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内容.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313341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0.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冀教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冀教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冀教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冀教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冀教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内容.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冀教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内容科学实验 四年级(上) 4课.小吊车 活动1:做小吊车 制作目的:做小吊车并研究小吊车原理 制作材料及工具:小纸盒 吊车臂 吊臂支架 线绳两个 铁丝钩一个 剪刀 锥子 胶水 钩码 制作过程: 1.小组分工合作 2.观察小吊车模型组装各部分 四个点要对称,固定牢固; 绳子要从前往后穿,不要穿反了; 3.调试小吊车分别拉动两根线,看看小吊车的臂能否灵活运动. 实验现象:小吊车能提起或放下钩码 实验结论: 放松上牵引绳,拉紧下牵引绳,吊臂向下运动; 拉紧上牵引绳,放松下牵引绳,吊臂向上运动。 活动2:收与放 实验目的:推断动物与人的肢体运动原理(分组实验) 实验过程:

2、1. 弯曲手臂,感受上臂上下肌肉的长短松紧变化。 2.伸直手臂,感受上臂上下肌肉的长短松紧变化。 3.反复几次体会与小吊车的原理的联系。 实验现象:手臂骨骼就像小吊车的吊臂,肌肉就像绳子,手臂运动时,当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时,肱二头肌牵动前臂向内收缩;当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时,肱三头肌牵动前臂向外伸展. 实验结论:前臂收缩类似小吊车抬起重物。 前臂伸展类似小吊车放下重物。 1 6课.做沙盘 制作目的:通过制作校园沙盘模型培养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 制作材料:硬纸板 学校平面图 橡皮泥 潮湿的沙土 废旧泡沫 包装纸 小木棍 颜料盒 剪刀 制作步骤: 对校园建筑的布局进行观测 2用大的硬

3、纸板做底座。在纸板上画好学校平面图。(明确建筑物.树木等的位置) 3.用橡皮泥 旧泡沫等材料做出立体的楼房等校园建筑物,根据平面图摆放好位置。 4要注意建筑物的比例。 8课.快与慢 实验目的: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分组实验) 实验材料:秒表、长尺、玩具车,橡皮泥,马达、电池等 实验过程: 1.小组做好分工:赛车手、计时员、测量员、记录员。 2.找好起点; 3.秒表做好归零; 4.在相同时间内必须进行多次测量,并做好记录 5. .在相同距离内必须进行多次测量,并做好记录 实验结论: 1: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距离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 2:相同距离下所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 活动2:玩小车

4、实验目的: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载重物及路面光滑程度是否有关?(对比试验) 实验材料:秒表, 木板, 玩具车,钩码, 毛巾. 实验方法: 2 1做好小组分工:赛车手、计时员、记录员; 2先测量空车时小车在木板上运动时间; 3别的条件不变,向小车上加钩码,再测出改变后的小车在木板上运动时间; 4先测量小车放在木板上运动的时间; 5别的条件不变,在木板上铺上毛巾,再测出改变后的小车在木板上运动时间; 实验现象:小车运动的快慢不同 实验结论:小车载重物越多运动越慢 小车运动的路面越不光滑运动越慢 9推和拉 实验目的:能够用实验体验探究出力有大小和方向,推和拉都是力。(分组实验) 实验过程: 三人一组,

5、两人活动,另一人裁判,交替进行。 活动前,要做好准备工作,推手掌双方要站在相距100厘米的位置,手掌放在中间位置,在准备过程中,不允许用力推或拉对方。 裁判员下达命令后,双方用力推或拉,力争战胜对方。 (4 ) 同一规则再做拉手臂游戏。 实验现象:两个同学同时推,力气大的一方会将力气小的一方推出界线,要想赢,就要增大脚与地面的摩擦力,发现力有大小。用力推时,必须对正方向,方向偏了,也会输,发现了力有方向。 实验结论:推和拉的用力,方向和结果是不同的。推和拉会使物体移动位置或变形,推和拉是一种力,方向不同,大小不同,使物体移动的位置远近也不同。 9.推和拉 活动2:纸蝙蝠 实验目的:推和拉可以使

