特色,形成土地治理的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领导组成员:组 长:张宏志(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副组长:李青萍(政府副县长)成 员:李向东(县长助理) 梁 创(县财政局局长) 王全才(县农发办主任) 王建共(县农委主任) 张 兴

33、(县水利局局长) 李江龙(县林业局局长) 李 辉(县畜牧中心主任) 卫俊林(县审计局局长) 乔 杰(县农机发展中心主任)领导组办公室设立在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由王全才兼任办公室主任。各乡镇也相应成立农业综合开发领导机构。2、 发挥区域优势,培育优势产业。集中资金,突出重点,通过建基地、强龙头、促链接,不断壮大草食畜、干鲜果、小杂粮、蔬菜四大主导产业,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带动农民增收。(1)建基地。结合中低产田改造,按照“山上抓特色,山下抓精品”的思路,建设以米家垣乡为中心的优质谷子基地、,以东张和北韩乡为中心的优质核桃基地、以张庄乡和响水河镇为中心的优质红枣基地,建设张庄乡高效农业园区,带

34、动全县蔬菜产业的发展(2)强龙头。重点扶持培育徐民牧业有限公司,神山土特产品开发公司和晋盛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挥其在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和增加农民收入中的龙头带动作用。(3)促链接。积极扶持张庄王峰黄花菜农民专业合作社、东亲食用菌生产专业合作社等专业经济组织,大力推动“公司十农户”、“公司十合作组织十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均衡各方面利益关系,指导龙头企业发展,架起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桥梁,实现有效对接。3、加大投入力度,实施多元开发。积极争取国家、省对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搞好县域内社会融资,吸纳民间资金,合理利用县财政资金,认真组

35、织项目区自筹资金。在项目立项上坚持高标准,公开条件,公平竞争,择优扶持,项目区乡镇政府对资金、土方、建设标准的到位做出承诺。在实现浮山县农业综合开发五年规划过程中,要在认真总结和坚持“十一五”期间开发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不断探讨和完善农业开发的投入机制、管理机制和经营机制,认真学习和引进先进地区的开发经验和成果,进一步增强浮山县农业开发的活力,为全县农业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4、 强化科技支撑,提高开发效益。项目建设在坚持以基础性建设为主的同时,加强与科研院所的联合,坚持走科技开发的路子。一是突出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和示范。二是推进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增强农产品的品

36、牌战略意识,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三是加强实用技术的推广和培训,通过印发技术资料、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等办法培训农民、服务农民,提高项目区农民的科技水平和文化素质。通过大面积、大范围的科技的运用,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效益。5、 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水平。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结合项目实施的实际,制定和细化有关制度。逐步形成完整、统一的农业综合开发制度管理体系。一是全面推行项目和资金公示制,实行“阳光作业”,建设“阳光工程”。通过在各种媒体公示计划和资金使用、群众投劳投工情况,接受农民群众和社会监督。二是积极开展项目招投标制,严格招标、评标、

37、议标和中标程序,选准、选优项目,保证工程质量,节约项目开支。三是严格执行县级报帐制,对资金使用实行制度化、标准化全程管理。明确统一承包工程、未承包工程、产业化项目的报帐流程,达到以县级为单位统一拨付、统一核算、统一报帐的资金管理目标。四是大力推行项目工程监理制。通过招投标确定专业监理单位,对土地治理项目的工程建设进行合同化、专业化的监理。五是坚持项目立项专家评审制。在申报计划和评审项目时,坚持择优选项,竞争立项,科学把关,民主决策。把项目审查的重点放在实地调查论证上,把项目选择的科学性放在所委托和聘请的大量专家技术人员的手上,把立项的着眼点放在开发的效益上,为农业综合开发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基础。 二一年七月十七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