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1).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305023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8.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六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六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1).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六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六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为今后更加扎实地开展语文教学,进一步树立质量意识,在认真分析试卷的基础之上,就本次考试情况作质量分析,现分析如下: 一、语文试卷成绩 六年有57人参加考试,总分4921分,平均分89.47分.最高分97.5分,最低分66分。合格率100%,优良率92.73%。 二、卷面分析: 本次考试是六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进度测试卷。测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本次考试试卷难度适中,试题设置合理,对中考复习有指导意义。从考试来看,禀承了小学试卷的一贯作风,注重基础,兼顾灵活性,提倡学生有合理而创意地表达,在考查内

2、容和题型的设计上,适当创设了新考点、新题型,体现了 “稳中求变、适度创新”的特点。 1、积累与运用 从总体来说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语言的一般运用能力,主要涉及到日积月累、词语“默写”、“字词理解”、“语言的运用”,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总体来说相对理想。古诗词名句的“默写”, 这是一个重要题型,是学生考试中必考的题目。这种题型一般有三种类型:机械型默写,即给出上句,要求写出下句,或给出下句,要求写出上句以及要求背诵出某首诗;理解型默写,即给出有关诗句的理解,要求写出相关的诗句;运用型默写,即给出一定的背景,按要求填写出相关的诗句。此次试题只涉及到了第一种类型,如要求写出“操千曲

3、而后晓声”、“老大徒伤悲”等,这几句难度小,不易丢分,出错也较少。语言连贯题,此题着重考查句子内部结构的一致,逻辑的有机联系,上下语言环境的协调等。此类题主要是考查检测学生的思维条理性、语言连贯性、语言组合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能力性、应用性、综合性较强。如仿照句子用相同的修辞方法写句子,不少学生比喻不恰当或不做。词语理解失分最多,如:表示“我们跟父亲分别得,桃花心木枯萎得这些字词不在课本内,这就需要学生的课外积累。 2、阅读与感悟 、阅读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课内文的理解掌握能力。阅读文段选自北京的春节和匆匆。第一篇第1题写出“热闹“、”间断“的反义词失分较多; 第三篇课外现代文阅读主要考查学生的认

4、读与理解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和鉴赏与评价能力。体现了语文新课标“重视能力,注重过程方法,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新理念。课外阅读失分比较多,主要在第4题关于引号的四种用法的选择上,学生分辨不清。 3、作文 命题作文“一件让人动容的事”,半命题作文“我爱家乡的”,学生不会有太大的写作难度,一般能做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作文学生大部分写的不错,但也有1位学生作文只写了一半,没有写完。还有部分学生书写乱,标点符号使用不准确,事例写的不够具体等,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训练中,如小练笔,日记,大小作文等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三、努力的方向: 1.夯实基础。重抓知识的落实,特别是语文综合性

5、学习活动的理解、运用和表达能力的培养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在平时教学中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做到生字词课课过关,重点词句课课掌握。 2.要重视课内阅读的教学,课外阅读的拓展,阅读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和个性化阅读,学会灵活应用和整体感知理解的能力,拓宽课外阅读,尽量扩大阅读面,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对应用文要作必要的指导。 3.扎实抓好写作基本功训练。结合单元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作文题目,尽量避免作文教学的随意性,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学会观察生活,表达生活,抒发真实情感。 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表达能力,能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准确、生动、得体的语言记叙所见所闻,表达所思所感,加强“记叙“能力的培养。 4、加大培优扶困工作力度。关注“后进生”, “后进生”语文分数低,原因有基础差,缺少灵活性等,但最根本的是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信心,不愿再学,不想下功夫。如果这样下去放任自流,这个问题很严重,要消除他们学习上的畏难心理,课堂上多给他们机会,平时给他们一份关爱,想尽一切办法减少“后进生”。面对他们的每一点细微的进步,都及时的给予鼓励,尽管他们爬行的很慢,但作为老师不能对他们丢失信心。要善于分析学生,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合理安排好教材知识梳理、专项训练和应试技巧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