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1000吨珍稀杏鲍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290572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6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1000吨珍稀杏鲍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产1000吨珍稀杏鲍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产1000吨珍稀杏鲍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产1000吨珍稀杏鲍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产1000吨珍稀杏鲍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1000吨珍稀杏鲍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1000吨珍稀杏鲍菇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年产1000吨珍稀杏鲍菇生产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第一章 总 论11.1 项目概要11.2 项目提出的背景21.3 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5第二章 8第三章 9第四章 技术与装备124.1 产品简介124.2 工艺流程与工艺区划124.3 技术方案154.4 设备选择18第五章 生产模式与产业化205.1 产品生产特性205.2 产业化开发205.3 农户收益分析225.4 项目带动作用23第六章 物料供应和公用设施246.1 物料供应246.2 动力要求246.3 动力用量及公用设施246.4 仓库及运输25第七章 建厂条件与园区布置257.1 厂址条件257.2 市政配套26第八章 项目建

2、设方案278.1 项目的构成和范围278.2 生产环境要求278.3 总图278.4 土建288.5 通风、空调298.6 气体动力298.7 给水排水308.8 电气328.9 通信、信息33第九章 组织机构、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339.1 组织机构339.2 劳动定员349.3 人员培训34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3611.1 固定资产投资估算3611.2 流动资金估算3711.3 项目总投资3811.4 资金筹措38第十二章 经济分析3812.1 基本数据3812.2 财务评价4012.3 经济分析主要结果4212.4 综合评价42I 附表:表B1-1 总投资估算表表B2-1 项目总投

3、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表B3-1 总成本费用估算表表B4-1 利润与利润分配表表B5-1 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表B6-1 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表B7-1 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II 附 图: 1公司区域位置图2公司总平面布置图3生产车间工艺区划图III 附件:公司营业执照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概要1.1.1 项目名称年产1000吨珍稀杏鲍菇生产项目1.1.2 内容提要杏鲍菇,中文名为刺芹侧耳,商品名为杏鲍菇,其菌肉肥厚,菌盖和菌柄质地脆嫩,具有淡淡的杏仁味,是味道极好的一种菇类,被称为“平菇王”、“草原上的牛肝菌”。美国食用菌界认为,杏鲍菇是侧耳属中风味最好的食用菌。每100克杏鲍菇干物质中,粗

4、蛋白的含量为25%、脂肪1.4%、粗纤维6.9%、氨基酸总量16.6%、维生素E7.6毫克及钙、磷、铁等矿物元素。杏鲍菇还含有丰富的寡糖,是灰树花的15倍、金针菇的3.5倍、真姬菇的2倍。杏鲍菇在国内外市场上极为畅销,需求量快速增长,每吨售价达1400020000元人民币,价格看好,效益可观,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优质食用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各国推荐栽培这种食用菌,使杏鲍菇的研究和推广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2008年,我国政府将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列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我国仅有广东、河南少数几个地方在进行杏鲍菇栽培,多以传统的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为主,总体技术不成熟,生产不规

5、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珍稀杏鲍菇产业的发展。中国农科院张金霞研究员分析指出,我国珍稀食用菌上升的幅度比较快,每年都在成倍增长。本项目为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其使用可调控厂房,先进的流水线、自动化控制系统,达到生产机械化、操作自动化、控制智能化、工艺标准化,具有立体集约化栽培、周年化生产的特点,实现了产品绿色、优质、高产,是现代高效设施农业的典型。项目计划总投资1900万元,用地面积13亩,新建4682平方米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基地,形成年产1000吨珍稀杏鲍菇的能力。项目达成后,实现年营业收入1300万元,利润率24.8%,投资回收期 4.16年(含建设期)。1.2 主要经济指标表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序号名 称单 位 数 据备注1年产杏鲍菇吨1000达产年2总投资万元1900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万元1720铺底流动资金万元1803营业收入万元1300达产年平均4新增员工人495购置生产设备、仪器数量万元11576用电设备装设功率KW6007自来水消耗量吨/月15008用电消耗量KW/月1430009利润总额万元323达产年平均10销售利润率%24.8达产年平均11投资利润率%17达产年平均12财务内部收益率%23.2113财务净现值(ic=10%)万元1549.9914投资回收期年4.16含建设期(半年)15盈亏平衡点%59.9产量表示第二章 工艺技术与装备2.1 工艺流程与工艺区划2.1.

