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在山的那边》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在山的那边》说课稿.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在山的那边说课稿 在山的那边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在山的那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下面我就按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四个部分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是整个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第一课,对贯彻课程标准和整个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一定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牢牢把握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努力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作课堂的主人,教师则做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诗人王家新借童年的想望和困惑
2、,用山与海这两个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告诉人们自己成长中的人生感悟,并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不停的翻过无数座山,要一次次战胜失败和苦难,才能达到理想境界。 2、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结合本单元特点,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知识与技能:朗读课文,品味语言;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正确方法,激发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追求奋斗的情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为理想而奋斗”的思
3、想情怀,联系生活,感悟人生。 3、教学重难点: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体会对无数座山的理解。 4、学情分析:对刚入中学的初一学生来说,这首诗很有吸引力,诗人以一个孩子的语调来写,能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一般能较好地把握诗中的山与海的象征意义,但对诗中“无数座山的理解,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往往估计不足,需要教师因势利导、突破难点。 二、说教法: 1、创设情境法:诗以情成篇,以情动人,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酝酿一种利于调动学生思维,引起共鸣的氛围。如上课时,采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大山绵延不绝的画面,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范读时,以钢琴曲海边的星空配上优美的画面,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带给学生身临其
4、境之感;讲析中,采用直观形象的板书,以促进学生的理解。 2、朗读指导法:有感情地朗读是诗歌朗读的最高境界,但对初一学生来说较难达到,因而应加强朗读指导,我将通过示范读、指导读等形式从停顿、节奏、情感等方面入手教给学生朗读技巧。 3、点拨法: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老师则是学生的引导者,因而诱导思维,指点迷津、宏观调控应是教师的主要任务。 说学法: 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诗歌的情感及凝炼形象的语言。 2、联想想象法:学会展开联想与想象,欣赏诗歌优美的意境,精炼准确的语言,培养审美情趣。 3、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诗中意象含义的理解,对语言的品味及情感的把握,都应在自主
5、学习的前提下,通过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三、说教学过程: 导入课文: 我们从小聆听着黄河雄壮的涛声长大,看惯了滔滔河水奔涌向前的气势,却对巍峨挺拔的大山充满了向往。如果我们生活在大山里,每天抬头看到的只有高耸入云的大山,苍苍茫茫,绵延不断,你会想些什么呢?(课件播放大山的画面) 反复朗读,整体感知: 此步骤共分三大环节:初读,求流利;再读,显技巧;三读,含感情。 第一环节以学生为主,通过反复朗读达到正确、流利的要求;第二环节以教师指导为主,通过范读、指导读等形式引导学生掌握朗读技巧;第三环节需要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达到要求。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仿读并思考:山那边是什么?山和海的象征意义,表达了诗人
6、怎样的感情?全诗为什么分为两节 ? 研读赏析:学生通过朗读,自己主动品味揣摩语言,从中发现问题共同探究赏析。 体验反思: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这首诗给自己的启示。引导学生在欣赏文艺作品时,能走过文字的桥梁,用自己的心灵与诗人沟通达到共鸣,从而获得美的享受,有益的人生启示,丰富自己的个性,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 布置作业: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把自己的体会和收获表达成文字。 翻越重重高山的过程是艰难的,可“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只要肯付出努力,碧蓝的大海就会展现在你们眼前。最后让我们再一次饱含感情的齐声诵读最后八句诗。 四、板书设计: 人 山 到海 铁青、无数到达全新的世界 奋斗之路漫长、艰险、曲折、起伏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