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分析复习.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94329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6.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政策分析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公共政策分析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公共政策分析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公共政策分析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公共政策分析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公共政策分析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政策分析复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公共政策分析复习公共政策,就是*这样的权威机构运用其职能来规范与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行 为,以及有效地调动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以实现公平与效率等价值目标的方案或决定。 公共政策的特征1、阶级性和政治性 2、价值标准与价值选择性 、规范性与指导性 4、稳定性与灵活性 公共政策的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 公共政策的分类按照政策对社会和人们之间关系的影响不同, 、分配性政策、调节性政策按照政策作用的空间层次不同, 、总政策 2、基本政策 、具体政策 (三)按照政策所涉及的社会生活领域不同、政治政策、经济政策 、社会政策、文化政策 公共政策分析定义为一个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

2、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 公共政策分析要素1、政策问题2、政策目标3、政策方案4、政策资源5、政策评价标准6、政策效果7、政策环境8、政策信息 政策系统是由政策主题、客体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系统,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环境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官方政策主体1、立法机关2、行政机关3、司法机关4、执政党 非官方政策主体1、利益集团2、非执政党3、大众传媒4、思想库 政策客体1、公共政策问题2、目标群体3、公共政策问题与目标群体的关系 公共政策环境是指影响公共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公共政策环境类型1.地理自然环境2.经

3、济环境3.政治环境4.社会文化环境5.国际环境 政策主体与政策客体的关系 政策主体和政策客体作为政策系统必不可少的两个组成部分,它们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这种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2、相互影响、相互作用3、政策主体与政策客体在地位上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政策主体与政策环境的关系 公共政策主体与公共政策环境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这种密切的关系表现: 1、政策环境制约政策主体的行为。一方面,政策环境制约着政策主体的政策选择。另一方面,公共政策环境制约政策主体的政策执行。 2、政策主体又能能动改造政策环境。 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的关系 同样,作

4、为政策系统的两个重要组成要素,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也有就非常密切的关系,这种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高度融合在一起。 2、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在地位上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方面,政策环境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化为政策客体。另一方面,政策客体也可以成为政策环境的组成部分。在一定情况下,无论是政策客体中的政策问题还是目标群体,都可以以构成政策环境的组成部分。 公共政策制定是公共政策过程的一个核心环节,是由一系列功能活动或环节构成的复杂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包括政策问题的形成与确认、政策议程的设立、政策方案的规划和政策方案合法化几个活动相互关联的过程。 公共政

5、策问题是指客观存在的对社会上大多数人的利益、生存、发展条件和价值规范中产生重大不良影响,并经过一定的渠道和途径反映到*有关部门,被*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社会问题。 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公共政策问题在性质上是客观存在的。 、这些问题被大多数人所察觉与认同。3、 价值、利益与规范的冲突。 4、 团体的活动与力量。5、 *的必要行动。 公共政策问题的特征 1.客观性 2.主观性 3.关联性 4.动态性 公共政策问题的类型、根据政策问题发生的领域,将其分为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外交问题、人口问题、教育问题、军事问题等。 2根据政策问题的结构,把政策问题划分为

6、结构优良、结构适度和结构不良 、根据受到问题影响的人数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将政策问题分为分配型、再分配型与管制型三类。 、另外还可根据问题的性质可把政策问题分为实质性的问题和象征性问 政策问题确认的条件1、客观情势的存在2、出现强烈的公众诉求。 3、 问题的影响程度深,影响范围广。4、属于*及其有关政策部门职权范围内。 5、形成明显的政策需要。 政策问题确认的过程1问题察觉2问题描述3问题分析4问题界定5、问题界定 政策议程是指将政策问题提上公共部门的议事日程,公共部门正式决定进行讨论和研究并决定如何制定有效政策加以解决的过程。 公共政策议程的类型 1、系统议程2、*议程3、两种议程的区别 建立

