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川新农村规划说明书.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298702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川新农村规划说明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汉川新农村规划说明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汉川新农村规划说明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汉川新农村规划说明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汉川新农村规划说明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川新农村规划说明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川新农村规划说明书.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村庄概况与现状分析2 一 村庄基本概况2 二 区域位置条件2 三 社会经济资料3 四 现状分析3第二章 规划依据和指导思想4 一 规划背景4 二 规划编制主要依据4 三 规划设计指导思想和原则5 四 规划期限7 五 规划范围7第三章 发展优势与战略目标7 一 优势分析7 二 发展战略8 三 战略措施9第四章 村庄性质与规模9 一 村庄性质9 二 人口规模9 三 用地选择与用地规模10第五章 规划结构及功能分区10 一 功能分区10 二 公共服务设施11 三 住宅区建设11第六章 居住用地规划11 一 居住用地现状11 二 居住用地规划原则11 三 居住用地规划目标12 四 居住用

2、地规划布局12第七章 公共设施规划12 一 公共设施现状12 二 公共设施规划原则12 三 公共设施规划布局13第八章 村庄景观绿地规划13 一 村庄景观现状13 二 村庄景观规划设计原则13 三 村庄景观规划13 四 绿地系统规划14第九章 道路系统规划14 一 村庄道路现状14 二 道路系统规划原则15 三 道路系统规划15 四 停车站的设置15第十章 工程规划15 一 给水工程规划15 二 排水工程规划16 三 电力规划16 四 电信工程规划17 五 消防规划17第十一章 环境保护规划18 一 环境现状18 二 沼气工程规划18 三 环卫工程规划18 四 环保措施19第十二章 近期建设规

3、划19 一 近期建设的原则19 二 近期建设规划19第十三章 规划实施与管理21 一 村庄近期建设实施项目及基本要求21 二 建设实施策略21附录一 用地平衡表23附录二 技术经济指标24第一章 村庄概况与现状分析一、村庄基本概况四里是孝昌县小河镇的一个居民点,位于小河镇区 ,东 北 相邻,南接 村,西临 ,地处北纬 ,东经 ,属汉江下游 洪积平原地。四里村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形坡度均匀,区内排水条件较好,地势相对平坦,地质条件较好,地下水位较高,上层滞水和潜水的矿物质含量偏高。村庄地形地势有利于村庄长期发展与建设。四里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主导风向为北风,风向频率48%,夏季主导风向为西

4、南风,风向频率19%,夏季静风频率为13%,平均风速2.9米/秒;年均气温为16.2,极端高温38.4,极端低温-14.3;年均日照时数2027小时,日照率为46%,年平均无霜期为255天,年平均雾日25天,最多雾日43天;年均降雨量为1224.9,历年日最大降雨量达312.2,年平均降雪量7,最大降雪量34.辖区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热量充裕,雨量充沛,十分有利于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与提高。二、区域位置条件小河镇四里村处小河镇西南侧,村民主要居住地位于省道大安线西侧。四里村地势开阔,交通便利,大安线穿境而过,村北为解放大道,村南为分王公路。小河镇一向以商贸云集,市场活跃著称,一

5、个工业与商业贸易型集镇,其竹木交易、建材批发等市场和医药包装、饲料生产,农副产品加工等企业主要分布在荷沙公路两侧,四里村辖区范围内,因此,四里村同时具有较好乡镇工业发展基础。根据小河镇的发展趋势,荷沙公路以西将成为小河镇的工业发展基地,且集镇工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趋势明显。集镇的工业发展一方面需要大量的土地和劳动力补给,一方面需要一些配套的产业与服务业,因此不仅为四里村劳动力就业、土地转化创造了条件,也为村庄建设发展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孝昌县小河镇总体规划(19952010)村庄布局规划原则及镇区发展方向与用地规划,考虑到四里村的实际地理,经济状况,特别是该村属于镇区一部分的独特地理区位

