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形势下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的思考.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309379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新形势下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关于新形势下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关于新形势下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的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关于新形势下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的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新形势下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新形势下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的思考.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新形势下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的思考关于新形势下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的思考 随着国家对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控制,以及受全球经济下行形势的影响,国内大多数冶金、煤炭等行业产能过剩,企业生存步履维艰,从而也影响了我公司主营业务的市场拓展。面对当前国内外日益复杂的新形势,企业之间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演变为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完善程度的竞争。因此,在积极应对挑战、开拓新市场的同时,企业还应在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方面苦练基本功,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应对日益严峻的挑战。而成本效益是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重要元素之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是增加了企业成本,但这项工作可以避

2、免企业发生更大的风险和负面的影响,从而能保护企业更大的利益和价值。 一、风险管理是企业生存底线 风险管理是企业生存的底线,无论是怎么强调也不过分。不管是内部管理需要,还是外部监管要求,都使得企业风险管理作用显得日益提高。应该说,风险管理的目的不是消除风险,也不是降低风险,而是将其控制在我们可承担的风险范围内,为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风险管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问题反应型,来了问题救火式的反应;第二阶段是规范操作型,是已有制度和流程,但缺少战略指导方针下的风险管理;第三个阶段是体系完善型,就是整个公司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是在公司的统一战略指导之下,通过完善的体系、流程和日常的

3、管理工作来预防和控制风险。因此,风险管理最主要的目的还是预防,而不是等着风险来了,再采取措施。 许多企业的历史,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在某个区间段恰恰资金短缺,这时刚好有一笔资金帮助企业渡过了难关。假如那笔钱不在那个区间出现的话,那么今天那个企业很可能已经不存在了。而风险管理的目的,就是尽量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二、风险管理是全员参与的理念 风险管理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全员参与,这需要董事会、经营管理层切实转变观念,真正重视起来,建立一个自上而下的内控体系,培育全员参与的风险管理文化。企业要宣贯每一位员工在其职责范围内都是风险管理的主体,都承担着相应的风险管理责任的理念,将风险意识根植于每一位员工

4、的思想中,从而把风险管理纳入到经营管理全流程中。 三、提高全面风险管控的预防性 以风险可控为目标,提高全面风险管控的预防性,支持企业高效、健康、持续发展。比如在合同审核方面,要做到事前法律审核,从商业模式、交易条件、合作方的选择、合同条款的设置等环节介入,并进行风险控制指导,这样业务部门就能够掌握内控的基本要求。按照这个方法做下去,就既能保证业务流畅,又能控制风险。 四、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区域 风险和企业目标之间的关系很复杂,每个企业都会有固有风险,要把风险控制在一个能够满足企业风险偏好的区域,这需要经营管理层分析掌握自己能够承受的度在什么地方。风险管理的精要是将未知风险变成可控风险,关键是

5、通过管理将很多相互影响的因素统筹好,根据企业的目标去做风险分析,把一些主要风险明确下来,然后找到相应的控制手段、管理手段、最终将风险控制在想要的区域里面。 五、风险管理的成果是无价的 一些企业做风险管理很关注手册、模式等有形成果,但其实在风险管理工作形成的知识、经验等无形成果才是无价的。这些知识和经验如何来管理决策,可以进一步地完善企业管理。有了这些,企业才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市场的不确定性,这种应对能力的养成才是风险管理和内控的精要。 六、三大需求催生内部控制工作 第一是企业发展需求。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如果不完善内控体系,企业的风险将非常大。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

6、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二是品牌和商誉建设需求。要成为一个规范的、合作方相信的企业,内控体系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它可以证明企业可不可以让人相信与合作。 第三是经营效益需求。这是股东投入回报最大化的需要,即从稳健角度来说,股东想方设法发展企业,必然有一个风险管理的需要。 七、内控体系无需“建立” 有人认为内部控制就是要建立一种体系,制定成套的体系文件。很多企业本身就有内控体系,可是这些并没有写进体系文件里去。其实,内控体系的实质就是要建立团队,有人做这个事情,并把现在文字、体系里面的知识、经验形成一套制度,能够在企业里面传承下去,而不是重新编一些新的东西出来。 八、说你做的和做你说的 “说你做的

7、”是指说了什么事情要公开;“做你说的”则是指规定制度、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如果能做到这八个字,在一个企业里面内控意识就形成了。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执行力问题。流程和制度无论多么完善,如果不能得到执行,就会无济于事。有些流程虽然不是很规范,但只要员工做到了,也同样可以取得好效果。 九、事前管控、事中规范、事后闭环 内部控制需要一个全流程的控制,即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控制程序。事前有管控,比如在员工管理方面,企业可参照驾驶员记分的方法建立员工的诚信档案,累计扣除的分值不同会有相应措施;事中有规范,应对企业的要求和规定的执行情况定期检查;事后有闭环,企业经营过程中总会发生一些问题,出现问题要深查下去,为什么发生问题,是哪个制度、流程、机制出现了问题,怎么去控制,怎么去杜绝,从而进行根治。 十、强化内审体系 企业的内审体系能建立起来,内控就会上一个台阶。强化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审工作,会让经营管理层真正掌握整个企业的经营情况,看清各个业务单元和部门之间存在的突出风险和焦点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但中国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能发展的时间很短,这需要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