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体院生理学考研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303300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体院生理学考研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上海体院生理学考研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上海体院生理学考研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上海体院生理学考研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上海体院生理学考研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体院生理学考研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体院生理学考研复习资料.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绪论-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的科学。(反应:一次性,即时一项活动当中过程变化 适应:长期效应积累)新陈代谢:不断地重新建造自身的特殊结构,同时又在不断地破坏自身已衰老的结构,这个过程称为新陈代谢。生命最近本的活动过程(同化作用、异化作用)兴奋:将受刺激后产生生物电反应的过程及其表现称为兴奋。奋性:这种产生兴奋的能力称为兴奋性。能较迅速产生兴奋的组织神经、肌肉、腺体统称可兴奋组织适应性:机体以适当的反应克服反复出现得环境变化造成的危害,保持自身生存的能力或特性。人体的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2、,自身调节。神经调节(主导作用,协调各个器官)特点:迅速,局限,短暂。体液调节:(次要)缓慢,广泛,持久。自身调节:(有意义,但不是十分重要)-第一章 骨骼肌收缩-人体肌肉组织分为: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三种。粗肌丝的基本成分为:肌球蛋白 细肌丝: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肌管系统:横管(T管),纵管(L管,肌浆网),T管与其两侧的中池形成三联管结构静息电位为:-70mV.静息电位产生主要原因:由于细胞内外:钠离子,钾离子的分布不均匀和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静息电位实际上是钾离子的平衡电位。动作电位的传导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在神经和肌肉等胞上发生的。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 当运动神经元兴

3、奋时,冲动沿神经纤维传至轴突末梢,使轴突末梢去极化,改变了神经膜的通透性,使细胞外液中部分Ca2+进入轴突末梢,引起轴浆中200-300个突出小泡在接头前膜处出胞,释放出乙酰胆碱进入接头间隙。当乙酰胆碱经接头间隙到达重版膜表面时,立即与中板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相结合,引起膜对Na+、K+的通透性改变而导致去极化,进而触发一个可传导的动作电位,沿肌膜传导到整个肌纤维,引起肌纤维收缩。肌纤维的收缩:1:兴奋-收缩耦联2:肌丝滑动 3:肌肉收缩后的舒张兴奋收缩耦联:1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深处2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3肌浆网(纵管系统)对钙离子的释放和再聚集。肌肉收缩的基本过程:略。肌肉物理特性

4、:伸展性:肌肉在外力(牵拉或负重)的作用下可被展长的特性。 弹性:当外力取消之后,肌肉又恢复原状的特性 粘滞性:由于肌浆内个分子之间相互摩擦产生。生理特性:兴奋性:肌肉在兴奋的刺激作用下发生反应的能力 收缩性:肌肉在兴奋后产生缩短反应的特性叫做收缩性。刺激的强度:阈强度: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下刺激:低于阈强度的刺激。反之则阈上刺激“全或无”:进一步加大刺激强度(即用阈上刺激),肌纤维的收缩幅度并不会增大。图1-8 强度-时间曲线P15时间阈值:最短的刺激作用时间。基强度:引起组织兴奋所需要的最小电流强度利用时:引起组织兴奋所必须的最短作用时间。兴奋性的指标(如图上P15)刺激强度、刺

5、激强度对于时间的变化率、刺激的持续时间。阈强度:刚刚引起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常用阈强度的倒数表示兴奋性。时值: 拉披克 提出,以两倍基强度的刺激作用于组织引起兴奋所需最短作用时间,作为衡量兴奋性高低的指标。单收缩:肌细胞受到一次短促的刺激时,被刺激的细胞产生一次动作电位,紧接着进行一次收缩。(极少见)强直收缩:肌肉因这种成串刺激而发生的持续性缩短状态。不完全强直收缩:在收缩曲线上仍可分辨出各刺激分别引起的收缩波的波峰完全强直收缩:在收缩曲线上便分辨不出每一个收缩的波峰。(参照P17 图19)肌肉收缩的长度张力关系:当处最适长度时,结合图111看P19肌肉收缩能力:肌肉收缩效果的肌肉内部功能状

