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期末复习题整理.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88010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5.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学期末复习题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免疫学期末复习题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免疫学期末复习题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免疫学期末复习题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免疫学期末复习题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免疫学期末复习题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学期末复习题整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免疫学期末复习题整理 免疫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 1. 免疫:指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再感染有抵抗力,不患病,即抗感染。 2. 免疫防御:指动物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和侵袭的能力,又称抵抗感染。 3. 免疫自身稳定:是指清除体内变性、损伤以及衰老的细胞,维护内环境稳定的功能。该功能异常可导致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4. 免疫监视:由于各种体内外因素影响,正常个体的组织细胞也可不断发生畸变和突变。免疫监视具有识别、杀伤与清除体内突变细胞的功能。 5. 免疫器官:指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组织结构的统称。 6. 免疫细胞:是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的统称。 7. 抗原:是指凡是能刺激机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之结合

2、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8. 免疫原性:是指抗原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9. 反应原性:是指抗原能与相应的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特性。 10. 抗原决定簇:是指暴露在抗原分子表面具有特殊立体构型和免疫活性的化学基团,也称抗原表位。 11. 完全抗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抗原性的物质。 12. 抗体:是由抗原致敏的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的并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13. 免疫球蛋白:是指具有抗体活性及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14. 可变区:多肽链的N端区域的氨基酸排列顺序随抗体特异性不同而有所变化,故称为可变区。 15. 超变区

3、:免疫球蛋白V区氨基酸序列,经统计分析后发现各有3个特殊区域,在这些区域内氨基酸序列的变化大大超过V区的其他部分,这些区域就称为超变区。又称高变区、互补决定区。 16. Fab片段:即抗原结合片段,每个Fab段由一条完整的轻链和重链的VH和CH1功能区构成,可以与抗原表位发生特异性结合。 17. Fc片段:即可结晶片段,相当于IgG的CH2和CH3功能区,无抗原结合活性,是抗体分子与效应分子和细胞相互作用的部位。 18. J链:又称连接链,是由浆细胞合成的富含半胱氨酸的一条多肽链。J链可以连接Ig单体形成二聚体、五聚体或多聚体. 19. 绞链区:Ig二条重链之间二硫键连接处附近的重链恒定区,即

4、在CH1和CH2之间,有一个可转动的区域,称为铰链区。 20. 单克隆抗体:是由识别一个抗原决定簇的B淋巴细胞杂交瘤分裂而成的单一克隆细胞所产生的高度均一、高度专一性的抗体。 21. 细胞因子:是一类能在细胞间传递信息、具有免疫调节和效应功能的蛋白质或小分子多肽。 22. 白细胞介素:是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或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类主要负责信号传递,联络白细胞群,调节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作用的细胞因子。 23. 淋巴因子:指由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 24. 集落刺激因子(CSF):选择性刺激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成某一细胞谱系的细胞因子的统称。 25. 干扰素:是由干扰素诱生剂诱导动物细胞后产生的一

5、类具有高活性,多功能的可溶性糖蛋白。 1 26. 肿瘤坏死因子:主要由脂多糖(LPS)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无明显种属特异性,根据来源和结构不同,TNF可分为型和型 。 27. 补体: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及组织液中的一组具有酶样活性的不稳定的球蛋白,可以补充抗体的作用,故称补体 。 28. 白细胞分化抗原:是指白细胞(还包括血小板、血管内皮细胞等)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和分化的不同阶段及细胞活化的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一类细胞表面分子。 29. 白细胞分化抗原分子(CD):国际上应用单克隆抗体鉴定的同类分析法,将同一抗原的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归为一个分化群. 30. 黏附分

6、子:是指由细胞产生、存在于细胞表面、介导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一类糖蛋白分子。 31. 组织相容性:指器官或组织移植时供者与受者相互接受的程度。 32. 组织相容性抗原:诱导排斥反应的抗原称为组织相容性抗原,也称为移植抗原。 33.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是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的基因,是由一组高度多态性基因组成的染色体区域。 34. 趋化作用:是指吞噬细胞随所处环境中某种可溶性物质浓度的梯度有低浓度向高浓度方向定向运动的现象。 35. 趋化因子:能吸引吞噬细胞发生定向运动的化学物质。 36. 特异性免疫:是动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由于受抗原异物的刺激后而形成的有针对性的

