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行政管理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行政管理学论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行政管理学论文*绩效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绩效管理概述 所谓*绩效管理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标准和程序,指定*的长期喝近期目标,达成目标的策略,评估绩效的标准,从而对行政机构运作进行管理和评价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绩效管理是各国*面对财政困境和社会对*提供服务需求的扩大,竟相实行的以“新公共管理运动”为价值取向的*改革运动。绩效管理是“新公共管理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部门通过引入绩效管理,改变了传统的*职能,*部门作为一个组织必须面临着成本收益、顾客需求、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的问题。*绩效管理有助于*树立服务行政的观念、形成竞争机制,对改善*形象和促进行政管理方式的改革也起到了推动
2、作用。因此,*绩效管理就是在吸纳和借鉴企业绩效管理经验和方法的基础上,在*部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强调顾客导向,用互相理解的方式,通过协议达成*机关及其人员的目标、标准及所需能力,并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对*机关及人员的业绩、成就和实际工作做出尽可能准确的评价,进而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使*服务质量得到改善和提高的一种管理过程。 二、当前*绩效管理面临的新问题 1,是*绩效管理的思想认识“难统一”。 新形势下,对于*绩效管理的思想认识,有着不同的观念,有人认为绩效管理对于*行政是必要之举,有人认为是一种形式,也有人持“中庸”态度,致使对*绩效管理的思想认识呈现出多元化现象,难以达到统一的思想认识。
3、2,是*绩效管理的指标“难确定”。 随着党和*自身建设在横向上的拓宽、纵向上的延伸,各部门之间在业务上也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专业化、系统化,呈现出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多样化的趋势。在*绩效管理这把统一的直尺下,难以以一个统一的指标实现对各部门公平科学的绩效考核,从而影响到考核评价的权威性,以至不能达到*绩效管理的真正目的。 3,是*绩效管理的方式方法“难把握”。 由于信息来源不准确、一些目标任务较笼统、考核中某些加分与扣分项目未能科学设计、现行的基层绩效目标管理未能深入群众调查了解、各部门目标任务存在个性的差别大等因素的存在,造成绩效管理在方式方法上难以准确把握,考核方式大多缺乏科学性,手段缺乏灵
4、活性,还处于一种程式化阶段。 4,是公众对绩效管理的信息“难掌握”。 当前阶段,*信息在多方面还未实现完全公开化。公众对于行政职能划分、*各项工作和政策都较为陌生。在*绩效考核中引入群众评议、民意调查的环节,往往成为一种形式,很难得出客观真实的评价,不是出现考核结果为空白,就是导致考核结果的不真实。 三.研究*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新形势下,积极研究探索*绩效管理的新方法、总结新经验、推广新成果,有利于促进行政目标管理的科学化,科学界定各部门考核目标的共性和个性指标,准确设计目标考核的程序和步骤; 有利于提高*的行政效率,更好的服务发展、服务人民; 有利于深化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决策部署,建立健全行
5、政监督体系,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提高人民群众对*行政的满意度。 四. 完善*绩效管理的对策 1 更新*绩效管理观念 *行政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公共利益服务,为促进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服务,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和物质文化需要服务。首先,*管理要把为社会、为公民服务作为*管理的主要职责和基本理念,树立服务观念。其次,树立责任观念,突出强调公民参与对公共责任保障的意义和作用,必须有一套健全的行之有效的责任机制,将公民参与作为公共责任落实的基础。第三,形成效能观念,解决当前各级*效率普遍低下的客观要求,同时提升*的竞争能力,推动和促进*不断快速健康发展。最后,确立公众满意观念,*执政要从人民群众的角度
6、出发,站在群众的立场上,以群众的眼光来考核对方*管理的成效。 2 改善绩效管理的制度环境 首先,构建绩效管理的法律制度。绩效管理改进绩效的过程是一个缓慢的持续改进过程,要保证绩效管理改革不断深入发展,就必须把绩效管理改革纳入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以确保改革的连续性和延续性。地方*可以根据当地实情制定科学的法律、法规,用法律约束地方*绩效管理,以法的力量来推动地方*行政管理改革。 其次,完善公务员制度。地方*要以公务员法为基本出发点,进行配套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与完善。 再次,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例如建设*网站、业务信息系统、*数据资源库等内容,提高*信息化水平,要确保信息
7、传播的及时、畅通与公开,及时公布与公民利益相关的信息,使公民了解*的执政情况进*信息的交流与沟通。 3完善*绩效评估体系 首先,建立必要的绩效评估机构,把专门评估和日常评估结合起来。在*管理部门内部设立评估机构,主要是负责对公共项目实施的检查、回顾和总结,为进一步决策和政策的实施提供依据和建议。此外,在人大建立必要的评估机构,评价和监督*在公共政策、规范、计划等项目的实施过程及其效果,把评估作为监督*公共管理的有效手段。 其次,设置客观合理的绩效评估指标。*绩效评估相对企业绩效评估和公务员个人的评估而丙,涉及面广、因素众多、工作量大,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就必须要从当地
