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行业分析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酒行业分析报告.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白酒行业分析报告2009一、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监管体制、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31、行业主管部门32、行业监管体制33、行业主要政策及法律法规4(1)“十一五”规划纲要4(2)产业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4(3)税收法规6(4)白酒生产许可证制度7(5)酒类流通管理政策8二、行业发展现状8三、市场竞争状况91、300 元/瓶以上的细分市场92、80-300 元/瓶的细分市场103、10-80 元/瓶的细分市场104、10 元/瓶以下的细分市场10五、进入行业的主要障碍11六、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原因131、需求状况13(1)白酒需求总量探底后稳中有升13(2)中高档白酒需求增长明显132、需求影响因素
2、分析14(1)人均收入水平提高推动消费增长14(2)用餐方式改变和社会交往增多刺激餐饮行业发展,带动白酒消费增长15(3)消费升级为中高档白酒提供了市场空间163、供给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16七、行业利润水平及趋势17八、行业集中度分析19九、行业发展趋势20十、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211、有利因素21(1)经济持续发展,消费能力增强21(2)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有利于名优白酒生产企业发展壮大21(3)白酒是传统饮品,并具备传统文化影响力21(4)白酒产业适度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发展212、不利因素22十一、行业技术水平23十二、行业经营特征241、生产和销售的季节性242
3、、销售的节日效应253、中高档白酒的原产地特征25十三、行业与上下游行业的关联性及其影响25十四、出口面临的有关政策及其影响28十五、行业竞争态势281、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292、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293、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94、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295、四川水井坊股份有限公司306、安徽白酒生产企业307、湖北、湖南等地的白酒生产企业308、江苏洋河股份有限公司309、江苏其他白酒生产企业31白酒行业是我国轻工业中食品工业的重要分支。根据中国证监会 2001 年4月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发行人归属“C0501 酒精及饮料酒制造业”。白酒是我国特有的酒种,与白兰地、威
4、士忌、伏特加、朗姆酒、杜松子酒(又称金酒)、龙舌兰酒等并列为世界七大蒸馏酒。白酒在我国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饮品。白酒按香型分类,主要有浓香型、酱香型、清香型、凤香型等香型,目前浓香型白酒约占全部白酒市场份额的70%。浓香型白酒以泸州老窖、五粮液、洋河酒等为代表,酱香型白酒以茅台酒为代表,清香型白酒以山西汾酒为代表,凤香型白酒以陕西西凤酒为代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举办过五届全国评酒会,认定了多个名酒品牌和香型类别。在原轻工业部主办的1979 年第三届全国评酒会上,洋河大曲酒与茅台、汾酒、五粮液等并列为国家白酒类八大名酒。在1984 年第四届全国评酒会
5、、1989 年第五届全国评酒会上,洋河大曲酒蝉联国家名酒称号。一、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监管体制、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1、行业主管部门白酒行业的主管部门是国家发改委以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相应的职能部门。白酒行业的全国性行业自律组织为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白酒分会和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2、行业监管体制鉴于白酒行业的综合性,除国家发改委外,国家其他各部门也根据各自职责对行业实施监管。国务院于2004 年9 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3 号),规定“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监管职能,明确责任。农业部门
