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依赖心理毁了你.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329940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2.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别让依赖心理毁了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别让依赖心理毁了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别让依赖心理毁了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别让依赖心理毁了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别让依赖心理毁了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别让依赖心理毁了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别让依赖心理毁了你.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别让依赖心理毁了你别让依赖心理毁了你 淳化小学 张春花 一、什么是依赖 马斯洛认为,一个完全健康的人的特征之一就是:充分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但有的人遇事首先想到别人,追随别人,求助别人,人云亦云,亦步亦趋,不敢相信自己,不敢自行主张,不能自己决断,这就是依赖。 有一位家长曾经向我反映:我的独生女今年都十三岁了,却像怎么也长不大似的,什么事都依赖别人,一点儿独立能力也没有。比如,我和她爸晚饭后出去办点事,她就不敢在家里呆着;她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时,也不爱独立地去思考,只等着大人给她讲,要么就干脆等同学做完后抄人家的;对一些事情也没有自己的主见,大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孩子处处依赖别人做家长的内心也是相当

2、焦急。 儿童毕竟弱小,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一个合理的依赖过程,这和过份依赖是两回事。所谓过份依赖,是指儿童在应该具有一定独立能力的年龄段,仍然过多地依恋父母、朋友,这种依赖性丝毫没有因年龄的增长而减轻。 表现为过份依赖的行为多有以下几种:不敢自己独自在家,非要有人陪伴才行;作业不想自己做,依赖同学和家长的帮助,不爱自己洗衣服,等爸爸妈妈来帮忙;对诸事没有主见,依靠成年人帮助拿主意 总之,这些依赖行为可分为两大类:一、任务上的依赖:就是说在遇到一些任务、一些事情、一些困难的时候表现出过份依赖的心理。二、情感上的依赖:渴望别人对自己表示友好的情感,如果人家对自己非常友善,心情就会愉快,反之,就会沮丧

3、到极点。这种情绪不定、需靠别人对自己的情绪来决定心情的不正常心理,就是情感上的依赖。一般情况下,前一种依赖多表现在年龄较大一些的儿童身上,后一种依赖多表现在较年幼的儿童身上。 二、过分依赖的危害 孩子过份依赖父母、老师、同学是不好的。激烈竞争的未来社会需要创造性、独立性的人才。一个依赖性太强的孩子,离开了依赖对象就茫然失措,寸步难行,试想,当他长大成人、进入竞争激烈的社会之后,又怎能生存、发展,有所作为呢? 1、 依赖是独立生活的障碍 某报曾载有个学生考取了出国留学生,但该学生一想到出国后没人给他洗衣服,没人照顾他的生活就感到恐惧,最后只好放弃出国机会。还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说的是一对夫

4、妇晚年得子,十分高兴,把儿子视为掌上明珠,捧在手上怕飞,含在口里怕化,什么事都不让他干,以至儿子长大以后连基本的生活也不能自理。一天,夫妇要出远门,怕儿子饿死,于是想了一个办法,烙了一张大饼,套在儿子的颈上,告诉他想吃时就咬上一口。等他们回到家时,儿子已经饿死了。原来他只知道吃颈前面的饼,不知道把后面的饼转过来吃。 这个故事讥讽得未免有些刻薄,但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也不能说没有,特别是如今大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都视之为宝贝,孩子的日常生活严重依赖亲人,造成长大以后生活自理能力极差。 2、 依赖影响成长健康 有依赖心理的人,总认为个人难以独立,时常祈求他人的帮助,处事优

5、柔寡断,遇事希望父母、老师为自己做决定。具有依赖性格的孩子,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发展下去有可能形成依赖型人格障碍。依赖性过强的人需要独立时,可能对正常的生活、工作都感到吃力,内心缺乏安全感,时常感到恐惧、焦虑、担心,很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等情绪反应,影响身心健康。 三、依赖心理的形成 孩子在婴儿时期对父母产生依赖情有可原,但当孩子逐渐成长,甚至到了完全可以照顾自己时,为什么还是不能摆脱对父母、对他人的依赖呢? 依赖性的产生,这与我们平时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同父母过分保护和过分专制有关。由于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过分照顾,很容易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丧失独立办事的能力,变得具有依赖

6、心理。对子女过度保护的家长, 一切为子女代劳,孩子们只知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孩子们虽然已经具备了做事的能力,可是家长们一味地包办代替,他们给予子女的都是现成的东西,甚至连穿什么衣服孩子都没有自己的主张和看法。孩子头脑中没有问题,没有矛盾, 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造成了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退化,遇到问题不会处理。自然时时处处依靠父母。另外对子女过度专制的家长也一味否定孩子的思想, 时间一长,孩子容易形成“父母对,自己错”的思维模式,走上社会也觉得“别人对, 自己错”。这两种教育方式都剥夺了子女独立思考、独立行动的机会,妨碍了子女独立性的发展。父辈们的娇宠使孩子易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

7、懒惰性,这种懒惰性其实就是过分依赖。 过分依赖在学习上的表现,就是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不独立思考,只等着家长、老师或同学给他讲,要么就干脆等同学做完了抄袭。其次,老师在学校包办代替多,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理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学生易产生依赖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 再次,部分后进生由于本身意志力薄弱,自控能力较差,加之家长老师包办过多,往往会产生依赖心理。他们在生活上离不开家长的精心照料,学习上离开老师更是寸步难行。他们通常课前不去也不会主动预习,课堂上只依靠老师的讲解,不去深入领会消化所学知识,作业只会照套例题,考试只会做见过的,否则便会不知所措。日益严重的依赖思想,不仅使他们失去了主体

