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原理.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287797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7.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学成像原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光学成像原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光学成像原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光学成像原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学成像原理.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光学成像原理光学成像原理 光学成像原理简介 一个成像系统主要包含以下几个要素: 视场 :能够在显示器上看到的物体上的部分 分辨率 :能够最小分辨的物体上两点间的距离 景深:成像系统能够保持聚焦清晰的最近和最远的距离之差 工作距离:观察物体时,镜头最后一面透镜顶点到被观察物体的距离 畸变 :由镜头所引起的光学误差,使得像面上各点的放大倍数不同,导致变形 视差 :是由传统镜头引起的,在最佳聚焦点外物体上各点的变化,远心镜头可以解决 此难题。 图像传感器尺寸 :图像传感器有效的工作区域,一般指 的是水平尺寸。对所希望的视场来说,这个参数对决定预先放大倍数是 很重要的。多数图像传感器的长度与宽度之比是

2、 4:3 ,如下图所示。 预放大倍数 :是指视场与图像传感器尺寸的比值,这个过程是由镜头来完成的 系统放大倍数 :是指显示器上的图像与实际物体大小的比值,也就是整个系统的放大 倍数。它也可以写成预放大倍数与电子放大倍数的乘积,而电子放大倍数则是显示器 尺寸与图像传感器尺寸的比值。 分辨率 :分辨率的大小表征了对物体上细节的辨别能力,下图简单的说明了物体上的 两个方块区域成像到 CMOS/CCD相机上。可以看出,因为图像传感器上像素间的距 离已经确定,如果想要区分物体上很近的两点,它们之间必须隔开一定的距离。 与分辨率相关的术语有以下几个: 每毫米对线 :如上图所示,一对线是指一个红色的区域和一

3、个空白的区 域。分辨率就是用每毫米上对线的数量来表示,因此分辨率常常被看作是空间频率。 这个频率的倒数是指最小可分辨的物体上两点间的距离,用毫米来表示。这个参数可 以用来表征镜头或者相机的分辨率。 像素数 :数码相机的分辨率也可以用图像传感器的像素数来表示。如图所示,一对线 与两个像素相对应,换句话说,如果要使两个红色区域分开,就必须一个像素贡献于 红色区域,一个像素贡献于红色区域间的空白。 TV 线: 在模拟制式 CCD 相机中,用成像后可分辨的黑白线的数目来表示。这个值 是没有单位的,不能够与每毫米对线相混淆。 C/CS 接口: 这是工业界 CCD 和 CMOS 相机普遍使用的螺纹标准,螺

4、纹规格是 32 TPI ,即每英寸32线。如下图所示,对C接口,从后凸沿到像平面的距离是 17.526mm;而对 CS 接口,从后凸沿到像平面的距离是 12.5mm 。 一个 C 接口的镜头可以通过一个 5mm 的接圈接到 CS 接口的相机上。 光学镜头相关知识 焦点与焦距: 焦点是指一簇平行于光轴的平行光经过透镜以后,汇聚成的一点。而焦 距则是镜头的主平面到焦点之间的距离,由于镜头一般有数片凸透镜和凹透镜组成, 所以无法直接判别主平面的位置但通过严格的计算可以得出。要注意后焦面与焦平面 的区别,后焦面是指镜头的最后一片透镜到成像面的距离,如下图所示: 光圈系数: 光圈是用来控制镜头进光量的大小,在光学上称作孔径光阑。 对于不同的镜头而言,光阑的位置不同,焦距不同,入射瞳直径也不相同,用孔径 来描述镜头的通光能力,无法实现不同镜头的比较。所以一般采用相对孔径的方法 来表示,即相对孔径= 镜头焦距 / 入射瞳直径 = f/d 在成像系统中,对光圈 的调节是很重要的,它可以控制进光量,调节曝光;同时,减小光圈能够提高系统 的景深,并提高成像的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