7、1工艺流程杏鲍菇工厂化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图1: 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工艺流程图2.1.2 杏鲍菇主要生产技术培养基原料的筛选培养基的主要原料有: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米糠、麦秸、贝化石,研究不同原料中的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含量对食用菌的影响。原料配方不同菌株对培养基成分的需求不同,结合工厂化栽培方式的特点和原料特性,研制符合不同菌类种性及腐性的配料,实现培养基最高转化率和原料最低成本。拌料(自动搅拌机)培养基含水量影响着菇蕾疏密度,影响到食用菌的产量、质量,研究不同菌株所需培养基最佳含水量。装瓶(自动装瓶机)将培养基均匀一致地装入菌瓶,并使培养基处于上紧下松状态,以利于菌丝发菌,使菌丝在最短时间内

8、吃料完毕。灭菌(灭菌柜)利用高温、高压的饱和蒸汽将培养基中的微生物(含孢子)全部杀死,使培养料处于无菌状态,并使培养料经过高温高压后将一些大分子物质如纤维素、半纤维素等进行降解,有利于菌丝的分解与吸收。优质菌种的选育从国内外搜集杏鲍菇菌株,研究分析不同菌株的生长势、培养和栽培过程中的形态特征以及菌株产量和质量性状,筛选菌株稳定性强、产量和质量性状达到国际同类水平的适合工厂化栽培的优良菌种。接种(全自动液体菌种接种机)最大限度地降低菌种感染几率,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和均匀性。 菌丝培养(培养室、智能化控制系统)培养室内配置空调、湿度发生器、净化通风系统,保证室内温度、湿度、CO2浓度满足工艺要求且分

9、布均匀,以利于菌丝体培育。利用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对培养室的智能化控制。搔菌(自动搔菌机)在出菇前须经过搔菌处理,以去除覆盖在瓶口的菌皮,然后再补充一定的水分,让菌丝在最短时间内现蕾。搔菌手段不理想,容易损害菌丝体,延缓出芽时间,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出品的商品性状。生育(生育室、智能化控制系统)室内温度、湿度、CO2浓度和光照度满足工艺要求,以利于催蕾生长。通过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对生育室的智能化控制,减少人为因素对食用菌品质的影响。采收包装鲜品的包装形式对其保鲜期有较大影响,在包装过程中既要充分保存鲜品水分,又要延长食用菌的保鲜期。2.2 设备选择2.2.1主要设备和仪器本项目所需主要设备和仪器

10、见表4。表4:主要设备和仪器序号设备名称供应商1脉动真空蒸汽灭菌锅国鑫公司2自动装瓶机国鑫公司3自动搬筐机国鑫公司4液体自动接种机国鑫公司5液体菌种发酵罐国鑫公司6液体菌种罐灭菌器国鑫公司7液体菌种罐空气净化系统国鑫公司8气管移动椭圆轨道(含无菌气体分配器)国鑫公司9侧翻搔菌机国鑫公司10气动挖瓶机国鑫公司11物流天车机械手国鑫公司12蘑菇削根机国鑫公司13拌料机及办理送链配套国鑫公司14自动进出料仓国鑫公司15配料料仓国鑫公司16生育室移动床架国鑫公司17生育室固定床架国鑫公司18生育室移动平台国鑫公司19输送线国鑫公司设备清单详见附表。第三章 生产模式3.1 产品生产特性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按

11、工艺划分,可分为培养期、生育期两个阶段。3.1.1培养期工艺路线:培养基原料筛选原料配方拌料装瓶灭菌接种菌丝培养搔菌该阶段共需33-34天,占整个生产周期的60%。该阶段集中了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环节中95%的关键技术,需要配置大量的专业化设备,投资金额大,维护成本高。3.1. 2生育期工艺路线:生育出菇采收包装该阶段共需19-20天。杏鲍菇菌瓶经公司制作成功后,菌丝已发满,其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较低,在可调控生育房内即可完成。第四章 物料供应和公用设施4.1 物料供应在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培养基主要原料为玉米芯、棉籽壳,及麸皮、玉米粉、大豆皮、贝壳粉、米糠等辅料。原料采购范围以重庆、四川等粮食主产区为

