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具介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具介绍.docx(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农具介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以渔樵耕读为代表的农耕文明所体现的哲学精髓是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精神资源。农耕文明所蕴含的精华思想和文化品格都是十分优秀的,例如培养和孕育出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独立自主、爱好和平、自强不息、集体至上、尊老爱幼、勤劳勇敢、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邻里相帮等文化传统和核心价值理念,值得充分肯定和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理想的家庭模式是耕读传家,即既要有耕来维持家庭生活,又要有读来提高家庭的文化水平。这种培养式的农耕文明推崇自然和谐,契合汉族文化对于人生最高修养的乐天知命原则,乐天是知晓宇宙的法则和规律,知命则是懂得生命的价值和真谛。崇尚耕读生涯
2、,提倡合作包容,而不是掠夺式利用自然资源,这符合今天的和谐发展理念。农耕历程恰如一部厚重磅礴的歌诀从远古吟咏而来。 农家的生活用具实在太多了,五花八门,样样皆有。正如一首歌谣唱道: 犁杖耙耱镢锄镰,叉刮镢锤斧夯铲。 绳索套项驴安眼,驮笼驮架马骑鞍。 桶笼箱筐加水担,升斗口袋和褡裢。 刃镰麦耙芟麦秆,杈杖扫帚推刮板。 扬场晒籽用木锨,石槽铡刀硙(wei)子碾。 锅碗瓢盆瓮坛罐,壶杯钵匙筷碟盘。 刀擦杖刷与风函,尺镜针锥钳镊剪。 桌椅板凳床柜案,簸箕面渠箩笸篮。 麦耧秋耩播希望,板锄露锄抡得欢。 手头家具样样全,人勤春早仓囤满。 这些生产、生活用具过去有、现在使、将来还会继续用。 为了承前启后,继
3、往开来,或作为工具发展进化的研究资料,或作为历史发展的记录,现将延安农家生产、生活常用的旧式主要工具图录并略述于后。 一、农耕生产用具 1犁(犁分为裙犁与耩犁两种) 裙犁是用木、铁质制作配套而成,其部件有:犁身(包括头、翅、身与拐把)、犁柱、犁辕、犁沿子、生铁铧与逼土器(俗称逼斗)等。 犁身为木质,略呈斜s形,直长约四尺;头部为前小后大,光面的木疙瘩,用以套戴生铁铧;头后右侧有一长约四寸、宽约一寸、厚约八分的木条,一端垂直榫铆套装于犁胫,称为翅膀,用以绞系逼斗;拐把为长约三寸的木条,垂直榫铆套装于犁尾部。 犁柱为长约六寸的圆木条,一端套戴铁嘴,前顶于犁辕拐弯处的凹窝,柱尾后顶于犁身中部的凹槽,
4、柱后槽内可以增减木楔,以决定耕地的深浅。 图1犁与牛犋示意图 犁辕为熟铁质,分为直、弯、弧三段,直部长约八寸、宽约二寸、厚约五分的扁铁。下端垂直穿套于犁身中下部;弧部为长约一尺七八寸、边长各约一寸的方形条铁,后粗前细,前尖部有径约三分的垂直圆透孔,穿套一长约寸七八的铁轴。 全副子为长约一尺七八寸、宽约二寸、厚约八分的硬木条,两端穿套扁铁环,用以挂系牛犋;中部有圆透孔,穿套于犁辕尖部的铁轴,可以前后转动。 犁铧为生铁浇铸,前有长约二寸的铧尖,尖后为空腔铧腹,套戴于犁头,尖后腹的两侧各有一宽约八分、长约三寸、内厚外薄的边檐,檐后连接有长约寸七八、稍外倾斜的耳,用以分开翻动的虚土。整个铧的外形略似斜
5、倒的塔式。 逼土器,俗称逼斗,熟铁质,厚约半公分,略似边长各约六七寸的方形,前有短方柄,面光稍下凹,底部有三个透孔钮,用细绳细棍绞绑于犁头后的木翅上(图1)。 裙犁用于平原耕地,一般多为双牛拉犁,右牛蹄踩犁沟,用力稍多,左牛蹄踩平地,用力稍少。骡、马、驴均可拉犁。两头好牲畜拉一犋犁,一天两晌可耕地五至六亩。 操作时,耕地者在犁后左侧用右手紧握犁拐把,眼盯犁沿子稍离地表,左手执鞭赶牛前行,犁铧入地破土,深约五六寸左右。俗语:“要挖草根,耕地要深。”但必须根据牲畜的体力决定翻地的深浅,只要畜力强壮,翻地越深越好。俗称:“地翻深,能蓄水,根扎深,长得稳,肥上大,草锄尽,庄稼才能长得美。” 逼土器可以
