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基础.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315422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军事理论基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军事理论基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军事理论基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军事理论基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军事理论基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军事理论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军事理论基础.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军事理论基础自古以来,有国就有防,国无防不立。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最重要的是生存和发展。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国防是否巩固,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兴亡。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探讨当代中国国防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是更好地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的基本趋势,揭示现代国防发展的规律,以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促进世界和谐与稳定等多方面的需要。“国无防不稳,民无防不安”国防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与安全需要的产物,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与兴衰荣辱。每个公民都应该关注国防、了解国防、建设国防,这也是每个国家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

2、久历史,在这绵长不断的历史长河中,天下分合,朝代更替,无不与国防休戚相关。 所谓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和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国防就是一个国家的防务,它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又伴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发展,最终必然伴随着国家的消亡。它的基本职能就是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防止外来侵略。古今中外,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要建立和巩固自己的国防,各个国家和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又各有不同的国防侧重。当代国防主要侧重国防建设和国防斗争两个方面。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其首要任务是生存与安全,然后才是稳定与发

3、展。在国家的职能中,国防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它的强弱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和兴衰荣辱。 无数历史事实证明,国防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和民族的安危。为了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国家发展,各国都要从本国实际出发,努力加强国防建设,同时对国民进行国防教育,为国家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当今世界,一个主权国家如果没有强大的国防屏障,就无法在世界上立足。 强大的国防,是确保国家安全、人民安居乐业的首要条件。有国无防,或国防不强,国家、民族就要遭殃。新中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和旧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恰好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必须有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做后盾。国家独立、民族兴旺,

4、离不开整个民族的尚武精神,离不开具有强大战斗力的军队和后备力量的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巩固的国防仍然是一个国家在异常激烈、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赢得独立自主的首要条件。 有了巩固的国防做保障,国家的其他建设事业才能顺利进行。一旦失去国防这一保障,国家的政权就无法稳定,经济也就难以发展。也正因为如此,各国才不惜一切代价建设国防,大力发展自己的经济,以此维护本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地位。 二、毛泽东军事理论思想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体系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发展的。它的内容极其丰富,概括起来有: 无产阶级的战争观,研究和指导战争的认识论、方法论,人民军队,人民战争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无产

5、阶级的战争观 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就是无产阶级对战争的根本看法和观点。战争观问题是研究和指导战争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对战争的起源,战争与政治、经济、地理等诸因素的关系,战争性质的区分,对待战争的正确态度的确立,研究和进行战争的目的以及消灭战争的方法等问题,毛泽东同志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进行了极其深刻的阐述。 1、战争是私有制和阶级社会的产物,是政治的继续 2、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 3、战争的目的在于消灭战争,用革命战争消灭反革命战争 研究和指导战争的认识论、方法论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长期实践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和指导战争,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形成了系

6、统的在战争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我们研究和指导战争树立了光辉榜样。毛泽东同志在战争问题上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本理论,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研究和指导战争必须着眼于其特点与发展 2、研究和指导战争必须使主观指导符合客观实际 3、研究和指导战争必须观照全局、掌握关节 人民军队 人民军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同志系统地解决了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如何建设成为一支具有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亲密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他规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规定了党指挥枪而不是枪指挥党的原则,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强调实行政治、经济、军事

7、三大民主,实行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的原则,提出并总结了一套军队政治工作的方针和方法。因此,认真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体系,继承和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2、我军是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建军宗旨;坚持强有力的革命的政治工作;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3、为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而奋斗 人民战争 人民战争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是把党的群众路线运用于革命战争的伟大创举,

8、是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基础,也是我们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敌人的基本战略。它正确地反映了革命战争的规律,深刻地揭示了革命战争的本质。因此,它是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进行革命战争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克敌制胜的传家宝。今天,认真学习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对于加速现代化革命军队的建设,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坚定人民战争必胜的信念,赢得未来反侵略战争的胜利,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1、人民群众是战争胜利的最深厚的根源 2、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败的政治基础 3、兵民是胜利之本 4、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不是物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1、一切军事行动的目的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2、指导我军夺取战争胜利的根本战略指导

9、思想和重要的指导原则是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3、我们的战略方针是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4作战形式是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 5、进攻作战的基本方针是歼灭战 国防建设的思想 毛泽东军事思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批判地吸取了古今中外优秀的军事思想,是更科学、更先进、更完善的军事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既揭示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殊规律,有反映了现代战争和国防建设的一般规律,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真理。尽管现在国际国内形势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毛泽东军事思想对我军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三、军事高技术的概念、特征以及对国防的意义 十五、

10、军事高技术概念和分类 概念:主要用于军事方面的,对提高军队战斗力,满足国防现代化需要,强化国防实力,起重大作用的那一部分高技术。具体说,军事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对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 分类:1.军事基础高技术 2.军事应用高技术 特点:1、高智力,高技术是知识密集型技术,其发展和运用都必须依靠创造性的智力劳动,依靠富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体现了高智力的特性。 2、高投资,高技术的研究开发,需要昂贵的设备和较长的研制周期,因而需要耗费巨额资金。 3、高竞争,高技术的竞争性,决定了谁先掌握并应用高技术,先研发出新武器

11、装备并抢先用于战场,谁就能占据战争的主动权。 4、高风险 5、高效益,新型武器装备往往是军事高技术的物化,是军事高技术的综合集成。 6、高保密,高技术本身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和技术辐射性,隐含着巨大的潜力更加强调保密。 7、高速度,高技术产业是目前发达国家经济中最活跃也是增长最快的领域。 对国防的意义 随着搞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里的广泛运用,高技术已经对现代战争行动产生了巨大影响。其影响可概括为“五化”,即侦察立体化、指控职能化、反应快速化、打击精确化和防护综合化。 1、侦察立体化,通俗来讲就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在未来战争中,新型信息化装备将使战场更加透明,可实现全球感知,实时进行远程指

12、挥控制。从大洋深处到茫茫太空,布满了天罗地网式的侦察监视系统。在未来战争中,“侦察-判断-决策-行动”的回路会越来越短。信息化装备的广泛使用,使得争夺信息优势成为高技术战争的首要任务。特别是战略信息战,同核战争一样具有大规模毁灭性作用,将成为新的威慑手段。 2、指控职能化,在战役和战术级,信息战的表现样式是以电子战为核心的指挥控制战,夺取制信息权的核心是使用拥有信息密集型武器的部队取得信息能力的优势。未来战争,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网络把所有的通信系统、探测装置和武器系统连成一体,作战将从“以平台为中心”转向“以网络为中心”。 3、反应的快速化:高技术武器装备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才使“兵贵神速”成真,实现了机动快、反应快、打击快、转移快。 4、打击精确化:精确打击武器和精确的信息支援系统有机结合,使得精确打击成为战争的重要形式。 5、防护综合化:“保护自己,消灭敌人”是一切战争的共同原则。由于现代侦察、监视和探测手段具有全方位、全频谱、全视域的特点,进攻一方如果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就可能出现“发难者先遭灾”的结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