7、政策议程的途径1、政治领袖2、专家学者3、政治组织4、利益集团5、大众传媒 6、科学技术进步7、危机和突发事件8、公民个人 公共政策议程建立的模式1外在提出模式2、政治动员模式。3、内提出模式 政策方案规划是指公共权力机关针对特定的政策问题精心设计行动计划和步骤的过程。 方案规划的原则1、信息准确全面原则2、系统协调原则3、科学预测原则 4、民主参与原则 5、现实可行原则 6、社会公正原则 方案规划的程序确定政策目标 1、政策目标是政策制定者所期望的通过政策实施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社会效果和所要避免的消极社会影响。 作用:政策目标是政策方案设计和择优的基本依据。政策目标是政策方案执行的指导方针。

8、政策目标是政策绩效评估的参照标准。 2、政策目标的性质和特点 A、目标的具体明确性B、目标的前瞻性 C、目标的可行性D、目标的动态性 E、目标的协调性 3、确定政策目标过程中遇到的困难(1) 价值因素(2) 政治因素(3) 目标的多重性及冲突 政策方案设计的地位与作用1、方案设计是政策制定的中心环节2、方案设计对目标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设计政策方案的要求(1) 紧扣政策目标。 (2)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大胆创新。 (4) 设计出尽可能多的被选方案。 设计政策方案的步骤 第一步是进行政策方案的轮廓设计,第二步是对政策方案的细节设计。 细节设计阶段应当遵循原则:适应性。细致性;可操作

9、性。 政策方案评估内容:价值评估、效果评估、风险评估和可行性评估, 可行性评估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技术可行性评估。 政治可行性评估。 经济可行性评估。 文化可行性评估。 政策方案抉择的地位和作用1.政策方案抉择的科学、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政策制定的成败。2.政策方案的抉择从根本上决定着政策实施的成败。3、政策方案抉择的标准主要包括效益、效率、充分性、公平性、回应性和适当性等。 政策方案抉择的要求:1.符合国家的总政策和基本政策。2.服务于国家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3.政策风险应尽可能小、政策的收益尽可能大。4.对环境没有太大的影响和破坏。5.政策标的人口能够不反抗政策,不破坏社会稳定。

10、6. 政策具有政治、经济、文化、技术、伦理和社会等可行性。 公共政策合法化有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的含义。狭义的公共政策合法化仅指被选择出的公共政策方案的获得合法性被批准实施的过程。从广义上,不仅仅指最后选择的公共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准予实施;而且还指当具备特定条件的公共政策上升为法律的过程。 公共政策合法化地位和作用1、政策合法化是政策制定过程的重要阶段,又是政策执行的前提。2、政策合法化是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的具体体现3、政策合法化是依法治国的需要。 立法机关的政策合法化程序提出议案审议议案。 表决和通过议案。 公布政策。 程序:法制工作机构的审查。 领导决策会议决定。 行政首长签署发布

11、政策。 政策立法的主体两类;一是享有立法权的立法机关;二是享有委托立法权的行政机关。 政策法律化应具备以下条件:1、有立法必要的政策。2、成熟、稳定的政策。 政策执行指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于公共政策对象,使公共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行动过程。 特点目标的导向性。行为的能动性。 手段的强制性。4)可操作性和实践性。 地位与作用政策执行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检验政策正确与否的标准。 3)公共政策执行是制定后继政策的基本依据。 原则合法、公正原则权变原则系统原则 时效原则效益性原则民主原则 过程:实行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 准备阶段1、进行政策宣传,加强政策认知2

12、制定公共政策执行计划3.进行物质准备4、做好组织准备5制定必要的管理法规制度。这些法规制度主要 目标责任机制检查监督制度 奖励惩罚制度 实施阶段:包括 A政策实验B全面推广C指挥协调 D监督控制等重要内容。 A 政策试验是指根据目标群体和政策适用范围的实际情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局部地区试行政策的方法。一般主要包括三个步骤:选择试验对象 设计试验方案 总结试验结果 B全面推广 。在政策全面推广这个环节上应注意以下三个原则: 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 把握重点和解决难点相结合。 手段 1行政手段 行政手段是政策执行的最基本手段,是行政机关采用行政规章 制度、命令或指示、组织