6、使耕动的大部分土层朝天翻转,把原禾茬与杂草压埋入土内沤成肥,把底土朝太阳暴晒提温,利于禾苗生长。种麦的前一次耕地不用逼土器,只是为了松土。 秋田一般翻地两次,第二次随耕随下种再磨平。麦田一般翻地三次,第一、二次耕后暂不磨平,得暴晒一段时问后遇雨土块疏松再磨平,第三次随翻、随耙磨、随下种。俗语:“地虚土绵,禾长好田。” 耩犁的形体与裙犁基本相同,只是犁身较粗壮笨重,犁辕为木质,铧略似三角形体,拐把的抓手两边皆有,可以往返左右手分别握把掌犁。耩犁用于硷、坡、飒地的耕翻,从地盘下沿开犁,顺沿从下到上一边倒翻地。也用拴玉米等秋庄稼下种可以坐墒。 2牛犋 牛犋是耕牛拉犁的用具,用铁、木、绳组合而成。其部
7、件有:革头、抛杆、挂钩与拉绳等。 革头为长约尺七八、径约二寸多、中部约一百四十度弧形弯曲的光面硬圆木,两端距沿各约一二寸处顺弯曲方向各有一径约五分的圆透孔,两孔相距约三寸,称为绳眼;弯曲弧的两边距弧顶约二寸多处各有一与绳眼方向相垂直径约五分的圆透孔,称为挺棍眼。 革头棍长约一尺左右、上头稍大于挺棍眼的扁圆体或多角楞体的疙瘩的木棍或铁棍,下头有小孔眼并系有细绳,从上至下直穿插于革头棍眼内。 抛杆长约尺七八、边宽各约二寸的方木条,两端距沿约六分处各有一径约五分的圆透孔,称为绳眼,中间的后部有一铁挂钩。 拉绳两条,系用宽约半公分的三根牛皮条合成的牛皮绳,各长约丈余,前系于木革头的绳眼,后系于木抛杆的
8、绳眼,长余部分绕缠于木革头的两端,以作备用和调节。 使用驾套:两根铁革头棍从上至下向前稍倾斜,夹套于牛颈两侧,木革头的内弧架于牛颈上的颈根,两根棍下端的细绳拴系于牛脖子下部;两根拉绳向后夹套于牛腹左右两侧,抛杆向下挂钩于犁沿子一端的扁铁环;两牛头部空开约三尺余用单缰绳相互拴系;回牛绳(俗称撇绳)长约两丈多,中部斜搭挂于犁尾的拐把上,两端穿过木革头一端的环形绳或铁环,分系于两牛头部的缰绳处,如(图1)。 牛犋与牛除拉犁、耙、耱、耧、碾场碌碡外,还用于拉碾子与硙子,只不过速度稍慢。 现时,随着机械器具的增多,犁、牛与牛犋已较少使用。 3耙 耙是木、铁质结构的农具,其部件有长约六尺、宽约三寸、厚约寸
9、五六的两根木耙挺;长约二尺、宽约三寸、厚约寸五六的两根木耙档;长约六七寸、扁圆形、下尖向后稍弧弯约二十多根铁耙刺,两副木踏架,两个铁挂环,榫铆套装而成(图2)。 图2耱与耙示意图 使用时用两头牲畜拉行,逆刺尖方向前进,耙面虽有踏架,但均不上人踏耙,只是放置些物件有适当压力,耙刺即可入土。 耙的主要用途是在耧播下种前,用耙刺拉出翻耕过虚地中的杂草与禾槎,拉碎或拉出土块,磨碎磨平,便于更好耧播下种。俗谚:“耙刺短,耙刺弯,耙过土地绵又绵,无杂草,无禾槎,适时下种最好田。” 现时,随着机耕深翻和悬耕,土质松软,杂草、禾槎深埋,耙已很少使用。 4耱 耱即地糙,是用长约五六尺、宽约寸二三,厚约寸二三的三
10、根木条作挺棍,用长约尺二三、宽约寸五六、厚约寸二三的两根木条作档,用长约二尺左右、宽约寸五六、厚约寸五六的一根木条作中柱,榫铆相套装,再用数十根枣条在灰火中煨热,从中部扭曲弯回绞套于三根挺棍上,稍砍干枣条的首尾头即成(图2)。 使用时用两头牛拉耱,人的两腿分开,双脚以八字形踩踏磨面,赶牛行走。主要用以磨碎、磨平翻耕过土地的土块与地表,以便再翻耕或下籽播种。俗谚:“枣条编磨一片片,磨碎土块软绵绵,磨过耕地平展展,禾苗长得绿艳艳。” 5耧 即简单的畜力条播器械,西汉时赵过作耧,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分为麦耧与秋耧两种,麦耧用于平原地播种麦,秋耧用于平塬地播种糜谷,其形式结构完全相同,只是秋耧腿距稍宽些
11、。其部件有把、腿、铧、杆、籽斗与籽筒等。 耧把为长约二尺左右方木条,两端稍细圆光,把下榫铆套装三条耧腿。 耧腿为长约三尺的三根方木条,下部向前稍弧弯,弧弯至耧脚后为空心,用以漏籽,腿底有前小后大、光面、稍前倾,略似三角形体的木疙瘩,称为耧脚,用以穿套耧铧。 耧铧为铁液浇铸,前尖后空腹、腹后两侧有耳、光面,略呈三角形体,套穿于耧脚,用细铁丝或绳攀绞,固定于耧脚上。 耧杆也称耧辕,为长约四五尺的两根方木条,前距宽后距窄,后部用两根横木条相联结,榫铆套装于两条边耧腿的中部;耧辕后部用两根木桄桦铆相套装联结。 籽斗为厚约三分的木板制作,分为前后两个,前籽斗稍大,侈口,前沿长约一尺,后沿长约八寸,两侧沿