6、优势,结合国家对于新农村发展建设的相关政策与趋势,我们将该村的发展定义为集镇居住地与工业、商贸结合发展型村庄。三、社会经济资料1、总人口数:据统计,至2007年底四里村现有 个自然湾, 个村民小组,人口总数为 人,共 户,其中男性村民 人,女性村民 人,主要劳动力有 人,老年人 人,劳动中有近 人在外务工。2、国民收入:四里村国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和外出务工农业生产:农业种植以水稻为主,蔬菜、瓜果类为辅,四里村现有耕地面积为 公顷,其中稻田21.3公顷,旱地19.公顷,人均年收入 元.工业生产:四里村规划范围现有生产企业四、现状分析1、村庄用地与环境:结合小河镇镇区建设规划,四里村村庄建设

7、用地比较充裕。村庄以东为汉江大堤及期保护区,村庄以南至泵站河为集镇规划居住建设用地,村庄以西为空地,也集镇规划居住建设用地。村内地势平坦,坡度均匀,有利于排水;地质稳定,地耐力较高,有利于房屋建设;地形规则,有利于村庄整体布局。村庄周围水源丰富,土地肥沃,空间开阔,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但污水启遍地流,垃圾肆意堆,环境质量较差,对村民生活和村庄环境形象造成很大影响,必须予以彻底的整治与改造。2、房屋建筑现状:在规划区域内现有的主要房屋多为一两层砖混结构民宅,其中三间一层占主要部分,两间两层或三间两层的新房占少数。房屋大部分沿道路自由布置,布局比较混乱,东西向布置居多,通风不佳,西晒严重,不利于

8、建筑节能。中心部分多数民宅比较破旧,甚至还有五六十年代建造的房屋,而且布局比较零散、自由,且房屋间距小,日照、通风、采光条件差,相互间距小,火灾隐患大。其他建筑布局零散,建筑质量差,消防通道不畅通,不利于村庄的整体布局与建设。根据国家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关政策要求,村庄规划布局应调整用地布局,改变房屋朝向,改善房屋日照、通风、采光条件等卫生条件,确保村庄用地安全与卫生。3、公共设施现状:由于靠近小河镇镇区中心,村内基本没有布设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只有一所初级中学,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薄弱,小学、幼儿园、文化活动中心、商业服务网点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有待加强。4、基础设施现状:四里村东面是汉江,水量

9、丰富,水质较好,是小河镇的主要生活用水水源。西面沿荷沙公路是排洪渠,水量少、杂草丛生且有血吸虫,是农田灌溉用水源。村内地睛水位比较高,但上层滞水和潜水的矿化度高,不宜直接饮用。村内地表水丰富,有多个水塘,但水质已被污染,必须进行改造处理,可作为养殖用水面和景观水体。目前村民 饮用水依靠小河镇的供水系统供水,村庄及其周围地区排水设施不完整,沿善人桥的排水沟已经淤塞,生活污水处于自由排放状态。村内缺乏垃圾投放点、垃圾转运站和公厕,生活垃圾随处可见,因此环境状况较差。5、道路与绿地现状:中心村内部的现有道路系统简单,呈环形布局,线性不平顺,系统不完善,道路间距不符合防火救规范要求。道路坡度比较平缓,

10、路面已经硬化,但宽度均不足4米,且没有边沟和排水系统。因此,村内的生活污水和雨水均处于自由排放状态,环境脏、乱、差的现象十分严重。村庄绿化有村民自主栽种的少数树木,树种单一,且缺乏集中绿地和树林,绿地系统不完善,不仅村民缺乏堆场和休闲场地,也不能有效地防止空气灰尘的传播。6、电视电讯现状:已开通程控电话,现有开通率为80%;有线电视系统现有开通率为17%,主要是主线费用过大。第二章 规划依据和指导思想一、规划背景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起点、新目标。2005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将一批基础较好的村庄建成农民富、村庄美、风尚好的示范村,这为

