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行业的成本核算过程.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330376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造行业的成本核算过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制造行业的成本核算过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制造行业的成本核算过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制造行业的成本核算过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制造行业的成本核算过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制造行业的成本核算过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造行业的成本核算过程.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制造行业的成本核算过程制造行业的成本核算过程 首先必须明白精确的成本核算是一种建立在进销存、生产和财务都准确的基础之上的企业活动,任何一个不准确的进销存、生产和财务信息都可能造成成本的计算不准确,但有一点是必须做到的,那就是财务的账面价值必须和仓库、生产线的库存价值保持一致。存货核算的方法有很多,有月加权平均、移动加权平均、先进先出等多种方法, 首先明白构成产品成本的几大要素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委外工缴费。 我以一个成品A为例子,生产数量为30个,产品BOM和产品Routing如下: 1. 直接材料的计算 月加权平均单价:P=/ 该月领用材料的金额:S=P*N 现假设: 上月B原

2、料的库存数量为10,财务账面价值为100 本月B原料的入库数量为40,单价为12,入库金额为480,则财务必须记账为: 借:原材料B原料 480 贷:应付账款 480 那么,本月的B材料加权平均单价: P=/=11.6 这也是B原料的该月成本价格 如果本月领用B原料数量为35,那么本月的B原料领用金额: S=11.6*35=406 上月C原料的库存数量为50,财务账面价值为150,本月没有购入, 那么本月C材料加权平均单价: P=150/50=3 这也是C原料的该月成本价格 如果本月领用C原料的数量为40,那么本月的C原料的领用金额: S=40*3=120 当月底计算产品成本时,财务需记账:

3、借:生产成本直接材料 526 贷:原材料 526 2. 直接人工的计算 现假设: 组装和包装车间各有甲和乙参加了这个A产品的生产,甲的工资是3000元/月,乙的工资是1500元/月,甲和乙每天都工作10小时,那么甲的工资率为:/10=10元/小时,乙的工资率为:/10=5元/小时 在组装车间,生产该30个A产品,耗费了甲3个小时, 那么该批产品的组装车间直接人工为:10*3=30 在包装车间,生产该30个A产品,耗用了乙2个小时, 那么该批产品的包装车间直接人工为:5*2=10 那么在月末计算工资和分摊该批30个A产品成本时,财务需记账: 借:生产成本直接人工 40 贷:应付工资 40 3.

4、制造费用的计算 现假设: 组装车间本月共计发生制造费用30000元,该车间共20人,每人每天工作10个小时,那么本月该车间共计有效工时为30*20*10=6000小时;则该车间制造费用的费率30000/6000=5元/小时,那么分摊到该批产品时的制造费用为:5*3=15元 包装车间本月共计发生制造费用18000元,该车间共10人,每人每天工作10个小时,那么本月该车间共计有效工时为30*10*10=3000小时;则该车间制造费用的费率18000/3000=6元/小时,那么分摊到该批产品时的制造费用为:6*2=12元 那么在月末计算制造费用和分摊该批30个A产品成本时,财务需记账: 借:生产成本

5、制造费用 27 贷:固定资产折旧 XX 厂房折旧 XX 水电费用 XX 4. 委外工缴费的计算 如将这批委外的30个A产品的工缴费为60元,那么委外入库时财务记账: 借:委外工缴费 60 贷:应付账款 60 月末成本核算时需记账为: 借:生产成本工缴费 60 贷:委外工缴费 60 经过上面几个步骤的计算,那么月末在计算A产品生产成本时则为: A产品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委外工缴费 单个A产品的生产成本为:/30=21.77 成本计算都要遵守以下要求: 1 合理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所谓成本计算对象,就是费用归集的对象或者说是成本归属的对象。 如何确定成本计算的对象呢? 一般来说,