12、各长约八寸,中直深约五寸,斗底长约八寸,宽约五寸,呈侧梯形长方容体。斗的后壁下部紧接斗底的中间,有一长约四五分、高约三分的长方形透孔,称为籽眼。 后籽斗稍小较低,与前籽斗紧相连且略相似,斗前壁内侧绳系空悬一约杏大的木耧葫,低于前籽斗的漏籽眼;斗底用两块上薄下厚的小木板隔开为三格,每格下有漏籽孔眼。前后籽斗紧靠耧腿架套于耧辕后端的上部。 籽筒为长约八寸的三个空心圆木或竹筒,倾斜前按小籽斗底的孔眼,后接耧腿的漏孔上口,用细绳攀绞(图3)。 使用操作:用一头牲畜在耧的两辕中间驾拉耧体前行,由一专人牵引,掌握畜、耧的前进方向路线,耧铧随即人土。摇耧者在耧后双手紧握耧把掌耧,并左右摇摆耧身,眼睛始终看准
13、耧斗中的下籽眼,掌握好下籽的多少,大斗中的种子因摆动经籽眼逐渐下漏至小斗,由空悬的木耧葫打散,分别进入小斗底 图3耧与驴套项示意图 部的三个孔眼,再分别经三个耧筒、三条耧腿洞下溜至耧脚,经出口外溜人耧铧翻起的虚土内,深约一寸多。 播种前必须筛选好种子,特别要栋去种子中的杂草、土石块与带壳的籽粒,以免在耧内卡壳不下溜。 摇耧的人,思想要集中,反应要灵敏,动作要灵活,配合要协调,关键是要掌握准下籽的多少,还要指挥牵畜的人,使畜、耧所走路线位置适合恰当,否则就会出现套沟重播或遗漏空地的现象。俗话赞扬摇耧的人:“眼瞅籽眼手摇耧,脚踏土块口吆牛;指挥牵畜准确走,不套不遗匀耧沟。” 摇耧是三项农技活路中较
14、高技术的把式活路之一,俗语褒称:“提(摇)耧下籽入麦秸,扬场使的左右锨。”这三项技术活路,不认真细心下工夫,一般是不易掌握的。 坡地种麦,多为顺犁沟用手溜播再磨平,玉米、豆子多为顺犁沟用手点播再磨平,糜子、荞麦多为拌粪顺犁沟溜播再磨平。坡、硷地也有洒播、犁耕,再磨平。 农作物的播种,无论麦田或秋田,都要掌握准确时间节气,土质要疏松肥沃,墒情要湿润合宜。俗谚:“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四月八,种棉花,不用问邻家”“立了夏,不种棉”“麦黄(四月)种糜,糜黄(八月)种麦”“要吃白馍馍,把麦种到泥窝窝” “要吃米油糕,地肥土绵长苗苗”“麦收八十三场雨”“八月好雨种泥窝,十月好雨根扎深,三月好雨穗粒肥,天年
15、助丰农家乐”“庄稼不上粪,等于瞎胡混”“人荒土地皮,地荒人肚皮”“粪堆大,粮堆多;粪堆小,粮食少”。 现时,不少农家已用机械播种代替摆耧播种,耧的使用量已大为减少。 6驴套项 驴套项为木、绳、铁与衬垫等的组合物,是驴、骡、马皆用的拉力工具。其部件有夹板、拥脖、拉绳、抛杆和挂钩等。 夹板为长约尺二三、宽约二寸不到(两头稍窄)、厚约一寸左右的两根木板条,两上端大面距沿约六七分处、间距约六七分平行各有径约三分的两个圆透孔,两个木板条相距约三寸,通过四个圆透孔用牛皮条拴系。一木板条下端大面距沿约六七分处、间距约六七分、平行有径约三分的两个圆透孔,拴系长约八寸的环形牛皮条;一木板条下端大面外侧距沿约六七
16、分处为凸楞;两个木板条的小面上下两端距沿约ZIN寸处各有径约三分两个圆透孔,每一板条的两个上圆透孔用双牛皮条环形穿套拴系,拉直呈三角形。 抛杆同于牛犋抛杆。 拉绳同于牛犋拉绳,长约六七尺,前端系于夹板中部的三角形牛皮条, 后端系于抛杆的绳眼。 拥脖多用长约二尺左右、宽约八寸、多层垒叠的棉麻袋片,四边用线或麻绳大针距穿缝成整体。俗称“拥脖”。 使用驾套:衬垫经驴颈稍后左右横搭于驴的双肩,两夹板置于衬垫上,夹板下部用所系环形牛皮条相攀套固定,拉绳顺驴腹两侧向后拉套,抛杆的挂钩挂于着力点(图3)。 驴、骡、马一般宜于拉面粉磨、碾子、播种耧和碾场碌碡,亦可用以拉犁、耙与地耱。 现时,随着机械器具的增多
17、,驴、骡、马的拉力与驴套项已很少使用。 7、 驴鞍子 驴鞍子是驴、骡、马皆用的驮运工具。主要是木、皮、棉的组合物,部件有鞍鞒、皮垫板、棉絮垫、辍胸带、尾揪带、盖尾和纣棍等。 鞍鞒为木质,是用两根鞍鞒、两根驮梁、四条鞍腿、两块驮板,榫铆套装订制而成。鞒梁为长约一尺多、宽约一寸多、高约二寸的两根木梁,上下稍弧弯,两头向下弧圆;驮梁为长约一尺多、宽约一寸多、高约一寸多的两根木条,相距约五寸,平行,两头垂直榫铆套装于鞒梁的中部;鞍腿为长约一尺多、宽约一寸多、厚约一寸多,稍弧弯的四根木条,上头榫铆套装于鞒梁两端的下部,下头用两根木条分别前后横行联结;鞍板为长、宽各约一尺多、厚约一寸,稍弧弯的两块木板,铆
