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327984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67.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docx(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一、基本要领:做好现代文阅读,主要把握以下四方面。 首先快速整体阅读全文,切忌逐字逐句去读。读完全文后,再结合试题仔细阅读,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 其二:现代文阅读是“还原”阅读,解题时要遵循“还原”原则。要求还原为文中信息和原文作者的思想观念,尽可能用原文字词表达;一般答案都能从文章中找到现成依据。 其三:学会看分,分点答题。主观题一般都是踩点给分,只要要点、关键词答对就能得分。所以,一些文科主观题的回答可以简明扼要,清晰地列出要点,再简单加以评述。如果是4分,一般就要答2个点,如果是6分,答案一般为3个点。 其四:掌握典型题的

2、答题套路。比如:对文段或文句作用(意图、目的、好处)的理解,都可从两角度思考:内容上为主旨服务,或为表达、表现某一主体对象服务的,基本答题模式是:方式+关键词+具体指向,其中关键词如引出、渲染、揭示、突出、强化、烘托、表现、刻画、铺垫等,方式如对比、反衬、类比、侧面等。卷面上最好不要“开天窗”,哪怕不会做,也可以试着写下一点思路、想法,现在开放型的试题越来越多,考生只要言之有理,给出合理的答案和解释,都能得分。 二、步骤: 第一遍:通读全篇,大致了解。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阅读时凭感觉划出自认为重点的词语、句子;可以稍快 第二遍:审清题意,回读原文。看一遍题目,确定回答问题

3、的阅读范围,再结合试题找到相关的段、句,截取关键性文字;找出或归纳出答案。宜慢,仔细,并回读检查 最后:理清要点,认真答题。根据答题要求,加工改造,概括提炼。 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的三个步骤详解: 第一步,通读全篇,大致了解。 1、第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了解文章大意即可,做到心中有数。那么我们要大致了解文章的哪些东西呢? 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哪些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什么话题?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你是怎么看的? 了解文章的大致结构,主要思路。了解文章叙述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材料有哪些?是怎样安排的?文章是怎样过渡的?弄清文章的线索、顺序、层次等。

4、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主旨。 2、注意事项: 用以下几种方法可以达到上面的目的: A、抓住文章中关键的词句。文章中关键的词句:标题、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中心句、警句、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的词句、重点关联词等等,应特别注意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为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注意文章的主旨往往就隐藏在这些句子里。有的散文采用托物言志、象征等手法,相当隐晦,我们也能从这些词句中找到蛛丝马迹。 B、弄清文章的结构。 从结构形式入手比较容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就是说,把结构层次弄清了,也就比较容易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从这一点来讲,弄清结构是记

5、叙文阅读的基础。 弄清记叙文的结构,可从下面几方面进行。 找出文章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形式有:以时空转移为线索,以一人、一事、一物为线索。 阅读文章要设法找出文章的线索,就能沿着它弄清段落层次结构。 明确文章的顺序。记叙的顺序,要求我们掌握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顺序方法。 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如皇帝的新装。倒叙,指记叙的时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插叙:如羚羊木雕 阅读时,注意倒叙、插叙的起止点,对找出记叙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结构将有所帮助。 理清文章的层次。理清文章的层次是弄清文章结构的重要一环。 把握文章的详略。文章在选择和使用材料

6、时要有主有次,有详有略。 第二步,审清题意,回读原文。 在对文章有了整体把握后,我们再仔细阅读题干,找出每一题的出题点,回读原文,将题干和文章对应起来,那么回读原文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呢? 1、找准了原文中对应题目的相关区域。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 2、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就能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 3、分析综合,顺藤摘瓜。结合试题找到相关的关键段、句,深入理解文章,分析综合,归纳出答案。 第三步,理清要点,认真答题。 1、引用原文。题目要求引用原文答题的,直接找出答案认真的写上。 2

7、、抓住对应的关键词句。没有明确要求引用原文答题的,不能机械地照抄原文的句子。一般来说,答案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我们应抓住这些重要的词句,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概括、重组、归纳。 3、组织好语言作答。先根据分值理清好答几个要点,再作答。答题时要紧扣题意,尽量包含文中对应的关键词句,选用恰当的句式,选取适宜的角度作回答,即如何问就如何答,按照题干要求将文中的2 已知信息重新进行排列组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但还有一些题目无法用简单的重组文章语言的方法来回答,那就需要把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起来进行表述。 4、还有一些题目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所以我们要了解这类题错