6、态。肌肉收缩的形式:(一):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变化,张力基本不变1:向心收缩:长度缩短的收缩2:离心收缩:肌肉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更容易损伤)(二)等长收缩:张力增加长度不变的肌肉收缩。又称为静力收缩 等动收缩:也称等速收缩,整个关节活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进行的收缩。运动单位:由一个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若干条肌纤维组成的功能单位,可分为:运动型运动单位 和紧张性运动单位。一:肌纤维的分类:表1-1 肌纤维类型分类(书p21) 形态,功能,代谢三个方面来分。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形态特征1快肌纤维的直径较慢肌纤维大2快肌纤维的肌浆网较慢肌纤维发达3慢肌纤维周围的毛细血管网较快肌纤维

7、丰富,慢肌纤维的血液供应较好4慢肌纤维含有较多的肌红蛋白,快肌纤维中含有较多收缩蛋白5与快肌纤维相比,慢肌纤维含有较多的线粒体,而且线粒体体积较大。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功能特征 1:肌纤维类型与收缩速度:快肌纤维收缩持续时间较短,慢肌收缩持续时间较长。 2:肌肉收缩力量与单个肌纤维的直径有关。直径大的力量就大。 3:肌纤维类型与疲劳:快肌运动单位比慢肌运动单位更容易疲劳。表1-2 快肌和慢肌运动单位的比较(书P23)不同类型肌纤维的代谢特征1慢肌纤维的氧化能力明显大于快肌纤维2快肌纤维的无氧代谢能力高于慢肌纤维P23图表-第二章 血液-体液:人体中的水与溶于水的各种物质称为体液。约占机体总重量的6

8、0%体液分为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细胞内液约占体重40%,细胞外液约占体重的20%内环境:把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血浆蛋白的生理功能:形成胶体渗透压,调节血管内,外水的分布。运输功能;营养功能;参与凝血和抗凝血功能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缓冲功能血量:正常成年人的血量约相当于体重的7%-8%。失血:当机体一次失血量少于血液总量的10%时,机体可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正常;失血量达到20%将会明显影响健康,失血量30%以上,如不急救则可能危及生命。血液回复过程:12h内由组织进入毛细血管而得以补充,丢失的血浆蛋白可由肝脏加速合成在12天内得以补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由骨髓造血组织加速生成,在3周到一月内完全恢复。

9、血液的理化特性红细胞 还有红色的血红蛋白,因此血液的颜色呈红色。正常人全血比重为1.0501.060,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越多则全血的比重越大。血浆渗透压溶液渗透压是一切溶液固有的特性。渗透压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分子或颗粒的数量,与溶质分子或颗粒的大小无关。胶体渗透压:蛋白质的分子量大,分子数量少,所产生的渗透压小,约为2030mmHg,其主要作用是维持血管内外的水平衡,防止过多水分渗出毛细血管外。晶体渗透压相对稳定的作用是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血浆酸碱度:正常人血液的pH值是7.357.45,血液中存在7对具有同时具有抗酸和抗碱作用的物质,称为缓冲对。主要缓冲对以NaHCO3/H2CO3

10、的含量最多,作用最大。PH值取决于Na2HPO4/NaH2PO4。通常以每100ml血浆的NaHCO3含量来表示碱储备量。血液的机能:1运输2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维持体温相对稳定。3防御和保护作用血细胞生理我国年男性的红细胞数量为(4.55.5)*10(的12次方)/L 女性为(3.84.6)*10(的12次方)。正常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浓度约为120160g/L ,平均为140g/L;成年女性约为110150g/L,平均130g/L。正常红细胞的形态呈双凹圆碟形功能:红细胞具有运输氧、二氧化碳及缓冲血液的酸碱度的作用。血红蛋白不但运输氧,还运输二氧化碳。-第三章 循环-心肌组织具有兴奋性,自律性