6、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 实验材料:卡纸一张 彩笔 剪刀等 实验过程: 3 将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成一个三角形。 在有两层纸的一边剪一个三角形的口子。 在头部画出“眼睛”。 将每一侧的翅膀向下折。 上下拉动两个翅膀感受力的变化。 实验现象:推和拉使纸蝙蝠动起来 实验结论:推和拉各是一种力,推和拉的用力方向和结果是不同的 10.常见的力 活动2:自制重锤 实验目的:通过重锤说明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实验材料:铁锁、细线等。 实验过程: 1.观察重锤由几部分组成,怎样连接的。 2. 将细线与铁锁连接在一起,检验是否接牢。 3.用自己做的重锤检测教室是否与地面垂直。 实验现象:重锤的锤线

7、都是与地面垂直的。 实验结论: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拓展活动:玩滚轮 实验目的:探究滚筒转动的原因 实验材料:泡沫板或硬纸板、线轴、502胶或白乳胶、细木轴、小盘、细线、钩码或小石子、剪刀、锥子、圆规等。 实验步骤:课本36页 注意事项: 剪下滚轮时边缘要整齐,否则不能滚动。 圆板要尽量大一些,一般直径为20厘米30厘米。 粘木轴时,将胶涂在圆心的周围,线轴中心一定要置于圆心处。 小盘细线的一端应固定在细轴上,可以粘在细轴上或与木轴一起插入线轴孔内。 使用胶时不要随意涂抹,万一不小心涂在了衣物和皮肤上,要立即用酒精清除。 4 实验现象:滚轮转起来了 实验结论:滚轮受到钩码的重力得牵引才运动起来

8、。 12课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 活动2感受摩擦力(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摩擦力是帮助物体运动还是阻碍物体运动的. 实验过程: 1、先让同学们把手平放在桌面上,手心朝下,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2. 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但保持手不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3. 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动,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实验现象:手受到桌面一个力 实验结论:摩擦力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力 13课. 拓展活动1: +6制作地球模型 制作目的:加深对地球的认识 制作材料:旧报纸 一个旧皮球 颜料和颜料刷 一张世界地图或地球仪 面糊 胶水

9、 制作过程:课本47页 1.用报纸制作一个底座 2.将旧报纸撕成条,用浆糊贴在皮球上,至少贴三层 3.用面糊在球上做出高山.平原的形状. 4.给自制的地球模型涂上颜色. 14课太阳和影子 实验目的:分析一天中影子和温度变化的规律.(演示实验) 实验材料:底座一个(木料或硬纸板) 手电筒一个 粗铁丝一个 尺子一把 铅笔一支 5 实验过程: 1先在底座中心打一个孔(正好能套进粗铁丝) 2再将粗铁丝插入底座中心孔,固定粗铁丝 3用手电代替太阳对准铁丝从东向西转动 4观察现象并用笔做好标记 5用尺子测量并填好记录表,分析现象 实验现象:一天中影子的长短是不一样的 实验结论:一天中早晨影子长,中午影子最

10、短,傍晚影子又长 15课.昼夜的形成 活动2 模拟昼夜的形成 实验目的:模拟昼夜的成因 实验材料:地球仪 手电筒或蜡烛 小纸人 遮光窗帘 实验过程: 将地球仪的北极对着北方,在桌面中间放好; 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北京(或其他省会城市)的位置贴上小纸人; 用手电筒代替太阳光,在正对地球仪米左右的地方打开手电筒,调整手电筒的远近,以地球仪上清晰地出现明暗两部分为宜;明确地球仪上的白天部分和黑夜部分; (4) 面对地球仪,使它自西向东慢慢旋转,将小纸人所在的位置旋转到黑夜部分,接着转动地球仪使小纸人再次转到白天部分; 两人一组,轮流演示同一位置的昼夜变化。 提示:为了帮助学生教师还可以在地球仪旁边放一块钟表,告诉学生地球仪旋转的方向要和表针转动的方向相反。 实验现象:小纸人一会在明亮的一面,一会在黑暗的一面. 实验结论:地球的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影子和太阳温度变化现象记录表 时间 早晨 上午 中午 下午 傍晚 6 8时 影子 长度 温度 -2 10时 8 12时 12 2时 13 4时 9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