12、主,全部在我国国内采购。表5: 本项目主要原辅料供应一览表序号名 称用量单价总价1玉米芯、棉籽壳2.7吨/天900元/吨2430元2麸皮、玉米粉1吨/天1800元/吨1800元3大豆皮、米糠、贝壳粉1.1吨/天1800元/吨1980元合计:4.8吨/天6210元4. 2 动力要求本项目主要动力为水、电、饱和蒸汽。 软化水 电阻率(MCM、25):0.5 压缩空气 露点:-40 含油量:0.01mg/m3 微粒:0.01m4. 3 动力用量及公用设施4.3.1 动力用量本项目动力用量见表6。表6: 动 力 用 量 表序号名 称单位容量备 注1压缩空气m3/h2002循环冷却水吨/天503软化水m

13、3/h0.44用电设备装设功率KW6004. 4 仓库及运输4.4.1仓库本项目的产品原材料库、成品库及辅助材料库均置于生产厂区。4.4.2 运输原材料及成品的厂外运输主要由汽车、冷藏车,必要时采用铁路运输。运输力量主要委托社会运输部门承担。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5.1 项目的构成和范围5.1.1项目设计内容本项目设计建设生产、办公用厂房,设计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线,形成年产1000吨食用菌杏鲍菇的生产能力。主要内容如下:建设菇房4682 m2、生产及辅助用房面积660 m2。 购置生产用主要仪器设备100台(套)。5.1.2 项目设计范围本项目为杏鲍菇菌种实验室、培养房、生育房,及相关的制冷系统、

14、通风净化系统、加湿系统、动力、智能化控制等附属设施。5. 2 生产环境要求生产环境对杏鲍菇产品的优良品率有决定性影响,需采用先进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设备,通过通风净化工程创造无菌和洁净环境满足生产需要,尽量提高周边环境的优良率,以减少工程投资和运行成本。5. 3 总图本项目新征土地13亩,建筑占地面积约4682m2。规划建筑及数据见表7。表7:项目规划主要建筑数据表建筑名称楼层建筑面积()造价(元)总价(元)培养房1237210002372000生育房1231010002310000合计46824682000按功能分区大致可分为生产区、生产辅助区部分。根据生产的工艺特点,并考虑环保以及消防和厂内

15、管网敷设等方面的要求,生产厂房布置在厂区的中部。厂区主干道为6m,次道路为5m,各建筑物之间的间距均符合消防防火规范要求。室外构筑物如消防栓管、污水处理池等布置在厂区的绿化带的地下。总平面规划详见附图。5.4 土建本项目主要建筑共计2栋,分别为杏鲍菇培养房、生育房。培养房建筑生产类别为戊类,耐火等级二级。整个建筑长宽约为71.9m33m,单层。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地上采用钢结构材料。生育房建设生产类别为戊类,耐火等级二级。整个建筑长宽约为70m33m,单层。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地上采用钢结构材料。生产厂房平面功能分区明确,流线清楚,生产区位于建筑中心,以减少外界干扰。生产人员在换鞋、更

16、衣、风淋后到达生产区。支持区主要布置有:低压变电站、空压机房、锅炉房、原料库、维修间等。5.5 给水排水5.5.1 给水系统给水水源为城市自来水,厂区引入一根DN500mm的给水管,并在厂区内部形成环网。生活用水标准:50L/人班,K=1.5;浇洒、绿化用水标准:1.5L/ m2d;生产用水标准:以工艺设备使用量为准。室外消火栓用水量:40L/S,144 m3/h,288 m3/次;5.6 供电本项目用电负荷性质为一、二级负荷,其中消防负荷、应急照明等为一级负荷,项目用电设备装设功率600KW。5.6.1 电照低压配电系统(380/220V)带电导体采用三相四线制,接地采用TN-S系统。配电方