7、免疫力。 37. 免疫应答:抗原性物质进入机体后激发免疫细胞活化、分化和效应过程称之为免疫应答 38. 细胞免疫:凡是由免疫细胞发挥效应以清除异物的作用即称为细胞免疫。 39. 体液免疫:是由B细胞系产生的抗体参与的免疫应答。 40. 沉淀反应: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在适量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物,称为沉淀反应。所用抗原称为沉淀原,抗体称为沉淀素。 41. 疫苗:是指用病原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制成的生物制品,用于免疫预防。 简答题 1、试述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主要由Ig的V区空间结构决定的。在体内表现为抗细菌、抗病毒、抗毒素等生理学效应;在体外可出

8、现抗原抗体反应。 激活补体:IgG、IgM类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可经经典途径激活补体;聚合的IgA、IgG4可经旁路途径激活补体。 穿过胎盘:IgG可穿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免疫调节:抗体对免疫应答具有正、负两方面的调节作用。 2、T细胞亚群分类及其功能。 答:辅助性T细胞:辅助B细胞识别抗原,产生抗体; 杀伤性T细胞:杀伤病毒感染细胞,肿瘤细胞; 抑制性T细胞(Ts):抑制B细胞产生抗体,免疫调节的作用 迟发型变态反应性T细胞:释放多种淋巴因子导致炎症反应。 3、简述细胞因子共同的基本特征。 答:细胞因子产生的多源性;生物学功能的多样性:刺激造血功能,参与调节炎症反应,抗感染、抗肿瘤作用,免疫

9、调节作用;生物学活力的高效性;合成分泌的快速性;生物学作用的双重性。 4、细胞因子的功能 答:介导和调节天然免疫: 2 被病毒感染的细胞识别病毒双链RNA NK细胞杀伤病毒感染的细胞 细菌的脂类和真菌细胞的脂类因结构不同而被识别 介导和调节特异性免疫 刺激造血细胞生成和分化 5、什么叫补体、补体系统? 答: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及组织液中的一组具有酶样活性的不稳定的球蛋白,可以补充抗体的作用,故称补体,包括30余种可溶性蛋白和膜结合蛋白,故称补体系统。 6、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答:溶解细胞:补体系统被激活后,可在靶细胞表面形成膜攻击复合物从而导致靶细胞溶解 参与炎症反应:补体系统激活过程中产

10、生多种具有炎症介质作用的活性片段,对中性粒细胞有强烈的趋化作用,并可与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相应受体结合,释放血管活性物质,产生和促进炎症反应。 调理吞噬作用:含有C3b和C4b片段的免疫复合体作为调理素可与巨噬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从而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杀伤活性。 加速清除免疫复合物: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的片段,结合免疫复合物后可通过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对免疫复合物的清除 调节免疫应答:补体成分可与多种免疫细胞相互作用,促进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补体还参与调节多种免疫细胞效应功能,加强免疫应答和免疫效应 7、简述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本原理。 答:基本原理是:使小鼠免疫脾细胞与小鼠

11、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每一个杂交瘤是用一个B细胞融合而产生的克隆。这种细胞既保持了骨髓瘤细胞大量无限增殖的特性,又继承了免疫B细胞合成分泌特异性抗体的能力。将这种融合成功的杂交瘤细胞株体外扩增或接种于小鼠腹腔内,则可从上清液或腹水中获得单克隆抗体。用这种方法制备的抗体具有结构高度均一,特异性强,无交叉反应等特点。 8、白细胞分化抗原的主要功能. 答:参与识别抗原、捕捉抗原、促进免疫细胞与抗原或免疫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介导免疫细胞间、免疫细胞与基质间的黏附作用。 在免疫应答的识别、活化及效应阶段均发挥重要作用。 9、黏附分子的功能。 答:参与免疫细胞的发育和分化;参与免疫应答和免疫应答