13、纪律等执行公共政策。 特点:第一,权威性第二,强制性第三,发挥作用快 第四,对象的有限性和时效性 2.法律手段 3.经济手段 4.思想诱导手段 5.技术手段 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因素A 政策本身的因素 第一,政策的权威性。第二,政策的正确性、明确性与具体性。 第三,政策的稳定性与连贯性。 第四,政策的可执行性 B 政策执行主体的因素1、政策执行组织的结构的合理性。 2 、政策执行组织权责的明确性.3、政策执行人员的因素。 (1) 专业技术水平。(2) 实际工作经验,尤其是处理公共关系方面的经验。 (3) 效忠国家的信念和自率的精神。 C.政策以外的因素 1、政策对象对政策执行的影响。2、政策环境

14、对政策执行的影响3、政策资源的投入程度 (1) 政策执行人员的投入。(2) 政策执行财力的投入。( 3) 政策执行管理资源的投入。 政策执行偏差是指政策执行者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作用,其行为效果偏离预定的政策目标导致不良的后果。 表现形式1、象征式政策执行。2、附加式政策执行。3、残缺式政策执行。 4、替代式政策执行。5、观望式政策执行。6、照搬式政策执行 原因 主观:1)执行者的自利性。执行者的认知缺陷。 3)政策执行机构的管理缺陷。4)执行准备不充分 客观:政策质量低劣政策环境的变化。利益集团的压力。 政策资源的不足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 危害 1、严重影响政策作用的发挥。 2

15、、严重损害政策对象的利益,挫伤政策对象的工作积极性。 3、严重损害政策制定、决策机构的形象。 矫正 1、完善管理体制,加强制度创新。 2、提高执行人员素质。 3、加强公共政策执行监督和控制 4、加强政策舆论宣传 公共政策执行机制的构建 A.公民参与机制 1、公民参与执行计划。2、公民参与执行监督 3、公民参与执行评估 B.沟通协调机制 1、建立健全政策执行的信息网络和“*上网”工程 2、 优化政策信息传播和反馈渠道 C.监督控制机制 1、要完善政策执行监督机制。 要增强政策执行的透明度。 1 要保障专门监督机构的独立地位 要强化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职能。 要落实和完善社会监督制度。 2、要强化政

16、策执行责任追究制度。 政策监控是政策监督与政策控制的合称,是为了实现政策的合法化与保证政策的贯彻实施而对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终结等活动进行监督与控制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保证政策系统的顺利运行,提高政策制定与执行的质量,促进既定政策目标的实现和提高政策效率。 意义 保证政策规范合法推进政策贯彻实施 实现政策调整完善 促使政策如期终结 分类 (一)根据政策过程的不同阶段的分类 政策制定监控、政策执行监控、政策评估监控 和 政策终结监控四种 (二)根据政策监控的时态分布的分类 1、事前监控 2、事中监控 3、事后监控。 根据政策监控的层次的分类1、自我监控。2、逐级监控。3、越级监控。 根据政策监

17、控内容的分类 1、目标监控。2、关键点监控 根据政策监控主体的分类 立法机关的政策监控、行政机关的政策监控、 司法机关的政策监控、政党系统的政策监控、利益集团的政策监控、公众和社会舆论的政策监控。 基本原则封闭原则。反馈原则层级原则 基本条件政策目标 政策战略组织结构 政策监督的定义;指的是政策监控的主体从一定制度、法规的依据出发对政策系统的 运行包括政策的制定、执行与评估及终结活动进行监视和督促的行为。 内容 1、对政策制定活动的监督 2、对政策执行活动的监督 3、对政策评估活动的监督 4、对政策终结的监督 政策控制的概念 指政策监控主体在政策过程尤其是政策执行中,为了保证政策的权威性、合法