17、式采用树干、放射式混合配电系统。生产厂房内设置保护接地、抗电磁干扰接地、防静电接地、共用接地装置等。厂房内基本采用荧光灯照明(照度可分区控制),各区域照度如下:生产区 150Lx走道及更衣室 250Lx动力区 150Lx除一般荧光灯照明外,在生产区内设置应急照明灯,在主要出入口、疏散走廊设置应急标志灯。5.7 控制系统全厂动力设施监控系统(FMS)包括:中央智能化控制工作站、现场控制器、监控器、过程仪表及执行机构、控制电缆及附属设备。第六章 组织机构、劳动定员6.1 组织机构组织机构图见图2。总经理 副总经理2名总 务 部2人财务部 2人供销部 5人生产设备部1人品管部2人监控中心 4人菌种培

18、育中心4人 疏蕾采收削根包装120人搅拌装瓶灭菌挖瓶10人1人搔菌4人生育室清洗搬运6人设备维护4人接 种3人冷却3人锅炉2人 后勤3人 门卫食堂6人图2 :组织机构图6.2 劳动定员本项目共需员工49人。第七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7.1 固定资产投资估算7.1.1投资估算范围根据设计方案,新建食用菌工程厂房,建筑面积4682M2,形成年产为1000吨珍稀杏鲍菇,总投资主要包括:配置国内生产设备、新建厂房等。7.1.2投资估算办法及说明7.1.2.1工程费用国内生产设备:按设备清单价进行计算。建筑工程费:根据设计方案进行估算,投资参考同类企业的造价指标估算。7.1.3 投资估算结果本项目固定资

19、产为1900万元。详见总投资估算表(附表B1-1)。按固定资产投资费用划分的估算表如下。表8:固定资产投资费用划分的估算表序号项目名称估算投资 (万元)占投资比例(%)1建筑工程费468.227.22设备购置费115767.303其他费用74.84.34建设期利息201.2合计17201007.2 流动资金估算7.2.1 估算方法流动资金按分项指标估算法,分别依据应收帐款、存货、现金、应付帐款的最低周转天数进行计算。7.2.2 估算结果所需流动资金为180万元。7.3 项目总投资7.3.1项目总投资为19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72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114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580万元

20、。流动资金投入18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180万元。第八章 经济分析8.1 基本数据8.1.1生产规模年产珍稀杏鲍菇1000吨8.1.2项目计算期项目计算期为10年,其中含建设期半年。8.1.3成本中的有关问题说明直接原材料:原材料消耗是根据耗材用量进行测算。辅助材料:根据产品所需的辅助材料进行测算。直接燃料及动力费:按水、电年消耗量及当地价格进行计算。 直接工资:本项目人员49人,其中:高级管理人员2名,年薪及费用10万元/人;技术管理骨干7名,年薪及费用6万元/人;生产人员40名,年工资及费用2.8万元/人。固定资产折旧费按分类平均年限法计算,其中:生产设备按10年折旧,房屋按20年折旧,递

21、延资产按6年摊销。设备维修费按固定资产折旧的20%估算。其他制造费用按销售收入的2.4%估算。其他管理费用按销售收入的7.5%估算。营业费用按销售收入的14%估算。低值易耗品,按5年摊销。8.1.4销售价格产品销售单价按13元/公斤计算,年平均营业收入1300万元。8.1.5盈余公积金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按10%,任意盈余公积金按5%。8.2 财务评价8.2.1财务盈利能力分析财务内部收益率(全部投资): 23.21%财务净现值(ic=10%)(全部投资):1549.99万元投资回收期(全部投资): 4.16年(含建设期半年)8.2.2 借款偿还能力分析本项目长期借款为580万元,贷款期限为5年

22、,贷款方式为:按月支付贷款利息,到期一次还本的方式。还款资金来源为企业的未分配利润(从项目投资的利润表中可看出,前5年项目投资累计产生的未分配利润总额为1235万元,足以偿还银行贷款)。8.2.3不确定性分析盈亏平衡分析 BEF=固定成本/(单位产品售价-单位产量变动成本)年产量100%=59.9%当产量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59.9%时,项目即可达到盈亏平衡,项目抗风险能力较强。敏感性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可能发生变化,这里分别对销售数量、销售价格、变动成本及固定成本发生5%变化时,对达产年度目标利润的影响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详见表11。表9:敏感性分析表序号变化因素敏感度系数1销售价格+5

