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92261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课件.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对医院的影响:医院诊疗技术的发展增加医院额外的经济负担。严重者将导致医院降级停业整顿、影响医院的等级评审。,影响社会效益,加深医患矛盾。,对病人的影响:加重了患者的功能失调,增加患者情绪紧张和精神痛苦延长患者住院天数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严重的医院感染可导致残疾,降低生活质量或死亡。,对医护人员的影响:增加了医疗护理工作量有的甚至停止执业活动吊销医师或护士执照、有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性,目录,CONTENTS,医院感染的预防,1,多重耐药菌感染,2,医院感染的监测,3,4,锐器损伤处置,医院感染的预防,01,(一)医院应当实行标准预防制度,病人的血

2、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必须进行隔离;,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必须采取防护措施;,高度易感病人应当进行保护性隔离。,1,3,2,(二)医务人员必须按照下列要求实施消毒灭菌,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接触破损皮肤、黏膜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黏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使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当先清洗后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病人用过的器材和物品,清洗前必须消毒,消毒灭菌首选物理方法,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保持有效浓度,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应当灭菌,1,5,3,4,2,使用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管道、早产儿暧箱和湿化器等器材,必须每日消毒,用

3、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6,(三)医院工作人员工作时,应采取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1,3,4,2,防止感染和锐器损伤,发生被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或者锐器损伤后,必须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四)严格执行手卫生,接触病人前后,无菌技术操作前后,1,5,3,4,2,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烧伤病房、感染性疾病病房,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物品后,戴手套前、脱手套后,4,5,6,(五)门诊、急诊、病房和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在预防医院感染方面,必须符合下列要求:,1、建立健全日常清洁、消毒制度;2、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

4、分区明确,标志清楚;3、无菌物品按照灭菌日期依次入柜存放;4、药杯、体温计用后及时消毒;5、平车、轮椅、诊查床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及时消毒;6、室内定时通风换气,抢救室、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每日进行空气消毒;,7、地面湿式通风清扫,污染时立刻消毒,拖布分区域放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8、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被血液、体液污 染时及时更换,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9、每日湿式清洁病人床、柜,清洁用巾实行专床专柜专用,用后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者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10、便器固定使用,保持清洁,实行定期消毒和终末消毒。11、感染性引流液、体液

5、等标本必须经消毒后再排入下水道。,(六)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医务人员使用前应当检查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有效期和包装情况。,使用中发生热原反应、感染或者其他情况,必须及时留样送检,详细纪录,立即报告。,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禁止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1,3,2,(七)医疗垃圾的处理要求:,1、设置三种污物袋盒,黑色袋装生活垃圾,黄色袋装医用垃圾,锐器盒装锋利的垃圾。污物入袋应严格按分类弃入不同颜色袋中,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不能混放。2、收集容器必须有密封盖,防渗漏、防蝇、防鼠,并便于搬运及消毒。3、患者每床一个小型污物袋,收集果皮、果核、废物等可燃性污物,每日或满袋更新。4、诊室、治疗室、检验科每个操作

6、室应备两个污物桶,分别内套黄色垃圾袋装医疗垃圾,黑色垃圾袋装外包装物品。5、科室垃圾应及时回收,统一处理。,医院感染的监测,02,a、全院的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b、各科的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c、医院感染部位发病率监测,d、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监测,e、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监测。,a、消毒、灭菌效果监测,b、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的细菌学监测,c、血液透析系统监测,d、污水排放卫生学监测,e、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监测,3、抗生素使用监测,4、医务人员医院感染职业暴露监测,医院感染监测的主要控制指标,1、医院感染发病率:一级医院7%二级医院8%三级医院10%2、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一级医院1%二级医院0.

