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伦理复习要点.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294018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3.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伦理复习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公共伦理复习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公共伦理复习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公共伦理复习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公共伦理复习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公共伦理复习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伦理复习要点.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公共伦理复习要点公共伦理复习要点 第一章 一、管理的伦理意蕴:1、管理的“人性假设”; 2、科学的人性论是管理理论的基础; 二、公共管理中的伦理学: 用以规范公共管理主体行为,以保证公益事业的公正性,合理有效地实现公益事业目标的准则体系,就是公共伦理。 特征:1、公共伦理是规范公共组织行为的准则体系;2、公共伦理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3、公共伦理不是社会公德;4、公共伦理是社会管理组织的职业道德;5、公共伦理的基本法则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 三、伦理学、道德与公共伦理学: 伦理学: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是道德现象,伦理学就是研究道德现象的科学。P16 公共伦理学的内容,研究方法,对象:P19 四、伦理的

2、底蕴: 1、义务论;P20 ; 2、功利论;功利主义的核心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P24 所谓功利就是外物,对象或者行为中所具有的,能满足当事人或者其他人趋乐避苦心理欲望的那种特性。P26 五、公共伦理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公共伦理的基本准则是公共伦理准则体系中最高层次的道德准则,即各种准则的最基本的知道原则。P29 公共伦理的基本原则:1、为人民服务原则; 2、公正原则; 公正的标准:一、作为公平的准则形成的根基,即经济运行的效率,社会财富可以分配的实际状况,这是本体意义上公平得以实现的客观物质基础,由此而引申出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问题。衡量一个社会的公正与否,是以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以及解决效率和公

3、平之间关系问题的实际为基础的。二是义务与权利的具体分配准则,即规则的公平问题,由此引申出规则公平和结果公平、机会均等和结果均等的关系问题。因此,公正标准不是公正自身,一个社会是否公正,也不以社会关系是否公共作为衡量的唯一标准。P36 第二章 一、公共组织概述 公共组织就是拥有法定的或授予的公共权力并以此配置社会资源,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的所有组织实体。 公共组织的类型:1、政党组织;2、人民政协;3、国家机关;4、准*组织;5、非*组织;P45 准*组织:是指那些虽不属于*系统而介于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但却承担着某些公共职能的、半自治性质

4、的非*组织,主要是指由国家出资,完全依靠公共财政举办的旨在为社会提供相关公共产品的事业单位。P44 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1、权力要素;2、人的要素;3、物质要素;4、预期结果要素;5、职能要素;6、构成方式要素;7、运行规则要素;8、技术和信息要素。 二、*组织伦理及其构成 P52p60 公共伦理关系是公共组织与公民社会之间根据一定的道德义务和责任而形成的一种具有政治属性和管理内涵的伦理关系。 *组织伦理反映着社会对公共权力进行道德约束和控制的必要性,是以“责、权、利”的统一为基础,以协调个人、组织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核心的*组织行为准则和规范系统,是通过*组织行为体现出来的社会道德意识形态的重要

5、组成内容。 *组织全面发展的伦理维度,主要表现在*组织既遵守社会的伦理规范,同时努力使管理者在自我伦理方面追求至善,最终达到道德的主体性和规范性的高度统一。 *组织伦理 P52 1 1、*组织的合法性;2、*组织伦理的正当性。 *组织伦理的构成要素:1、公共伦理意识;2、实践伦理;3、角色伦理; *公信力 P56P60 所谓*公信力就是公众对于*的合法性、正当性、权威性的认同、理解、支持及其信任度,包括*诚信、*信用、公众信任等方面的内容。 *诚信是指*执政为民、取信于民的价值观念、决策善意、信守承诺的意志,能力和品质。 *信用是指*履行其对公众承诺的状态,说一不二是*责任到位的标志。 公众信

6、任,是指公众对*信用的一种信赖,公众对*行为的真实性,公正性给予的一种认可。 *公信力的评判标准,一是*责任是否到位,二是公民本位服务是否到位,三是依法行政是否滥用权力,四是信息公开,*透明。 *公信力建设的核心是必须确立取信于民,得于民心的执政理念和价值目标。 *组织伦理功能:1、导向功能;2、规范功能;3、凝聚功能;4、选择功能。 非*组织伦理是非*组织及其成员在公共管理活动中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 P67 非*组织的伦理观念:公正,义务,非营利,廉明,忠诚。 非*组织的伦理精神是指非*组织在长期的服务活动中所形成的具有较大共识性的价值观和伦理意识,是非*组织领导人根据本组织的特点