18、钉于驮梁与鞍腿的内面。两块驮板的下端相平行,直距约一尺多,称为鞍口。整个鞍鞒略呈半个圆形,鞍口着地略似桥形,故称鞍鞒。 皮垫板为长约三四尺、宽约一尺多、双层或多层畜皮缝制而成的长方形片状整体,铺垫于鞍鞒与驮板的内面,中部两边绳系于前后鞍鞒的中下部。 棉垫絮为两块,每块长宽各约一尺三、下部厚约三寸、中部厚约二寸多、上部渐薄,左右分置于皮垫板的内面,下端与皮垫板齐,两边用细绳以多个“之”字形拉系于皮垫板两侧边,使其成为整体。再用长约四尺、宽约尺七八的粗白布铺护于棉絮内面,俗称“水屉子”。白护布、棉垫絮、皮垫板和驮板的下部两端,分别用绳系固定。 图4驴鞍子示意图 鞶胸带为长约四尺五寸、宽约三寸(对折
19、成双层,口朝下)的牛皮带,一端穿套于前鞍鞒梁的右端,环形折回锥钉于自身,一端顺皮带有三个锥孔眼;另有一短牛皮带,一头有铁参环扣,穿套于前鞍鞒梁的左端,环形折回锥钉于自身,以便与长牛皮带相参扣。 盖尾为边长各约八九寸的三角形牛皮板,下部装订同大的厚约三分的绵毡片,同绳锥钉成整体。前角用长约八九寸的双牛皮条穿系于后鞍鞒梁的中下部,另两角用长约八九寸的双牛皮条环套于尾揪带。 尾揪带为长约四尺、宽约三寸(对折成双层,口朝下)的牛皮带,两头用双牛皮条分系于后鞍腿的下部。 披鞍操作:左手抓住鞍口的左前角,右手抓住前鞍鞒梁的右端,提起抡圆带动所有部件,覆盖于驴背,盖尾覆盖于驴后身的两胯上部,尾揪带置于驴尾内
20、侧与两大腿外侧,攀胸带经驴胸与短带的铁参环相参扣合(图4)。 另外还有长约一尺多、径约六分、光面的硬直圆木棍,一头有浅环槽,一头有透孔,用长约一尺多的双牛皮条拴系于右侧后鞍腿的中上部,平常横搭于驴背的后部,作为备用件,名日纣棍。左鞍腿的中上部穿套拴系长约一尺多的环形牛皮条,为纣棍的攀绳。若毛驴载重下坡,则把纣棍横置于驴尾根内侧,用攀绳相挂攀,以增加整个鞍鞒的后攀力。 8驴驮笼 驮笼是驴、骡、马鞍鞒上驮运时皆用的运输工具,其构件有驮笼头两个,圈梁两根。 笼头是用荆条编织而成,口径约一尺多、深约一尺多,稍鼓腹,笼底与笼壁内侧中上部各预留两个孔眼。圈梁为长约四尺五寸、径约一寸多,弯曲呈半圆形的两根硬
21、圆木椽,两端距头约三寸各有一径约三四分的圆透孔。两根圈梁平行穿套于笼头的孔眼,笼底的圈梁称为腿脚,透孔各横穿一小木棍,用以茬挡托扶笼头(图5)。 驮笼主要用以驮运粪土。空驮笼横架于驴身的鞍鞒上,人工用铁锨铲粪土上扬倾倒于笼内,装满拍平。卸粪土较为费力,人站于驴胫一倒,一肘窝横架于驴胫上,两手分别抓住前两圈的腿脚,用闪动猛力扶斜笼头,再分别换手抓住后圈的两腿脚,扶起倒转笼头,抛下粪上,空驮笼复转还原。若两人扶倒,则较轻便省力。 驮笼还有一种形式,平梁、直桶笼头、绳系圆平(稍大于笼身)活动底,称为漏底驮笼。这种驮笼容体稍大,倾倒省力,解开系绳,笼底下垂,即可溜出装物。但倾倒操作较麻烦,农村很少制作
22、使用。 农家有对驮笼编的谜语:“两只鼓笼对面坐,两条木腿穿肚过,能装粪土和水果,砖石煤炭也能搁。” 9驴架子架子是驴、骡、马鞍鞒上的驮运工具,其构件有架脑、过梁、架腿、踏桄、圈夹、系绳与架绳等,榫铆装套组合而成。 架脑为长约一尺、宽厚各约一寸多的两根硬方木条;过梁为长约七八寸、宽厚各约一寸多的一根硬方木条,两头榫铆套袋于两根架脑的中部;架腿为长约一尺、宽厚各约一寸多(上粗下细)、稍弧弯的四根硬方木条,上头榫铆套装于架脑两端的下部,两腿平行相距约七八寸;踏桄为长约一尺、宽约一寸多、厚约一寸多的两根硬木条,两端出头榫铆套装于架腿的下部。 圈夹为长约三尺、径约一寸多、半圆弯曲的两根硬圆木,两头拴系长
23、约四尺五寸的半环形牛皮绳,分别穿套于踏桄上部的两条架腿。 架绳为长约两丈多的牛皮绳,中部拴系于架脑中间的过梁,不使用架子时,把架绳从过梁处合并收拢,左右分别穿套圈夹,夹逼于架脑两端的下部,长余架绳绕缠于架脑(图5)。 农用架子,主要是从田间架绑驮运回带穗的禾秆。架绑禾秆驮子的方法为:将空架子置于平地,解开架绳与圈夹,把圈夹与套绳直展于地,在套绳上磊压禾秆至适量后,用架绳穿套圈夹,人站于磊压的禾秆上,用力踩踏并拉紧架绳,顺手拉一大把磊压的禾秆,横置于底架绳上,扶架绳置于禾秆上,蹲蹴用单脚踩紧,架绳头紧系于底架绳根部。但必须是活套头,运入打谷场后,便于拉开活套头,解驮卸禾秆。 向驴身鞍鞒上架搭重禾