11、推动我省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根据中共湖北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全省小城镇建设的意见和省建设厅关于全省村庄整治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适应孝昌县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需要,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推进农村产业结构改革,按照“统筹城乡,以工促农,发展生产,以人为本,倡导文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原则,经过对全市城镇村庄的综合调查,将孝昌县小河镇下辖的四里村确定为全省新农村建设整治规划示范村。2、因历史与自然的原因,该村居民点沿汉江大堤集中布置,有少数房屋处于汉江大提保护范围内,必须予以拆迁。村民房屋相对比较集中,但呈自然分布,以致道路系统也称自由

12、形式。村民居住地离镇区较近,交通便利,购物方便,区位优势大,但该区域大多数居民房屋东西朝向,通风采光条件差,还有部分房屋零散分布,不城规模,而且公共设施、基础设施不健全,环境质量差,因此,必须对该区域进行新村规划设计,用以指导并调控未来15年的新村建设。二、规划编制主要依据1、孝昌县小河镇集镇建设规划2、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建设部)3、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建设部)4、关于全省村庄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鄂建发2005154号)5、湖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技术导则(试行)(湖北省建设厅)6、关于进一步加快全省小城镇建设的意见(鄂政发200542号)7、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

13、B5018093)(建设部)三、规划设计指导思想和原则(一)指导思想本次规划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总体目标,以“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倡导文明新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为原则,从集聚发展、节约土地和整治村庄面貌出发,在继承原有村庄机理的基础上,通过“整旧添新,实现规模聚居;拓宽空间,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因地制宜,完善基础设施条件;保护乡土特色,丰富农村人民文化生活”等手段,努力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变化,全面构筑社会主义新农村面貌。1、以集镇发展为龙头,以工促农,促进集镇协调发展四里村紧邻小河镇镇

14、区,处于小城镇的边缘地带。因此,新村规划设计必须协调农村与集镇的关系,充分利用集镇的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等资源和优势,发展乡村工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农村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坚持经济、社会、人口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结合农田整治规划,政策鼓励村民逐步向规划区迁移,实现规模聚居;节约建设用地,退村还田,扩大农业耕作面积;建设田间路网和林网,整治农田,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变化,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2、亲近自然,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因地制宜,结合现状,充分利用区域地形地貌,保护水系和植被,加强绿地建设,改善居民房屋的采光、通风、日照等卫生条件

15、,完善生活污水处理体系,整治环境,创造满足生态需求的可持续发展的,高品位的乡村居住环境,让建筑在自然中生长,让自然融合于建筑,打造新时期的“绿化生态家园”,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实现人们回归自然的田园梦想。3、以人为本,关怀人性健康结合地域条件,以方便居民生产生活为前提,坚持以人为核心,把人的行为与环境设计结合起来,满足人的合理需求;建立交流空间与设施,创造宜人环境,营造人景交融的令人向往的人居环境,展现现代场所精神,发展邻里关系,体现对人性的关怀,促进人性的理性回归。4、保护特色,丰富农村人民文化生活传承地域文化,保护传统民俗特色,倡导文明新风。发挥特色与专业优势是巩固和提高村庄竞争力的

16、重要途径。建立现代居住建筑设计理念,通过院落、树林、小桥、流水、村庄、河流等因素的有机链接,系统地展示现代新农村的面貌,创造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居住空间和居民文化交流环境,使新农村既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又富有现代人居环境韵味。根据当地人们生活习惯和习俗,结合新时期中心村的规划设计,设立各类文化学习、交流、休闲娱乐场所,丰富农村人民文化生活。5、重视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文化服务设施,促进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方式的转变是农村城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保护地方传统特色的前提下,营造居民联排居住的围合空间,保留小片树林,既满足日常生产“打、晒、堆、放”的要求,也为邻里之间提供交流协作空间。适应农村产业

