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要重调情志.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312750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7.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生要重调情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养生要重调情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养生要重调情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生要重调情志.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养生要重调情志养生要重“调情志” 现在养生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但是人们往往只注重药物、饮食等方面的滋补,却忽视了情志的调节。其实,调和情志也是养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 情志即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祖国医学在阐述疾病的成因时,把七情太过解释为人体发病的内因。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这说明情绪不良会破坏机体的稳定和平衡,从而诱发疾病。七情太过不仅伤“形”,而且伤“神”。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指出:“七情致病,内伤脏腑,外伤气血。”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指出:“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多语则气乏,多笑则脏伤,多愁则心慑,多乐则

2、意溢,多喜则忘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理,多恶则憔悴无欢。此十二多不除,则营卫失度,血气妄行,丧生之本也。” 古今养生家和医家都非常重视对七情的调摄,以此作为健身、益寿或治疗疾病、促进药效的手段。黄帝内经总结了恬淡虚无的调摄法,指出人们若能保持愉悦安静、虚怀若谷的精神面貌,遇到意外事件能正确对待,自解、自语、自悟,才能颐养真气,却病增寿。 古代养生家把情绪调节作为治病的良药,认为“行宽心和是一药,心静意定是一药,忿恨自制是一药,解散思虑是一药,恬淡宽舒是一药”。而医家更重视调节情志,明代医学家汪绮石认为将七情调摄与药物治疗相结合,是预防和治疗虚劳之病的根本之点。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许多病人在患病之前,往往经过情绪上的某种压力,持续的紧张和焦虑会造成心血管机能的紊乱,诱发高血压和心脏病等疾病。因此,当代的心理治疗也注重吸收传统医学中关于养心的理论与方法,以促进现代人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