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学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287464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5.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先秦文学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先秦文学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先秦文学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先秦文学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先秦文学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先秦文学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秦文学复习提纲.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先秦文学复习提纲先秦文学复习提纲 总体目标: 一、文学史的教学目标是:落实“文学本位、史学思维、文化视角观”,建立先秦诗歌、散文发展史的基本框架及其产生的文化背景,掌握有关典籍的常识,熟练阐述诗经、楚辞、左传、战国策、孟子、庄子的思想内容和文学成就。 二、文学作品选的教学目标 1、讲读篇目的目标 A、识记篇名、出处 B、背诵作为重要论证资料的有关篇段 C、理清段落层次,说明作品结构 D、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理解其艺术特色和主要表现手法 E、评价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上的认识价值 2、泛读篇目的目标 A、识记篇名、出处 B、确实读懂注释和原文 C、能分析概括作品的主要思想内容和主要艺术特色 三、作业训

2、练的目标 1、掌握各类题型的答题要求 A、填空题侧重考核文学史和作品选面上的知识,属识记能力范畴 B、名词解释侧重考核分析、归纳和概括要点的能力,属理解能力层次。 C、简答、论述题要求列出要点,征引材料、分析论证,属综合运用能力范畴。对作品的解读分析、鉴赏、概括亦属此类。 2、训练的重点是简答、论述题类。应从文学史的角度,用演绎法对讲读作品作高屋建瓴的把握,再从作品选的角度对泛读作品分析归纳,以充实有关论题。力求确立学生的学术思维模式。 这一阶段在精读与泛读的辩证关系上,侧重于精读,力求尽快进入解读、分析、鉴赏、评价作品的思维模式。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绪 论 第一节 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的发展轨

3、迹 教学要点: 传说时期的原始文化,文学的两种形态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 最早的文学形态;产生于劳动;诗、乐、舞结合、历史散文三个阶段、诗歌:楚辞。个性纷呈。 第二节 先秦文学的基本形态 教学要点: 诗歌和音乐的结合-音乐文学;歌、乐、舞的结合: 文、史、哲不分-历史散文文史不分,诸子散文文哲不分。 作者和作时难定。 第三节 先秦文学作者的演变 教学要点: 夏、商、西周初期的原始宗教文化,巫觋是文学的主要作者。 西周、春秋时期的文化分化,史官职能加强,历史典籍出现;一为记录,一为自作。 西周时期贵族教育的发展,贵族成为文化的垄断者,也成为文学的主要作者。同时有民间歌谣。 士阶层的出现和发展,他们

4、成为说理散文的创作者。还有楚辞作家。 重点:诗歌与散文的发展史: 诗歌:上古歌谣诗经楚辞 散文:神话甲骨爻辞尚书春秋 历史散文; 诸子散文。 系列作业: 1、结合作品的内容形式谈上古歌谣的特点 A、要点:内容:产生于劳动;与原始宗教联系密切;反映上古生活生产内容;口头性、集体性。 上古歌谣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 最初的歌舞往往就是他们日常生活情状的重演或是庆祝、祭典活动本身。原始歌舞的综合性是指原始歌舞诗、乐、舞三位一体的情状。 形式:句式简短;诗、乐、舞结合。 B、要求:结合作品论述,要引证作品,分析作品,论证观点。 2、整理出诗歌、散文的发展简史。 诗歌:诗歌。楚辞。乐府民歌。唐

5、诗。宋词。元曲。 第一章 上古神话 第一节 神话的概念、产生及记录 教学要点: 定义:神话是远古人民创作的一种口头文学,它以幻想的形式来反映自然界和社会生活。 产生: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对自然现象和社会问题没有科学认识,因而凭借想象,依据现实生活中的英雄人物来创造神话故事,表现他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美好愿望。 功能; 神话资料:无专书,杂见于群书,少且零碎。成因:年代久远;儒家思想。 山海经:成书 编选 数量多 神话学价值 第二节 中国神话的内容分类与民族精神 教学要点: 内容分为五类创世神话、始祖神化、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中国神话的民族精神忧患意识、厚生爱民意识、反抗意