24、驮子较为困难费力,最少需三人上手出力。 现在随着架子车的普及和拖拉机、汽车的应用,驴鞍子、驴驮笼、驴架子与驴、骡、马的使用与驮运,已很少能够看见。 图6粪斗与槽都示意图 10粪斗 粪斗是播种秋田时,用以装载拌籽粪的倒梯形体 容器,顺犁沟溜播,全为用三分余的木板制作,斗壁中长约二尺左右、中宽约八九寸,斗底长约一尺五寸、宽约六七寸、直深约六七寸,斗壁的三边、斗底的四边,用锯勒成小榫铆,相互套装而成(图6)。 使用操作:将粪斗口朝上,左高右低,置于人的胸前,用环形皮带或绳(贴人肩、背的部分最好用皮带),从斗底、前壁经人的右肩、背部、左腋至斗底相攀连,左手抱斗底,蹲蹴从平地抱揽适足的拌籽粪,随耕地的犁
25、后,用右手从斗中铲揽籽粪,顺犁沟从后向前,边走边抛洒均匀,农村俗称为拿粪。也有不拌籽拿粪的,以便更集中地发挥粪的肥力。 还有一种用剥皮柳条与细麻绳编织的圆口、直桶、弧底的粪斗,当地农村过去虽有却很少。 农村也有对粪斗编的谜语:“半截马,遍地屙,屙不下,拿手挖。” 现时,农村随着机播的采用,畜肥的减少,化肥的增多,粪斗已失去了使用的价值。 11榾(gu)都 榾都也叫木榔头,是最简易的工具之一。用长约不足一尺、径约三寸的硬圆木,横向中部榫铆安装长约四尺的圆木把即成,其大小可适当随意。主要用以打碎天旱时地里所形成的硬土块(图6)。 12镢 镢分为条镢、蛮镢和锄镢三种,其形状大同小异,都是铁镢头安装木
26、把柄(图7)。 图7镢头示意图 镢的铁头分为脑畔、腰与刃三个部位。脑畔弧弯成半圆,弧弯下有上弧下方的铆孔,用以安装木把;铆孔下为镢腰,腰稍长;最下端为镢刃,刃部稍宽点。 镢把长约三尺余,安于镢铆内,再加木楔打紧。 条镢也叫线镢,镢头身长约七八寸、宽约二寸、厚约二三分,把长约三尺余。条镢使用较轻便,多用以小型翻地、挖柴、刨根和掘土等。 蛮镢,其形状与用途同于条镢,只是体形稍大些,较粗笨,故称蛮 镢。蛮镢的使用量较大,强劳力使用得力顺手。 锄镢,俗称耪镢,较条、蛮镢腰稍短,腰与刃较宽,镢的铆孔下两边有弧肩,略像锄,故称锄镢。主要用以除掉耕地边沿的杂草与耪砍柴火。 此外还有小镢,体形同于且小于条镢,
27、安短木把。其使用量很少,多为大人单手握把挖野小蒜和小孩使用。 13锄 锄分为秋锄与麦锄两种(图8)。 图8锄头示意图 秋锄的部件有锄板、锄项与木把。锄板略为边长约五寸的方形铁板,上部厚稍窄,下部薄稍宽;上边的中部有凸出的小锄裤,用以套装锄项,铆裤下两侧为弧肩,板面的中上部向内稍鼓凸,便于溜去锄动的虚土,刃部稍 宽。锄项为略似侧倒“?”式的弯曲铁条,前为下弯并稍内倾的小直榫,套装于锄板上部的小锄裤内,加小铁片打紧固定;项后有筒形铁裤,安装长约四尺的圆木把。 麦锄略小于秋锄,锄板的中上部有上弧下方的漏孔,因此也称漏锄,因麦子的行距较窄,漏孔可以漏去锄动的虚土,不致覆盖压坏麦苗;麦锄的板与项相连结,
28、项后有筒形裤,安装长约四尺的圆木把。麦锄用以麦田锄草。 对于农作物的间苗与锄草,属于田间管理的主要任务。间苗要掌握好株距,行、株禾苗要花插错开位置,密度适中,便于通风。俗谚:“麦子个子低,株距要适密(耧播时决定)”“玉米个子长,株距用尺量”“糜子稠,糜间能卧牛(因糜子多蘖枝生秆)”“豆子稀,豆间能卧鸡(因豆子枝秆少)”。 锄去田间杂草,以便充分利用肥力与水分,促苗茁壮成长,还能适当松土与保持水分。俗话说:“锄下有三分水”;禾根围土,有利于发根壮苗。俗谚:“麦田无杂草,穗大颗粒饱”“谷锄三,穗尺三;糜锄三,穗如砖”“棉花锄过三遍,花茧像个鸡蛋”。 14镰 镰刀有砍柴镰、割草镰与割麦镰三种(图9)
29、。 砍柴镰俗称斫柴镰,由铁镰头(俗称镰脑)与木把组成。镰头长约五寸、宽约一寸多,背部稍短厚,刃部稍长薄,左有斜尖,右有凸起的透裤,套安长约一尺多的圆木把。主要用以砍柴、收割玉米和糜谷等秋田作物。 图9镰刀示意图 割草镰形似且小于砍柴镰,较之单薄轻便。主要用以收割豆类、糜谷等秋田作物和割草喂畜,故称割草镰。 割麦镰也俗称为刃镰,由丁字形木架、薄刀片与钉巴装套组合而成。木架的头为长约五寸、宽约一寸多、厚约六分的木条,背部钉装一头有钉的菱形小铁巴两道,头与把的联结处斜钉两头有钉的小马簧一道,用以套装刀片;头的右端榫铆套装长约一尺多、略呈倒S形的木把,手握处稍粗些;刀片长约五寸、宽约一寸多,右端直齐,