23、%4.022销售价格-5%-4.023销售数量+5%2.494销售数量-5%-2.495变动成本+5% -1.526变动成本-5% 1.527固定成本+5% -1.508固定成本-5% 1.50分析表明,相比之下,销售价格、销售数量是最敏感的因素。 8.3 经济分析主要结果本项目经济分析主要结果件表12。表10: 经济分析主要结果序号项 目单位数据和指标备 注1总投资万元1900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万元1720铺底流动资金万元1802营业收入万元1300达产年平均3增值税及税金附加万元达产年平均 4利润总额万元323达产年平均5销售利润率%24.80达产年平均6销售利税率%24.80达产年平均

24、7投资利润率%17.00运营年平均8投资利税率%17.00运营年平均9财务内部收益率%23.2110财务净现值(ic=10%)万元1549.9911投资回收期年4.16含建设期12盈亏平衡点%59.90产量表示8.4 综合评价本项目自身的财务状况较好,全部投资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 23.21%,投资回收期4.16年,销售利税率 24.80 %,投资利税率 17 %,产年平均年创利税323万元,说明项目有较好的盈利能力。通过不确定性分析,以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的盈亏平衡点为 59.90 %,说明项目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较大,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因此,本项目在经济上可行。杏鲍菇半工厂化生产可行性研究报

25、告一、食用菌及杏鲍菇概述 随着人们对食用菌认识的不断深入,未来食用菌在人们饮食中所占的比例将不断上升联合国粮农组织对合理膳食的最新解释就是:一荤、一素、一菇。这里的一菇就是指的各类食用菌,以往提到食用菌便会想到平菇,香菇,黑木耳等传统食用菌,此类传统食用菌普遍被各类消费者所接受,且生产技术成熟,是食用菌生产的主体;但近年来杏鲍菇,白灵菇,真姬菇等各类珍稀食用菌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技术也日趋成熟,在各大中城市也逐渐被一些高端消费群体所接受,相信假以时日随着人们对珍稀菇菌认识的深入,各类珍稀食用菌必将凭借其在口感、营养、保健、商品性等各方面的优势,取代传统食用菌的地位成为食用菌市场的消费主流。 杏

26、鲍菇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大型优质的珍稀食用菌其菌柄和菌盖质地脆嫩,肉质肥厚味道鲜美,且具有独特的杏仁香味,素有平菇之王的美誉。杏鲍菇与其他一般品种的平菇、香菇、鸡腿菇等的区别是:组织紧密、富有弹性、采摘后保存的时间较一般菇要长。杏鲍菇肉质肥嫩适合炒、烧、烩、炖、做汤及火锅用料,亦适宜西餐。即使做凉拌菜,口感都非常好,加工后口感脆、韧,呈白至奶黄色,外观好。此外杏鲍菇的营养非常丰富,它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保健食品。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8种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且都是L-型,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它可与肉类、禽蛋相匹美。中医认为,杏鲍菇有益气、杀虫和美容作用,可促进人体对脂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胆固醇的溶

27、解,对肿瘤也有一定的预防和抑制作用。它还含有利尿,健脾胃、助消化的酶类,具有强身、滋补、增强免疫力的功能。另外杏鲍菇的寡糖含量丰富,有整理肠胃及美容的效果。是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与肥胖症患者理想的营养保健食品。因此杏鲍菇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优质食用菌,在国际市场上销路也十分看好,尤其在日本杏鲍菇尤其受欢迎。二、杏鲍菇生产方式的分析 珍稀食用菌的生产在我国还属于新兴产业,总的来说技术不是十分成熟,生产还很不规范;以传统方式生产珍稀菇菌具有许多局限性,首先在生产方面珍稀菇菌由于其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其对生产主体的技术要求较高,而在我国传统食用菌生产多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为主,各个生产单位的生产条件不同,对

28、技术的掌握程度也不同,再加上引种的不规范这就决定了产品的品质的参差不齐,很难形成统一的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珍稀菇菌产业的发展.其次在销售环节,由于珍稀菇菌的生产成本较高因此价格普遍偏高,这就决定了珍稀菇菌的消费群体是收入较高的的人群,这类人群的消费行为在国内主要集中在超市和中高档酒店等场所,由于这些场所对产品的商品性(外观)、包装、交货方式、供货的数量及连续性等都有较高要求,分散的生产者很难达到其要求的标准,也难以根据其要求制定营销策略因此分散的生产者只能选择利润较低的农贸市场作为目标市场,且有相当的利润被中间环节所占,因此分散生产利润较低且风险较大很难在短时间发展起来,此外珍稀菇菌大多是