7、倡导成员应当遵循或追求的伦理价值目标和伦理理想。 第三章 一、公共伦理客体分析 公共伦理客体:1、人民群众;2、阶层分化与公共伦理;3、群体、组织与公共伦理。 阶级是指特定的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经济集团,具有其特定政治立场和利益要求,其实质是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即不同社会集团之间的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 阶级具有四个相互联系的基本特征:1、由于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而在一定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2、是在社会劳动组织所起的作用不同;3、是领得自己所支配的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不同;4、是不同阶级在公共权力的配置中的地位不同,其政治立场和利益诉求也不同。 划分阶级的四个标准:1

8、、划分阶级的标准是经济地位和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2、阶级是生产力发展和私有制产生的结果;3、阶级的成熟与否是阶级是否具有共同行动能力的前提;4、有敌对阶级的存在就有阶级斗争。 阶层就是一定社会结构中,经济地位以及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相近或相同的集团。 阶层分层标准一般包括:1、收入;2、职业;3、教育程度;4、权力; 二、公共伦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两者的关系有以下基本特征:1、两种角色是一个确定的共生体;2、公共伦理主体与公共伦理客体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二者的目标相一致,根本利益相同。3、两者是矛盾与协作的关系。 公共伦理学研究的基本关系,是*组织与公民社会的义务责任关系问题,实质上是*组织的

9、公共性与自利性的关系问题。 第四章 一、制度安排的伦理分析 社会制度是社会结构相适应的,维系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而由社会管理组织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形式或规范体系,是人类社会正常运转和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 社会制度的类型:基本制度和非基本制度;本源制度和派生制度。 二、制度伦理 制度与伦理的关系:制度与伦理具有密切的联系,就其实质而言,二者都是调解利益关系的规则体系,都为一定经济关系服务,反映社会运行有序的客观要求,二者在内容和功能上相互补充。 我们分析制度伦理的启示意义: 第一、从制度安排的角度看,制度安排本身并不存在单纯的伦理活动,但其中又无不2 以一定的伦理思想和伦理价值为基础。 第二、制度本

10、身就包含着伦理规范,因此,简单地说,制度伦理首先指称的就是“制度中的伦理”,它强调的是制度的道德性,正当性。 第三、制度伦理的另一个含义是“道德的制度化”。其核心是“道德立法”。 制度伦理:它是制度的道德性与道德的制度化相协调的一系列规范和规则的制度安排,是社会道德价值与道德建设的规范体系的辩证统一。 制度创新:是指人们根据社会结构变动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对原有制度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推陈出新的一项活动。 制度创新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从已有的制度的角度看,制度创新不是对已有制度的全盘否定,而是对制度中不合理的内容、不合时宜的规则进行修改,使制度更加完善。 第二、从面对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角度

11、看,制度创新是从无到有的制度创立过程,是为了解决问题和矛盾的探索活动。 第三、从制度的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上看,制度创新的目的不是对制度进行形式上的改造,而是摒弃陈旧观念,使制度体现一种全新的理念,使制度设计符合事物本来的面目,符合社会发展要求。 二、制度安排的伦理评价 制度安排的伦理标准:公正原则、效率原则 制度安排中的基本关系问题:1、公平和效率的关系;2、制度、体制和机制的关系; 3、制度伦理和公民道德建设的关系。 第五章 一、公共权力 公共权力:是指在公共管理的过程中,由*官员及其相关部门掌握并行使的,用以处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增进公共利益的权力。 公共权力是在政治领域、文化领域和经

12、济领域等公共领域中,法定权力主体利用掌握的资源,实现主体意志、目标或利益的强制性能力及影响力,也是组织管理、公共管理、公共服务是我工具性手段。 公共权力的实质和特点:公共性、强制性、服务性、功用性、综合性、政治性。 公共权力分化:就是*权力退出某个某些社会领域,收缩*干预范围,减少干预程度,将一些管理职能交由非*组织会社会承担的过程。 公共权力分化的具体原因:一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需要。二是、*职能改革的需要;三是保证组织目标实现的需要。 公共权力价值关系:第一、公共权力价值主体关系中的*本位与公民本位的关系; 第二、公共权力运作过程中经济价值与伦理价值的关系;第三、公共伦理中的“人情”

13、与“法理”的关系。 理论联系实际 :P149P151 第一、改革开放初期的公共权力伦理思想建设。 第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共权力伦理思想建设。 第六章 一、行为概述 *行为及其伦理属性 P156 在公共伦理学看来,*行为就是*组织运用公共权力实施公共管理,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活动与过程,体现着*职能和*能力的基本状况。 从行政法的角度看,*行为包括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看,又可分为中央*行为和地方*行为。 行为冲突就是人们在不同标准和行为方案之间必须做出选择,由此发生的冲突。 行为冲突的的原因和内涵 二、公共事务与公共项目 公共事务:就是*部门或其他公共部门为保护社