17、结构变化发展趋势,改变农村居民作息方式;注重村庄用地布局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配套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大力推广农村沼气池、化粪池建设,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节省资源,改变居民生活习惯和提高农村文明程度,使之逐步与城市文明相协调,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二)规划原则1、依据集镇建设规划,结合现状,村镇协调发展的原则四里村处于小河镇镇区建设规划范围内,依据小河镇镇区建设规划,在村庄规划范围内为集镇居住建设用地,但现状用地范围内有工业用地和公共事业用地,因此必须结合现状,因地制宜,适度考虑集镇建设用地与村庄建设用地的相互结合,合理划分村庄建设用地,使集镇与农村在功能上分工合作,既满足集镇在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方面

18、的需要,也使村庄在集镇的辐射力和吸引力的作用下逐步发生改变,实现村与镇的协调发展。2、以近为主,远近结合,留有发展余地的原则农村建设资金基本属于自筹,因此,村庄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结合经济发展现状和当地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和历史情况等,突出特色,统筹兼顾,综合部署村庄各项建设。在理念上突出超前性和预见性,在手法上着重现状的整治与新区建设的有机结合,处理好近期与远景发展的关系和整治与建设的关系,适度留有发展余地,使村庄性质及建设规模、速度、标准同经济发展相适应,提高村镇规划模式的适应性。3、节约用地,相互协调性原则通过科学规划,各项建设应相对集中,充分利用原有

19、建设用地,新建工程及住宅应尽量少占农田。村庄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考虑农村发展、农业进步、农民利益等各方面因素,从时空发展的角度出发,正确处理好村庄与所在区域的相互关系到和村庄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做到布局紧凑,节约用地。4、节约资源,节省投资的原则现状整治充分利用存量土地挖潜,合理重组现状资源,立足原有基础进行改造;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新区规划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农民意愿和建设家园的主体地位,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房屋建设结合地方实际,合理控制户型、用地规模和建筑面积。基础设施建设,抓好“三清”(清垃圾、淤泥、路障)、“五改五通”(改路、改水、改厕、改厨、改圈、通

20、路、通电、通水、通沼气、通电信),加强村庄建设与整治进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条件。5、体现政策,突出重点,带动全体的原则村庄不是孤立的,它处于一定的区域中,必须以点带面,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以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为前提,合理安排住宅、企业、公共设施等布局,着重做好重点地段和重要设施的规划设计,全面显示新农村建设的优越性,调动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推进新村建设和旧村改造,促进村庄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四、规划期限本规划基期为2006年,基本规划年限为20062020年。近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20年五、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南边以分王公路为界,北到小河镇解放大道为止,东至韩江大堤保

21、护区边缘边,西到荷沙公路以东200米处,规划建设用地14.88公顷。第三章 发展优势与战略目标一、优势分析1、区位优势明显。小河镇处于孝昌县中心地带,荷沙公路穿境而过。四里村距小河镇中心约0.5km,距离孝昌县约20 km,直接承受城市和集镇辐射作用,交通便利,物质与信息流通量大。2、木材加工、棉花加工、医药包装养殖业等产业初具规模。规划范围内荷沙公路两侧为小河镇规划工业用地,已经具备“以工促农”的初步发展条件。3、地表水水量丰富,为四里村农村产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紧靠镇区,且地下水位高,水质好,为改善保丰村居民生活条件和环境提供了先决条件。4、四里村人勤劳肯干,敢于创新,在自己动手创业的同时

22、,也吸引了大批的确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手艺人来此投资兴业,社会与集体的经济实力日益增加,为村庄建设提供了资金储备。二、发展战略(一)总目标到2020年,把四里村建设成为村庄空间结构合理,产业结构较为发达,用地布局合理,设施配套齐全、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具体目标1、居住环境建设目标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要求,合理布局住宅建设用地,加快民宅整治与建设,逐步形成一个具有大型中心村规模的农村人口聚居区,同时完善区内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提高居住建筑质量,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构建特色鲜明、亲近自然、舒适怡人的农村集镇人居环境。2、经济发展目标借助城市与集镇的辐射力和吸引