11、,传导性和收缩性四种生理特性。兴奋性:一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的变化:1绝对不应期:从动作电位去极化开始到复极至负55MV这段时间内,无论给予多大刺激,心肌细胞均不产生反应,兴奋性为零。 局部不应期:从复极负55MV到负60MV这段时间内,给与强刺激可使膜发生部分除极或局部兴奋,但不能全面去极爆发动作电位。 有效不应期:从去极开始到复极达到负60MV这段时间内,无论给予多强刺激均不能使心肌爆发动作电位。包括绝对不应期和局部反应期。2相对不应期3超长期自动节律性 :心肌能自动地,按一定节律发生兴奋的能力,称为自动节律性。其中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是正常心脏的起搏点。传导性:心肌细胞一处发生兴奋

12、后,由于兴奋部位和邻近部位的细胞膜之间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正常完整的心脏起搏点窦房结。心肌细胞之间以特殊的闰盘联结,电流很容易通过,引起相邻心肌细胞兴奋,使得心肌在功能上表现为“合胞体”。房室交界处兴奋传导的速度较慢,延搁时间较长,这保证了在心动周期中心房先兴奋收缩,然后经历较长时间才兴奋收缩,有利于心室在收缩前有充分的血液充盈,有利于射血。(全或无式)收缩性:(一)对细胞外液Ca2+浓度有明显依赖性。心肌终池不发达,储存的Ca2+量少,因此在兴奋-收缩耦连中所需要的Ca2+除从终池释放外,还需由细胞外液的Ca2+(二)全或无式同步收缩。同步收缩,使得心脏要么不收缩,一旦收缩,其收缩就达

13、到一定的强度,因此称为“全或无”式收缩(三)不发生强直收缩。(单收缩)心脏不会产生任何强直收缩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心动周期持续的时间与心跳频率有关,如以成人平均心率75次/分计算,则每个心动周期平均为0.8s。心率是运动训练中常用的简易指标,心率可作为反映运动强度,监控机能状态,评定训练水平等的简易指标。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一次心跳一侧心室输出的血液量。心输出量:每分钟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称为每分心输出量。 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率心指数 :以体表面积(m2平方米)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1 每搏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受前负荷,心肌收缩

14、能力以及后负荷的影响。(1)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与静脉回流量有关,心室舒张的充盈量越多,心室容积就越大,心肌收缩前负荷越大,则收缩力量也越强,从而射出更多的血液。(2)动脉血压:心室的后负荷在完整心脏是指动脉血压(3)心肌收缩能力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舒末期容积之比称射血分数,安静状态为50%-60%2心率在一定范围内,心率的增加可提高心输出量 心率超过一定水平,如180次/分时,由于心脏过度消耗能源物质,可使心肌收缩力量降低,导致心输出量反而下降。运动员,尤其是耐力运动员,当心率达到170220次/分时,心输出量仍保持在高水平。心力储备:是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的增加而增加的能力。血管分为动脉

15、、毛细血管、静脉三大类。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1, 弹性血管:指主动脉,肺动脉干,及其发出的最大的分支。(弹性好)2, 阻力血管:指的是小动脉和微动脉。3, 交换血管:指的是毛细血管。4, 容量血管:指的是静脉血管 。二 动脉血压: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单位习惯上用mmHg(1kPa=7.5mmHg)。舒张期长于收缩期。收缩压: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最高值。舒张压: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最低值。 动脉血压:心血管系统内有足量的血液充盈的前提下,由心室射血,外周阻力和大动脉弹性的协同作用下产生的。形成血压的另一基本条件是心脏射血。 平均动脉压大约等于1/3 收缩压

16、+2/3舒张压or舒张压+1/3脉压。 收缩压一般在100120mmHg,舒张压为6080mmHg,脉压为3040mmHg,年龄增高,动脉血压也逐渐升高。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1 每搏输出量:收缩压,心室射血为重要因素;2 心率 ;3 外周阻力,舒张压升高(动脉血管硬化导致原发性高血压); 4 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射血是断断续续的,血流是连续的);5 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的比例。静脉血压与血流特征 1 静脉血压外周静脉压:通常将各器官静脉的血压称为外周静脉压; 中心静脉压:胸腔大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则称为中心静脉压。2 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体循环平均充盈压:血管系统内血液充盈度越高,则静