12、的调节;参与淋巴细胞的再循环;参与炎症反应;参与调节免疫细胞的凋亡。 10、MHC和MHC分子的的概念。 答: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是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的基因,是由一组高度多态性基因组成的染色体区域。在对组织移植的排斥反应中起决定作用的只是MHC中有限的基因编码的分子,称之为I类和II类的MHC分子,即一些能提呈抗原的分子。 11、MHC分子的功能是什么? 答:对蛋白质抗原的处理与递呈 调节免疫应答 : 抗原肽-MHC-TCR三分子复合体启动免疫应答 MHC是协同刺激分子 MHC限制性 对免疫应答强弱的影响 参与T细胞分化过程 诱导同种免疫应答 3 12、参与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包括

13、哪些?在抗感染免疫中各自发挥什么作用? 答:1、吞噬细胞 巨噬细胞:存在组织器官中,巨噬细胞可主动吞噬、杀伤和消化病原微生物等抗原性物质,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中也起重要作用。 中性粒细胞:具有强大的非特异性吞噬杀菌能力,在机体抗感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 2、自然杀伤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除可杀伤肿瘤细胞外,还可杀伤病毒感染的细胞、较大的病原体(如真菌和寄生虫)、自身的某些组织细胞、同种异体移植物组织细胞等,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参与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3、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的胞浆内有许多嗜酸性颗粒,其生命周期短,嗜酸性粒细

14、胞可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同时释放出一些酶类,如组胺酶、芳香硫酸酯酶B和磷脂酶D等,具有IgE Fc受体。内含主要碱性蛋白,能直接杀伤寄生虫。 4、嗜碱性粒细胞:这类细胞的颗粒内含有组织胺、肝素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等。肝素有抗凝血作用,组织胺可改变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过敏性慢反应物质是一种脂类分子,能引起平滑肌收缩。机体发生过敏反应与这些物质有关。 13、试述吞噬细胞吞噬异物的过程。 答:吞噬细胞粘附于炎症部位的血管内皮;穿过内皮细胞间隙进入组织;趋向侵入的微生物;识别和吞入微生物,吞噬细胞内形成吞噬小体和吞噬溶酶体,并发生脱颗粒;杀灭和消化微生物。 14、影响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因素? 答:抗原方面

15、:抗原的性质,抗原的用量,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佐剂的作用; 动物机体方面:营养状况,年龄因素; 自然因素方面:气候、温度和湿度等对机体的免疫力也有一定影响。 15、机体的屏障有哪些? 答:皮肤与粘膜:皮肤和黏膜的的物理屏障;皮肤与粘膜分泌物的化学屏障作用;皮肤与某些腔道粘膜表面的正常菌群的微生物屏障作用。 血-脑屏障; 血-胎屏障。 16、简述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基本特性? 答:特异性:任一抗原表位只能选择其中一个具有相应表位受体的淋巴细胞与之特异性结合,因而免疫应答对不同的抗原是特异的; 多样性:生物体含有无数个淋巴细胞克隆,免疫系统可与多种多样的抗原物质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记忆作用:免疫应答

16、过程中产生记忆细胞,再次遇到相同的抗原,即能迅速大量扩增,作出反应。 自限作用:免疫应答效果随时间而逐渐消失; 区别自身和非自身:正常情况下,生物体的免疫系统能区别外来抗原和体内潜在的自身抗原。对前者发生免疫应答,将之清除;对后者无反应。 17、体液免疫的效应? 答:抗体分子的中和作用:由于抗体分子有特异识别作用,它可与侵入机体的病毒或外毒素分子结合,从而阻断了病毒进入细胞的能力或中和了外毒素分子的毒性作用。从而发挥了抗体分子的保护作用。 抗体分子的调理作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以及中性粒细胞的表面,都带有IgG或IgM分子的Fc受体或补体分子受体。因此,由抗体与抗原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极易被这种具有