6、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质检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将现由卫生部门承担的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卫生监管职责划归质检部门;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卫生部门负责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对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农业、发展改革和商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种植养殖、食品加工、流通、消费环节的行业管理工作。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自2009 年6 月起施行。该法规定,国家成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标准制定、食品安全信息公布、食
7、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条件和检验规范的制定,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国务院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本法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别对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确定本级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3、行业主要政策及法律法规(1)“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 年3 月,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该规划纲要提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增
8、长的拉动作用,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大力发展食品工业,提高精深加工水平,保障食品安全。(2)产业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 年本)(国家发改委令第40 号)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 年本)(征求意见稿)将“白酒生产线”列入“限制类”。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国发200540 号),对此类项目,国家有关部门要根据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遵循优胜劣汰的原则,实行分类指导,允许企业在一定期限内采取措施改造升级,金融机构按信贷原则继续给予支持。为了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内需,推进
9、经济平稳较快增长,2009 年1 至2 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陆续审议通过了包括轻工业在内的十大重点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务院常务会议认为,轻工业承担着繁荣市场、扩大就业、服务“三农”的重要任务,振兴轻工业必须努力扩大市场需求,加快自主创新,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走绿色生态、质量安全和循环经济的新型发展之路,具体包括:积极扩大城乡消费,增加国内有效供给;加快技术进步;强化食品安全;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支持优势品牌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培育发展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加强企业管理,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 年本)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指
10、导目录(2007 年本)(征求意见稿)均将绿色无公害饲料及添加剂研究开发、“三废”综合利用及治理工程等项目列入“鼓励类”。国务院于2005 年7 月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 号),要求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自2009 年1 月起施行。该法规定,发展循环经济应当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和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按照减量化优先的原则实施。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废气等工业废物进行综合利用。(3)税收法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调整酒类产品消费税政策的通知(财税字2001第0