29、中温菇菌(子实体发生温度10-20摄氏度)因此生产的季节性和市场需求的连续性之间的矛盾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珍稀菇菌产业的发展.近年来由于农户分散生产的局限性,许多有实力的公司和个人在许多地方搞起了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投入的资金和生产规模都很大,但令人遗憾的是真正搞成功的并不是很多纠其原因很可能出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技术和管理,大规模的珍稀菇菌生产对管理和技术的要求要比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的对技术和管理的要求高的多,任何一个生产和管理环节的疏漏都会造成难以预计的损失,因此技术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经验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其二 在于基础设施,很多有实力的公司和个人都犯了急功近利的毛病,只要求快速收回投资很快见

30、效益却忽略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基础设施越差那么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就越高,这就又回到了靠天吃饭的老路上了,成不成功要看老天爷的脸色,气温的突然变化足以给忽略基础设施的投资者造成巨大的损失(此类事例参见附录阿魏菇产业屡受挫折的思考)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无论投资大小只要以传统方式生产在没有较好的基础设施的前提下很难控制风险, 在这里就要引入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概念,在所有农业产品中食用菌是最容易实现工厂化生产的,因为食用菌生长所要满足的几个主要条件-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都是可以通过人工调节实现,而且实现人工控自的成本相对较低,目前在我国食用菌的工厂化栽培,还是初级阶段,刚刚起步,由于工厂化生产可以控制

31、食用菌的品质,便于实现标准化,而且能一年四季都能供应市场经济效益较好。为适应国内外食用菌生产的新形势,今后中国食用菌生产必将朝着工厂化、机械化发展,这是我国加入WTO后食用菌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这样才能逐渐与国际食用菌生产接轨。但如何发展工厂化发展之路,涉及技术、栽培工艺、投资、设备、市场,等具体问题。但最主要的是三个问题:资金、技术、和市场。在我国进行工厂化栽培具有发展潜力的品种有:白金针菇、杏鲍菇、白灵菇、鸡腿菇、真姬菇、灰树花等品种。在世界食用菌的产销大国日本,绝大部分的食用菌生产都是工厂化生产实现的,并且技术十分成熟,(参见附录日本菇业资本介入中国-森产业公司在河北保定发展) 但日本的

32、工厂化生产虽然自动化程度高,但基础设施投资很大不适合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实际情况(大型全自动的工厂化生产在我国也有搞的十分成功的上海丰科便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家),在现阶段我国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应该以低投资高效益半工厂化生产为主所谓半工厂化生产就是主要的生产方式还是传统的生产但在关键环节实现机械化和人为控制的生产方式,在这方面我国已有一部分成功的先例(参见附图1及说明) 以下就根据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探讨一下用半工厂化方式周年生产杏鲍菇供应出口渠道所需的各项条件。(以下仅供参考,出口最低要求日供500公斤,标准:菇面宽度为3-5公分,菌柄长10公分以上,粗为2-3公分以上,未开伞,重约在100克重以上

33、。)三、杏鲍菇半工厂化生产所需条件及设施1 环境及交通杏鲍菇半工厂化生产场要求交通较为便利,距离国道最好在半小时车程以内以便运输,地势平坦,要有无污染的水源,动力电,附近不能有养殖场及有污染的企业,通信便利,可安电话(为便于了解外界信息最好能上网)。2 占地及基础设施占地6到7亩,基础设施及场地布局如下图所示上图为理想的标准半工厂化杏鲍菇生产场平面图 注:以上平面图仅供参考,实际生产中要根据场地设计菇场布局3生产设备手提式高压灭菌锅一台(菌种灭菌)蒸汽锅炉两台(菌袋灭菌)取暖锅炉两台(菇房取暖,住房取暖各一台)高压灭菌锅一台(可装瓶罐头瓶300-500个用于快速高压灭菌) 多用途原料粉碎机两台

