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目重难点整理.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325375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6.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教学目重难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初中地理教学目重难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初中地理教学目重难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初中地理教学目重难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初中地理教学目重难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教学目重难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教学目重难点整理.docx(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中地理教学目重难点整理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知识与技能 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特点。 4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5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6通过学习有关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等知识,教会学生运用比较和归纳等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重点:会观察地球仪。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会观察地球仪、使用

2、地球仪。东西半球划分。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知识与技能 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3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4学会地球仪的基本技能。并能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5通过师生演示地球运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6通过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归纳判断能力和读图能力。 第三节 地图 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

3、别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等。 3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等五种地形。 4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能力。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与大洋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知道全球海陆分布所占比例。 2运用地图和数据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3了解人类对地球面貌的认识过程。 4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5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4运用拼图游戏或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各大洲的轮廓,熟悉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5以景观图形式展示大洲、大陆、半岛、岛屿与大洋、海、海峡等的分类状况及

4、其相互关系。 第二节 海陆变迁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 2理解地球表面海陆变迁的原因。 3了解魏格纳创立大陆漂移假说过程。 4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能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5运用板块分布示意图,推测全球海陆分布的变化趋向。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知识与技能 1学会阅读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2能够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城市天气预报图。 3能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天气的概念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知道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初步学会阅读或收看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会识别天气

5、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3了解主要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及其防范措施; 教学重点: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天气符号,学会收听或收看天气预报 教学难点:识别天气图及其应用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知识与技能 1能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3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掌握阅读和使用气温分布图和气温曲线图的基本技能。 教学目标 l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现实体验出发,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并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3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读出气温的变

6、化规律。 教学重点: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及气温分布图。 教学难点: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分布规律。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降水及其主要形式,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3学会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能读出降水的变化规律。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了解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 3学会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4学会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5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

7、响。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 人口和人种 知识与技能 1能够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分布的特点。 2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3了解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能在地图上说出主要分布地区 4通过阅读地图、资料查找世界人口与人种的分布状况,使学生掌握运用地图的能力。 知识目标: 理解世界人口增长、分布的特点及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和分布。 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教学重点 人口增长和分布特点。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地区。 教学难点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概念。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人口问题及

8、对策。三大人种的地区分布。 第二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记住世界主要的六种语言并能在地图上找出主要分布地区。 2记住三大宗教的名称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3能够举例说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能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4通过读图分析聚落产生的条件以及民居和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读图观察能力及联系实际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 知识与技能 1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国家及地区之间的差异。 2理解“领土”“国界”的本

9、质含义。 3了解国家按经济发展水平的分类,从相关地图上,了解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 4能运用实例和数据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发展水平的差异。 5能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6说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 自然环境 第一课时 地形和河流 知识目标 1 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 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教学重点 1 亚洲的位置特点; 2 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第二课时 复杂的气候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征 2、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

10、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3、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饿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4、初步学会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重难点: 重点是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难点是对比不同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第二节 人文环境 亚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读图、计算,了解世界和亚洲人口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并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净增加数间的关系,理解人口过多所带来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2.通过活动了解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初步掌握

11、收集信息资料的方法。 3.通过游戏和网上考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及处理 重点:“人口最多的大洲”、“多样的地域文化”。 难点:理解众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环境所造成的压力,理解自然环境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多样的地域文化 课程标准: 1、让学生了解亚洲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 2、读图说出世界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的分布及形成原因。 3、使学生知道各地区的文化都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风俗有密切的联系。 4、知道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并理解不平衡的原因。 5、了解三类产业的划分。 教学重难点:1、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 2、地域文化差异的自然条件和民族风俗。 3、亚洲各国经济发展

12、水平不平衡的原因。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 日本 教学目标: 1、探究日本的位置和范围,知道日本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及自然资源; 2、探究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及水平,了解中日贸易联系状况,记住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及重要城市和海港; 3、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和地理学习能力; 4、从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助于理解我国“科教兴国”策略的重大意义 重点和难点: 1、日本自然地理特征;2、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3、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第二节 东南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

13、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雨林特点及对农业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3、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人口构成情况,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达的旅游业。 4、东南亚的风景 重点和难点: 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2、马六甲海峡的十字路口位置; 3、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4、东南亚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第三节 印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首都、人口 2、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点,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3、了解“绿色革命”给印度的粮食生产带来的新契机 4、看图说出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分布的地区 重点和难点: 重点:印

