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3).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328322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3.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3).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现代文课外阅读已成为初中语文测试的半壁江山。目前来讲,学生的语文学习在应试过程中,基础知识部分的内容是掌握得不错的,关键是阅读理解部分的内容,学生之间的差距就显示出来了,从平时列次考试结果情况分析来看,学生语文考试成绩的差异主要就集中在阅读理解上。 我们在统计分析中还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些平时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的学生,在阅读理解题上失分却较少,而有些基础知识掌握得很好的学生,在阅读理解题上却失分较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综观卷中阅读理解的题型,不外乎有以下几种类型,下面我们一一加以解析。当然在回答所有问题之前,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把阅读文章

2、认真仔细的看一遍。 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 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 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

3、、思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 故事,歌颂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

4、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5、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修辞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

5、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 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 还有叠词、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还有一种修辞用的比较多的就是引用,有时阅读理

6、解中会有引用的诗句、名人故事、还有名人语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关内容,问题会有“文章中引用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这种题目回答时要注意答到这样两个关键词, “衬托了记述对象的品质,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种精神”。 对以上类型的问题必须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 6、文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或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请说说你的理解。 这种问题的回答不是简单地从文中寻找现成的句子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我们的同学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多看并记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丰富回答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准确地表达出来。 7、比较阅读理解。 有时考试会把课内文章和课外与之相似内

7、容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作特色、感情基调等方面进行比较。 叙文在中招考试中是必考的一种文体,做好记叙文阅读的复习则是复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考前复习的专项复习阶段,讲究复习策略,提高复习效率,是毕业生的当务之急。 二、要提高记叙文阅读的准确性、提高记叙文阅读试题的得分,首先了解中招考试中记叙文阅读常见的命题角度,下面是笔者针对近年来我省中招语文考试中常见的题目总结归纳的几个关于记叙文阅读的基本命题角度。 1、重要词语理解 2、重点句子理解 3、信息筛选提炼 4、主旨分析概括 5、写作手法赏析 6、开放性试题 1.以上内容的出题角度大都跟文章的主旨有密切

8、的联系,信息筛选提炼实际就是考察对文章的大意的概括、主旨分析概括就是考察对文章的写作目的的了解,这些也是回答其他试题的前提,所以对记叙文的阅读首先要对文章有一个整体感知。 对任何一篇文章的阅读,其规律都是先对文章先要有一个浅层次的大意的感知和深层次的主旨的感知,没有整体感知的阅读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阅读,所以大部分记叙文的命题都要涉及到对文章的整体感知。 对于文章大意的概括,我们要扣住记叙文要素中的主要要素,即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通过打枝削叶,排除次要的内容,再把主要的内容加以概括。可以用主谓句的语言形式表述:谁做什么或谁怎么样。 了解了文章的大意,下面就要“披文入情”对文章进行深入的了解,快

9、速感知文章的主旨。著名文艺理论名著文赋中说,“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意思是说有时一句简短的话就可揭示文章的要点,一句重要的话就可概括出全篇的主旨,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在文章中找这样的关键句子往往就找到了文章的主旨。 我们如何在文中找到这样的句子?在以记叙这种表达的方式为主的记叙文中,主旨句通常以抒情句、议论句表达方式出现,并且它们通常位于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在阅读时要特别留心这样的句子。 第二部分 分析句子或文章的语言特色 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从句中关键词语入手,分析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有分析价值的得一般是形容词或动词。 形容词词是形容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增加文章的文采,

10、精练的动词,可以刻画人物动作、神态等,副词表示不同的时间、范围、频率、程度、语气、等。 为了提高答题的速度和正确率,下面可以根据动词、形容词在句子中的一般作用,来设计一个一般的答题格式,作为我们以后解答这类题目的依据,我们再遇到此类题目就不用茫然不知所措了。 答题套路参考:一:“XX”、“XX”等词用得好,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动作或形态,。 从修辞入手,先分析句子是否运用了修辞方法,从修辞方法的作用去分析。 比喻的作用: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的+特性,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生动、形象 比拟的作用:增加语言的生动和形象性,使具体事物人格化,使读者对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感受到作者对事物