23、力,加大农村产业结构改革力度,促进农业产业化集镇工业化发展,向特色工业发展道路迈进。依托医药包装、棉花加工、木材加工等行业,一方面发展养殖业,为城市和企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一方面发展以农副产品深加工、医药包装、预制构件、棉花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集镇工业体系,另一方面发展服务业,为城镇居民和企业员工提供休闲、娱乐、亲近自然等方面的服务。在巩固并发展现有工业企业,积极争取外来投资或外出打工人员回村投资兴业,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并提高层次,发展集体经济,不断增强村级企业的风险承担能力。到规划期末建成以医药包装、棉花加工为主导,养殖业、木材加工和服务业为辅的现代农村经济发展模式。3

24、、社会发展目标四里村的社会发展总目标是建设“生产发达、生活富裕、管理民主、文明进步”社会主义的新农村。(1)依据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以提高人口素质为中心,在近期实现5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远期实现4的人口自然增长率。(2)普及九年义务制教育。(3)医疗卫生保健和社会保障体系完善。(4)邮电、通讯、供水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生活环境明显改善。(5)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办好村文化学习,开展文化科技宣传活动,提高村民整体素质。4、环境发展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对现有旧房屋进行规划整治,减少住房占地面积,改良朝向,加大间距,确保住区消防安全;整治水塘,提高地表蓄水能力,一方面增加水产养殖面积,提

25、高村集体经济收入,一方面利用水面进行特色景观建设,充分利用水资源;沿汉江大堤种植防护林、经济树林,保护水土资源,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实行环境综合治理,设立垃圾收集箱,处理或清除垃圾与其它废弃物,减轻居民生活垃圾与污水对环境污染;提高村庄公共绿地面积,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将四里村建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生态环境、怡人居住环境、林木掩映、处处绿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三、战略措施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原则,利用全国、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快村庄建设整治。1、紧密结合集镇建设发展需要,规划整治村容村貌,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重点抓好村庄的规划与建设管

26、理,完善村庄内部道路交通系统和给排水系统,改善对内、对外交通条件和居住环境条件,提高建设质量,全面带动商业贸易业和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提升全村产业结构层次。2、结合起来区域产业特点,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变化与发展结合本地区棉花产量丰富,大力发展棉花加工业,促进棉花加工业向规模化、精细化方向发展,提高乡镇企业的形象与地位,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风险承担能力。对现有养鸡场进行合并与改造,完善养殖技术,提高生产能力;保护医药包装企业,依据市场需要,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推动企业产品的更新,提高企业的活力。结合地域优势和地方特色,以“品牌、规模、质量、效益”为目标,大力发展农副

27、产品深加工和养殖业,一方面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一方面吸引周围地区的农民进入本区居住或创业,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率,同时推动周边农村产业结构变化与发展。第四章 村庄性质与规模一、村庄性质根据四里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确定其性质为:四里村是以医药包装、棉花加工、木材加工为主,养殖业、服务业为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二、人口规模由于四里村特殊的地理环境优势,未来的中心村将会对周围一些偏远、交通不便的自然湾的村民产生较大的吸引力。因此新村规划考虑周边几个自然村的部分村民逐步向中心村迁移。根据计算公式:P=P0(1+k)n+p式中:P规划期末总人口P0规划基期人口,规划区域现状人口为115

28、0人;K规划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近期5,远期4;n规划年限:15年p规划期内人口机械增长:依据最近5年人口发展趋势,结合村庄实际情况,预测近期人口机械增加数为150人,远期人口机械增加灵敏为250人,据此预测四里村规划期末总人口规模为1600人。三、用地选择与用地规模现四里村村民居住地距离小河镇中心约500米,紧靠汉江大地,村内地形比较开阔,地质稳定,地势平坦,地面坡度比较均匀,排水条件较好;现有半数以上村民住房为近十年新修建,且相对集中布置;村中心道路已基本形成,交通便利,区位优势大;因此,本次规划围绕本地区现状进行改造与整治。中心村现状建设用地面积15.79公顷,人均用地137.20平方米