30、左端有斜尖。割麦镰主要用以收割麦子、养麦等。 图10斧头示意图 15斧 斧头分为老斧、小斧、镢斧与偏斧四种(图10)。 老斧:俗称颓斧,构件有铁斧头和圆木把两部分。斧头全长约五寸,有斧脑、斧铆与斧刃三个部位,斧脑为边长各约一寸的正方形,中部有长方或圆形的斧铆,下部为长约一寸多、稍弧弯的斧刃;斧把为长约1米的硬圆木,套装于斧铆内。老斧主要用以双手握把劈大柴与砍伐树木。 小斧的体形与老斧完全相同,只是稍小较轻便,主要用以单手握把劈小柴。 镢斧的用途同于老斧,只是斧铆相同于镢铆,故称镢斧。 偏斧的形状基本同于小斧,只是斧的左侧为平面,单面磨刃,右重左轻,故称偏斧。主要为木匠用具,农家也有使用的。 1
31、6笼 笼按其用途分为草笼、粪笼和菜笼三种。用圆木棍作系,荆条作经纬,相套编织而成(图11)。 图11笼示意图 粪笼圆形直立,深约八寸、口径约一尺多,系直长约三尺。主要用于担土挑粪。 草笼图形直立稍鼓腹,大小不等,容积超过粪笼的三至五倍。主要用以担运喂畜饲草。草笼也有用竹片编织的,美观轻便,但容积较小。 菜笼小于粪笼,质体不同,大小不等,形状各异。有荆编圆形直立稍鼓腹的,有竹编圆形直立稍鼓腹的,也有用高粱秆的箭秆与细绳穿纳成直立方形的。菜笼用以提菜、送饭、装东西。 17芟(shan)麦秆 芟麦秆为平原地收割麦禾的工具,其构件有麦网、木舌、羊角、挺杆、拐把、手轮、拉绳与刃片等(图12)。 麦网为扇
32、形,用细竹片编织而成,高约将近三尺、底宽约二尺多,上部弧圆,竹片交叉处用胶布缠绕加固,中部向外稍鼓出,竹片的上头套装于弯曲竹棍内弧的细槽孔,下头套装于木舌面的细槽孔,用胶布缠粘加固;弯曲竹棍的两头套装于木舌的两端面部。 木舌长约二尺、宽约一寸多、背厚约一寸多、面部为斜坡的三角体木板条,底部从左至右等距约三寸左右钉有五道菱形上尖有弯钉的小铁巴叫簸牙子,用以套夹刀片。 羊角为前尖后圆,长约五寸、光面的硬木,向外倾斜榫铆套装于木舌左端。芟麦时用以分开直立的麦禾秆。 刃片为长约一尺多、宽约一寸多的薄铁片,夹套于木舌底部的簸牙子与木舌之间,便于安上卸下,打磨锋利。 挺秆为长约二尺左右、径约一寸、光面的硬
33、圆木,向外倾斜,下头榫铆套装于木舌的右端,上头榫铆垂直套装长约三寸、径约一寸的圆木拐把。 拉手轮为木制方筐形,一边为轮可以转动。两根各长约二尺多的拉绳,上系于方筐手轮的前两角,下分系于木舌右端。 使用操作:执杆芟麦者右手紧握拐把,左手紧握手轮,拉展拉绳,双手提起杆架,两腿脚分开八字形右腿前左腿后一点站稳,腰稍前倾,两臂向前伸直,使羊角平插人直立麦秆,刀片离地表约一寸左右,左手拉右手推,向左推进杆架,使羊角收拢直立的麦禾碰到刀刃即被割断倒人麦网,顺着杆架的前进方向与离心力向后,将麦网内的麦禾秆倒人自己身后所拉的麦席或麦笸箩内,然后再前进,再以前述的动作继续操作芟麦。俗谚:“两腿分开臂向前,双手执
34、杆向左砍,麦禾倒在网里边,顺势遂将箩装满”。 芟麦较之镰割要快速得多,一副杆架每天可芟麦约二十亩。但禾茬较高,损失较大,也稍难整理架驮。 18拉麦席 拉麦席是与芟麦秆配套使用的工具,主要用以拉载芟倒的麦禾适当集中,便于整理架驮。其结构是用边长各约四尺五寸的方芦席,前后两端绑系长约五尺多的两根圆木棒,再用数根细绳顺直与交叉穿系拉紧加固(图12)。由芟麦者腰系细绳在身后耱地拉行,用以临时搁置芟倒的麦禾。席上麦禾装满后,两人双手握木棒的端头抬倒于地,也可由芟麦者自行扶倒于地,然后再芟、再装、再倒地。 19拉麦笸箩 拉麦笸箩是与芟麦秆配套使用的工具,由笸箩与轮架组合而成(图12)。 笸箩是用荆条编织的
35、,口径约四尺、深约一尺,大孔眼,用绳系绑于轮架上。 轮架用木料制作,两根抬杆各长约五尺,中部用三根木桄铆套装联结,抬杆下部榫铆套装四条短木板腿,腿下部各有一圆透孔,是为轴孔;四个木质圆轮,各两个用硬木质轴套装联结,再分别前后穿套于腿下部的轴孔。 拉麦笸箩的用途与用法相同于拉麦席,较之拉麦席坚固耐用,但体重拉行与抬倒较费力。 20拉麦耙 拉麦耙是芟麦时必用的工具,其构件为头与把两部分。耙头的脊梁为长约三尺、宽厚各约一寸的长方木条,木条上铆套长约五寸、粗若手小指、下尖并稍向内弯曲的十数根铁耙刺,背梁中部向后套装一铁裤,裤内安装长约三尺的圆木把(图12)。 使用时手握耙把,耙刺与地表稍倾斜,顺地表擦
