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1).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328905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5.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33691 km=10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m 1m=10m 1m=10nm 31m=10nm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

2、4cm、指甲宽度 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5、特殊的测量方法: A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 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 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 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0.3mm,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

3、式。答:将已知直径和未知直径两卷细铜丝分别紧密排绕在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上,且使线圈长度相等,记下排绕圈数N1和N2,则可计算出未知铜丝的直径D2=0.3N1N2 mm 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 给你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北京到广州的铁路长吗? 答: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 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 D、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测硬币的直径? 、直尺三角板辅助法。、贴折硬币边缘用笔画一圈剪下后对折量出折痕长。、硬币在纸上滚

4、动一周测周长求直径。、将硬币平放直尺上,读取和硬币左右相切的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1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编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练习:有两位同学测同一只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结果12.82cm,乙测得结果为12.8cm。如果这两位同学测量时都没有错误,那么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两次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如

5、果这两位同学所用的刻度尺分度值都是mm,则乙 同学的结果错误。原因是:没有估读值。 7、误差: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 测量环境 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用更精密的仪器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 避免 ,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 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有: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二、时间的测量 三、参照物 、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

6、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练习、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船 和 山 。 、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乙汽车没动 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 乙汽车向西运动。 、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

7、一千河” 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机械运动 1、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2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编 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

8、分别是14.2S, 13.7S,13.9S,则获得第一名的是 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的快。 4、 分类:曲线运动 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A、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s , 计算公式: v = s t = t t 变形 s = v v B、速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S 行时1秒中运动1.

9、1m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 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 匀速运动的物体速速度图象: 度 v是个恒量与路程S时间t没关系 变速运动: A、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t B、 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 C、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v = s D、 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从斜面上加t 速滑下的小车。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v2、v 则 v2vv1 E、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 ,自行车速度5m/s ,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 客运火8车速度140 km/h 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 310m/s 实验

10、中数据的记录: 设计数据记录表格是初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设计表格时,要先弄清实验中直接测量的量和计算的量有哪些,然后再弄清需要记录的数据的组数,分别作为表格的行和列。根据需要就可设计出合理的表格。 练习 某次中长跑测验中,小明同学跑1000m小红同学跑800m,测出他两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分别是4分10秒和三分20秒,请设计记录表格,并将他们跑步的路程、时间和平均速度记录在表格中。 跑步路程 时间 平均速度 解:表格设计如下: 小明 1000m 4分10秒 4m/s 小红 800m 3分20秒 4m/s 9.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 匀速直

11、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编 12. 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s=vt v=st t=sv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1米/秒=3.6千米/小时 13.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14.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15. 根据可求路程:和时间: 第二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

12、音并没立即消失;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声音在空t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1、听见

13、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在响度和音调相近的情况下主要通过

14、音色来判断发声体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4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编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音色,取决于发声体的材料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3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

15、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注:大象靠次声波交流.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

16、音; 5、控制噪声:在生源处较弱(安消声器);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减弱 八、声音的利用 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制作 2、传递信息 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5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编 第三章 物态变化 一、温度: 1、 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温度: 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 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

17、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2、 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刻度; 3、 温度计的使用: 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 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1、

18、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 2、 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 3、 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4、 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 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1、 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 2、 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 6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编 3、 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 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

19、是: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4、 晶体熔化的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收热量; 5、 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6、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7、 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 AB 段物体为固体,吸热温度升高; B 点为固态,物体温度达到熔点,开始熔化; BC 物体股、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C点为液态,温度仍为 50,物体刚好熔化完毕; CD 为液态,物体吸热、温度升高; DE 为液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 E 点位液态,物体温度达到凝固点,开始凝固; EF 段为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F点为固态,凝固完毕,温度为50; FG 段位固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

20、 注意: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这与具体条件有关; 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五、汽化和液化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2、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 3、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注:蒸发的快慢与液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7 八年

21、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编 注: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 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 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比蒸发剧烈; 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 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 4、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 六、升华和凝华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升华吸

22、热,凝华放热; 2、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 3、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 七、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 1、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 2、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霜; 3、水蒸汽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 4、“白气”是水蒸汽与冷液化而成的 第二章 光的传播 一、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分为1、冷光源(水母、节能灯),热光源;2、天然光源,人造光源;3

23、、生物光源,非生物光源 二、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 取直线:激光准直;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限制视线:坐井观天;一叶障目; 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 三、光速 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82、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m/s; 23、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34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3c; 4、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9.4610m; 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光速远远大于声速,。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