29、,综合考虑人少地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根据规划人口1600人,测算远期建设总用地19.02公顷,人均118.90平方米。建设用地的构成比例满足村庄级别要求,具体各类用地规模、比例、人均指标见附表。第五章 规划结构及功能分区一、功能分区在充分利用现状的基础上,荷沙公路以西作为小河镇工业用地,荷沙公路以东50米范围为村办企业用地,两者的结合有利于乡镇工业的稳固与发展。结合集镇住房开发,紧靠解放大道地带,除现有医药包装公司以外,其他地段以满足企事业单位建房要求;分水中学以西作为外来定居户建设用地和集镇住房开发用地,分水中学以东至分王公路为本村居民住房建设用地。二、公共服务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按大型中

30、心村的要求设置,采取改造与新建结合的原则进行配套完善。由于四里村邻近镇区,在村不考虑设置大中型公共服务设施,如超市、集贸市场、文化活动中心、小学等,只考虑在中心地带设置小型商店、图书室、幼儿园以及村委会等。考虑目前农村中小学发展趋势,结合小河镇的公共服务设施布点情况,将现有小学改造为幼儿园。三、住宅区建设在规划区,住宅联排布置并形成组团形式,每个组团保留适当的空地与树林满足居民打场晒粮、堆放杂物、休闲乘凉的需要,也为邻里之间提供交流空间。组团之间依靠村内次要干道有机的结合为一个整体,保证村庄空间形态的完整性和连续性。第六章 居住用地规划一、居住用地现状(R)四里村现状居住用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31、(1)多数民宅沿道路布置,多数朝向东西,布置零乱,且采光通风条件差;中部少数住宅比较破旧,已不适宜居住。(2)多数住宅间距不足,道路狭窄,消防车无法通行。二、居住用地规划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原则,进行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创造形式多样、富有地方特色的现代住宅。(2)注重高质量居住生活环境的创造,注意基础设施的完善;(3)据当地村民生活习惯,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有序组织居住用地,配套居民住宅公共设施,使居民住宅功能完善、生活方便、环境优美。三、居住用地规划目标居住用地规划与整治采取就地改建和易地重建相结合方式,尊重生活习惯,在良好邻里关系基础上,建设结构优秀、设施完善、功能合理

32、、环境优美的乡村居住生活空间,充分体现乡村环境资源和村庄原有历史文脉,创建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居住地。重视户外空间设计,设置小花园、绿化及街头小品,提高绿地覆盖率。至规划期末,居住用地总面积4.65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34.09%,人均居住用地面积38.75。四、居住用地规划布局(1)以分水中学以西,祠堂以北的空地为启动地块,作为村庄开发建设安置首要地。按照新农村规划技术相关经济指标,结合当地风俗习惯安排住宅。对本村居民住宅的改造首先从中心区住户开始,新住宅联排建设,按组团推进,同时对沿街建筑进行改造。(2)住宅标准:住宅层数平均2层,住宅日照间距控制在1:11:1.2之间。一般

33、为710米。有消防通道功能的建筑山墙间距不得小于4米。(3)户型规划。农户住宅建筑面积标准为140180平方米,户型分为单间户、两间户和三间户,提倡选用优秀的通用图及绿色住宅设计方案。第七章 公共设施规划一、公共设施现状(C)目前,四里村的公共设施不完善,只有少数代销点,没有幼儿园、村委会、医务室等。二、公共设施规划原则(1)按村庄规划的标准完善各类配套设施,形成内容齐全的配套体系。按照公共设施的使用频率和服务对象,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形成一个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的公建体系。(2)注重公共建筑及公共区的景观效果,丰富村庄景观风貌。(3)增加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设施,提高村民文化素质,丰富村民

34、文化娱乐生活。三、公共设施规划布局(1)根据交通与地理环境的条件,主要公建以村委会为中心布置,如行政管理、图书室、日杂、医疗、电讯等公共服务设施。(2)根据村庄的实际情况,以住宅组团为单位设置树林和场地,设置有绿化景观、硬质铺地和简易健身器材,既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又方面了人们的生活需要。(3)将现状小学改造为幼儿园,占地约3000平方米,考虑该村距离集镇不远,故没有考虑设置小学。至规划期末,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1.18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8.65%,人均公建用地面积9.83。第八章 村庄绿地景观规划一、村庄绿地景观现状村庄现状没有公共绿地,总体居住环境较差,缺少对外对内的交流空间,且建筑形式