36、行,以收拢芟麦时抛撒于地的零散麦禾。农谚道:“手握木把遍地走,十数铁棍擦地溜,密密麻麻留踪迹,到处遗失尽回收。” 21麦手耙 麦手耙是把芟倒的麦禾整理绑架驮子时的必用工具,其构件是头与把的组合物。耙头是长约一尺、粗若手小指、下尖上粗、粗端大弯曲的两根铁耙刺,粗端合并后接铁裤,裤内安装长约一尺、径约一寸的圆木把(图12)。主要用以整拢、俯抱芟割倒的麦禾,以便架绑运回。 22麦钩 麦钩的形象结构基本相同于麦手耙,只是头大、刺粗、把长,较之粗笨结实坚固耐用(图13)。 从田间收割倒运回的带穗麦禾,在打麦场用木杈抖乱、挑立、暴晒,傍晚由多人用木权挑起横搭成竖立鸡蛋形的大麦垛,临时堆放。待田间麦禾收割运
37、回结束后,再从麦垛上拉开摊晒碾打。麦钩的唯一用途就是从麦禾桎上耙拉开带穗的麦禾秆,摊摆于打麦场。 23木杈 木杈是打场的工具之一,木质结构,有头与把两部分。杈头为长约一尺二三寸、粗若手中指、前圆尖、后方直、中稍向下弧弯的四根木刺,后部以约二寸多的刺距,榫铆套装于长约一尺、宽厚各约一寸的前梁与后档;木把为长约四尺,径约一寸多的圆木,前端榫铆套装于前梁的中部,钉于后档的中上部(图13)。 图13扬场工具示意图 木杈主要用以抖乱、挑立、翻转、摊晒、起拢、端送禾秆。 还有六股、八股,刺距约一寸多的木杈,俗称撒杈(图l3),主要用以拾拢碾打后的短小秸秆。 24秸杈 秸杈是打场使用的工具之一,也是最大的农
38、具,除过两个小铁轴外,全为木质结构。其部件有:大梁、杈刺、驮梁、杈腿、杈轮、推拉杆与推拉手把等(图14)。 图14秸权示意图 大梁为长约四尺余、宽厚各 约八寸的硬方木。 杈刺为长约四尺五寸、宽约二寸、厚约一寸多的五根硬木条, 刺尖下部为斜坡,便于着打场地面擦行,刺根部约以三寸的间距榫铆套装于大梁的前部。 驮梁为长约将近一尺、宽厚各约二寸多的硬方木条,和长约七八寸、宽厚各约二寸多的两根方木条,榫铆相套装,再榫铆套装于刺根部下的大梁,驮梁紧靠并驮扶权刺。 权腿为长约七八寸、宽约二寸多、厚约一寸多的四块硬木板,两两相距约一寸多、平行榫铆垂直套装于大梁下部的两端,腿的下部各有一径约七八分,相互对称的圆
39、透孔,即为轮轴眼。 轮为厚约一寸多、径约七八寸的两个硬圆木盘,中心各有一长约五寸、径约七八分的圆铁轴,穿套于两腿中的轴孔,两腿夹一轮。 推拉杆为长约四尺五寸,宽厚各约二寸多的两根硬方木,前榫铆套装于大梁后部的两端,后榫铆套装于推拉手把的两端,中间有双十字形的木桄相联结。大梁、杆、把呈梯形。 推拉手把为长约二尺多、宽厚各约二寸多的硬方木条,两端弧圆稍细,榫铆套装于推拉杆的尾部。 用途:主要用以拉运从麦禾桎上拨拉下的带穗禾秆,送至场中挑开暴晒碾打;拉运碾打过的禾秸草出颗粒场外,准备搭磊麦草桎以作牲畜饲草。 操作:把碾打过腾净颗粒的秸秆草,用木杈挑成较大的堆,两人分别左右手执秸杈杆对准草堆,猛跑一小
40、段距离,秸杈刺着场地向前平铲推进,刺进入草堆底部,然后压尾起刺,抬扶起秸秆草,送出颗粒场。 农村的秸杈很少,只是少数大家户制备自用,小家户可以互借使用。 25压场碌碡 压场碌碡是用细沙石加工成直桶滚圆体,大小不等,一般长约一尺多,两侧为径约一尺多的等圆平面,两圆面的中心各有铆,安装一长约七八寸、径约一寸多的圆木轴。使用时再套木夹板,俗称碌碡夹。 碌碡夹板是长约一尺多、宽约四寸、厚约一寸的两块木板,各一端有径约二寸的圆透孔,分别套于碌碡侧的木轴;各一端有一铆,穿套长约二尺的木挺棍,再用绳系紧。 推杠为长约四尺、径约一寸多的木棒,杠中部系一长约一丈的绳,绳两端分别拴系于夹板与挺棍的交叉处如(图16
41、)。 使用时,由两人腹抱推扛的两端,推拉碌碡向前滚动,直行至场边,人与夹、碡调转方向再返回推进。 压场碌碡主要用以压平、压实、压光打麦场地。在打麦前的月余时间内,每次雨后必须压场,以场地皮稍干不粘泥为宜。为使碌碡不粘泥,在场地一边遍洒宽约四尺多的麦鱼或碎麦草作垫,一人逐扫麦草位置,碡滚其上即可。也有由一人手执粪笼,内装草木灰置于碡上,随着滚动灰洒碡身,亦不粘泥。俗谚:“三月不压场,麦在土中扬”“圆柱碌碡圈圈转,压实场地平光展,丰收年景加油干,好打麦子吃白面”。 压场碌碡也用于压实、压平砖石砌筑的窑背,以防渗水与利于排水。 26碾场碌碡黄陵地区把打场称为碾场,因系用碌碡碾滚挤压出穗中颗粒,压碎、