8、误选项设置的规律,把选项和原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一对一的比较,做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即可。 三、具体问题详解 词语方面的考查问题 1、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往往是一个名词性的短语或句子,宜用原句回答,或者概括出其主体内容即可。 2、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者调换另一词题型解题模式: A、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 B、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 C、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 3、品味词语: A、 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不写这一点。 B、表面意义和表达效果 C、深层含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

9、/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4、 问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的位置能否调换: A、 能否 B、 词语:分别解释两个词,句子:简单概括这两段或两部分的内容 C、 词语:为何这样安排先后顺序 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第一个方面,先从段落位置来看,可以有以下三个方面: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总结全文,升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

10、题目相照应等。 第二个方面,就是根据这些句子的表达方式来判断,叙述、描写、3 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第三个方面,即要分清各种句意,综合全

11、文来分析,适用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从结构上,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全文,开启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作用; 二从写作手法上,常有A开篇点题,B为后文设伏笔、C作铺垫、D深化中心、E点明主旨F、衬托G、渲染H呼应、照应I对比J象征K先抑后扬, L预示性作用等特点。 三从内容上 评价、鉴赏人物、文章主旨及情感 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答案可以这样组成:由文中表现该人物的精神。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

12、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一般地说,答案由两部分组成, A、前半部分简要概括文章内容,可以这样表述:文章通过的叙述,运用了, B、第二部分概括文章内容中蕴含着的思想意义, 可以这样表述:从而表现了。有时题目就可成为答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须的内容。 或者由文中来寻找答案,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

13、、反问。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基本格式:它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具体格式: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4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分类要点: 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

14、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 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还有叠词、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一种修辞用的比较多的就是引用,有时阅读理解中会有引用的诗句、名人故事、还有名人语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关内容,问题会有“文章中引用的内容有什

15、么作用?”,这种题目回答时要注意答到这样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衬托了记述对象的品质,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种精神”。 对以上类型的问题必须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 文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或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请说说你的理解。 问题的回答不是简单地从文中寻找现成的句子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我们的同学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多看并记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丰富回答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准确地表达出来。 词语或句子的调换问题 1、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不

16、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2、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不一致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不一致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5 3、句子的调换,总之首先指出这两句有什么关系,再分析调换后产生的不同意思,所以不能调换 谈写作手法和作用 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

17、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自然环境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突出、深化主题。 人物描写:表现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 对比、反问、排比等的作用 突出或强调该对象的特征 ,排比:增强了气势。 比喻、拟人、夸张等的作用 A比喻、拟人的相比两物的相似点;B生动形象地表现该对象的特征 象征的作用 象征该事物某种精神 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说明对象说明内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

18、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点 说明文题目具体分析 说明文的阅读理解,我们可以抓住三点: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就是三种: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最重要的是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引资料。其中涉及较多的是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 分类别的作用是可以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 举例子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 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跟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这种方法可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列数据可以使说明的事物更具体,便于读者理解相

19、关内容。 作比较跟修辞格上的对比是类似的,在说明某些抽象的或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在回答有关说明文的语言问题时,要注意说明文讲求语言的准确性,语言风格又可以分为平实和生动两种。 2、判断文段的说明中心: 答题方式: 实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 6 事理说明文:关于的道理 程序说明文:的操作或实验或制作的过程 本句用了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地说明了,使读者。 3、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类型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

20、答:加点词语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 类型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不可以。 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具体答法: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类型C、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答:表态。 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21、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D、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类型E: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4、说明文中的主观题及其解答: 着重要表现创新意识、科学精神。 主要题型: 对文中的内容进行简明、准确的改写。如:根据提示给事物下定义、文字图表式处理、图表文字化、简要概述所举例子等。 对文中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写。如:加标题、结合语境补写句子、对文章说明的对象按要求进行补充说明。 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对文章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

22、议与设想。 对语言的表达特色进行评说。 议论文题目分析 7 1、识别或提炼中心论点、分论点: 论点出现的形式和位置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位置:标题、开头、篇末、论述过程中、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 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尽管有一定难度,但也有方法可循:需要在准确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据论题和论据,参考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准确判断和提炼作者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洁、最明确的句子。 2、分析论据与论点的关系: 答题方式:本文的论点是,