35、多为村民各自建设,比较乱,没有形成一个整体意象,不能体现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价值。本规划结合村庄优势,进行绿地系统规划和景观布置,为村民提供一个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二、村庄景观规划设计原则(1)尊重现状自然条件和建设基础,充分利用村庄自然环境特色。(2)将现代景观和传统格局相结合,创造现代乡村景观。(3)以人为本,提供多样性服务和活动,力求逐渐形成多样性城镇空间特性。(4)突出村庄文化特色,使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三、村庄景观规划按规划区自然环境和功能,规划将村庄分为公共服务区、商业活动区、生活居住区、工业生产区四个部分。(1)村庄景观结构以中心道路为主要轴线,以村委会为中心,形成四个住

36、宅组团三个景观中心,与汉江河系自然景观,相辅相成,将“人文”与“自然”完美的结合于一体,构成整个村庄的景观核心。以环村道路的行道树和村中的树林相结合,完美体现自然中的村庄轮廓,既满足了视觉上的美感,同时也给村庄增添了生机。公共服务区主要指位于村庄中部以村委会为中心的综合公共服务设施。主要为社区公共服务,建筑高度控制在三层,建筑强格调高雅,是村民进行日常文化学习、休闲娱乐活动和节假日庆典的重要空间,是村庄主要公共活动场所。商业活动区主要是批解放大道以南地带,布设小型广场、集贸市场预测、商业建筑,是体现村庄未来商业形象重要区域,临街建筑及街道保持宜人空间尺度,注重室外人行环境创造,给顾客提供必要休

37、憩下服务设施,形成亲切宜人商业环境。工业生产区结合小河镇工业用地进行集中布局,主要分布在荷沙公路以东50范围内,一方面远离村庄,减少污染;一方面靠近河沙公路,交通方便,有利于生产原材料及产品的进出运输;同时有利于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2)在进村主入口善人桥处设一具有特色的牌坊类标志物,以标识四里村,提高村庄的可识别性,村庄的文化品位,提升村庄文化内涵。(3)围绕村东部的水塘,设置小型广场,场地、建筑、设施体现村庄传统风格,建筑材料的选择以选用本地材料主,打造村庄主体休闲景观。四、绿地系统规划绿化设计本着“村中有绿,绿中现村,人、建筑、绿地融合”特色,突出中心绿地建设,结合村庄南部工业边的防护绿

38、带建设,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有机绿化系统,形成高低错落的立体绿化体系。同时注意多选择经济树种,绿带建设结合林果种植,既美化环境,又可以提高农民收入。()中心绿地:改造村东部的水塘,结合水面,布置中心公共绿地,安排休憩娱乐设施,注重小品设计,使之成为村民活动交流、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之一。()线状绿地:即村内主要道路路两边布置绿带。()点状绿地:即分散于各个组团的小片树林。()保护绿地:村庄东部沿汉江大地边缘布置绿化防护林,在村西部距离荷沙公路50米处设施绿化隔离带,形成村庄绿色保护屏障,减弱工来噪声、空气灰尘等的污染,发挥其在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第九章 道路系统规划一、村

39、庄道路现状目前荷沙公路从村庄经过,交通较为便利。但村庄内部的道路体系不够完善,道路不成系统,道路等级不明显,道路宽度不够,硬化质量不高。二、道路系统规划原则以满足村庄客、货运输要求和消防安全要求为总原则。主要道路建设坚持适度超前和高标准原则;在充分利用现有道路基础上次要道路适当进行线性改造和路面拓宽,避免过大的拆迁;合理确定路网等级,形成有机的路网系统;路网规划与交通功能、用地功能、绿化景观规划有机结合。三、道路系统规划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本着因势利导,畅通便捷的原则,尽量保留质量较好的建筑,同时按消防、救护、抗灾的要求进行道路定线。(1)村庄道路规划将村庄内部道路等级分为三级:解放大道、分王公路