17、脉回心血量也就多,反之,静脉回心血量就减少。 心脏收缩力量 重力与体位:静脉回流受中立影响较大。站立时,心脏平面以上的静脉回流可因重力作用而加速,而心脏平面以下的部位静脉回流则因重力作用而减慢。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呼吸运动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一, 神经调节(一)心脏的神经支配:1:心脏的神经支配:支配心脏的传出神经为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1)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心叫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其突触末梢释放递质为乙酰胆碱(ACh),节后神经元末梢释放的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NE)。(2)心迷走神经的作用:心迷走神经的节前和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均为乙酰胆碱,可导致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量减弱,房室传导速度

18、减慢2:血管的神经支配:支配血管平滑肌的神经纤维可分为缩血管神经和舒血管神经纤维两类。(1)缩血管神经:缩血管神经纤维都是交感神经纤维,通常称为交感缩血管纤维。体内几乎所有的血管平滑肌都受交感缩血管神经支配。(2)舒血管神经:交感舒血管神经:支配骨骼肌的微动脉副交感输血管神经:少数器官如脑膜,唾液腺,胃肠道的外分泌和外生殖器等,其血管平滑肌除接受交感缩血管纤维支配外,还接受副交感神经纤维支配。副交感舒血管纤维释放的递质为乙酰胆碱(ACh)。(二)心血管中枢基本中枢:一般认为,心血管活动的基本中枢在延髓。 (三)心血管反射:1、骨骼肌本体感受性反射。本体感受器:骨骼肌的肌纤维,肌腱和关节囊中存在

19、能够感受肌肉被牵拉的程度,肌肉收缩的速度和关节身躯角度的感受器。2、颈动脉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当脉压升高时,可引起压力感受性反射,其反射的效应是使心率减慢,外周阻力降低,血压回降,因此这一反射曾被称为减压反射。 反射弧:(例)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传入冲动进入延髓,压力感受其反射传出神经为心迷走神经、心交感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神经。效应器为心脏和血管。兔的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的传入纤维自成一束,与迷走神经伴行,称为主动脉神经(减压神经)减压反射是典型的负反馈调节。生理意义:对动脉血压进行快速调节的过程起重要作用;维持动脉血压恒定。二 体液调节 (一)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血管收缩肾上腺素对皮肤,

20、肾脏,肠胃血管收缩作用,使血管内血液重新分配,尤其是肌肉组织的血流量大为增加。去肾上腺素可引起心脏活动加强。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一次运动过程中,循环功能活动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心输出量增加和血液重新分配,使活动加强的器官,尤其是骨骼肌的血流量增加 (一)心输出量增加 与运动强度和耗氧量成正比(二)血液重新分配 原因是神经体液机制心血管功能对长期运动的适应 运动性心脏增大:一般而言,耐力项目以心室腔扩大为主。力量项目以心室壁增厚为主。 窦性心动徐缓:安静时心率低于60次/分,并呈窦性节律。 心血管调节功能改善:主要表现在心率储备能力增强。运动员每搏输出量可维持在高水平,心率快的情况下,每搏输出量

21、下降不明显。-第四章 呼 吸-呼吸:机体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 (广义:细胞内气体与外界交换,狭义:专指有氧呼吸)呼吸过程由三个相互关系的环节组成:外呼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肺通气: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一) 肺通气的动力:平静呼吸其特点是:吸气时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用力呼吸:其特点是吸气与呼气的过程都是主动过程。(三)肺内压和胸内压 肺内压:即肺泡内的压力。胸膜腔内压通常比大气压低10mmHg (四)肺通气功能潮气量:每次呼吸时,呼出或吸入的气体量,称为潮气量。正常平静呼吸潮气量500ML补吸气量:平静吸气之后再用力吸入的气量 深吸气量:补吸气量和潮气量之和称为深吸气量

22、。补呼气量:平静呼气后,再用力呼出的气量,称为补呼气量。功能残气量:平静呼气之后,存留于肺中的气量,称为功能残气量。功能残气量=补呼气量+残气量残气量:最大呼气之后,仍储存于肺中的气量,称为残气量。肺通气量:单位时间内呼入或呼出的气量称为肺通气量。安静时,正常成人每分钟通气量大致为68L 。每分通气量=呼吸深度x呼吸频率肺泡通气量=(潮气量- 无效腔)*呼吸频率肺通气功能的指标及其测定:(1)肺活量肺活量:最大深吸气后,再做最大呼气所呼出的气量。(2)时间肺活量:尽力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3)最大通气量:尽力作深呼吸时所测得的每分通气量。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气体小部分以物