14、度的人口情况和工农业发展的最新特点。难点:印度多水、旱灾害的原因 第四节 俄罗斯 教学目标: 1 在地图上指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 领土组成和首都。 2 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俄罗斯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3 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俄罗斯交通运输特点以及主要城市。 4 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俄罗斯的种族 民族 人口 宗教语言等方面的概况。 重点和难点: 1 根据资料和地图,联系俄罗斯自然条件特点,说说其发展经济的实例。 2 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俄罗斯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 举例说出俄罗斯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15、 重点:俄罗斯的自然和经济特征。 难点:俄罗斯气候成因;自然和经济的地区差异。 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 中 东 一、课程标准 1、 能在地图上找出中东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读图说出其地理位置的特点。了解中东地区战略性地理位置、战争频繁的主要原因分析, 2、能运用地图和资料,石油资源的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3、通过读图分析,了解中东地区水资源贫乏这一特征及原因。 4、中东地区文化的多样性,阿拉伯国家的风俗习惯,认识到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性。 二、教学重点 1、 认识中东地区三洲五海之地的重要性。 2 、中东干旱的气候和地区文化差异。 3、 了解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生产和输出在世界的地

16、位及对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第一节 中 东 一、课程标准 1、通过读图分析,使学生了解中东地区水资源贫乏这一特征,以有造成这一特征的根本原因 气候干旱。 2、使学生了解中东地区文化的多样性,以及由于多种文化的汇聚而产生的冲击,从而进一步了解中东地区成为世界焦点的原因 3、通过了解阿拉伯国家的一些风俗习惯,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生活环境的适应性;通过了解以色列的干旱农业,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生活环境的主观能动性。 二、教学重点 1、中东地区干旱的气候 2、中东地区的文化差异 第二节 欧洲西部 教学目标: 1、读图说明欧洲西部地区的范围、位置;在地图上找到主要的国家及首都,说明本区域重要的地理环境特

17、征; 2、学会运用地图统计表说明欧盟在本区内的作用以及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通过图表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工业上的差异;说明制造业在本区工业中的主导地位;读图说明本区工业区的分布特征。 4、分析欧盟传统畜牧业的发展条件,明确独立的自然环境对地区农牧业的重要影响。 5、旅游资源和旅游业。 重点和难点: 理解欧盟在本区内的作用以及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分析欧盟传统畜牧业的发展条件,明确独立的自然环境对地区农牧业的重要影响。 重点:欧洲西部的位置、地形及气候概况。 难点:利用地图说明其位置、地形、气候特点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

18、的非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色人种的故乡。 2、理解单一产品经济形成的原因。 第四节澳大利亚 学习目标 1.知道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的独自占有一个大陆的国家,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农牧业和工矿业发达。 2.学会利用旧知识探究新问题,利用资料说明为什么澳大利亚是“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3.通过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发展布局,认识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必要性。 学习重点 1.能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分析探究澳大利亚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 2.通过澳大利亚的农业、牧业和矿业发展的案例,分析说明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必要性。 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

19、验探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第九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 美国 知识目标 1、美国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移民国情。 2、美国农业生产的布局与特点。 3、美国的工业布局及高科技的特点。 4、美国对世界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教学重点 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特点、工业特点以及种族构成等。 难点 1、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2、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3、认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世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第二节 巴西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说出巴西的种族构成特征及形成原因。 2、能读图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区划、主要气候类型

20、。 3、能说出巴西工农业生产特征。 4、能说出巴西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开发目的及产生的环境问题。 5、能读图说出巴西主要的城市及分布地区。 重点:1、巴西的种族构成特征;经济特征及主要热带经济作物; 1、热带雨林的作用、开发与保护; 2、主要城市及分布地区、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难点:1、利用地图综合分析地理位置和地形对气候、工业和农业生产及城市发展产生的影响。2、如何进行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3、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第十章 极地地区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

21、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教学难点 、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我国的位置、疆域,分析我国位置的优越性,知道我国的四至及邻国; 2.知道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及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及行政中心。 教学重点 1.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2.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 众多地名

22、在地图上的空间位置的落实。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特点与人口增长; 2.使学生理解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教学重点 1.我国人口的数量及增长;2.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及对我国人口基本国策的理解。 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民族的地域分布特点,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 2.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教学重点 1.我国的民族构成特点;2.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和理解。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