17、吞噬功能的免疫细胞所吞噬杀伤或降解并被排除。 补体介导的细胞溶解作用:补体分子可经经典活化途径或旁路活化途径溶解靶细胞。但补体分子在无抗体分子存在时,不能被活化。因此,抗体分子可借补体的作用溶解细胞,被溶解的细胞再经吞噬细胞系统 4 加以排除 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凡是具有IgG Fc段受体的吞噬细胞或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都能参与这种作用。因此参与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的细胞可有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杀伤细胞等。 粘膜免疫功能:粘膜表面或分泌液中含有特异性抗体,菌体抗原,荚膜抗原,菌毛抗原。 21、简述细胞免疫的效应 答:抗感染免疫:分泌细胞因子,增强吞噬细胞的功能,产生干扰素

18、可阻止病毒复制; 迟发型变态反应:产生淋巴因子,导致局部引起炎性反应; 移植排斥反应:因供体和受体之间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差异,出现移植排斥反应; 抗肿瘤免疫:表达特异的肿瘤抗原,激活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增加抗肿瘤免疫。 22、简述血清学反应的一般规律 答:1、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2、抗原与抗体是分子表面的结合,具有可逆性 3、抗原与抗体是按一定的比例结合 4、抗原与抗体反应的阶段性 5、抗原与抗体反应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23、简述影响血清学反应的因素。 答:抗体:抗体的来源、浓度、抗体的特异性与亲和力均会影响血清学反应; 抗原:抗原的理化性状、抗原决定簇的数目和种类等均可影响血清学反应的

19、结果; 电解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后,电解质参加沉淀或凝集反应; 酸碱度:反应必须在合适的pH环境中进行,过高或过低pH使抗原-抗体结合物解离,导致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温度:温度与反应速度有密切关系,过高或过低温度使抗原-抗体结合物解离; 时间:试验的结果应在规定的时间内观察。 24、简述何谓凝集反应?凝集反应原理及反应类型。 答:凝集反应: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在一定条件下,抗原颗粒相互凝集成肉眼可见凝集块的反应。 直接凝集试验 反应类型:玻片凝集试验、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 原理:颗粒性抗原直接与相应抗体反应,可出现肉眼可见凝集块现象。 5 间接凝集试验 反应类型:正向间接凝

20、集试验、反向间接凝集试验、间接凝集抑制试验、协同凝集试验。 原理:可溶性抗原吸附于与免疫无关的小颗粒载体表面,此吸附抗原的载体颗粒与相应抗体结合,在有电解质存在的适宜条件下发生凝集反应。 25、简述何谓沉淀反应?沉淀反应原理及反应类型。 答:沉淀反应: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在适量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物的反应。 原理:可溶性抗原与抗体结合,在适量电解质存在下,可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物。 反应类型:环状沉淀试验、絮状沉淀试验、免疫扩散试验、免疫电泳试验。 25、何谓先天性免疫、获得性免疫?两者有何区别? 答:先天性免疫:是动物体种族进化过程中得到的非特异性天然防御机能。动物出生就具有

21、 的,由遗传因素所决定。 获得性免疫:是动物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受到某种病原体或其有毒产物刺激而产生的防御机能。包括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区别:先天性是非特异性的,是机体与生俱来的维护健康的功能,这种免疫本能地对所有外来物质、病菌、异物等具有排异和吞噬作用,它包括皮肤与粘膜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细胞吞噬作用以及人体正常体液和组织中的抗菌物质。而获得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具有特异性,即对某一种疾病具有免疫作用。 26、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 答:疫苗方面: 1、疫苗质量 疫苗质量是免疫成败的关键因素。弱毒苗没有足够活力的抗原,灭活苗抗原含量不够,油乳苗出现破乳现象等,均为疫苗质量问题,均可影响免疫