11、84 号),规定从2001 年5 月1 日起,粮食白酒、薯类白酒计税办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规定的实行从价定率计算应纳税额的办法,调整为实行从量定额和从价定率相结合计算应纳税额的复合计税办法。其中,定额税率:粮食白酒、薯类白酒均为每斤(500 克)0.50 元;比例税率:粮食白酒25%,薯类白酒15%。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调整和完善消费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33 号),规定从2006 年4 月1 日起,粮食白酒、薯类白酒的比例税率统一调整为20%;定额税率为0.5 元/斤(500 克)或0.5 元/500 毫升;从量定额税的计量单位按实际销售商品重量确定,如果实际销售商品
12、是按体积标注计量单位的,应按500 毫升为1 斤换算,不得按酒度折算。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539 号)规定自2009 年1 月1 日起,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如果按照组成计税价格计算纳税,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委托加工数量定额税率)(1-比例税率)。与修订前相比,组成计税价格公式的分子增加了“委托加工数量定额税率”。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自2008 年1 月起施行。该法规定,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根据该法同时废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企业所得税原税率为33%。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加强白酒消费税征收管理的通知(国税函2009380 号)
13、及附件白酒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核定管理办法(试行),规定自2009 年8 月1 日起,对设立销售单位的白酒生产企业销售给销售单位的白酒中,生产企业消费税计税价格低于销售单位对外销售价格70%以下、年销售额1,000 万元以上的品种,由税务机关根据生产规模、白酒品牌、利润水平等情况在销售单位对外销售价格50%至70%范围内自行核定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其中生产规模较大,利润水平较高的企业生产的需要核定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的白酒,税务机关核价幅度原则上应选择在销售单位对外销售价格60%至70%范围内。已核定最低计税价格的白酒,销售单位对外销售价格持续上涨或下降时间达到3个月以上、累计上涨或下降幅度在20
14、%(含)以上的白酒,税务机关重新核定最低计税价格。(4)白酒生产许可证制度国家质检总局于2004 年12 月发布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审查通则,规定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必备条件。规模以上(即年销售额500 万元以上)的白酒生产企业由国家质检总局依据白酒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 版)审查发放白酒生产许可证,该许可证有效期为3 年。(5)酒类流通管理政策商务部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商务部2005 年第25 号令)自2006 年1 月起施行。该管理办法规定包括酒类批发、零售、储运在内的酒类流通实行经营者登记备案制度和溯源制度:酒类经营者按属地管理原则,填报酒类流通备案登记表,向登记注册地工商行政管理部
15、门的同级商务主管部门办理备案登记;酒类经营者在批发酒类商品时应填制酒类流通随附单,在酒类流通的全过程实现单随货走、单货相符,以实现酒类商品自出厂到销售终端全过程流通信息的可追溯性。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同时规定酒类经营者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商品,并应当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予以明示。二、行业发展现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白酒行业在20 世纪80、90 年代迅速发展。当时较低的市场准入要求和较高的利润水平刺激了各地兴办众多小型酒厂。至1996 年,白酒行业年产量达到801 万吨的高峰,约为建国初期的80倍。随着国家逐步出台以调控总量为目标的产业政策、税收法规及配套措施,白酒行业年产量逐
16、步下降,行业内小型白酒生产企业的发展受到明显抑制,2002年前后到达低谷。在近年来社会消费结构升级的背景下,名优白酒生产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和营销策略,注重开发适销对路的中高档产品,白酒行业产量、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均有所增长。2008 年白酒行业营业收入达到1,540.25 亿元(由于统计周期的影响,2008 全年数据系根据当年前11 个月数据推算)。1999 年以来白酒行业历年的营业收入具体如下:三、市场竞争状况白酒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整体竞争较为激烈。在某个区域市场,竞争的最后结果往往取决于品牌、产品和营销。以主要消费价位为标志的各个细分市场竞争格局具体如下:1、300 元/瓶以上的细分市场该
