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论文 中医与军事理论的关系.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315319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军事理论论文 中医与军事理论的关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军事理论论文 中医与军事理论的关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军事理论论文 中医与军事理论的关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军事理论论文 中医与军事理论的关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军事理论论文 中医与军事理论的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军事理论论文 中医与军事理论的关系.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军事理论论文 中医与军事理论的关系论中医临床用药与中国古代兵学的关系 10中医乙班 沈俊宏 3100102113 医学界有句行话“用药如用兵”. 公元18世纪中叶的清朝乾隆年间,御医徐大椿在他自己撰写的医学源流论中专辟用药如用兵论一章,全面、详尽、准确地阐述了防病如防敌、治病如治寇、用药如用兵等医理。文中提出了治病用药的10种方法,其中以寡胜众之法就典型地运用了孙子的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的观点,主张一病而分治之,则寡可以胜众,使前后不相救,而势自衰。如痢疾这种病,症状甚多:便脓血,里急后重、腹痛等。治疗时,以行气、活血两种方法分而治之。行气则后里自

2、除,腹痛亦止,活血则使脓自愈。一种病按气、血分治,从而达到以寡胜众的目的,作者最后得出结论说:孙武子十三篇,治病之法尽之矣。 不过徐大椿并非体察到用药之法如同用兵的第一人。早在被尊为医经的黄帝内经灵枢逆顺中就谈到医学与兵法的关系,说:无迎逢逢之气,无击堂堂之阵。以与无刺熇熇之热,无刺漉漉之汗,无刺浑浑之脉相对应。可见中医用药之道与用兵之法渊源颇深。 中医遣方用药与用兵之道看似毫无联系,但在中医临床用药上,可以看到许多军事理论的具体运用。将中医同中国古代用兵之法联系起来是非常科学,同时,这一理论也是非常严谨的。 首先从方法论上看,中国兵学与中国医学一样,形成了完备而严密的理论体系,都贯穿着朴素的

3、唯物论和辩证法。辩证施治是中医著名的诊断治疗方法。从哲学上说,它是一种朴素的系统的思维方法。中医把天地人视为一个大系统,人又分为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各个于系统。通过望、闻、问、切,对各个系统进行综合分析之后,对症下药。药分君臣佐使,最后达到治病求本,标本兼治,扶正法邪,治病救人的目的。古代兵法也使用这种系统分析的方法。比如说,关于战争全局的战略问题,孙于兵法)讲求道、天、地、将、法之类五事七计,对战争各方面进行总体把握,系统分析;关于行军布阵之类战术问题,兵家也无不讲求天、地、人的相互关联,各种条件在战争运动过程中的有序变化,奇正相生,相反相成,最后达到因敌制胜的目的。 再次,从指导思想上看,兵

4、学与医学更是有着许多共同点。 一是防病如防敌。对于疾病,医家主张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只有那些能预防或减少疾病发生的医生,才能称得上是良医。对于敌人,兵家主张,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平时就要有备无患,立于不败之地,这样的将帅也才能被称为良将。良医本着治病如治寇的负责精神,因而能够高度重视对疾病的预防,做到防徽杜渐,加强防范。 二是择医如用将。明朝椿澄说得好:知其才智,以军付之,用将之道也;知其方技,以生付之,用医之道也。打仗要委派良将指挥,治病要选求良医诊治,道理是相通的。中国古

5、代所谓良将必须智信仁勇严五德兼备,也就是说。必须德才兼备,智勇双全。只有将才而无武德的将领只能称为名将而不能称为良将。同样,只有医术而乏医德的医生只能称为名医而不能称为良医。良医必须做到性存温雅,志必谦恭,动须礼节,举乃和柔,无自妄尊,不可矫怖。广收方论,博通义理,明运气,晓阴阳,善诊切,精察视,辨真伪,分寒热,审标本,识轻重。如能选择这样优秀的医生治病,何病不克,何疾不愈? 三是用药如用兵。兵凶战危,是一种关乎国家军民生死存亡的暴力行为。古代的医家看到,药性刚烈,犹若御兵,兵之猛暴,岂容妄发!这是从兵与药的特性上说明二者都具有刚烈的共同特点,因此用药要慎之又慎。古人还从用药之法贵乎明变着眼,

6、看到灵活多变的共同点。“用哪些药,每种药用多少”直接关系着药效的好坏,也体现着医生水平的高低。用兵亦是如此。编组用兵是用兵的基本方法。编组无非是挑选军兵种并确定其比例关系,挑选是否得当、比例关系是否协调,直接决定战斗力生成的质量。但是,如何选兵、如何确定比例,虽从根本上取决于作战需求,但不同的指挥员往往有不同的取舍,作战效果也是大相径庭。徐春甫古今医统指出:治病犹对垒。攻守奇正,量敌而应者,将之良;针灸用药因病而施治者,医之良也。这是医家以用兵来比喻用药。白豪子兵 指出:良将用兵,若良医疗病,病万变药亦万变。这是兵家以用药来比喻用兵。显而易见,兵与医即使不像徐大椿所认为的同源,但也的确是相通相

7、用的。对症用药对药效的影响同样非常大。对症用药是用药的基本依据。“对症”首先要“知症”,即摸透病情。“知症”无非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中医望、闻、问、切的“经验法”,一种是西医仪器检查的“技术法”,但最科学的方法还是中西医结合,既重仪器检查,又靠经验判断。用兵亦是如此。因敌是用兵的基本依据。“因敌”首先要“知敌”,即摸透敌情。“知敌”也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技术侦察,一种是经验判断,但在信息化条件下,“眼见不一定为实”,“知敌”最科学的方法是技术侦察与经验判断有机结合。同时,遵循适量用药的基本原则也是重要的。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药量不足,药效达不到,病就治不好;而药剂过量,可能此病治愈,却引起其他不适

8、。因此,用药特别强调“度”,其最高境界是既达到了治病目的,又使副作用降至最低。用兵亦是如此。适量用兵是用兵的基本原则。兵力不足,达不成作战目的;而用兵过度,则会增大损耗,带来战场上的被动。因此,用兵也特别强调“度”,其最高境界是“恰到好处”,即根据作战需要适量用兵、精确用兵,确保既能达成作战目的,又尽量减少附带损耗,有效提升作战效益。 以上虽然仅略举数端,却足以说明把兵学原理移植到中医学之中,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可以启发人们的意智,开阔人们的视野,近年来,人们重新重视军事理论尤其是中国古代兵法在医学领域的运用问题。相信经过充分的发掘研究和补充,军事理论将在中医临床方面,尤其是指导用方用药方面会有更为深刻的指导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