23、理溶解的方式运输,大部分以化学结合方式进行运输。氧的运输氧气在血液中溶解量很少,仅约占血液总氧气量的1.5%,其余98.5%与血红蛋白结合,1g血红蛋白可以结合1.341.39ml的氧气。血红蛋与氧气的结合和分解时可逆反应。血红和蛋白氧气容量:每100ml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氧气的最大量。氧含量:每100ml血液中血红蛋白实际结合的氧量称为血红蛋白氧含量。氧含量占氧容量的百分比称为血氧饱和度氧离曲线(图4-5 ,P75) 氧离曲线是反映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量随PO2而变化的曲线。1 氧离曲线上段 有利于人体肺换气即在60-100毫米汞柱的段落,这段曲线比较平坦,表明PO2的变化对Hb氧饱和度的影

24、响不大。2 氧离曲线中段 有利于组织换气 即PO2在40-60毫米汞柱段落,这段曲线较陡,是HBO2释放O2的部分,在此范围内PO2稍有下降,便会引起HB饱和度的明显下降。其生理意义在于保证正常状态下组织细胞氧供应。3 氧离曲线下段 有利于组织用氧即PO2在15-40毫米汞柱的段落,氧离曲线坡度最陡的一段,这段曲线表明,氧的储备能使机体适应组织活动增强对氧的需求。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主要有 血液的pH值,CO2分压,温度,有机磷化合物如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等。二氧化碳的运输血液中的CO2物理溶解约占血液总CO2量的5%,另外95%以化学方式结合的形式运输。化学反应方式见P77

25、呼吸运动是呼吸肌的协调活动。呼吸肌是骨骼肌,受躯体神经支配。运动中氧供应一 需氧量需氧量定义:人体在代谢过程中所需要的氧量。正常成年人安静时需氧量为:250ml/min总需要量=运动时摄氧量+恢复时摄氧量-安静时每分摄氧量*(运动时间+恢复时间)运动强度愈大,持续时间愈长,总需氧量愈多。但总需氧量并不能很好地反映运动强度,而与运动时间的关系更密切。二 摄氧量 摄氧量:在肺换气过程中,由肺泡扩撒入肺毛细血管,并供给人体实际消耗或利用的氧量。最大摄氧量:当人体进行较长时间剧烈运动时,摄氧量达到最高水平。三 氧债:在运动过程中,需氧量超过摄氧量,无氧代谢功能增加,造成体内的样亏负。运动中合理的呼吸方

26、法(一)节制呼吸频率,加大呼吸深度(二)减少呼吸道阻力(三)呼吸动作与运动动作吻合(四)合理利用憋气-第五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第一节 能量代谢一 能量代谢的测定能量的常用单位为卡(cal),千卡(kcal)或焦耳(J),千焦耳(kJ)。1kcal=4.1868kJ食物热价:通常把1g的某种事物氧化分解时所释放的能量糖的热价是4.1kcal,脂肪的热价是9.5kcal,蛋白质在体内热价为4.3kcal氧热价:把某种事物氧化铈消耗1L氧所产生的能量,糖的氧热价是5.0kcal,脂肪的氧热价是4。7kcal,蛋白质的氧热价是4.5kcal机体在进行代谢时,一方面依靠呼吸功能从外界环境中社区O2,以满

27、足生理活动需要;另一方面必须将代谢产身份的CO2呼出体外。糖的呼吸商是1.0,脂肪的呼吸商为0.7,蛋白石的呼吸商是0.8呼吸商一定时间内机体互呼出的CO2量与吸入放入O2 量的比值。二 基础代谢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正常睡眠8h后,情形,静卧,空腹喝环境温度在2025C条件下的能连个代谢 基础代谢率:是指单位时间里的基础代谢。三 运动过程中的能量供应是机体内唯一能够直接提供能源的物质。三大供能系统及其特点(P88)1、 ATPCP系统:机体利用CP所释放的能量合成ATP的过程称为ATPCP系统。710秒合成ATP速度最快的供能系统。2、 糖酵解系统:机体利用肌糖原或葡萄糖酵解所释放的能量合成A

