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时代的手工业.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317618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1.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耕时代的手工业.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农耕时代的手工业1 第4 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B组10号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是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四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型属于课前预设型,我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解说我对本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明确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虽然以农业生产为主,但作为农耕经济重要补充的手工业,是农耕经济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中国古代手工业成就突出,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体现,其生产状况、内部的生产关系也是研究认识古代史的重要依据。 农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正是稳定发达的农业经济催生了的手工业,而手工业品的交换、分配、消费也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因此,农耕时

2、代的手工业是承接上一节课古代农业的内容,又为下一节课古代商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以学定教、有的放矢 高一下学期的学生有一定的自学和表达能力,对于历史事物的基本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以及比较能力都有所提高。他们的思维活跃,参与性好,求知欲旺盛,大量的使用图片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都有助于本节课采用多种方法展开教学。 他们在历史思维的独立性,灵活性方面还不够成熟,这也给本节课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把三维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我国古代冶炼、纺织、陶瓷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通过

3、梳理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历程及分析官私手工业的消长,培养学生归纳概括以及客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大量的历史图片,请学生欣赏一些精美的手工业品,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通过引导学生整理归纳冶金业、陶瓷业、纺织业情况,提高学生提炼、总结、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通过小组探究合作学习来掌握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和官私手工业消长的辨证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归纳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成就,使学生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国深厚的历史积淀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手工业对世界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全球化视野 教学重点与难点 依据新课标要求和三维目标

4、的设置本节重难点确定为: 1重点:我国古代冶金业、纺织业、制瓷业的成就 2、难点: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官私手工业的消长。 四、教法与学法 1. 教法: 学案导学法、情境教学法:材料情境,历史情境等。 探究式教学法: 设置探究题,启发式教学。 分组讨论法:大组或小组,设置核心问题。 重难点突破方法:一方面通过史料、图片等创设历史情境,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另一方面通过讨论、合作学习等方法突破重点。 通过层层设问,由表及里,多媒体展示历史资料,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从而突破难点。 1 2 2. 学法: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分析情境,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学会利用辨证法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5、的能力。 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互相讨论,相互合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这也是新课改中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 五、说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宋应星的天工开物-青铜文明提出疑问,什么是青铜文明?它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个部门的成就?由此导入新课 、推进新课 第一篇章:重现历史手工业的成就 板书:农耕时代第二篇章:手工业的经营方式 的手工业 第三篇章:手工业的发展特征 第一篇章:历史重现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成就 通过设置手工业博物馆,利用多媒体展示出不同时期手工业的优秀成果 利用导学案填写表格,特别是教师引导学生着重记忆,例如陶瓷业 基于以上的知识设置三个问题: 1、

6、 知识之窗问题探究:同学们考虑一下冶铁冶钢技术发展对于我国古代经济发展起到了怎样的推动作用?从中得到那些启示? 提示:技术进步推动了铁农具使用和推广,从而推动了生产力发展。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冶炼技术的进步,培养其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 2、学思之窗思考: 你能说出棉花、棉布后来居上、盛行一时的原因吗? 提示:提示:棉花种植的普及;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和工具的推广;棉花、棉布可以御寒、生暖;价格比丝2 3 绸低廉。这些就是其后来居上、盛行一时的原因。 3、七嘴八舌话陶瓷:陶瓷业的发展体现了社会怎样的变化? 提示: 技术水平提高了;审美能力提高了; 创新意识提高

7、了; 生活多彩了,社会进步了 第二篇章:手工业的经营方式官私手工业的消长 好了,我们欣赏了中国古代手工业的成就后,我们不仅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了:这些成就都是怎样做出来的,通过什么样的经营方式制造出来的。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个问题:官私手工业的消长。 经营方式官 1、官营手工业 2、私营手工业 问题探究:分小组讨论问题: 1.官营手工业的优势和缺点。 2.私营手工业的不足和优点。 3.双方地位的变化。 通过讨论以表格形式总结知识点: 通过经营方式、产品特点、发展情况、作用四方面比较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者之间的不同。 第三篇章:中国古代手工业特征 利用导学案,让学生分6个小组,分别从

8、以下6个角度来讨论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最后师生达成共识。 教师点拨:可通过纵向的朝代比较点线面相结合,横向的与世界比较,注意结合史实来概括手工业发展特征。 3 私 3、家庭手工业 4 1、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之一是 、 、 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2、材料一:在原始社会后期,手工业种类较少,只有石器、骨角器、陶器、纺织、酿酒、编织部门;奴隶社会增加了冶铜业,封建社会又增加了冶铁、制糖、棉纺织业等部门。明清时代的某些手工业部门,如制瓷、制糖、矿冶、井盐等行业的部分手工工场中,都已具有相当细密的劳动分工。 从材料一得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之二: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3、材料二:春

9、秋冶铁业以木炭为燃料,皮囊鼓风冶铁;西汉开始用煤炭做燃料;东汉发明了水力鼓风水排提高炉温;北宋用焦炭为燃料。 从材料二得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之三:手工业技术不断进步 4、材料三:清代全史叙述:杭州人张瀚的祖先在成化末年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业,忻织泞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 从材料三得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之四是: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方式不断进步 5、材料四:在远古时代,中国丝织生产,以北方的黄河流域为繁盛之地。其后逐渐演变为“南盛北衰”,迄至宋代,中国的丝织生产中心已经移到江南地区,尤以苏州、杭州、南京和广州等地为盛。 从材料四得知:

10、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之五:经济重心的转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 6、材料五:中国青铜工艺精湛,冶铁和炼钢技术长期保持世界领先,青花瓷、珐琅彩精妙绝伦,令世人赞叹,古代西方一直把中国称为“塞里丝”,就是“丝国”的意思。 从材料五得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之六是: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海外,享誉世界。 最后师生达成以下共识: 1.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与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2.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4 5 3.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与工厂手工业出现; 4.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5. 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 6.古代手工业长期领先于世界,产

11、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为使学生对所讲内容有一个明确完整的概念,必须做好课堂总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完成知识结构示意图,巩固知识,使之形成系统认知。 冶金成就:青铜文明、灌钢法、燃料 成就 纺织成就 :丝国、黄道婆、棉布普及 陶瓷成就:青瓷、白瓷、彩瓷 官营手工业:明中叶以前、征役制到雇募制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经营方式 私营手工业:明中叶以后、雇佣关系 家庭手工业:影响 1、经营方式 2、部门和分工产品质量 3、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特征 4、生产规模 5、生产布局 6、产品质量,领先世界 、实战练兵 1、按使用出现的先后时间依次排列下列三种冶炼

12、燃料,正确的是: A木炭、焦炭、煤 B焦炭、煤、木炭 C木炭、煤、焦炭 D煤、木炭、焦炭 2.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5 6 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 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 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 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 3、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4、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而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要地位是在 A西周 B西汉 C盛唐 D明朝 课后作业: 搜集身边的手工业品并用历史的观点阐释。 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活学活用,并让生活与历史产生共鸣。 五、教学反思 通过课前预测,可行之处是通过直观演示、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形式使学生以“点线面”形式对本课内容有了整体把握,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归纳和合作交流能力,培养其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此过程中本着“以生为本”的理念,从学会到会学的培养,提高其理性思维。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不当之处还请领导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