23、这里所列举的属论据,是为了从证明这个论点, 3、辨识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 回答这类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常见的几种论证方法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别,然后结合语境,具体内容具体分析。 答题方式:这一段运用了论证方法,论证了,显得。 4、仿照原文中表述论点的句式,提出自己的一个观点: 回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再根据阅读文章的启示获取独特体验,最后用规定的句式表述出来,并构成一个论点。 这种题目既考查联想能力,又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还考查把握分论点与中心论点关系的能力 一、议论文阅读知识与技巧 一、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二、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24、、比喻论证。 三、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四、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作用二个要点。具体如下: 、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证明了,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

25、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8 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2、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 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答题要点二个方面:、明确论据类型;、具体分析作用。这个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都是证明与被

26、证明的关系,所以,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 补充论据作为一种新题型正在流行,做这种题目,注意以下二个方面:、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当然,作为应考,可以准备“勤奋”、“处世”等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名言字数要少,事情要熟悉,不要为求新而准备那些较长名言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 3、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 、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4、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首先应该了

27、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开头的内容有: 、提出中心论点;、引出论题;以上二个方面,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试,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佚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等。 结尾的内容: 、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 、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 、补充论证了。 做这个题目,就是把文章的引论、本论、结论具体化地陈述出来。如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我们可以这样表述:首先引

28、用法国思想家帕斯卡的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提出中心论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然后举阿基米德、王尔德事例证明了“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最后举一个火车上读书的少女为例向人们发出“人应该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的劝勉。 5、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 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固定,只有二个角度:语言特点;语体特点。做这类题目,要掌握语言风格一些关键词:简明平实、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等)。而语体特点,就是抓信逻辑严密四个字做文章就可以了。一个应特别9 注意的事项就是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6、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 议

29、论文写作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多,如修辞手法、论证方法、写作手法等 、修辞:如比喻,可结合比喻特点谈,那就是形象生动;如排比,增强了文章论证的气势;如引用古诗文,使文章富有文采等。 、论证方法:参考论证方法的作用谈。 、写作手法比较固定,常见的就是:、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相结合;、以论证方法为主。同样,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7、文段结构作用: 、引出下文;、总结前文;承上启下。 作为议论文段的作用,必须结合文体特征具体加答。 如开头段作用往往起着引出中心论点,那么,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二个具体答题规范格式的例子使用或变通使用: 、开头通过写的事例,

30、提出中心论点。 、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 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提出中心论点,也起到吸引读者下读的作用,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 结尾段的作用,请参照4:“结尾的内容”回答。 二、说明文阅读知识与技巧 一、分类 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二、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三、说明的方法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31、: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打比方:将比作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10 、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

32、事物的特征/事理。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 B、引用具体的数据;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四、说明文的语言品析 1、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

33、选择一句话为例子。 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2、对具体篇/句/词的评析 篇/句的作用基本同上。 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这种题目往往要结合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答题。第二种题型还要在答题中比较二者的区别。第三种题型还要加上“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之类的表述。 五、说明文写法分析 1、结合说明方法谈 模式: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使说明 2、结合修辞手法谈 模式:这是一

34、篇生动说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说明了,使文章的说明形象生动。 3、结合表达方式谈 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怀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格式如下: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如,就是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六、说明语段的作用 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三: 、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使说明。 11 三、记叙文阅读知识与技巧 1文章体裁?此文是一篇: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

35、、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格式:此文记叙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层次? 按时间划分 按地点划分 按事情发展过程 总分总 7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核心人物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核心人物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作者情感 9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

36、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 10记叙顺序及作用? 顺叙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倒叙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1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写作手法及作用? 拟人手法 作用: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比喻手法 作用: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

37、讲解道理。 12 夸张手法 作用: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象征手法 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对比手法 作用: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衬托手法 作用: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讽刺手法 作用: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欲扬先抑 作用: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前后照应 作用: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

38、心突出。 设悬念 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13修辞方法及作用 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4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

39、指代的具体内容。 格式:“”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5句子含义? 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 16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承上启下为后文作铺垫、打伏笔照应前文 17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18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13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9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20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肖像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 场景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 景物描写的作用:交

40、代背景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突出人物性格衬托人物心情 21.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22散文种类? 叙事散文抒情散文 23.小说种类? 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24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25环境的种类及作用? 自然环境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 社会环境 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 26情节由哪几部分构成?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7续写小说结尾。 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中考语文复习阅读教学指导:准确理解概括主旨 考点: 感知并能概括