11、的强烈的感情。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的+状态,使人格化。 排比的作用:能增加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可以抒发强烈的感情。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增加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可以抒发强烈的感情, 设问的作用:用于提醒读者注意,引发思考,并使文章行文波澜起伏有变化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 反问的作用:加强语气,抒发强烈的感情,引起思考以求共鸣。 答题格式:加强了的语气,表达了的感情 夸张的作用 可以突出事物的某个特征,或者揭示事物的本质,表达作者鲜明的感情态度,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答题格式:突出了 对象特性特征,有作用。 对偶的作用:使句子结构整齐匀称,

12、富有节奏感、音乐美。 反复的作用: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感情。 答题格式:强调了突了语气 3、从写作手法入手 、 对比:用其他事物与所要表达的事物进行比较,突出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特征。 、 衬托:用一些事物作陪衬来突出某一事物的手法,可以用人物或景物来衬托。 、 象征:也叫托物言志,把所要表达的意义或精神品质寄托在所描写、所称赞的事物上。通常用于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 、 伏笔:为后文发生的内容作下埋伏。 、照应:前后出现类似内容的句子,互相呼应,强调主题。 、悬念:能引起读者急切期待心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一种艺术手法,使文章引人入胜。 、过渡:使前后连贯的句子或段落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以上三种

13、角度通常是辨析或分析句子结构方面的特点。 、表达方式:记叙文中常见的议论句、抒情句、描写句的含义。 议论句、抒情句都要紧密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体现文章的主旨,抒发了何种感情,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描写句结合句中的状语和形容词、动词,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情景,烘托了气氛,衬托人物的心情。 通过描写,表现出人物的特点。 5、从句子表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蕴含的意义、给人的启示等角度入手分析语言特点。 6、从感官角度、动静配合等角度入手考虑,感觉指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角度来描写景物,鉴赏主要从感官的效果入手,动静配合指动态与静态的景物描写互相配合,使描写的景物生动而富有情

14、趣。 用这些方法同样可以解决一下问题。 说说句子好那里,句子的表达效果,对某句话进行简单评析,赏析语段,古诗词赏析 为了让回答得内容更加完整、无懈可击,可多选择第三部分: 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句子在文中的作用,通常要从两方面,一是内容方面,二是结构方面。若是文章开头的句子,它的作用通常由:开头的作用大致有: 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设置悬念 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为下文作铺垫。 在文章中间的作用大致有: 承上启下 引出下文为后文作铺垫起到对比或烘托等作用 结尾的作用大致有: 照应开头,与开头相呼应;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若有省略号:意犹未尽,令人回味。 记叙顺序的作用 一 顺序 通过事

15、情的发展、时间的推移和按照认识的发展来叙述 二、倒叙 内容集中,对比鲜明,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三、插叙 为了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文章更充实、周密,中心鲜明。回答句式:插叙了内容,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成因;或与形成对比,突出人物形象或中心;或交待时间、缘由,为后文作铺垫。 插叙、顺序、倒叙之类的 4、记叙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它更便于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采用第一人称,给人的感觉是真实、亲切的。 第三人称写法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

16、。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全方位地表现主题。但是,第三人称也有局限性,它不如第一人称那样使读者感到亲切。为了弥补 第三人称叙述的不足,有些作者便发挥文章中人物对话或独白的作用,通过他们的口,讲出他们亲身经历的事或心理活动等。 5、记叙线索:以物件为线索、以感情或感情变化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含义:双层含义(表层和深层)或一语双关。 作用: A: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使文章结构严谨。 B: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文章的主题。 C: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D:含蓄新颖、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运用比喻、拟人、象征手法的) 详略作用: 详写,

17、略写,使文章详略得当,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记叙文中的议论作用: 点明所描写人物、事件的意义;深化文章的主题;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描写方法:动作、语言、心理、外貌、神态,细节描写。 小说的阅读: 考点一:概括、梳理故事情节 常见题型: 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 技巧:什么人什么事 什么人怎么样 考点二:分析、评价人物形象 常见题型:指出小说描写人物的具体方法。 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 注意:(一)了解故事情节,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二)通

18、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三)社会意义突出,注意分析人物是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感情倾向。 沈阳卷: 只是一个普通人 14.选文第9段画线句子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外貌描写;突出天气的寒冷,为下文年轻人将鞋袜脱给老妇人作铺垫。(外貌描写、天气各1分;铺垫2分(缺少具体内容扣1分) 考点三: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常见题型: 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常见的答题格式: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季节和场景。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暗示人物命运走向。 衬托人物的性格,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突出了文章的主题。渲染气氛:衬托的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