22、效果。 对策:从正规生产单位购买疫苗,保证疫苗效价和抗原含量以及疫苗的正常理化性状等,确保疫苗质量和免疫效果。 2、疫苗保存和运送 疫苗保存和运送是免疫预防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保存与运送不当,会使疫苗质量下降,甚至失效,从而降低免疫效果或造成免疫失败。 对策:湿苗和冻干苗应低温冻结保存,灭活苗应于28下保存,严防冻结,确保免疫效果。 3、疫苗选择不当 选择疫苗时,要考虑制备疫苗的血清型与本地流行的传染病病原体,血清型要一致;另外根据免疫动物的、年龄、抵抗力、生长情况,选择适合的疫苗进行免疫接种。 4、疫苗稀释剂 疫苗稀释剂的合格与否直接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未经灭菌或受污染而将杂质带进疫苗,不

23、使用专用稀释剂(如鸡马立克),饮水免疫时水质有问题或饮水器未消毒并未充分清洗,这些都会造成免疫失败。 对策:正确选择和使用合格的疫苗、稀释剂,选择国家定点生产厂家生产的优质疫苗。 5、疫苗的使用 在疫苗的使用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影响免疫效果,例如疫苗稀释方法,饮水免疫、气雾免疫、接种途径、免疫程序等都是影响免疫效果的重要因素。 对策:各环节均应高度重视,按要求严格执行,不得自行改动,另行其事。 6、不同疫苗的相互干扰作用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有干扰作用的活疫苗同时接种,会降低机体对某种疫苗的免疫应答反应。 6 原因:一是两种病毒感染的受体相似或相等,产生竞争作用;二是一种病毒感染细胞后产生干扰素,影

24、响另一种病毒的复制。 对策:尽量避免疫苗联合使用,二者要间隔1周以上接种。 非疫苗方面: 动物机体方面 遗传因素:动物机体对接种抗原的免疫应答在一定程度上是受遗传控制的,因此不同品种,甚至同一品种不同个体的动物,对同一种抗原的免疫反应强弱也有差别。 营养状况:动物的营养状况也是影响免疫应答的因素之一。维生素及氨基酸的缺乏都会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影响淋巴细胞的分化、增殖、受体表达与活化,免疫保护力强度导致体内的T淋巴细胞、NK细胞数量减少,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下,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降低,因而营养状况是不可忽视的。 母源抗体的干扰:若母源抗体水平过高,反而干扰了后天免疫,不能产生应有的免疫应

25、答。高母源抗体干扰活疫苗毒株在体内的复制,从而影响免疫效果。 对策:通过母源抗体水平的检测,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提倡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同时免疫的方法,使活疫苗中和一部分母源抗体后,使每个动物的抗体处于相同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以后的抗体达到整齐一致. 环境因素: 1、应激反应 应激刺激时,机体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此激素的增加能显著损伤T淋巴细胞,对巨噬细胞也有抑制作用,并可增加IgG的分解代谢。所以,当动物处于应激反应敏感期时接种疫苗,就会减弱其免疫力。 2、卫生状况 环境卫生状况不良,圈舍及周围环境中存在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在使用疫苗期间动物已受到病原的感染,这些都会影响疫苗免疫的效果,导致免

26、疫失败。 其他方面: 疾病的影响 1、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影响:有些疾病严重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引起免疫抑制。动物发病期间接种疫苗,还可以产生严重的反应,甚至引起死亡。 2、野毒早期感染或强毒株感染:机体接种疫苗后需要一定时间才能产生免疫力,而这段时间恰恰是一个潜在的危险期,一旦有野毒入侵或机体尚未完全产生抗体之前感染强毒,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造成免疫失败。 3、当地流行病原与疫苗血清型不同:有些病的病原体含有多个亚型,动物感染的病原与使用的疫苗毒株,在抗原上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或不属于一个血清型,从而导致免疫失败。 免疫程序 养殖场需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和本场实际而制定合理免疫程序。 27、重要的抗原物质有? 答;细菌抗原;毒素抗原;寄生虫抗原;血型抗原;病毒抗原。 28、补体的生物学特性? 答:1、补体的含量相对稳定:肝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是补体合成和分泌的主要细胞。 2、对理化因素的作用敏感:补体蛋白多为糖蛋白,理化性质变化较大,性质很不稳定。 3、补体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并被激活 4、不同动物血清中补体的含量不一 5、补体代谢率高。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