17、细分市场产品包括名优白酒生产企业的传统高端产品(如茅台、五粮液)和名优白酒生产企业推出的新高端产品(如国窖1573、水井坊、青花瓷汾酒、洋河蓝色经典系列中的梦之蓝等)。由于需要坚实的品牌基础、大量的品牌推广费用和长期的营销努力,该细分市场对于大多数白酒生产企业而言力不从心。该市场的渠道策略主要是利用品牌形象以及对核心消费群的营销工作来带动酒店消费。2、80-300 元/瓶的细分市场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80-300 元/瓶已逐步成为日常消费价位。从全国范围来看,区域强势品牌在该细分市场中占相对优势,如山西的汾酒、陕西的西凤、江苏的洋河蓝色经典系列的天之蓝、海之蓝与洋河大曲、江西的四特、内蒙的
18、河套等。形成此格局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各地白酒生产企业基本完成改制,内部生产经营管理能力增强,具备了发展壮大的内在因素;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各地商务、政务用酒量增大,区域强势品牌凭借其适当的价位和促销获得增长空间。该市场的渠道策略主要是以酒店消费带动商超(即商场和超市)及批发的销售。3、10-80 元/瓶的细分市场该细分市场消费数量相对较大,不过消费者承受能力或品牌意识相对较弱,购买因素主要是广告和终端推广。全国性品牌(如泸州老窖、古井、金六福、浏阳河等)和地方性品牌(如敦煌古酿等)的市场份额大致相当,前者渠道策略侧重于主攻商超,后者则商超及批发并重。此外,部分地方性品牌或名优白酒生产企
19、业的买断产品也通过终端推广主攻酒店市场。4、10 元/瓶以下的细分市场运输费用占10 元/瓶以下产品成本的比重较大,因此该细分市场基本被当地白酒生产企业的产品所覆盖。此外,近年来少数白酒生产企业开始依靠低价策略占领全国部分城市的低档产品市场。四、行业内主要企业及其市场份额报告期内,白酒行业主要生产企业及其营业收入、市场份额相关数据如下:五、进入行业的主要障碍1、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白酒生产企业应在现有生产能力范围内采取措施升级改造,以满足产业结构优化、优胜劣汰、分类指导的要求。2、根据国家土地政策的要求,白酒生产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应在白酒生产企业原有土地上实施。3、白酒生产许可证制度明确规定
20、了白酒生产企业必须满足生产场所、生产设备、产品标准、检验设备等多方面条件。规模以上(即年营业收入在500 万元以上)白酒生产企业由国家质检总局审查发放该许可证。4、中高档白酒行业特有的进入障碍(1)名优品牌对于以中高档产品为目标市场的白酒生产企业而言,品牌是最重要的因素。中高档白酒消费者品牌意识非常强烈。由于名优品牌包含着历史、人文底蕴,同时代表了严格的食品质量控制水平,因此消费者往往只接受名优品牌的中高档白酒。名优品牌对于中高档白酒的重要性促使行业外资本进入白酒行业的方式主要是介入原有名优白酒生产企业或买断名优白酒生产企业部分产品,很少从零起步重新塑造新的品牌。(2)良好的自然环境资源中高档
21、白酒生产中的制曲、糖化发酵、陈化老熟等环节需要适宜的气候、土壤和水资源条件,即所谓“酿好酒必有好水”,这就要求白酒生产企业处于良好的地理位置。随着人类社会活动带来的环境保护压力加大,适宜酿造中高档白酒的自然资源呈现逐渐稀缺态势,构成了中高档白酒行业的进入障碍。(3)成熟的工艺技术及人才包括原料采购、制曲、糖化发酵、勾调在内的中高档白酒生产环节至今仍然沿用传统工艺,手工和半机械化作业超过半数。除了理化、卫生指标测试等需要专业仪器外,很多重要环节,如制曲、出池、接酒、分等储存、勾调,很大程度上依赖操作人员的个人判断和感官认知。合格的操作人员需要长期的实际操作和理论学习才能胜任,以勾调环节的勾兑师为
22、例,除了需要身体符合严格的标准外,至少需要跟班学习四年才能独立工作。六、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原因1、需求状况(1)白酒需求总量探底后稳中有升随着行业调控政策见效和需求升级,我国白酒产量自2004 年探底以来呈稳中有升态势,2008 年全年产量达到569.34 万吨。1999 年以来历年白酒产量具体如下:(2)中高档白酒需求增长明显为适应消费者对中高档白酒的需求,名优白酒生产企业不断推陈出新,如茅台、五粮液的年份酒、泸州老窖的国窖1573、汾酒的青花瓷汾酒、水井坊的典藏水井坊和洋河的蓝色经典系列等中高档产品均取得了较好的销售业绩,白酒产品出现了中高档化的趋势。2、需求影响因素分析(1)人均收入水平
23、提高推动消费增长在全球范围内,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含酒精饮料的消费需求均会出现快速增长。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数据,1961 年世界含酒精饮料的年人均消费量为26.4 升,之后一直稳步增加到1980 年的34.9 升,其后虽略有下滑,但2002 年仍达到人均消费量32.9 升。作为我国独有的酒种,白酒是我国城乡居民日常饮品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稳步上升,为白酒消费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991 年以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分别如下:单位:元(2)用餐方式改变和社会交往增多刺激餐饮行业发展,带动白酒消费增长1962 年至1971 年我国