18、性和政策的有效执行,达成特定的政策目标而对政策过程尤其是执行过程的偏差的发现与纠正的行为。 分类 1、按性质的不同,政策控制可以分为反馈控制与前馈控制两种 2、按照控制人员与控制对象的关系,政策控制分为间接控制和直接控制。 程序 1、确立标准。 2、衡量绩效 3、纠正偏差 政策调整含义: 就是在政策监督和控制所获得的有关政策系统运行的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对政策方案、方案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不断地修正、补充和发展,以便达成预期政策效果的一种政策行为。 内容 第一,对政策问题加以再认识和重新界定。第二,政策目标的校正、修订或再确立。第三,对政策方案加以修正、补充和完善,甚至重新制定。第四,对政策效

19、力的调整。第五,对政策主体、客体的调整。 原因 客观原因 是指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变化,即政策环境及政策问题本身的发展变化 。 主观原因 是指人们对政策问题、政策环境以及政策方案等地认识的深化,决定了人们总是要不断地重新认识、界定政策问题、政策目标和政策方案,以使政策真正达到解决社会问题的目的。 影响 积极: 1.政策调整有利于保障公共政策的科学化 2.政策调整有利于保证公共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3.政策调整有利于保持公共政策的稳定性和连贯性。 消极: 政策调整会使不同程度地浪费一部分已经投入的政策资源;政策调整也会挫伤一部分公众的积极性,并对公共机构的形象产生影响。 功能活动 第一

20、,获取反馈信息。第二,确定调整方案。第三,实施调整。 政策监控机制的组成人民代表大会的政策监控 1、人民代表大会在政策监控中的地位与作用 现行宪法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监督宪法、法律以及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实施。 2、人民代表大会的政策监控的基本内容 人大政策监控在总体上可分为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两个方面。 3、人民代表大会政策监督的制度与程序 内容 第一,听取和审议的“府两院”的工作报告。第二,审查国家计划和预算。这是人大进行财政监督的主要形式。 第三,质询。质询是较为严厉的一种监督形式。 第四,调查委员会。调查委员会是人大对特定事宜进行监督和控制的一种形式。 第五,罢免。 第六、撤销不适当的

21、决议、决定和命令,对此,截止目前为止,尚无具体可行的制度及程序; 第七,受理人民群众的申诉、控告,这方面的制度与程序目前付储阙如。 *机关的政策监控 主要内容有: 1、行政监察。 2、上级行政机关对所属部门及下级机关的业务监督和人事任免。 3、所属部门和下级机关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对上级机关的监督与控制。 4、因业务性质而产生的综合性的政策监控。 5、专业性的政策监控。 司法机关的政策监控 司法监督是国家政策监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监控。 中国共产党的政策监控 中国共产党的政策监控主要采取以下方式: 1、党对国家生活的领导决定了政策的内容或方向与政策的实施。 2、党

22、纪监督。 3、通过党的基层组织实施政策监控。 4、通过各种大众传播媒介进行政策监控。 民主党派对政策的监控 人民群众及人民团体的政策监控 政策监控机制不足 我国的监控机构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 人大监督力度不够法律不健全,法律制约不力 监督制约不协调,未构成合力 党政职能不分,责权不统一 司法监控在我国极为弱化社会舆论的作用在政策监控中发挥不充分 完善 采取措施:加大监控机构的独立性 强化人大的权力监督 建立健全法律体系要构建强有力的监督网络要把合理分权作为建立和完善政策监控机制的重要环节,对权力进行分离分立并加以制约,是政策监控机制有效运行的保证。加强司法监督认真落实舆论监督制度 政策评估含义

23、就是评估主体依据一定的评估标准,通过相应的评估程序和方法,考察公共政策的各个环节,对政策的效益、效率和价值等政策效果进行判断的政治行为 作用政策评估是检验政策效果的基本途径 政策评估是决定政策未来走向的重要依据 政策评估是合理配置政策资源的基本前提 政策评估是公共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必由之路 主体决策者和执行专业学术团体和评估研究机构政策的目标群体 客体 是政策评估的特定对象,即所要评估的具体政策。 目标 1、政治方面 2、行政方面 3、方案方面 标准事实标准1效果标准。2效率标准。3效益标准。 (二)价值标准1生产力标准。2社会发展标准。3公正标准。4回应性标准。 类型 从评估组织活动形式上

