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测定 及医学意义.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319943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7.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测定 及医学意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测定 及医学意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测定 及医学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测定 及医学意义.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测定 及医学意义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测定 及医学意义 一、出血时间测定 正常参考值 TBT法: 2.39.5分钟 IVY法: 27分钟 Duke法:13分钟(min) 临床意义 由于临床上由药物治疗引起的BT延长较常见,故测定前应仔细询问用药情况,如是否服用阿司匹林、抗炎药、口服抗凝药及某些抗生素等。 1BT延长 血小板数量异常: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紫癜; 血小板增多症,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血小板功能缺陷: 先天性血小板病,如血小板无力症; 获得性血小板病,如药物引起的血小板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等。 血管性血友病。 血管壁及结构异常,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

2、管扩张症等。 偶见于严重的凝血因子缺乏:如凝血因子、或纤维蛋白原缺乏;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也见于 接受大量输血后患者。 2BT缩短:主要见于某些严重的血栓前状态和血栓形成时。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心肌梗死、脑血管病变、DIC高凝期 等,均可因血管壁损害,血小板或背后血因子活性过度增强所致。 二、凝血时间(CT)测定 参考值 普通试管法:510分钟 硅管法:1532分钟 活化凝血时间法:1.12.1分钟 临床意义 1CT延长 较显著的因子、减少的血友病甲、乙,凝血因子缺乏症; 血管性血友病; 严重的因子、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缺乏,如肝病、阻塞性黄疸、新生儿出血症、吸收不良综合征、口服抗凝剂、应用肝素以及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继发性或原发性纤溶活力增强; 循环血液中的抗凝物,如抗因子抗体可抗因子抗体、SLE等。 2CT缩短 血栓前状态:DIC高凝期等; 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血管病变、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妊高征、肾 病综合征及高血溏、高血脂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