6、识。 第三节 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与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教学要点: 以已观物、以已感物 具体形象的思维 感情体验 象征和隐喻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思维方法的影响、提供文学素材、文化心理的积淀 系列作业: 填空题 名词解释:神话 思考题: 1、结合作品谈谈中国神话的民族精神 2、结合作品谈谈中国神话对后世的影响 第二章 中国诗歌的光辉起点诗经 第一节 诗经介绍 教学要点: 性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书名:原称诗或诗三百,汉时尊为经,故称诗经。 篇数:305篇,另有笙诗6篇,有题无诗。 时代:作品产生于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成书约于公元前六世纪。 地域:约当于现今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湖北

7、北部一带。作者:民间诗和士大夫。 编辑:献诗、采诗、删诗诸说,乐官的重要作用。 分类: 风:风有十五国风,是各地的土风歌谣,是诗经中的精华,内容有爱情婚姻诗、战争徭役诗、农事诗、反抗剥削压迫的诗等。 雅:是朝廷的正声雅乐,用于诸侯朝会和贵族宴享。分大、小雅。大雅中多祭祀颂祖,小雅多怨刺。 颂:包括商颂、周颂、鲁颂,多为宗庙祭祀之歌。 用诗: 传诗:今文鲁、齐、韩三家诗,古文毛诗。 第二节 诗经的主要内容 教学要点: 祭祖颂歌、民族史诗、农事诗、宴飨诗、怨刺诗、战争徭役诗、婚恋诗 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特点 教学要点 诗体形式字词、章法、韵脚、节奏。 表现方法赋(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

8、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豳风七月)、比(比方,以彼物比此物,魏风硕鼠)、兴(触物兴感周南关雎秦风蒹葭)。 第四节 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要点: 创立抒情诗的传统。 风雅精神与文学革新。 比兴艺术传统的深广影响。 作品选: 讲读篇目与要点: 七月 1、农事诗,反映了西周早期农业生产情况与农奴的悲惨生活,对了解当时的历史、生产关系与农奴的处境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归纳各段的主旨。 2、是国风中最长的一篇。叙事按时间顺序铺陈排比,属于“赋”的表现手法。按月铺陈对后世民歌的影响。 3、前六段是重点,力求背诵。 关睢 1、婚恋诗。写一位男子对女子的爱慕、思念和追求; 2、叠句、叠字、双声、叠韵的

9、用法; 氓 1、弃妇诗。本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迫害。 2、归纳各段主旨,把握弃妇形象。 3、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蒹葭 1、恋爱诗。写对意中人追求的痴迷执著与追求未得的哀婉惆怅; 2、通过景物描写,渲染凄清气氛,为人物凄婉惆怅的情感和活动提供背景,构成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 3、以兴为主的表现手法; 4、重章对表现主人公长时间追求不懈的作用及一唱三叹的效果。 系列作业: 填题空、选择题 名词解释: 1、诗经 2、赋、比、兴 3、风、雅、颂 论述题: 1、结合作品谈谈诗经的思想内容 2、结合作品谈谈诗经的艺术特点 第三章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第一节 从甲骨卜辞到

10、春秋 教学要点: 散文的萌芽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 记言叙事文之祖尚书春秋。 第二节 左传的成书思想和叙事成就 教学要点: 一、左传 1、释名:相传鲁国史官左丘明为传述孔子所编春秋而作,故名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2、体例:是部编年体史书,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纪事翔实,全面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 3、站在用崇德尚礼的标尺评价。 4、作者与成书时代:今人认为书成于战国早期。 二、左传的思想 1、站在儒家的立场以崇德尚礼为尺度评价人事,鞭挞暴虐,歌颂仁德。 2、其进步性表现为:在天人关系上强调人的作用;在君民关系上重视民的作用,具有人本、民本思想; 三、左传的叙事成就 1、把春秋中

11、的简短记事发展为完整的叙事散文,通过历史事件的叙述和人物言行的描写以及直接议论作出评价,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体制的成熟。 2、善于描写复杂的战争,注重交待战争的因果过程和双方的对比变化。 3、叙事富有故事性、戏剧性,细节描写有虚构因素,情节曲折生动,用顺叙、倒叙、预叙等叙事方法,结构、布局严谨条理。 4、人物的言行描写,塑造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5、叙述语言词约意丰,外交辞令优美动听。 影响:叙事散文、小说、纪传文学。 第三节 国语和战国策 一 国语 教学要点: 一、国语的成书及体制 1、成书及作者:成书约在战国初,司马迁说作者是左丘明,但后人多否定,有争议。 2、体制:是一部国别史,分别记载