34、(原料加工)原料搅拌机一台冲压式自动装袋机小型装袋机各一台单人接种箱20个单人手推车若干大型空气负离子发生器4-6台(用于接种室及发菌室的空气灭菌)超声波加湿器6-8台离心式通风机6-8台 轴流式通风机2台制冷机组大型一台(或小型4台)潜水泵一台封口机一台保鲜膜加热包装台一个真空包装机一台(用于加工杏鲍菇的真空包装罐头)大锅两个(用于盐渍品加工)其它生产,生活设施等3 运输小型货车一辆用于原料及菇菌的短途运输及临时使用。4 劳动力经短期技术培训后的普通村民均可以完成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简单重复性的工作,这样可以减轻技术人员的工作强度,节约人力成本,菇厂附近最好距离村庄较近方便雇工。四、生产及管理1

35、菌种,继续使用传统的固体菌种完全可满足生产需要。2原料,主料使用木屑和玉米芯(粉碎),不使用玉米芯也可使用玉米杆,大豆杆等农业下脚料取材广泛。3生产安排,每年3到6月,10到12月利用自然温度出菇,6到9月使用制冷设备出菇,12到2月使用取暖设备补温出菇,进行周年生产。产品以杏鲍菇鲜品为主,同时也可以进行简单的深加工,主要为生产真空包装罐头,和加工盐渍品,生产规模为每天生产杏鲍菇栽培袋2200个,每个装干料0.4公斤,头茬可出鲜菇0.2到0.25公斤。生产流程为;栽培料配制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发菌管理催蕾管理出菇管理采收鲜销或加工 加工为盐渍和罐头。4生产技术,现阶段我们已有成熟的半工厂化杏鲍菇生

36、产经验可以使用,生产细节我处已制定了杏鲍菇半工厂化生产技术手册该手册从菌种生产开始直到成品菇的包装运输结合现有条件和设施详细规定了每一道工序的操作流程和应注意的问题还包扩紧急情况下的处理方法等方面的内容,无论是否是熟练的工作人员只要严格按照手册中的要求操作就完全可以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并可以保证生产的可重复性,以下为手册中关于进入单人接种箱接种前准备工作的相关规定(节选)接种箱备品检验完毕后用胶带密封接种箱,然后在接种箱内用打火机点燃烟雾消毒剂然后快速将手拿出,将套袖外口处用胶带快速密封,密封后箱内烟雾消毒剂将产生大量烟雾,此时应注意观察接种箱一到两分钟确认无烟雾溢出后方可离开(如发现有烟雾溢出

37、可用胶带将溢出处封严) 用烟雾消毒剂消毒30分钟后便可达到接种箱内的灭菌效果,此时人员可进行接种工序进入步骤是,接种人员在接种箱外将手洗干净(指甲不能太长,洗手后尽量不用毛巾擦干最好是自然晾干)手干后再用脱脂棉球沾75%的酒精将手擦拭一遍,手腕部也要用酒精擦到,然后才可以让手进入接种箱,进入接种箱后再用箱内酒精棉球将手擦拭一遍(要将裸露的皮肤处都擦到酒精)带上胶手套后方可进行接种操作。(说明:带上胶手套可以部分提高接种的成功率,但操作较为不便,尤其是用绑绳封口时特别不便,在实际操作时如果完全严格按照上述步骤操作不带手套一样可以达到较好的接种效果,成功率和带手套相当) 5岗位设定, 在杏鲍菇的工

38、厂化生产中岗位要根据生产流程进行设计,其流程如下 采购选料拌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发菌管理催蕾管理出菇管理采收(加工)销售 生产中根据实际情况一般设定如下岗位。1)管理人员: 经理一名(负责日常工作,选聘及管理人员,开支,对外工作,采购,产品销售等日常性事务,并参与协调技术问题直接对投资股东负责),技术总监一名(为技术总负责人,协调所有生产环节的技术问题,并监督各流程的执行情况及产品质量直接对投资股东负责) 财务人员一到二名(负责日常财务管理,直接对投资股东负责)2)工作人员:拌料组组长一人(负责拌料组技术工作,直接对技术总监负责) 拌料组组员若干(具体人数视生产规模而定一般为男性,负责搅拌配比原