41、文章内容 知识要点: 准确感知和理解语言材料,概括文章的主题。 考试说明: 1、能判断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正确与否。 2、能准确概括出文章的中心。努力避免感知不准,理解不透,概括不准或不全等问题。 3、能找出最能体现文章主题的语言材料或事件材料。 4、能结合自己的认识,联系自己的生活,就文章主题谈一点体会。 考点例析: 一、阅读下列散文,然后结合本考点的考试说明答题。 她在自己的生活中积下了一个厚厚的茧。 那是一种细细的,若有若无的丝织成的。 14 她埋怨、气恼,然后就是焦急;甚至自己折磨自己。她想用死来结果自己,同时用死来对这突不破的网表示抗议。 但是,她终于被疲劳征服了,沉沉地睡过去。她做了许

42、多梦,那是关于花和草的梦,是关于风和水的梦,是关于阳光和彩虹的梦,还有爱的追逐以及生儿育女的梦 在梦里,她得到了安定和欣慰,她得到了力量和热情,得到了关于生活的可贵。 当她一觉醒来,她突然明白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于是,她便用牙齿把自己吐的丝一根根咬断,咬破自己积下的茧。 果然,新的光芒向她投来,云隙间的阳光刺激着她的眼睛。新的空气,像清新的酒,使她陶醉。 她简直要跳起来了。 她简直要飞起来了。 一伸腰,果然飞起来了。原来,在她沉睡的时刻,背上长出两片多粉的翅膀。 从此,她便记住了这一切,她把这些告诉了子孙们,你结的茧,得你自己去咬破! 蚕,就是这样一代一代传下来。 1、选出符合本文第一至第三

43、自然段内容的一个成语 A.自作自受B.作茧自缚C.自讨苦吃D.垂死挣扎 2、请从文中找出两句既能体现主题,又富含哲理的话来。 3、联系本文的主题,联系你的学习和生活实例,谈一点体会,50字左右。 简析:第1题属于判断选择性的题目,要求在感知、理解第一至第三自然段的基础上选出能概括其大意的成语来,其答案是B。第二题则要求考生在理解全文主题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出能体现主题,富含哲理的语言材料。通过仔细阅读,我们发现,文中“她突然明白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你结的茧,得你自己去咬破!”两句符合题目要求。第三题要求在理解文章主题的前提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例谈点体会,本题的关键是生活实例要和文章主题相符

44、合,答案略。 二、阅读下列议论文段,然后答题。 马克思的这段名言早已成为广大科学工作者的座右铭:“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对于第一个去征服科学征途上的险隘雄关的科学家来说,更需要有超乎常人的勇气和毅力,有时甚至需要为这献身。第一个提出血液循环理论的塞尔维特,在教会的淫威下牺牲;第一个发明滑翔机的里利塔尔,在最后一次飞行中突遇狂风,机坠身亡;随麦哲伦进行环球航行的265名水手,在三个多月航行中忍受一切困难,甚至饮用污水,以木屑和老鼠充饥,生还的仅18人;第一个导引天电的富兰克林,在风雨雷电中用风筝和绳索引电,面对

45、的是被雷电击倒的危险;第一个发明牛痘疫苗的琴纳,在儿子身上试验牛痘疫苗,担了极大的风险当我们历数这些灿若繁星的科学先驱者的名字的时候,深深感到这些勇敢无畏的“第一个”是用鲜血和生命来铺就人类通向科学之宫的道路的。每一位“第一个”,都是一座令后代钦慕的丰碑。 1、这一段话的论点是: 2、根据文章的意思给这篇文章拟一个标题: 3、这段话中有个论据需要换一下,你认为应该换哪一个?为什么? 请将用来替换的新论据写在下面。 简析:第一题要求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概括出文章的论点,答案是“在科学的入口处,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第二15 题则要求考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给文章拟一个合适的标题

46、。这一题主观性较强,有一定的开放性,像“在科学的入口处”、“要敢做第一个”等等之类的答案均可。第三题要求考生辨别出不能有效支撑观点的事件材料,纵观这几个材料,唯有麦哲伦环球航行这一材料中没有突出麦哲伦的“第一”,它突出的是水手的艰难和伤亡,这显然不能有效证明本文的观点。可以替换为第一次使用麻沸散的华佗等首开历史先河的材料。 作文拟题 “花香蝶自来,题好一半文”。文贵“明眸善睐第一瞥”。 自拟题目,总的要求是从自己确立的写作角度出发,不要太大太空泛,要合理出新,不要落入俗套。 一、作文拟题的要求: 1.标题范围尽量要小。 2. 标题不能过长,标题过长则显得松散。 3. 标题要含蓄,把思维蕴涵于形象的标题之中 。 4. 拟一个好题目,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