40、东段、沿河路为集镇道路,形成村外部主要通道;村主干道控制红线7米,二级道路4米宽,三级道路为宅前道路,宽2.53米,形成三横三纵的全村道路交通网。(2)荷沙公路两侧建筑后退道路红线10米,解放大道两侧建筑后退道路红线3米,其他道路两侧建筑后退道路红线1.5米。(3)考虑村庄建设现状以及资金节省等原因,村内主干道道路断面采用一块版式,道路两侧设适当宽度的人行道,并用水泥花阶砖进行辅装。(4)主要道路两侧的建筑物室内与道路中心高差为0.3米,其余道路两侧的建筑物室内与道路中心高差为0.10.15米。四、停车站的设置在广场近公路边布置停车场,面积0.2公顷,满足过境交通等停车需要。第十章 工程规划一

41、、给水工程规划1、给水现状四里村村域地下水位较高,水量比较丰富,但上层滞水和潜水的矿物质含量偏高,且缺乏取水装置。目前村民因用水主要来自小河镇的供水管网,取水水源主要是汉江。2、给水规划(1)给水指标随着人口的增加,生产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水量也将处于较快的增长,现将四里村用水指标预测如下:2006年2010年生活用水标准100升/人日,2011年2020年生活用水标准120升/人日,规划设计全村日总用水量为230/日(含20%不可预见用水量,最高日最高时供水量为96/H,最大秒流量2.67升/S)。(2)水源选择根据本村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采用汉江河流水作为生活用水水源,依靠小河镇的供水

42、系统对本村进行居民生活供水,为保证供水质量,在解放大道供水干管接口上设置增压增压设施。(3)水管布置结合地形条件,在解放大道设置两个供水接口,与村内供水干管形成环状供水管网,区内供水采用树枝状的布置方式,解放大道干管为DN150,村内干管为DN100,支管为DN50,沿道路布置(详见规划图)。(4)水源防护严格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水源卫生防护规定对地表水水源进行保护。取水点上游1000米和下游100范围内为保护范围,不得卸码头、材料堆场、排污口等,也不得在池范围进行捕捞活动和游泳。二、排水工程规划1、排水现状现状全村的排水工程设施很少,雨水自由汇集与排放,雨天易产生积水;生活污水直接排向户外

43、场地,造成污水四溢的现象。2、排水工程规划结合地形条件,规划中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合流制。雨水汇集到道路边沟中,沿道路与水口排入路边暗沟。家庭生活污水(包括牲畜污水)出户后经暗沟进入化粪池,然后排入道路污水暗沟,汇集后同集镇南部的污水一起排入村中部的排污干渠,经善人桥排入村西南部污水处理湿地,一方面作为农田灌溉用水,一方面使污水在湿地中进行自然氧化和过滤,然后溢流排放至水体。污水处理湿地占地8001200平方米,池深1.01.5米,分两个区域,内面种植芦苇等水生植物。出户污水管DN150,次干道污水沟断面为宽300*深(300600),主干道和污水干渠断面为宽500*深(6001000),详见给排

44、水规划图。3、污水量估算目前村内的工业企业主要是医药包装公司,排水量较少,因此,主要考虑生活污水的排放,结合地方特点和气候条件,排放标准按给水量的75%计算。则:日最大排水量为:1600*120*75%*2.3=330.0m3(2.3为综合变化系数)三、电力规划1、电力设施的现状目前村内没有独立的变配电系统,部分村民用电依靠小河镇的供电系统,有一部分村民用电与企业用电共用变压器,干线线路为干架,入户线路为沿墙瑶敷设。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线路架设不规范,基本为自由式,部分干线线路与建筑物、道路、树木之间的安全距离不够;(2)分户线路布置混乱,相互穿插现象严重,既不便于使用和管理,又影响村容村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