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备大纲《论四端》.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305810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0.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共备大纲《论四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共备大纲《论四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共备大纲《论四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共备大纲《论四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共备大纲《论四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共备大纲《论四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共备大纲《论四端》.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共备大纲论四端共备大纲_论四端 论四端孟子 学习重点: 1. 认识孟子及其写作风格 2. 认识儒家思想:仁 3. 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段意、主旨、结构及表达手法) 4. 掌握文言文的基础知识:之、其、句式等 前置知识 / 铺垫学习:(配合文言文规划表的学习重点进行施教) l 文化知识:儒家思想仁心孔子 (圣人 / 万世师表 )孟子 (亚圣 : 第二个圣人 )性善论:不懚人之心性善论:不懚人之心性善论:不懚人之心 / 仁心,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合称为孔孟。 l 文学常识:孟子简介 (详见书P. 8.13) + 孟子所处年代的特点(历史) +孟子的论说风格 l 文化文学知识:孟子著作孟子四书之一,四

2、书又称为四子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详见书P. 8.20) 教学补充 / 趣味学习: 孟母三迁的故事,详见初中教学示例 审题: 1. 论:论说文论说有哪些特 点?(温故知新) 孟子是谁? 1. 所处年代? 2. 生平简要? 3. 文学地位? 4. 著作? 2. 谁进行论说?(预习/前置知识:孟子简介) 3. 论说的对象是谁?君主 (预习/前置知识:背景资料) 4. 论说的内容是什么? (阅读理解+ 教学内容) 论四端 5. 四端:端源头什么源头? 哪四个?(阅读理解+ 教学内容) 6. 运用了哪些论说的手法? (阅读理解+ 教学内容) 7. 论说的目的是什么? (阅读理解+ 教学内容

3、) 结构 结构 打开话题 (起) 论四端 孟子 段意析述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提出论点:人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皆有不忍人之心 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以孺子将入于井的例子,说明论点:人皆有不忍人之承接话题 (承) 深化话题 (转) 心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 由不忍人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推论人皆有四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端 (恻隐、羞也;辞让之心,礼之

4、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恶、辞让、是非、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人皆有四端 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君主亦有四端 收结话题 (合)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立论与结论前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后呼应 君王若能把四不足以事父母。 端扩而充之,足以安定天下。 主旨/中心思想:(论说的目的) 孟子透过论证人皆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指出若能扩而充之,可发展为仁、义、礼、智四善德,而君主以此治国,能安定天下。 教师指导: 1. 借孺子将入于井的例子,论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2. 引伸一: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即人皆

5、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指出若能扩而充之,可发展为仁、义、礼、智四善德。 3. 引伸二:君主以仁、义、礼、智四善德治国,能安定天下。 3将四端扩充至仁义礼智,国家社会便能得到治理 2 将四端扩充至仁义礼智的核心价值 1 自身修养:恻隐、羞恶、辞让、是非 文言文基础知识: 文中一共有多少个之字?之字有用法? 归纳以下用法 / 意义: 1 2 3 4 5 其字的用法: 1 2 3 判断句:是对主语的性质、情况进行判断的句子。文言文判断句往往会用也、者,也等句式,甚少运用判断词是。 1 2 表达手法 文句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意思 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的心的

6、 人拥有这四种开端,正如天生就拥有四肢一样。 犹其有四体也 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文句 非恶其声而然也。 意思 代词,指那小孩的 代词,指人 代词,指自己的/他的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由是观之, 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人之有是四端也 苟能充之 文句 的 代词,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件事 之于合音,指天下 助词,无特别意义 代词,指四端 意思 表达手法 正反论证 显证 / 文句 对主题的表达效果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意思: 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如果能把它们扩充,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把它们扩充,就连侍奉父母也做不到 正反论证的效果: 陈述能扩充四端与否的正反两面,作出比较,从而突显主

7、题。 与主题的关系: 指出人若能扩充四端则可以保四海,紧扣主题,响应若先王能把四端扩充则能好好治理天下。 比喻论证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意思: 所以凡是具有这四端的人,如果懂得把它们加以扩充,就像刚燃烧的火,刚流出来的泉水。 比喻论证的效果: 令扩充、实行四端的效果更具体,深入浅出、平易生动,从而加强对论点的证明。 与主题的关系: 用刚燃烧的火,刚流出来的泉水作比喻,指出扩充实践四端就像火、水,最终会产生巨大的效果,深化主题。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意思: 人拥有这四端,就好像人天生就拥有四肢一样。 比喻论证的效果: 将四端比喻为四肢,令四端与生俱

8、来的论点更具体,加深读者印象。 与主题的关系: 用四肢作比喻,指出四端就像四肢般与生俱来,呼应主题,令主题的阐述更具体。 举例论证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意思: 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极其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情心理的。 举例论证的效果: 以孺子将入于井的例子,说明论点: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令论点更清晰易明

9、。 与主题的关系: 用例子辅助,深化主题,令不忍人之心人皆有之的主题更清晰具体。 对比论证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意思: 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如果能把它们扩充,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把它们扩充,就连侍奉父母也做不到 对比论证的效果: 通过比较,令扩充、实行四端的重要性更明显,说服力更强 与主题的关系: 指出人若能扩充四端则可以保四海,紧扣主题,响应若先王能把四端扩充则能好好治理天下。 品德情意教学 着学生分为四至五人一组,每组派发报纸一份,进行剪报: 1. 哪些剪报中的人事具备善/ 有不忍人之心的表现?结合对论四端的理解,根据剪报内容,说出原因及个人看法。 2. 把剪报分为以下四类:恻

10、隐(仁)、羞恶(义)、辞让(礼)、是非(智),并说出你的看法。如:一则偷窃新闻偷窃者没有羞恶及是非之心,偷取别人的财物是不义的行为,盗窃者没有明辨是非之心,才会作出这种不当的行为。 3. 与四端有关的事件,每天也在社会上发生。思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如何体现这四种德行,并举例加以说明: 如: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尊敬师长 (礼的表现) / 不抄袭功课 (义与智的表现),做义工 (仁的表现) 延伸学习 / 语文活动 小组说话(四至五人一组): (引用书P. 8.19作阅读材料) 讨论问题: 你是否认同孟子所提倡的四端之说?四端能否在现实社会中体现出来?请阐述你的个人看法。 说话内容指导:1.个人立场 2.解释立场 3.举例+(适当引文加分) 4.重申立场 学习反思 读完这篇文章,我对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四端,有了下面的反思: 学习检视 / 反思表 学习完这一课,我能: 最高为5分 自评 理解 常用的字词 段意和内容层次 文章主旨 分析 作者的观点 文章结构 写作手法 探究和创新 对作者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同侪评 师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