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勰的形式与内容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勰的形式与内容观.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刘勰的形式与内容观论刘勰的形式与内容观思路整理 文心雕龙的情采是专门讲形势与内容的关系。情就是思想感情,是文章的本质。采是作品的文采,也就是语言技巧,是外在的表现形式。刘勰将二者统一地结合了起来,形式依附于内容,而内容又依赖形式去表达,只有兼顾二者,才能达到文质并美的境界。 文章首先提出文质并重,“文附质”与“质待文”两者密切联系。 一、内容决定形式 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本体实而花萼振,水波有待于水性,而花萼却靠树体,那灵感的硕果也要用形式才能表现出来。是体现了孔夫子的文质彬彬的观点,“之声文则也,温升至则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个之就是我们最原始的,未加雕饰的思想感情,如果没有经过加工,就
2、太为粗野;但是若文采纹饰超过了真挚感情的地位,就又过于冰冷。也就是说内容决定形式。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才是决定外在形式的最重要的核心。 好的作品,能用自己崇高的思想和美好的感情去影响世人;而要表达出美好的思想感情,又必须靠正确的文辞形式去体现。 文质并重就是文学创作的根本原则。 二、形式体现内容 刘勰不仅在情采中特别强调采的重要, 而且在其后的声律#、章句#、丽辞#等篇中对 采铺陈开来论述。可以说, 文心雕龙#中的创作论一半多篇 幅都在论 采。犀四油皮,而色子氮气,纸袋文野。说的就是这些美好的事物也是要有具体的形式去承载,用艳丽的颜色去描绘,那么好的思想内容也是需要文采来表现的。所谓质待文
3、也。心性和精神要通过铺陈和描写,创作者精心组织文字,就能让自己的文章焕发光彩。 我们复杂的感情抒发出来就是“辞章”,君子平时说的话并不是质朴无文的,而是带有文采的;老子称“美言不信”,是对世人不要被外在形式迷惑的劝告,可是在著文方面,短短五千字,言简意赅,精妙至极,可见并没有抛弃美好的言辞。用绮丽的文采去修饰辩说,用辞藻来雕饰万事万物,能达到这般境地,也算是出神入化了。刘勰认为老子和孝敬体现的是出自真性情的文采,而庄子韩非子有点太过重视华丽的文采了。 这内容与形式就像两条河,能在正邪或清浊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真正的驾驭文采。 但是为文造情是不对的,述志为本才是正确的文学主张 三、文不灭质
4、受时代审美风尚的影响, 刘勰在文心雕龙# 中突出了 重情思想。为情造文,就像诗人为了表达出自己的感情才去写下诗篇。不能过分去追求形式的美观,要用尽一切去抒发真正的感情,展示真正的内容。为文造情,又是为了写出辞赋,去捏造莫须有的感情。 现在的作者,要么放任自己思想如脱缰之野马,要么为了沽名钓誉,当御用文人。刘勰不禁感叹他们离真实的感情太远了,又怎么写得出真正的好文章呢?那一丝香气就是难以复制的思想感情,文章就是要“述志为本”,言与志反,又怎么能够让别人相信呢?刘勰认为情是文之本, 文必须立于情之上, 所以, 文章的巧妙华丽应以思想感情为基础。因此他主张为情而造文, 反对 为文而造情。他认为, 只
5、有作者有真实思想情感的积聚和体验, 才能有感而发, 美妙的文辞才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 这样的文章才能 要约而写真。他尤其强调情感的真实性, 特别反对那种虚伪、矫情的创作。 过分追求形式会损害作品的内容,那么应该怎样写出好文章呢?首先要用正确的谋篇布局来安排作品的思想内容,作品内容确定之后,才会知道运用什么样的文辞最为合适。要使得华丽的文辞不掩盖思想内容的光芒,要像雕刻玉石一样用心,才算是正确的写作。总之,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创作方法一经确定,作品的文辞就有丰富的可能。因为文采繁复的作品,就像徒有鲜丽的外表,却终究让人乏味。只有“心定”“理正”,才能写出真正的好文章,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铅黛只
6、能修饰外表,却难以刻画出美丽女子真正婉转动人的情态,所以真正的美来自于内在的情态,真正的好文章是要有好的思想内容。 在文心雕龙#中, 重情的思想贯穿始终。刘勰在情采#、神思#、体性#等篇中, 都强调了 情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性。从内涵上说, 刘勰所说的 情有两种: 一是因物而感的自然之情, 这是人之情感的自然流露。他强调 情的产生是源于对物的感触; 但同时, 情并非被动地受 物的制约, 它们是相互作用、双向互动的关系。自然之物触动了心中之情, 心中之情又投射于自然之物, 二者相互渗透、 相互融合、相互感应, 最终达到物情交融的境界, 使得 物更鲜活, 情更浓烈。二是指人的个人之情,这是人本身固有的
7、自然之情。他结合作家个人的气质性格特点来认识 情。这种 情源于作家天生的质、禀赋, 是作家自己无法控制、也无法改变的。 文章还是要用文采表现的,才能将文章传播得更远,否则“饭菜寡情”,也是不忍让人读下去。刘勰提出 情采的概念, 将情与采完美地融合起来, 提倡文学创作要在真情实感的基础上创造出文辞华美的文章。 情采的美学理想是刘勰针对当时文坛上那种 体情之制日疏, 逐文之篇日盛的形式主义倾向提出来的。他对当时文坛上 采滥辞诡、 繁采寡情的 为文而造情现象很不满意。他主张 为情而造文, 提倡为 明经 的 联辞结采。为此, 他设计了实现这一审美理想的创作路径: 先要有真实的情感和明确的思想内容, 然
8、后用言辞表现出来, 再通过艳丽的色彩来修饰, 但又不可修饰过分, 要做到 文不灭质, 博不溺心, 最终实现 情与 采的完美融合。从这里可以看出, 刘勰既 重情,更 重采, 重情为 重采提供规范和依据, 而 重情基础上的 重采则是他追求的审美理想。比如在风骨#篇中, 刘勰在把风清骨峻 作为优秀作品 具有高品位审美境界的标准之后, 特别强调这种风格清新、文辞峻拔的作品还必须用 采加以装饰。他认为只有风骨与文采兼备, 才能称得上文章中的 凤凰。情 只有通过 采生动形象地反映出来, 才能成为真正优秀的艺术作品。 姑请着,文职京;刺着,李志伟。竞争、,、,、。 当然究其根本,刘勰在文心中阐述文学的本体论时,提到过“文以道为本”,道为文学创作的源泉, 物色中提到“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这个情就是思想内容,我们的思想内容是从物色感受得到的,所谓“气之动物,物之感人”,而辞这个形式就是来表现思想感情的。“以少总多”:就是要用极少的笔墨去描绘大千世界,弱化外在形式的影响,把创作的精力,关注思想内容。 神思里面后面说到神用象通,情变所孕。物以貌求,心以理应。“刻镂声律,萌芽比兴。”文思的表现要靠文学作品去表现,要讲究文字的推敲,也就是注重质,才能文质并重,作品才能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好作品。 知音中刘勰提出了自己的文学批评鉴赏方法,即六观。 总之,内容是主要的,形式是次要的的,但二者是和谐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