42、夺绵禾秆以作饲草,故称碾场。 碾场碌碡是用带颗粒的硬粗沙石料加工而成,形似侧置的短腰鼓,大小不等。一般为横长约二尺,两头为径约一尺多的两个等圆平面,两个圆面中心各有一方坑,内镶嵌约一寸左右见方、厚约一寸左右,外平面有径约一寸左右、中深约一寸左右的圆锥形凹窝的铁脐窝。 使用时,由两头牲畜拉动碌碡滚动,在场地摊晒的禾秆上逆时针方向转圆圈,由一人手执缰绳,掌握前进的方向路线,驱赶牲畜前行。 图15碌碡示意图 27连枷连枷为枷片、木轴与木把三个部分组合而成。枷片是用长约六尺的数根枣条编织成长约二尺四五寸、宽约三四寸、上端为环形的片状,再用皮条辫式拴系加固;木轴为长约五六寸、两头稍粗大的木棍;木把为长约
43、四尺左右的圆木棒,一端头有圆透孔。木轴横穿套于夹环与把孔(图16)o 使用操作:双手前后执木把,在空中轮动枷片转圆圈,着场地即可打谷物,使颗粒离穗脱壳。主要用于脱打少量谷物的颗粒。是未能上场碾打的谷物的小型简易的脱粒工具。 图16连枷、推耙、木锨 28推板 推板是打场的工具之一,木质结构,大小不等。一般是长约二尺、宽约六七寸、前厚约三分、后厚约一寸的一块长方形木板,在板面的中后部有浅槽,套装长约四尺左右的木把,套装处用铁钉钉固(图16)。 使用时双手执把再顶于腹部向前推行。用以推全碾打后混有壳皮等杂 物的颗粒,推开、起拢暴晒前后的颗粒等。 29推旁 推旁也是打场的工具之一,木质结构,大小不等。
44、一般用长约二尺、宽约五六寸、厚约一寸的一块长方形木板,中间榫铆套装长约四尺左右的圆把即成。有的还在把与板的榫铆两侧加钉短木条,使木板不致前后摇动。其用途与操作同于推板(图16)。 30晒麦耙 晒麦拉耙的结构同于推旁,只是在板面的一长边有数道方形或长方形的锯牙刺(图13)。主要用以拉动翻转摊晒的颗粒。 31木锨木锨是打场时的扬场工具,木质结构,构件有锨板与木把两部分。锨板为长约一尺、宽约六七寸、厚约三分的长方木板,前端稍薄,后端稍厚,中部向下弧弯略呈凹形,后两角稍截锯成四个角,成为双角的肩。木把为长约四尺多的圆木,前端长约三寸为方形体,用两道钉钉于锨板面的后中部(图16)。 新中国成立前,用木锨
45、铲拾粪土并扬场,新中国成立后随着铁锨的普遍使用,木锨纯属扬场工具。 扬场,是把碾打后堆全并混有尘土、壳皮、碎秸秆等杂物的颗粒,用木锨上扬空中,由稍大的自然风吹去杂物,因颗粒较重则直垂下落堆全,由一人逐扫去颗粒堆面的空穗与碎秸秆等。 扬场是农活中三大技术生活之一,要分别能以左右手为主力前握掀把上扬,上扬出去混有杂物的颗粒要顺掀板溜出成条形片状,均匀洒开,便于自然风吹去杂物。 32簸箕 簸箕是用剥皮柳条与细绳编织而成,有舌、帮、底、掌、角、沿六个部位。舌为长约二尺多、宽约一寸多、厚约半公分的薄柳木片,用细绳穿钉于底柳条,两角呈八字形,底平,帮从角向后逐稍斜立至掌,掌高约五寸,略呈 W形,沿用数根柳
46、条加宽加厚,用 图17簸箕、口袋、升子、斗 细绳穿钉于帮与掌的柳条,再用压扁的芦草根或藤片转圆圈加固(图17)。 箕是打场与碾磨生活中的必用之物,用以揽装、簸拣麦子、谷物与面粉等。 簸 图18铡刀 麦草铲 33斗 斗为木质,用厚约三分的五块木板做壁与底,用锯勒成众多的小榫铆,套装成略似正方形的容体,斗口为边长各约七寸的正方形,相对的两边有一木提梁,斗底板为边长各约六寸多的正方形,四块壁板的中长各约八寸,立边向外弧糨,形成斗壁向外鼓腹,因此俗称窝板斗。还有侈口、敛底的倒梯形体的斗与正四方形体的斗,但均很少见到与使用(图17)。 斗是打场与碾磨生活中的必用之物,也是容量器具。一斗为十升,一升为十合
47、,十斗为一石。一斗麦子重约三十六市斤,一斗豆子重约三十六市斤,一斗糜谷重约二十八市斤。 升子仍为木质、侈口、敛底的倒梯形容体,没有提梁。合子形似升子,但很少见到与使用。 34铡子铡子为木铁结构的器物,有背、刃、墩、牙、椽与环等部件装订组合而成的加工器具,用以铡碎喂牲畜的饲草(图18)。 铡背为铁质,厚约三分、宽约一寸、长约二尺多,头端部为弧弯形,头端距沿约一寸左右处有一径约四分的圆透孔,尾部有空圆铁裤,用以安装长约五寸,径约一寸多的圆木把,铡背内侧有深约七分的铁槽缝,用以套夹铡刀片。 铡刃即铡刀片,宽约五寸,背长约二尺多,两头弧弯再直长约四寸,刃部稍弧弯,长约二尺多。 铡墩为木铁装订组合,用长约四尺、径约八寸左右的硬直圆木平置于地,上弧圆下平底,两侧下半部稍平直,底宽约八寸;墩的头部为长约三寸多、宽约八寸、厚约六寸多的长立方体;墩的尾部为长约六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