14、会和市场的正常秩序,维持公共环境的3 可持续能力而实施公共管理目标和过程的体系,其内涵是指涉及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满足其共同需求、关系其整体省会质量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最终的成果。 宪政时代的*与公共事务 公共项目:是指*及公共部门为解决社会公共问题,完成社会公共事务而实施的项目。 公共项目评估:是指评估主体依据评估指标体系所设定的数量和质量,对公共项目满足公共需要的价值和作用进行评价、判断和预测的规范过程。 公共政策评估包括三方面内容:1、公共政策方案评估,即通过评估选择备选方案中的最优者,其目的是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2、公共政策过程评估,即通过评估使公共政策执行有一个可控制的

15、过程,其目的是对公共政策执行中可能出现的偏差进行必要的纠正。3、公共政策效果评估,即通过评估对公共政策的效果进行分析和判定,其目的是对公共政策的效果做出与预期目的相对照的整体评价。 公共项目评估的作用:其一、有利于*通过宏观调控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其二、有利于监督*及公共部门的公共管理行为;其三、有利于在定性、定量的基础上评价公共管理部门的业绩。 三、公共责任 公共项目评估的导向作用就是把公共伦理价值原则贯彻到公共项目评估过程中,以实现公共项目评估中伦理因素的引导、规范、维系、选择等功能。 善治的治理它是指强调效率、法治、责任的公共服务体系。 善治的标准:1、合法性,即要求公共管理活动取得公民最

16、大限度的同意和认可,以尽可能增加公民的共识和政治认同感、2、透明性,即*信息公开性、3、责任性,即公共管理过程中,公共管理机构及人员所需履行的职责和义务、4、法治,即公共管理过程中,应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5、回应,即公共管理机构及人员必须对管理对象的要求作出及时的和负责的反应、6、有效性,即公共管理机构及人员应设置合理、管理科学,且最大限度地降低管理成本。 公共责任:广义的公共责任是指公共组织在解决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中,对其实施公共管理行为的必然结果所负有的责任,实质是公共管理主体对社会公共利益所承担的义务和职责。 狭义的公共责任是指公共组织在解决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中,因其实施公共管理行为因其

17、的必然结果,表现为违反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职责和义务时必须承担的责任。 公共责任的基本特征:1、公共责任是普遍的义务;2、公共责任是公共职责及其内部成员的职责;3、公共责任是可以以外在力量为支持的约束方式。 塑造责任*实现公共责任的途径 理论联系实际 健全*职责体系,塑造责任*,实现公共责任其基本路径:首先在于强化责任主体意识,牢固树立责任观念;其次,加大责任监督力度广开责任监督渠道;再次,完善责任制度和责任机制,行为应有责任依据,后果应有处罚尺度;最后,责任追究惩处应规范科学,惩处力度避免因人而异。 第七章 一、公共管理者的角色 公共管理者的角色分析:领导者、决策者、服务者、责任者、设计师、教育

18、者、激励者、创新着、沟通者。 转型时期我国公共管理者的角色转换:1、由“运动员”向“裁判员”转变;2、由“控制者”向“激励者”转变;3、由“实干家”向“战略家”转变;4、由“官员”向“公仆”转变;5、由“命令者”向“指导者”转变;6、由“领头羊”向“领头雁”转变。 公共管理者的角色内在的冲突:1、角色不当;2、角色不为;3、角色错位;4、角色固着;5、角色变异。P193 二、公共管理者的素质概述 公共管理者的素质:是指担当公共管理角色,履行管制职能,发挥重要影响所依凭和利用的各种主观条件。 公共管理者素质的基本内容:1、道德素质;2、政治素质;3、法律素质;4、能力素质;5、知识素质;6、身心

19、素质; 4 公共管理者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道德素质:1、模范遵守社会基本道德规范;2、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3、严格遵守公共管理者的职业道德; 公共管理人格是公共管理者素质和能力的综合体现,是管理规范在公共管理者心灵中的内化和精神状态的外在表现。 第八章 一、国家廉政体系建设 廉政建设:是指执政主体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改造党内环境,将思想道德教育与制度建设结合起来,提升廉洁自律水平实现政治文明的活动和过程。 腐败:是指在公共权力运行过程中,关联主体在人性欲望的驱动下,偏离公共伦理的正当性要求并依托公共权力获取非法私人利益的行为。 这一节与公共伦理建设的目标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 公共伦理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市场体制条件下,人的生存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迫切需要公共伦理主体率先规范自身行为,调控社会关系以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 2、国内外公共行政向公共管理的转化为我国公共管理事业的革新及与国际接轨创造了外在条件。 3、*行政方式及组织职能的转换是公共伦理建设的基础。 4、公共伦理建设的必要性是由公共利益的性质所决定的。 5、公共伦理建设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