24、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出生的人口目前正处于事业的黄金阶段,收入较高,其消费观念与父辈相比更加现代,1981 年至1990 年我国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出生的人口目前也开始具备消费能力,他们的生活条件和交往环境导致他们餐饮消费的频度更高。上述消费特点主要体现为城镇居民外出用餐占食品消费开支的比重不断提高,具体如下:除了居民外出用餐因素外,商务往来、公务活动等社会交往活动也是餐饮业重要的客源。请客吃饭通常是社会交往的组成部分,而我国自古就有“无酒不成席”之说,白酒在餐饮活动中充当了人际关系润滑剂和感情催化剂。根据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公司(CSFB)中国经济研究小组的专题报告,在我国农村,白酒在家庭饮用的比例
25、相对较高,而在城镇,76.92%的白酒消费在朋友聚会、商务往来、政务活动等餐饮环节实施。餐饮消费中的白酒产品档次通常不低于家庭消费。餐饮业的发展势必带动白酒消费增长。1991 年至2007 年我国餐饮业销售收入情况如下:(3)消费升级为中高档白酒提供了市场空间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收入结构差异的扩大引发了从温饱型消费到享受型消费的消费升级,具体体现为消费者对高端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强,从而为中高档产品白酒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3、供给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1)国家产业政策限制了新增产能,使得白酒生产企业的现有产能得到充分发挥,同时,白酒供应的增长较为稳健,不会大起大落。(2)中高档白酒供给增长有限随着
26、市场对中高档白酒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许多白酒生产企业均着手进行产品结构调整,扩大中高档产品的生产能力,但总体来看,中高档白酒产品供给增长较为缓慢。白酒产品的很多生产环节没有完全实现机械化,无法完全依赖定量指标,需要合格操作人员的全程参与和控制;工艺技术的延续尚未完全抛弃师徒传授方式;白酒生产需要经历糖化发酵、陈化老熟等特定周期。因此,白酒很难作为工业化标准产品实现从原料到成品的快速批量生产,中高档白酒尤其如此。中高档白酒需要依赖名优品牌,而名优品牌是历史文化的积淀,能够传承至今并且发扬光大难能可贵。因此,中高档白酒增长受限于名优白酒生产企业的产能增长。气候、土壤、水资源等自然环境条件影响白酒的
27、品质,对于中高档白酒更为明显。适宜酿造中高档白酒的自然资源逐渐稀缺,也限制了中高档白酒供给快速增长。七、行业利润水平及趋势1999 年至2008 年白酒行业的利润总额的走势呈现先抑后扬,2002 年触底后逐年上升,2008 年达到203.39 亿元。具体如下:近年来,白酒行业在总体产量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利润总额逐年增长,主要原因包括:1、消费升级导致享受型消费需求增长明显,一些过去被看成奢侈消费品的高价位白酒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随着未来5 至10 年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持续增长,中高档白酒市场总量仍有增长空间。2、名优白酒生产企业的中高档产品价格涨幅明显,并带动了普通白酒价格,导致白酒吨酒
28、价格出现持续增长势头。2001 年吨酒价格为1.19 万/吨,2006 年吨酒价格为2.44 万/吨,5 年间累计增长105.04%。同期粮食等原料价格上升幅度低于同期吨酒价格,导致白酒产品毛利率大幅度增加。预计未来5 至10 年,消费升级导致的白酒吨酒价格上升仍将是白酒行业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我国白酒行业营业收入将保持平均约15%的增长速度,行业利润将保持平均20%左右的增长速度。八、行业集中度分析根据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全国酿酒行业信息的数据,全国白酒产量前六名省份按从高到低排列,2006 年为山东、四川、河南、辽宁、江苏、安徽;2007年为四川、山东、河南、辽宁、江苏、安徽,2008 年为
29、四川、山东、河南、辽宁、湖北、江苏。上述六省合计产量在三年中占全国总产量比例分别为60.40%、61.96%和61.70%,其中产量最高的省份在三年中占全国总产量比例分别为18.90%、17.56%和19.63%。近年来,消费者对消费安全和品牌消费日益重视,地方政府注重依法行政,减少对白酒企业的地方保护,全国统一的市场规范正在逐步形成。市场环境和参与者的变化对名优白酒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导致市场进一步向名优白酒生产企业集中,名优白酒生产企业竞争优势凸现,白酒行业集中度出现了不断上升的势头。根据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全国酿酒行业信息的数据,2001 年,前10位、前20 位白酒生产企业营业收入合计
30、占行业营业收入比重分别约为36.68%、46.60%,到2006 年,前10 位、前20 位白酒生产企业营业收入合计占行业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上升到约42.61%、51.86%。2006 年与2001 年相比,全国白酒行业营业收入增长约97.03%,同期前10 位、前20 位白酒生产企业营业收入合计分别增长128.89%、119.26%。白酒行业在营业收入集中度提高的同时,利润集中度随之增加。白酒行业龙头企业具有更强的品牌号召力、更高的消费者忠诚度、更好的市场掌控能力和定价能力,营业收入、利润增长速度高于行业增长幅度。由于品牌的积累需要时间,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对中高档白酒的需求加剧,白酒行业