28、TP的过程,又称乳酸能系统。糖酵解首先动用的是肌糖原,糖酵解的产物是乳酸。1-3min3、 有氧氧化系统:机体利用糖、脂肪和蛋白质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合成ATP的过程,又称氧化能系统。线粒体是实现氧化分解反应的场所。持续时间比较长,3min以上项目依靠糖和脂肪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合成ATP超过30min,蛋白质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合成ATP。三大功能系统的特征(89)体温调节一 体温的生理波动 变化的幅度一般不超过1C,人的体温昼夜之间有周期性波动。清晨26时最低,下午46时体温最高,波动范围不超过1C二 产热和散热过程体温的恒定,有赖于产热和散热过程两方面的动态平衡。皮肤的散热形式有:1辐射 2 传

29、导 3 对流 4 蒸发-第六章-排泄:机体将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最终产物,多余的物质和进入体内的异物(包括药物),通过一定的途径排除体外的过程。排泄的途径有四条:1 由肺排除CO2和少量水分2 有下滑到排除的主要是经肝脏代谢所产生的胆色素(通过胆汁进入肠管),以及经肠粘膜排除一些无机盐,如钙,镁,铁等 3 有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除一部分水,少量尿素和盐类。4 由肾脏以尿的形式排泄尿的生成过程包括三个环节:1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2肾小球和集合管对率过夜的重吸收作用3 身下旁观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作用滤过:是当血液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的水分和小分子物质,包括少量分子量较小的血浆蛋白,进入肾小囊腔

30、形成原尿的过程影响肾小球过滤的因素主要包括:滤过膜的通透性,有效滤过性,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和肾血浆流量。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是推动血浆透过膜的主要动力。在入球端,有效滤过压为正值,生成滤液。激烈运动时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下降。重吸收:进入肾小管的原尿,又称为小管液,小管液中放入成分经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重新回到管周血液中去的过程。原尿中99%水以及全部葡萄糖和氨基酸被重吸收,主动重重吸收:葡萄糖,氨基酸,Na+,K+等都是主动重吸收肾糖域:160180/100ml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是西欧阿关上皮细胞将自身新陈代谢的产物

31、分泌到小官血液中去。排泄:是下管上皮细胞将血液中某些物质排入小管液的过程尿是淡黄色的透明液体,放置后,尿胆素原被氧化成尿胆素,故颜色加深。尿的PH值一般为4.5-8.0,荤素杂食者尿呈酸性,素食者尿呈碱性。正常人每昼夜排出的尿量约为:12L,平均为1.5L ,正常人每天至少须排出500ml。运动后的尿量主要受 气温,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泌汗量和饮水等因素影响。运动性蛋白尿:由运动引起的尿蛋白含量增多的现象。是生理性的。原因:一般公认是由于运动导致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而引起的。影响运动性蛋白尿排出数量的因素有:1运动强度 2 运动项目和训练手段 3 年龄与环境 4 个体差异 5 情绪

32、 6 身体功能-第七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感受器:人体有很多种感受内,外环境中各种变化的装置。感受器适宜刺激:一种感受器通常只对某一种特定形式的能量变化最敏感。感受器的换能作用:感受器接受刺激,并将刺激的能量转换为传入神经冲动。感受器的适应现象:以恒定的强度持续刺激感受器时,它的传入神经上的动作电位的频率逐渐降低。位觉前庭器官:包括三个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椭圆囊囊斑的毛细胞主要感受人体的水平方向的直线正负加速度的运动。每个半规管:所收的旋转变速运动的刺激最大。本体感受器:骨骼,肌腱,关节囊和韧带本体感受器:机体内埋在肌肉,肌腱和关节囊中有各种各样的感受器-游离神经末梢肌梭是位于肌肉中一种梭形感受