12、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事,时间起于周穆王,终于晋悼公。 二、国语与左传异同:国语的思想与左传相同,反映了儒家崇礼重民的观念;但国语侧重记言,左传侧重记事。国语的原始资料多,艺术加工少,文学成就不如左传。后人称左传为春秋内传,国语为春秋外传。 三、国语的记言特点:记各国贵族之言,有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生动形象。 四、国别史的特点对纪传的过渡意义。 二战国策 一、战国策的体制成书过程:战国策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史书,杂记西周、东周、秦、楚、齐、燕、韩、赵、魏、卫、宋、中山12国事。时间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主要记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的言行策略。作者大多是战国后期的纵横家。西汉刘向整理成书

13、,分为33卷,定名为战国策。 二、战国策的纵横家思想:政治上崇尚谋略,人生观上追求功名显达,历史观上肯定策士的重要作用,思想价值是反映了战国时代“士”阶层的崛起和士人精神的张扬,赞赏爱国思想、民本思想、亲贤的纳谏、不畏强暴。 三、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1、通过夸张想象描写生动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塑造了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2、铺张扬丽的语言 3、继承和发展了国语的体制,把一个人物的言行有集中,为以记人为中心的纪传体的成立开创了先河。 第四节 先秦叙事散文对后文学的影响 教学要点: 对后世史传文学的体例、叙事、语言的影响。 对后世散文提供了文本范式。 对后世小说的影响。 系列作业: 一、填空 二、名

14、语解释:左传、国语、战国策 三、论述题: 1、论左传的叙事成就。 2、比较分析左传国语战国策在叙事、记言和人物描写方面的特色。 第四章 先秦说理散文 第一节 先秦说理散文勃兴原因与发展轨迹 教学要点: 一、先秦说理散文勃兴的原因 1、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的变革。 2、文化的下移与士阶层的崛起。 3、士的历史使命与百家争鸣。 二、说理文体的发展与成就 1、语录体论语、墨子; 2、对话体孟子、庄子; 3、专题论文荀子、韩非子; 第二节 论语和孟子 一 论语 教学要点: 一、论语简介:论语主要记载孔子言论的语录体散文著作,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篡录。成书于战国初年。全书20篇492章,内容涉及哲学、政治、

15、教育、文艺等方面,为简短语录体散文。 二、孔子的思想:孔子是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体系是“仁”、“礼”,成为后世的统治思想。 三、论语的文学色彩: 1、语言深刻平实,含蓄隽永,富有形象性、哲理性。 2、从对话、神态中展现人物性格。 二孟子 教学要点: 一、孟子简介:孟子是继论语之后儒家学派的一部经典著作,主要记录孟子的政治主张和当时人的辨论。共7篇,是孟子及其弟子合著。成书于战国中期。 二、孟子的思想与个性:孟子在哲学上倡导性善论,以尽心养性召唤良知;在治理社会方面主张“王道”“仁政”,在伦理上主张君臣对等、民贵君轻。正因他藐视权贵,淡薄名利,故其性格刚直不阿,大胆泼辣

16、。 三、孟子散文的特色成就: 1、长于论辨、善用类比推理,欲擒故纵。 2、善用比喻和寓言说理,生动有趣。 3、感情激越,气势充沛。 第三节 庄子 教学要点: 一、庄子简介:是继老子之后的又一道家典籍,全书今存共33篇,分内、外、杂三部分,一般认为内7篇为庄周作,外篇、杂篇为其门人后学所作,是较成熟的哲学、社会学论文集,在诸子散文中其成就最高。 二、庄子的思想:在哲学观方面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形而上的本体论;在人生观上追求精神自由,以无待、逍遥、体道为最高人生境界;在社会观上抨击纷乱的社会现实,希望人们复返上古的淳朴社会。其愤世嫉俗、蔑视礼法权贵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巨大。 三、庄子散文的特色成就:

17、 1、表述观点的论据以寓言为主,想象奇幻,夸张荒诞,构成奇幻的形象世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2、语言WY恣肆,舒卷自如,节奏鲜明,音调铿锵,如散文诗。 第四节 荀子和韩非子 教学要点: 一、荀子简介:今存32篇,大多是荀子所撰,内容涉及政治、哲学、经济、文化,多为长篇专题学术论文,体系完整,论点明确,论证周密,标志着说理散文的成熟。 二、荀子与孟子的思想比较:孟子继承孔子仁义学说,尚王道,重义轻利,主张性善;荀子继承孔子礼乐学说,兼尚霸道,重义不轻利,主张性恶说,强调法制。 三、荀子散文的特色: 1、论题鲜明,说理层层深入,清晰透彻; 2、比喻用日常所见事物,深入浅出,浅显易懂; 二韩非子 一

18、韩非子简介:今本55篇,大部分是韩非自著,有少量窜入他人作品。 二、韩非的思想: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吸取了商鞅、申不害、慎到诸家学说,建立了以法治为主,法、术、势三结合的一套君主专制理论,主张用严刑峻法统治国家。 三、韩非子散文特色成就 1、多长篇大论,论点鲜明。以其论证周密,说理透彻,成为先秦说理散文的集大成者。 2、文风峻峭犀利,锋芒毕露,咄咄逼人。 3、有意识地收集、整理、创作寓言,不仅在先秦散文中数量多,而且多取材现实,平实中见奇妙。 系列作业: 1、填空 2、名词解释:论语孟子庄子荀子 3、论述题: 论述先秦说理散文体制的演变历程 以逍遥游为例谈庄子散文的特色成就 第五节 先秦

19、诸子散文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要点: 创立了说理文的体制:语录体对话体专题论文。 奠定了基本的议论方法形象表现多,抽象的概念推导少,富有感情性。 语言艺术的成就。 第五章 屈原和楚辞 第一节 屈原与楚辞简介 教学要点: 屈原的生平 屈原的作品:作品汉书艺文志载二十五篇,现学界确认的有二十三篇 1、离骚,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篇体制宏伟的自叙性抒情长诗。 2、九歌11篇是人神的恋歌。 3、九章9篇。,思想感情多与离骚相近。 4、天问是对历史与自然界的发问。 楚辞:一指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造的新诗体,形式自由,句法散文化,多用“兮”字,富有楚国的地方色彩。离骚为代表作,故又称“楚辞”,二指总集名,西

20、汉末年刘向辑录战国、西汉时期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 第二节 离骚 教学要点: 一、解题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认为是遭受忧患之意。 二、写作年代:当作于被楚怀王疏远,第一次流放到汉北时所作。 三、主要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自叙家世生平、自我修养,实现“美政”理想、兴盛宗国以及遭谗被疏,不屈抗争。第二部分写在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冲突中的苦闷彷徨和在艰难的选择中对宗国难以割舍之情。 四、主要思想:要点有三:忠君爱国;美政理想、抗争不屈;爱憎分明, 五、抒情主人公的人格形态:坚贞高洁 六、艺术成就: 1、美人香草的象征系统以及对诗经比兴手法的发展; 2、想象丰富、意境奇丽的浪漫主义色彩;

21、3、诗体形式:鸿篇巨制,句式自由; 4、语言:继承楚地民歌,多用“兮”字,用楚地方言; 七、地位影响: 1、是我国古代篇幅最长、影响最大的积极浪漫主义抒情诗; 2、成就了我国古代第一位大诗人,完成了古代诗歌由集体口头创作到作家个人创作的演进; 3、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除诗经以外的第二个源头楚骚的坚实地位 第三节 屈原的其他作品 教学要点: 九歌巫祭文化的诗歌呈现,巫的性别身份与妇性文学特征。 九章记事的传记性,写景与抒情。 天问对宇宙与社会的追问。 第四节 楚辞的其他作家 教学要点: 宋玉及其九辨。 楚辞新文体的形成宋玉赋的真伪。 屈原的地位影响: 1、人格精神、爱国情怀、斗士意志突破儒家温柔敦厚、明哲保身处世原则,为民族精神增添深沉刚烈之气。 2、其诗篇开创了诗歌发展的新纪元。 A、开创了文人创作的新纪元 B、开创了继诗经之后的又一新诗体 C、其浪漫主义与诗经现实主义成为古代诗歌的两大主流 D、美人香草象征手法的影响深远 系列作业: 一、填空题 二、名词解释:楚辞 离骚 三、论述题: 1、结合作品谈离骚的思想内容 2、分析离骚中抒情主人翁形象 3、联系诗经谈谈离骚的艺术特点与成就 4、谈屈原诗篇的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