31、产业集中度有望持续提高。九、行业发展趋势白酒是我国特有的酒种,具有悠久的历史,白酒行业是传统的成熟产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习惯的改变以及社会交往的活跃,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实施后,白酒流通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结合国家质检总局严格执行白酒生产许可证制度,小型白酒生产企业将逐步被淘汰,名优白酒生产企业将因市场空间净化而受益。2、我国经济总量有望在未来较长期限内保持平稳增长趋势,由此产生的消费需求将拉动白酒产量平稳增长。3、在消费升级背景下,消费者更加青睐中高档白酒,从而使得该类白酒有更大的增长机会。4、由于名优白酒生产企业拥有资本、技术、人才、质量
32、保证体系、历史文化、营销网络、消费者基础等诸多竞争优势,名优白酒生产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脱颖而出,市场占有率逐步扩大,行业集中度明显提高。5、白酒受到国家产业政策和其他饮料酒、洋酒的影响,产量将保持稳中有升,行业增长主要体现在业务收入和利润方面。十、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1、有利因素(1)经济持续发展,消费能力增强我国“十一五”期间GDP 有望持续增长,为白酒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有利于增强白酒消费能力,同时消费升级将为中高档白酒提供更大的市场空间。(2)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有利于名优白酒生产企业发展壮大国家产业、税收、土地、市场准入、流通管理等方
33、面的政策、法律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小型白酒生产企业增长空间乃至生存空间,名优白酒生产企业凭借其综合竞争优势将进一步发展壮大。(3)白酒是传统饮品,并具备传统文化影响力白酒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地位和独特的文化底蕴,是我国消费者喜闻乐尝的含酒精饮料。随着中国经济地位提升、中外交往增多,作为中国特产之一,白酒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接触、了解和接受,未来有机会成为世界级的中国特色消费品。(4)白酒产业适度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发展白酒企业大部分位于或靠近农村,主要原料均来自我国农业提供的杂粮、饲料粮(如高梁、玉米、大麦等)。白酒企业收购上述粮食并经过深加工,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可解决大量农民就业问
34、题。白酒行业的发展还可带动农村地区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包装、玻璃、机械、运输等产业。因此,白酒产业适度发展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发展。2、不利因素(1)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和健康意识增强导致部分消费者开始有节制地饮用含酒精饮料,具体表现为选用低度白酒、葡萄酒、啤酒、黄酒以及其他不含酒精的饮品。尽管白酒市场近年快速增长,但酒类饮品消费多元化作为未来的趋势,一定程度上影响白酒消费增长幅度和白酒产品结构。(2)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进口关税税率逐步降低,威士忌、白兰地等洋酒开始加大营销力度,发掘中国市场的消费潜力。洋酒与白酒同为蒸馏酒,对于初次接触的消费者具有新鲜感。洋酒在夜场等消费场所
35、已成为主流酒品,2006 年市场总量已达到约30 亿元,相当于同期白酒市场总量约3%,对白酒市场构成一定的冲击。(3)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加强白酒消费税征收管理的通知(国税函2009380 号)及附件白酒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核定管理办法(试行),规定自2009 年8 月1 日起,对设立销售单位的白酒生产企业销售给销售单位的白酒中,生产企业消费税计税价格低于销售单位对外销售价格70%以下、年销售额1,000 万元以上的品种,由税务机关根据生产规模、白酒品牌、利润水平等情况在销售单位对外销售价格50%至70%范围内核定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其中生产规模较大,利润水平较高的企业生产的需要核定消费税最低计
36、税价格的白酒,税务机关核价幅度原则上应选择在销售单位对外销售价格60%至70%范围内。已核定最低计税价格的白酒,销售单位对外销售价格持续上涨或下降时间达到3 个月以上、累计上涨或下降幅度在20%(含)以上的白酒,税务机关重新核定最低计税价格。根据上述文件要求,公司目前已向税务机关书面报告公司的生产、销售及纳税情况,请求税务机关明确具体执行要求。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税务机关尚未回复具体要求或核定结果。如果税务机关对公司核定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公司盈利能力将受到不利的影响。十一、行业技术水平解放初期的白酒企业多为手工作坊,设备简陋。新中国成立后至20 世纪90年代,国家有关部委、行业协会组织白