24、看,政策评估分为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 从评估机构在政策活动中的地位看,政策评估分为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 从政策评估在政策过程中所处的阶段看,政策评估分为事前评估、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 从评估的对象数量看,政策评估还可以分为单一政策评估、复合政策评 程序 评估准备1明确评估对象。2制订评估方案。描述评估对象。阐述评估目标。确定评估标准。规定评估手段和步骤。确定评估者。 3挑选、培训评估人员。4落实评估条件。 评估实施 内容。1广泛搜集政策信息。2综合分析政策信息。 撰写评估报告,进行评估总结 1自我检验分析。2撰写评估报告。3评估报告与政策制定者或委托人见面 基本方法前后对比法私利的影响。素质

25、和能力不足。 评估条件欠缺 (一)信息资料缺乏 (二)评估经费缺乏 其他方面的障碍 (一)政策成本与收益不易核算(二)政策评估结果闲置无用 政策终结是发生在政策领域里发生的终结现象。它是政策决策者通过对政策进行慎重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止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 特点政策终结的灵活性 意义政策终结有利于节省各种资源政策终结有利于促进政策优化 原因财政困难。*的低效率。政治意识形态的变化。 行为理论的变化 学习。 对象政策功能。相关组织。 政策本身。 方式政策缩减 障碍心理方面的抵触组织的持续性反对势力的联合 法律程序上的复杂性公共舆论的压力加强宣传教育,消除

26、抵触情绪 旧政策终结与新政策出台并举,缓解终结压力知己知彼,灵活运用终结策略作出必要妥协,减少终结代价 政策创新是指政策制定主体对政策要素的新的结合,即根据行政环境的新要求,主动改变既存的政策要素的组织形态,创立一种具有积极社会价值的、新颖而适宜的政策要素组合形式的过程。 政策创新特点充分发挥中央、地方*、民众三个政策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基本形成了三者互动的良性政策创新机制始终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始终坚持了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的根本宗旨 推进政策创新要提高政策创新能力要正确处理好基层民众、地方*和中央三个政策主体地位的关系,充分调动各自的积极性 系统含义 系统是由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要素结合成的集

27、合体,各要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形成特定的整体结构并具有特定功能的综合体。 系统性质与基本组成:1、要素的有机联系。2、系统的功能。3、系统的总体性与统一性 4、系统的环境。5、系统的层次与维数。 系统分析特征 1、以整体为目标2、以特定问题为重点3、运用定量分析方法 4、凭借价值判断 系统分析的基本原则 第一,整体性原则。 第二,有序性原则。 第三,结构性原则。 第四,动态性原则。第五,开放性原则。 过程 1.界定问题、2.确认目标、3.设计方案、4.调查研究、5.建立模型、6.评价方案、7.确定方案。 专家预测法,又称专家决策法、专家评优法,是以专家的创造性思维来获取未来信息的

28、一种直观型决策方法。 分类 一类是个人判断法,另一类是专家会议法又称集团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分为两类:直接头脑风暴法 质疑头脑风暴法 要使头脑风暴法取得预想的结果,必须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第一创造一个良好的思维环境第二,会议参加人员必须遵循会议的行为准则。 第二,会议参加人员必须遵循会议的行为准则。 第三,择合乎要求的与会专家 德尔菲方法是一种直觉预测技术,特点:(1匿名性。(2) 有利于信息反馈和思想沟通。(3)德尔菲法预测结果易于统计。 基本原则一是匿名原则。二是循环往复原则。三控制反馈原则。四是团体回答统计原 则。五是专家共识原则。 步骤:一、设计意见征询 二、确定专家名单,组成专家调查小组 三、确定专家小组后,在预测小组的领导下,发出和收回意见征询表 四、统计结果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