39、料,直接对组长负责)灭菌组组长一人(负责灭菌组工作,直接对技术总监负责)灭菌组组员若干(具体人数视生产规模而定一般为男性,负责灭菌,冷却工作,直接对组长负责)接种组组长一人(负责接种的技术把关和人员安排,直接对技术总监负责)接种组组员若干(负责菌袋接种,具体人数视生产规模而定,一般为女性,直接对组长负责) 发菌组组长一人(负责发菌组人员管理,工作安排,直接对技术总监负责)发菌组组组员若干(负责菌袋挑选,感染菌袋处理,搬运等工作,一般为女工)出菇组组长一人(负责出菇组人员管理,技术指导,直接对技术总监负责)出菇组员若干(负责出菇管理,催蕾,疏蕾,采摘等工作,直接对组长负责)包装加工组组长一人(负

40、责包装加工组人员管理,技术指导和生产安排)包装加工组组员若干(负责采摘后鲜菇的包装,分拣及深加工工作)后勤组组员若干(由经理直接管理,负责值班,保安,伙食,卫生,工具保管,设备维护等日常工作) 注:以上岗位设定为理论上所需,实际生产中如生产规模较小可根据实际情况减少岗位设置,如在无需每天接种的情况下接种组和发菌组可合并为一组,拌料组和灭菌组也可合并为一组,具体实施应视实际情况而定,灵活安排。在杏鲍菇半工厂化生产中每个岗位都对应了相应的责任,只有每个岗位上的工作人员都负起自己的责任,严格按规定的要求生产才能达到好的生产效果,为此我们结合实际工作制定了杏鲍菇半工厂化生产岗位责任手册中详细规定了每一

41、个岗位所要完成的工作需要达到的效果,以及所要注意的问题,并规定了没有达标相应人员所承当的责任,及处理办法等内容。?quot;手册对相应岗位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极具指导意义,相应岗位的工作人员必需认真对照手册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才能胜任岗位要求,为工作人员提供了行为指导,以下为手册中关于发菌组所做的相关规定(节选)。本组人员的主要工作为及早发现未接种,破损菌袋,污染菌袋,处理污染菌袋,定期将下层菌袋和上层对调,及时将发满菌的菌袋移自催蕾室,维护发菌室环境卫生等,由组长将人员分为两组一组负责菌袋挑选,一组负责污染袋处理和卫生维护,两组人员定期轮换,轮换时间由本组组长决定。 具体工作安排: 菌袋挑选组,菌

42、袋移入发菌室内一周后开始第一遍挑选,此次挑选着重挑选未接种菌袋,破损菌袋,尤其注意菌袋细小破损,具体挑选方法参见杏鲍菇半工厂化生产技术手册第一次挑选结束约一周后进行第二次挑选(如菌袋有杂菌则此时杂菌生长最为旺盛,易被挑出),此外本组每个工作日都要进行卫生维护,一般在当日的挑选工作结束后立即进行。挑出的污染菌袋应立即移出发菌室交给污染袋处理小组处理,本组根据菌袋的污染情况决定是否放弃或者注射食用菌专用药剂处理, 具体分辨方法参见手册中的相关内容,如确定为放弃菌袋则应立即进行处理(一般在两个工作日内处理完毕)以免污染扩大,如认定是可以挽救的菌袋则应在一个工作日内进行注射处理,注射药剂和器械及防护用

43、品应由本组人员妥善保管,经注射处理的菌袋,经两周观察后确定无杂菌后方可移回发菌室,如杂菌再次生长则酌情决定是否二次注射或者作放弃处理。 组长责任:除本组的日常工作外还要负责安排,协调并指导本组人员工作;保管维护本组工具,备品;负责监督协调相临工作组的工作,挑选自己的替代者(可以随时代替自己工作的人,在本组人员中根据实际工作情况挑选)。四、人力资源的管理 从事任何事业,人的因素的都是不可忽视的,食用菌生产也不例外,在半工厂化的条件下生产食用菌其生产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作人员的熟练程度、工作态度、人员间的协调能力等因素很大程度上都能影响最终的生产效果,因此在解决了生产的技术问题和岗位设定问题后人员的管理便显的尤为重要,以下我们从人员的选聘,薪酬,绩效等几个反面探讨一下杏鲍菇半工厂化生产的人力资源的管理。1人员选聘 人员选聘可分为管理人员的选聘和普通工作人员选聘两种,管理人员由股东直接选聘或任命,一般要求经理要有一定的实际管理经验,对食用菌有一定的认识,能准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