37、酒行业开展了多项活动,研究探索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产品开发,包括5 届全国评酒会、12 次行业业务会议、19 次重点生产技术专题试点、8 次全国性技术培训班、7 次名优白酒生产企业技术协作活动。建国以来白酒行业科研成果集中于白酒微生物、酿酒工艺、分析技术、白酒香味成分、白酒香型和白酒生产机械化等方面。上述多样化的安排所获得的大批科研成果在白酒行业内得到推广应用,为白酒行业技术进步、因地制宜、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白酒行业基本沿用改良后的传统工艺进行规模化生产,同时在检验检测环节大量运用了现代仪器设备。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白酒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分析天平(0.1mg)、分光光度计(或光电
38、比色计)、气相色谱仪(不需检测单体物质除外)、恒温干燥箱、恒温水浴锅、比重瓶(或酒精计)和比色管是所有白酒生产企业必备的出厂检验设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浓香型白酒、清香型白酒等多个白酒行业推荐性国家标准自2008 年1 月起实施。2008 年12 月至2009 年2 月,全国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按照各主要香型设立的分会陆续成立,将进一步规范产业行为,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更加满足国家政策和消费者的要求。2007 年起,中国酿酒工业协会与江南大学合作,开展基础研究课题“中国白酒169 计划”,并力争将该计划列为国家级科研项目。“中国白酒169 计划”包括6 个部分:中国白酒健康成分研究、
39、中国白酒特征香味物质的研究、贮存对白酒质量的影响研究、重要香与味生成机理的研究、中国白酒中呈香呈味物质专家阈值的测定和白酒年份酒研究。该计划有望进一步提高白酒行业技术研发水平。十二、行业经营特征1、生产和销售的季节性白酒的生产和销售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在夏季,酒醅入池温度较高,容易遭到有害菌的感染、破坏,因此,一般每年6 月份起,在所有酒醅均入池后,白酒生产企业不再连续生产基酒,即所谓“压窖”,到当年9 月份气温降低时,白酒生产企业重新开始加料生产。同时,我国消费者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导致夏季一般是白酒消费的淡季,市场对于成品酒出货的需求有所降低,但通常情况下,勾兑、包装等成品酒生产环节在夏季
40、并不停止连续生产。2、销售的节日效应节日期间通常社会交往活动频繁、居民消费集中释放,白酒消费随之出现高峰,因此白酒生产企业在节日前出货量增加,形成销售在节日前升温、节日后回落的节日效应。3、中高档白酒的原产地特征中高档白酒需要名优白酒生产企业的品牌支撑。由于名优白酒生产企业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所以原产地概念成为品牌推广的重点之一。消费者普遍认为只有特定的原产地才能生产出某个特定品牌的中高档白酒。十三、行业与上下游行业的关联性及其影响白酒行业上游行业主要是粮食种植业和包装行业,下游行业是白酒批发零售业。此外,白酒生产需要良好的水质作为保证。1、白酒酿造的粮食原料主要包括高粱、小麦、大米、糯米、玉
41、米、大麦等谷物,近年来市场供应未出现异常波动,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保持稳定。我国政府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视粮食安全为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按最低收购价托市收购粮食、减免税收、建立直接补贴制度、加大“三农”投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极大地调动了我国农民种粮积极性,2004 年以来粮食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2008 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5,235 亿公斤,超过1998 年5,123 亿公斤的历史最高水平,并实现连续五年增产。与此同时,我国粮食单产水平显著提高,2007 年全国粮食平均亩产316 公斤,其中谷物亩产355 公斤,创历史最高
42、水平。粮食品质结构不断优化,优质小麦、水稻种植比重分别达到55%和69%。最近十年我国粮食自给率基本保持在95%以上,“九五”以来我国粮食以净出口为主,“九五”、“十五”期间分别累计净出口粮食215 亿公斤、376 亿公斤。国家发改委于2008 年11 月发布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该纲要预测,我国未来粮食需求总量继续增长,2010 年、2020 年分别达到5,250 亿公斤、5,725 亿公斤;粮食消费结构升级,其中,口粮消费减少,2010年、2020 年分别占粮食消费需求总量的49%、43%,饲料用粮需求增加,2010 年、2020 年分别占粮食消费需求总量的3