8、实际出发,从职能履行、依法行政、管理效率、廉政勤政和*创新等方面合理设置评估指标,建立公民、企业、专家学者、上级*共同参加的*评估体系。 再次,运用科学的评估力法,把定性和定量评估结合起来。*绩效评估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进行定性分析和评价,更重要的是引进现代管理学和统计学的科学方法,对*绩效进行定量分析和考核,从而真正使*绩效管理走向科学化。 五,加强*行政管理立法是解决*绩效管理的重要途径 以*绩效管理的基础理论为指导,借鉴国外*绩效管理立法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国的现实,归纳起来,我国*绩效管理立法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绩效管理主体和客体 绩效管理主体是指组织实施*绩效管理活动的人或机构,
9、包括*绩效管理的领导机构、实施机构和评估机构。绩效管理主体在*绩效管理中处于重要的位置,发挥重要的作用。绩效评估主体应多元化,以避免单一评估主体可能导致的片面性,减少评估误差。评估主体可包括权力机关、行政机关、社会组织、专家学者、服务对象、公众等。*绩效管理的客体是指绩效管理的对象,它主要依据是否履行行政职责、提供公共服务来确定。在实践中,*绩效管理的客体既可以是公共部门,也可以是某项公共政策或公共服务项目。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应以*部门为主,特别是要将那些直接向公众提供具体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部门和项目列为重点。 2.绩效管理的内容和指标体系 *绩效管理内容和指标体系的设定是*绩效管理的
10、核心。*绩效管理的内容必须依据公民需求、辖区发展战略、*职责以及实际状况等来确定,要体现正确的政绩观,切实反映公众的愿望和要求。它必须建立在对*角色合理界定和对*现有职能重新审视的基础上,而不能只是对原有*工作任务的简单分解和工作目标的简单设定。*绩效管理的内容从宏观上看应主要涉及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和自身建设等六个大的方面。每一方面的具体内容则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来确定并作动态调整。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要围绕绩效管理的内容,遵循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可测性与可比性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原则,从投入、产出和结果三个方面来设计。在具体指标的选取上要注意它的代表性、
11、完备性、可行性。指标的选取不在于多,而在于准确可靠,因为过多的指标反而有可能因其冗繁而导致评估的失真。因此,特别要注意一些关键性指标的筛选,即那些信息承载量大的、稳定性高的、可靠的、可获得的、可测的指标。 3.绩效管理方法和程序 程序性设计是*绩效管理规范运作的保障,也是我国*绩效管理立法的重点。程序“是指人们为完成某项任务或达到某个目标而预先设定好的方式、方法和步骤”。其“基本功能就是限制,甚至取消当事人的选择实现目的之手段的自由,将实现目的的手段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序制定有利于限制实现目的手段的主观随意性,促进其正当性,维护相关人的合法权益。程序性规定因目的、对象、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很
12、难作出统一的规定,因此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设置。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绩效管理的程序设计原则上应包括绩效管理规划的制定、年度绩效计划的编制、年度绩效计划的实施、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设立、绩效评估信息的采集和公开、绩效评估报告的撰写、绩效评估和诊断的施行、绩效评估结果的使用等方面。具体方法主要可采取日常监测和年终评估、自我评估和上级评估、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相结合的方法。 4.效评估结果的使用 绩效结果的公开和使用是*绩效管理的关键。*绩效管理要想真正有效地发挥激励、监督、导向作用,就必须公开并科学合理地使用绩效评估的结果。首先要公开绩效管理计划和绩效评估报告,公开的方式主要
13、有:*公告、*网站发布、新闻媒体发布、以印刷品的形式赠阅或查阅、图书馆收藏浏览等。其次要充分合理地使用评估结果,可考虑将绩效评估结果作为人大审议*工作报告和下一年度预算、*确定下一年度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行政问责、年终奖励以及职务变动的依据和参考,以使*绩效管理真正达到优化组织、改进绩效的目的。 5.绩效管理的法律责任和申诉救济 法律责任是指法律所规定的违法行为人因违法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具有强制性。申诉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相关人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的一种救济途径。对法律责任和申诉救济作出明确的规定,有利于防止权力的恣意和滥用,维护*绩效管理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绩效管理立法一是要明确规定绩效管理主体、客体以及绩效评估结果使用者与其权力相对等的法律责任;二是要设立相应的申诉途径和救济渠道,以保护评估对象和评估参与者的合法权益。 总之,*绩效管理面临着新的问题、新的挑战,不断研究新形势下*绩效管理的新模式、新对策,不仅是*绩效管理理论和实践本身的发展需要,也是*自身建设的需要,更是与时俱进,巩固和提高*的公信度、可信度和满意度以及党的执政能力的必要举措和迫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