33、器,肌梭囊内一般含有612根肌纤维,称为梭内肌纤维;而囊外的一般肌纤维就成为梭外肌纤维。 肌梭的功能是感受肌肉长度的变化。腱器是分布在肌腱胶原纤维之间的牵张感受装置。功能是感受肌肉张力的变化。当梭外肌纤维发生等长收缩是,腱器的传入冲动发放频率增加,肌梭的传入冲动频率不变,当梭外肌纤维发生等张收缩时,腱器的传入冲动发放频率不变,肌梭的传入冲动频率减少,当肌肉受到被动牵拉时,腱器和肌梭的传入冲动发放频率均增加。-第八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反射是神经系统实现其调节功能的基本方式。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系统,传出神经和效应器5个部分。体表感觉代表区:第一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第二感觉区位于人脑

34、中央前回与脑岛之间。视觉代表区:枕叶皮层内侧面的距状裂上,下缘是是觉得投射区。听觉代表区:颞叶皮层的颞横回,颞上回是听觉的投射区。牵张反射:是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时能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牵张反射了分为两种类型:腱反射和肌紧张。-第九章 内分泌-激素:是由高度分化的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合成并分泌的,经体液运输到某器官或组织而发挥其特定调节作用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 激素大体可分为三大类: 肽类激素,脂类激素和胺类激素。肽类激素主要有下丘脑调节肽,神经垂体激素,腺垂体激素,胰岛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以及胃肠激素等。胺类激素主要为酪氨酸衍生物,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甲状腺

35、激素。脂类激素包括:固醇激素,类固醇类和脂肪酸衍生物。激素的作用:1 直接或间接地加速(刺激)或减弱(一只)体内原有的代谢过程2 激素能调节和控制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3 维持内环境平衡,调节营养,电解质和水分在体内的分布。4 增强机体对有害刺激和环境条件急剧变化的抵抗和适应能力。激素作用的特征1信息传递 2 相对特异性3 高效生物活性4 激素间的相互作用细胞膜受体的介导机制:肽类激素,胺类激素(甲状腺素)及前列腺素等是通过与细胞膜受体结合发挥作用。胞内受体的介导机制:甲状腺激素,类固醇激素和固醇类激素的受体位于细胞内。垂体生长激素是腺垂体分泌的重要激素之一(1)促进生长:人在幼年时期如

36、缺乏GH,导致“侏儒症”,如GH分泌过多,则出现“巨人症”,成年后GH分泌过多导致肢端肥大症。(2)调节新城代谢:1 促进蛋白质合成 2增加糖的利用 3 加速脂肪分解利用 (3)参与免疫反应胰岛 胰岛素是人体内调节糖代谢的重要激素,促使这些代谢性营养物质以不同形式储存起来。 胰岛素具体生物学作用:1 对糖代谢的作用最为重要 2对脂肪代谢作用:能加速葡萄糖合成脂肪酸。3 对蛋白质代谢的作用 :刺激蛋白质合成的作用肾上腺肾上腺包括:肾上腺皮质和肾上腺髓质。肾上腺皮质有三层不同的细胞组成,从外向内分别称为球状带,束装带和网状带,球状带分泌的激素主要参与体内水盐代谢的调节,故称盐皮质激素,诉状带分泌的

37、激素称为:糖皮质激素。肾上腺激素肾上腺髓质器源于外胚层,能分泌和贮存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第十章 条件反射学说与运动机能的形成-反射可分为两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先天就有,如:防御性反射,食物性反射以及肌紧张条件反射:通过后天学习,训练而建立起来的反射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比较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先天的,遗传的 后天的,生活中获得种族所有的 个体所有的任何条件下发生的 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固定的神经联系 暂时的神经联系大脑皮层下部位可实现 高等动物主要通过大脑皮层实现条件反射可分为: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意义:扩大了机体与外界的联系,使机体在某些非条件刺激到来之