7、5%三级医院0.5%3、常规物品消毒灭菌全格率:100%。4、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100%。5、病历首页医院感染漏报率:20%。6、医院感染漏报率:20%。7、抗菌药物使用率:50%。9、感染部位病原体送检率:80%10、使用中消毒剂: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11、无菌器械保存液: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发生医院感染时应采取的控制措施:,1、科室发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及时救治,查找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防止暴发流行,填写“院内感染病例登记表”24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控科。2、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者暴发时,及时治疗感染病人;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找感染源和感染因素;对发生医院感染的科室采取相应的消毒、

8、隔离和防护措施;必要时固定科室或者划定区域集中感染病人。3、确定传染病的医院感染,必须立即将病人转送到定点医院或者专门科室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进行隔离观察。,多重耐药菌,03,多重耐药菌(MDR),指对3类或3类以上抗菌药物(每类至少有1种)的获得性(而非天然的)耐药,泛耐药(XDR),全耐药(PDR),指对目前所有抗菌药物分类中的药物均不敏感,如全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为指对除1-2类抗菌药物之外的所有其他抗菌药物种类(每类中至少有1 种),定义:,多重耐药菌产生的原因:1、滥用抗生素2、细菌变异,院内多重感染的因素:,基础病老龄/低出生体重新生儿侵入性操作-静脉穿刺-插管-导尿管手术接触

9、感染者抗菌药物治疗免疫力低下者放疗、化疗及激素治疗者,多重耐药菌接触隔离措施:,一经确认,主治医生在科室晨会上进行通报 将患者放置单间隔离,或集中于相同病房或同一区域护理,采取分组或者床边隔离。单间病房应优先安置易导致接触传播的患者(如大小便失禁患者)感染相同病原体的患者安置于同一病房。避免将接触隔离的患者与感染风险高的患者或容易传播的患者(如免疫力功能低下的患者、有开放性伤口的患者或住院时间较长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床间距应不少于1m。床单位之间拉上隔帘最大限度降低直接接触的机会 不管同一病房中的不同患者是否均需要接触隔离,在接触不同患者时均要更换隔离衣和做手卫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

10、管理:,床头卡及病历卡上要贴蓝色接触隔离标识将病人单间隔离,或者将同种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不能将此类病人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告知患者、家属及保洁人员、限制探视人群,并要求做好手卫生对该患者进行诊疗护理时,要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所有垃圾都应装入双层黄色医疗垃圾袋,并封口。病人使用后的被服应用黄色医疗垃圾袋密闭包装,并标识,送洗衣房清洗。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

11、时,都应实施手卫生。按照“七步洗手法”认真洗手。,锐器伤的处置,04,一、锐器伤的概念:由医疗锐器如注射器针头、缝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等造成的皮肤损伤。二、锐器伤后的处理(一)伤口紧急处理1、立即从近心段向远心端将伤口周围血液挤出2、用流动水冲洗510分钟3、用75%的酒精或0.5%安尔碘消毒伤口4、24小时内留取基础血样(4ml,普查)备查,(二)报告1、立即报告医务科、感染科、护理部进行登记2、发生锐器伤后,紧急处理的同时并填写“医院锐气损伤登记表”,请部门负责人签字后送院感科3、院感科评估锐气损伤的情况并指导处理(三)随访1、首先确定病人是否具有血源性传染病(乙肝、丙肝、HIV、

12、梅毒等),如未进行检测须立即抽患者血液进行检查。2、追踪和随访:督促锐器伤当事人按时进行疫苗接种和化验,并追踪确认化验结果和服用药物,当事人需配合医生进行定期监测随访。3、医院和有关知情人应当为锐器伤当事人严格保密,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当事人的情况4、在锐器伤处理过程中,对锐器伤当事人进行相关心里辅导,1、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分区不明确2、医院人员自我保护的意识不强。3、灭菌与消毒的概念不清4、无菌操作不规范5、手卫生意识不强6、配制消毒液的浓度不准确7、发生医院感染病历上报不及时,病历首页 无记录。8、传染病未按时限上报:甲类传染病确诊后2小时内上报;乙类、丙类传染病应于24小时上报。,工作中常存在的问题,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需要医院管理人员、全院医师、护理人员和感控专业人员的共同努力!,谢谢您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