23、境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地形、地势、山脉等概念,认识并知道不同走向的主要山脉。 2.能够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教学重点 我国的地势、地形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1.运用地图观察判断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2.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 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 教学重点 1.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2.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 1.有关气候图的分析判读。 2.温度带、干湿地区与人们的生产和

24、生活的关系。 3.季风气候的成因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我国河湖众多的特点及其河湖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 2.明确外流区(河、湖)、内流区(河、湖)的概念,以及外、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3.能够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 教学重点 1.黄河、长江的地理概况。2.黄河的忧患与治理。3.长江的开发利用与治理。 教学难点 1.外、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2.黄河、长江的治理。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及中国资源总量丰

25、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现状。 教学重点 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及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教学难点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第二节 土地资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2.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 教学重点 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及分布差异。 教学难点 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第三节 水资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水资源的有限性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2.理解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原因及影响;了解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 3.了解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及分布特征。 教学难点

26、 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对策。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交通运输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记住我国主要的铁路线,记住我国重要的铁路枢纽。 3.了解铁路线命名的方法,了解选择交通运输方式需要考虑的因素。 教学重点 1.我国主要铁路线的名称,我国重要交通枢纽名称。 2.我国交通运输网络地区分布特点。 3.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教学难点 设计经济合理的旅游路线 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的农业发展状况,了解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2.掌握农业的主要部门,理解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3.理

27、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 1.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 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教学难点 分析我国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而导致的农业差异;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第三节 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生产过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掌握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的工业地区、工业城市分布;了解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 教学重点 我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中心。我国工业发展的前景。 教学难点 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条件。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地区发展差异。 八年级下册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

28、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 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教学重点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难点 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的明显差异。 2.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受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 3.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内部的差异性

29、。 教学重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教学难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内部的差异性。 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确西北地区的范围和地形特点。 2.理解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递变规律,并初步探讨其成因。 3.明确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气候与地形、植被、河流的相互关系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4.明确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分析本区“高”“寒”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对其他地理特征形成的影响。 5.明确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分布及我国主要的牧区。 教学重点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自然特征的成因及对生产、生

30、活的影响。 第六章 认识省级区域 第一节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等及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北京的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使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重点 1.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2.北京市的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 1.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2.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第二节 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的位置、范围等概况以及“一国两制”政策的含义; 2.使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的人口密度、经济特点等人文地理特征; 3.使学生理解祖

31、国大陆对港、澳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教学重点 1.香港和澳门概况:位置、范围、人口等;2.祖国内地与港、澳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 香港经济特点及与内地的联系。 第三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2.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教学重点 1.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2.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教学难点 台湾的经济特色。 第四节 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新疆的自然环境特征; 2.使学生了解新

32、疆的人口、城市、交通设施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使学生了解影响新疆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教学重点 1.新疆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2.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自然环境特征对城市、人口和交通设施分布的影响;2.能源开发过程应如何不破坏环境。 第七章 认识省内区域 第一节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利用地图说明珠江三角洲的重要地理位置。 2.结合地图说明我国区域分工合作的基本模式“前店后厂”。 3.知道三角洲、城镇化等概念含义。 教学重点 “对外开放的前沿”、外向型经济及城镇的发展。 教学难点 1.“对外开放的前沿”空间概念

33、的形成;2.“外向型”经济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运用地图说出西双版纳的位置。 2.知道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 3.熟悉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 1.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2.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3.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教学难点 1.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2.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探讨如何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第八章 认识跨省区域 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2.了解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

34、形成原因。 3.让学生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 4.让学生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认识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 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第二节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 长江沿江地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2.让学生认识长江沿江地带区内主要地理差异,以及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认识长江对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和其他条件所形成的城市群和产业基地以及沿江地带南北的辐射作用。 4.认识长

35、江沿江地带区域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5.了解长江沿江地带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生态问题与治理保护措施。 教学重点 1.长江对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 2.长江沿江地带的产业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长江对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 第九章 走向世界的中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回忆已学中国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同时获取新知。 2.初步领会地理环境要素的综合性和区域差异性及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3.通过搜集有关信息,明确中国的国情和世界的发展趋势及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教学重点 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在世界中求发展。 教学难点 在世界中求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