38、前就发生反应,大大提高了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条件反射的建立:要求在时间上把某一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结合多次,一般条件刺激要先于非条件刺激出现。条件反射的消退:条件反射建立之后,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强化,条件刺激就会逐渐减弱,最后完全不出现。 第一信号是具体的信号,第二信号(语词)是抽象的信号 抽象的语句也会引起条件反射反应。 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其实质就是建立运动条件反射。 形成运动机能就是建立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 运动动力定型:在学会运动技能后,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内神经元的兴奋和抑制过程有序地,有规律地,有严格时间间隔地交替发生,形成了一定的型式,

39、是条件反射系统化。这种系统性成为运动动力定型。 运动技能的过程可划分为泛化阶段,分化阶段和巩固阶段等相互联系的三个阶段。 泛化阶段:由于接受的是一些新异的刺激,引起大脑细胞强烈兴奋,而且兴奋呈现扩散状态,出现泛化现象。促进运动技能形成于发展的方法分化抑制:即机体将一些错误的动作从正确的动作中区分出来并加以抑制的过程。(正误对照法) -第十一章 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身体素质:运动生理学中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协调,柔韧和平衡等机能能力 身体素质的发展:不仅取决于肌肉本身的结构和功能,而且与肌肉工作时的能量供应,内脏器官的机能以及神经调节技能有关。第一节 力量素质力量

40、素质:是肌肉克服身体内外阻力的能力。绝对力量又称最大力量,肌肉进行最大收缩时产生的张力。相对力量等于肌肉的绝对力量除以肌肉的生理横断面积。速度力量是肌肉进行快速克服阻力的能力爆发力是肌肉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产生最大张力的能力。无氧耐力突出表现(快攻)篮球:相对力量,爆发力,动作速度。力量素质的生理学基础:1 肌纤维的横断面积2 肌纤维的类型(快、慢肌纤维)3 肌肉的结缔组织:肌肉的弹性成分,包括肌膜、肌腱等。神经调节机能:1、神经冲动的频率与运动单位的募集运动神经中枢通过改变其发放的神经冲动频率来影响肌肉收缩的力量,改变被募集的运动单位数量和种类。 2、相关运动中枢之间的协调参加主动肌、对抗肌、

41、协同肌和固定肌之间的协调,提高肌肉收缩力量和工作效率。训练原则:1 超负荷原则 2 专门性原则 3 有序性原则 负重力量训练组间间隔时间一般是36min 肌肉的收缩形式:等长收缩,向心收缩,离心收缩等影响训练效果的因素:负重练习的重量、练习的次数和组数、间隔时间、动作的速度、肌肉收缩形式、练习动作的形式。速度素质运动中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人体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快慢。反应速度的生理学基础是:1感受器的敏感度2中枢延搁(影响最大)3效应器(肌纤维)的兴奋性动作速度是完成单个技术动作的快慢,例如:投掷项目中的出手速度。决定动作速度的生理基础是:1 快肌的体积及百分比 2

42、肌力 3 肌肉组织的兴奋性 4 条件反射的巩固程度有氧耐力:是机体依靠糖,脂肪和蛋白质氧化分解功能进行长时间的运动的能力有氧耐力生理学基础氧运输系统:有呼吸系统,血液(带氧量),循环系统(心输出量)三大部分组成,呼吸系统功能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两部分。心输出量可反映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输出量受心率、心腔容积、心肌收缩力和回心血量的影响。肌肉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受肌纤维的类型影响,氧化酶的活性。慢肌细胞中,线粒体数目多、体积大,氧化酶活性高。耐高温能力评价的生理学指标 最大摄氧量(有氧力量指标):是人体在心肺功能被重充分动员的情况下,单位时间里摄入并被利用的最大的氧气量。最大摄氧量主要受遗传,氧运输系统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等因素影响。 乳酸域:是人体在进行递增负荷运动时,由有氧氧化分解供能过渡到大量动用糖酵解功能的临界点(转折点)。用来评价机体的有氧耐力。无氧耐力:是机体依靠糖酵解功能进行长时间运动的能力。生理学基础:1 肌纤维类型及其糖酵解能力 2 缓冲乳酸的能力 3 肌细胞和脑细胞耐受乳酸的能力。评价: 通常采用血乳酸(最大值,固定时间测量),Wingate测试或400m跑成绩等评价运动员的无氧能力。无氧耐力训练可采用间歇训练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