8、的地位,放弃学习主动权,而且会养成懒惰习惯,给他们个性和心理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以上是身体各方面都正常的人产生依赖心理的原因,还有一些人因为自己身上有某种缺陷,以为自己缺乏劳动能力,也会对社会或是旁人产生依赖心理。 依赖性强的人是一个可怜而孤独的人。他们四处碰壁,不被信任,不受欢迎,遭人鄙视,是依赖所导致的必然结果。依赖性强的人就好比是依靠拐杖走路的不健康人。 处处依赖别人,白白地消费这个世界,没有创造和贡献给这个世界,甚至不能谋取维持自身生存的必需条件。 不能独立地办成任何事情,便无从谈起操纵和把握自己的命运,命运只能被别人操纵。这样的人,倘若还有利用的价值,人家便会利用他。如果他的利用价值

9、消失了,或者已经被利用过了,人家就会把他抛开,让他靠边站。只因为他太软弱无能,只因为他的心目中只能相信别人,不敢相信自己,更不敢自信胜于他人。 倘若如此这般地度过一生,实在是枉为一生,太遗憾,太悲哀了。 四、如何克服依赖心理 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只有一只胳膊的乞丐来到一家门口,向女主人乞讨。空空袖子晃荡漾着,让人看了很难受。可是女主人却指着门前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 女主人没有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只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才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因

10、为有一只胳膊,就依赖乞讨?” 乞丐愣住了,用异样的目光看着女主人,终于俯下身子,他惟一的一只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 女主人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伸手接过钱,很感激地主说:“谢谢你。” 女主人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的工钱。” 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他对女主人深深地鞠了一躬,就上路了。 几年后,一个西装革履,气度不凡的大老板来到女主人的家,他很有气派,但遗憾的是少了一条胳脯。原来,他就是当年的那个乞丐。 他如今是一家公司的懂事长,特意来感谢女主人,他说:“当初我只是依赖乞讨过活,是您给了我自力更生的启示,才有了今天。” 试想,如果这位残疾人

11、以自身残疾为理由,一味的依赖他人,你想,结果如何?殊不知不是你的缺陷误了你,而是你的依赖心理毁了你。 其实,克服依赖的弱点,独立地发展和锻练自己,扔掉拐杖,走出成长的误区,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自己并没有比别人少一条腿,别人能够做成的事,自己也定能够做成。 要改掉孩子过份依赖的毛病,首先要改变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孩子的依赖心理多是由家长给养成的。如果家长不能改变自己的陈旧观念,就很难克服孩子的不健康心理了。 要克服过度依赖性的弱点。必须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要事事都为孩子做。 家长要教会孩子正确地评价自己并在孩子取得一点点成绩的时候及时给以表扬和鼓励,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增强他敢于独

12、立的勇气。 在孩子独立地办一些事情的时候,家长要给予指导和帮助,为孩子成功地做好某些事情创造条件。 我们自身又应当做些什么呢? 1、充分认识依赖心理的危害。要纠正平时养成的习惯,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多向独立性强的人学习,不要什么事都指望别人,遇到问题要做出自己的选择和判断,加强自主性和创造性,学会独立地思考问题。 2、从“家庭保护伞”中走出来。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家人对孩子关怀备致,各方面都又想得很周到,这样就渐渐地养成了我们的“依赖”习惯。因此,我们应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凡是力所能及的事,都要求尽可能自己做。要告诉家人,我已经逐渐长大了,不能再依赖家人了,在一些事情的处理上,“我能行了”,“

13、我会自己处理了”。如果还是受“家庭保护伞”的严密保护,那就永远只能依赖别人来过生活。 3、要丰富自己的生活内容,培养独立的生活能力。在学校中主动要求担任一些班级工作,以增强主人翁的意识。使我们有机会去面对问题,能够独立地出主意,想办法,增强自己独立的信心。在家里,自己该干的事要自己去干,如穿衣、洗碗、打扫卫生等, 不要什么都推给爸爸妈妈,做个“小地主”。在学校,除了学习好外,要多参加集体活动,学会去帮助他人。 4、交一些学习较努力且独立性强的伙伴,从与同伴的交往中,受到同伴独立自主、积极动脑、乐于探究等良好心理品质的影响。 5、以名人为榜样,认识自我,培养自信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家爱因斯

14、坦奠定了相对论的伟大基石,然而他在上小学时却是一个“笨小孩”。有一次老师叫每个学生做一个小板凳,当他拿出自己做的板凳时,同学们都大声嘲笑起来。他告诉大家,这个不象样的板凳,是他做的第五个,前几个比这个还要差。很显然,小爱因斯坦有一种自信心理,他相信自己能做好板凳,事实上也是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正是有这样一种自信心,才使得他在科学的道路上不停地攀登,最终取得丰硕成果。建立充分自信心,遇事不要等别人拿主意,要自己设计,自己决断。 困难面前不要等待别人的援助,只要认定是正确的东西。就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论遇到多大困难。也决不动摇,直至将事情办成功,如果自己对自己缺乏信心,做事摇摆不定,那就一定会依赖于人了。要自己想办法克服,挺过去。 6、要多作尝试不怕困难,树立奋发自强的精神。小学生毕竟各方面还不成熟,要独立去完成一项工作,难度很大,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这时,同学们要多做努力,多做尝试,就算失败了也不要紧,要从中找出解决困难的办法和捷径,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 常言说,温室中长不出参天大树。当今社会是开放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的社会。因此,为适应时代变革,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拥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要自觉地在艰苦环境中磨练自己,在激烈竞争中摔打自己,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挫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