43、6%、41%,工业用粮需求趋于平缓。为切实保障我国中长期粮食安全,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 年)明确规定了我国2010 年、2020 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主要指标,具体如下: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 年)制定了强化粮食安全责任、严格保护生产资源、加强农业科技支撑、加大支持投入力度、健全粮食宏观调控等多项具体政策措施,以保证上述指标的顺利实现。2、白酒产品配套的包装材料主要包括箱(外包装纸箱)、盒(内包装纸盒)、标(标签)、瓶(酒瓶)、盖(酒瓶盖)、带(封口胶带),供货商较多,包装材料大多为常规品种,因此白酒生产企业的选择余地较大。3、白酒生产用水包括直
44、接接触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的酿造用水和冷却、锅炉等使用的非酿造用水。酿造用水必须符合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其中降度用水又称加浆,在硬度、矿化度、离子含量等方面有更加严格的要求。4、白酒通过下游经销商的批发零售到达消费者。白酒生产企业越来越重视直接介入对销售终端的营销。在各类销售终端中,大中型酒店主要消费中高档白酒,并通过影响消费者心理带动商超销售;大型商超对于产品的面市率有一定的影响。十四、出口面临的有关政策及其影响白酒作为我国特有的酒种,尚未被外国消费者普遍接受,境外白酒市场仍处于培育开发阶段。随着中国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华人在海外数量的不断增加,境外白酒市场具备很大潜力。公司将密切跟踪境
45、外白酒市场发展动态,选择合适时机,采取合适方式,逐步加大对境外市场的开发力度。十五、行业竞争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2006 年、2007 年和2008 年各年我国境内规模以上(即年营业收入500 万元以上)白酒生产企业数量分别为1,026 家、1,172家和1,228 家。其中具有省级及省级以上区域竞争实力的只有少数企业。白酒行业8家主要上市公司如下表: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洋河(二)市场占有率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 招股说明书1201、全国市场占有率2006、2007 年和2008 年白酒行业营业收入分别约为971.39 亿元、1,189.03亿元和1,540.25 亿元,公司同
46、期营业收入分别为10.71 亿元、17.62 亿元和26.82亿元,占白酒行业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10%、1.48%和1.74%。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2、细分市场占有率公司地处江苏,是江苏白酒行业“三沟一河”(双沟、汤沟、高沟和洋河)四大品牌中的龙头企业,洋河系列白酒在江苏消费者中有很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尽管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实施全国化战略持续提高了江苏省外市场在公司白酒销售收入中的比重,但现阶段江苏白酒市场仍然是公司主要目标市场,公司2008 年营业收入中的74.48%在该市场实现。2008 年以白酒生产企业出厂价计算,江苏白酒市场容量约为146 亿元。公司在该市场的市场占有率为1
47、3.53%。2006、2007 年和2008 年白酒行业营业收入分别约为971.39 亿元、1,189.03亿元和1,540.25 亿元,公司同期营业收入分别为10.71 亿元、17.62 亿元和26.82亿元,占白酒行业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10%、1.48%和1.74%。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1、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茅台酒是我国酱香型白酒的代表。该公司2008 年生产茅台酒及系列产品2.51 万吨,营业收入为82.42 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38.03 亿元。2、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产品品牌包括五粮液、五粮春、尖庄等,2008 年以效益优先原则调整产品
48、结构,当年销售五粮液系列酒7.58 万吨,营业收入为79.33 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18.33 亿元。3、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产品品牌包括剑南春、绵竹大曲等,根据该公司网站数据,2007 年生产销售各种饮料酒8 万吨,实现营业收入约36 亿元,实现利税约11.6 亿元。2008 年四川汶川地震对该公司产生一定影响。4、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实施国窖1573、泸州老窖特曲双品牌战略,2008 年营业收入为37.98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2.60 亿元。该公司2006 年11 月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方式募集资金3.54 亿元,用于优质酒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