6、成本计算的对象就是各种耗费的受益物,也就是耗费各种投入品后形成的产出物,是制造活动取得的直接成果,即产品。 2 恰当确定成本计算期。所谓成本计算期,就是多长时间计算一次成本。从理论上说,产品成本计算期应该与产品的生产周期相一致。 3正确选择成本计算的方法。 4合理设置成本项目。为了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产品的成本耗费情况,使成本计算能提供比较丰富的信息, 5合理选定费用分配标准:土产过程往往是比较复杂的,一项费用发生后,其用途往往不止一个,生产的产品不止一种,成本计算的对象也不止一个。 那么,哪个对象负担的费用应该多一点,哪个对象负担的费用应该少一点呢?其 分配的原则是:谁耗费,谁负担,或者是谁

7、受益,谁负担。 (一)、生产的主要类型和成本管理要求 不同的企业。按生产工艺过程和生产组织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1按生产工艺过程的特点来分,可分为:单步骤生产:也叫简单生产,是指生产技术上不间断、不分步骤的生产。如发电、熔铸、采掘工业等。多步骤生产也叫复杂生产,是指技术上可以间断、由若干步骤组成的生产。如果这些步骤按顺序进行,不能并存,不能颠倒,要到最后一个步骤完成才能生产出产成品,这种生产就叫连续式复杂生产。 2按生产组织的特点来分,可分为:大量生产。它是指连续不断重复地生产同-品种和规格产品的生产。这种生产一般品种比较少,生产比较稳定。如发电、采煤、冶金等。大量生产的产品需求一般单

8、一稳定,需求数量大。成批生产;它是指预先确定批别和有限数量进行的生产。这类生产的特点是品种或规格比较多,而且是成批轮番地组织生产。这种 生产组织是现代企业生产的主要形式。单件生产。它是根据订单,按每一件产品来组织生产。这种生产组织形式并不多见。主要适用于一些大型而复杂的产品。 (二)、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确定 不同的企业,由于生产的工艺过程、生产组织,以及成本管理要求不同,成本计算的方法也不一样。不同成本计算方法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成本计算对象不同。二 是成本计算期不同。三是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半成品之间的分配情况不同。常用的成本计算方法主要有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 1品种法;品种法是

9、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2分批法。分批法也称定单法。是以产品的批次或定单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分批法主要适用于单件和小批的多步骤生产。 3分步法。分步法是按产品的生产步骤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分步法适用于大量或大批的多步骤生产。如机械、纺织、造纸等。 、正确划分各项费用的界限 1正确划分计入产品成本与不计入产品成本的界限,确定成本费用的范围。企业发生的费用有很多项目,根据谁受益(或谁消耗)、谁负担的原则,凡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各种材料、人工和其他费用都应计入生产成本。否则,就不能计入生产成本。 2正确划分

10、各个月份的费用界限。根据分期原则,为了及时反映和考核费用开支情况,需要定期分月进行成本计算。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发生的费用应该按受益原则分配到有 关的月份中去。凡已开支但应由以后月份负担的费用,应计入待摊费用。本月支付但应由以前月份负担的费用,由于在以前月份已经把费用作了预计,并记入预提费用账户,所以应冲减预提费用账户。应由本月负担的费用,不管是否已经支付,都应计入本月费用。 注意: 目前新企业会计准则暂在上市公司,国有控股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执行.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的确是不再使用这两个科目了.但是在新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的会计科目使用说明中做了如下说明:企业在不违反会计准则的前提之下.可

11、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来自行增设,分拆,合并会计科目.企业如果有不存在的交易或事项的话,可以不设置相关的会计科目.对于明细科目企业也可以比照着会计科目表中所规定的明细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设置. 通过这段话可以看出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于会计科目的设置已经不再象企业会计制度那样规定的那样死了.如果你们企业是上述所说的企业范围之内的话,那么应该按新企业会计准则来执行.但是如果你们企业实际有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话那么就增设这两个科目来核算也是可以的.只不过在月末或季末编制度资产负债表时,如果待摊费用有借方余额时就要将其放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流动资产这个报表项目中.如果预提费用在编表时有贷方余额时就将其放

12、在其他流动负债这个报表项目中. 如但是如果你们企业不是除上述企业范围之内的话就仍可以按企业会计制度来核算.而暂时不必采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来核算. 3正确划分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界限。 4正确划分不同产品的成本界限。 5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的界限。 、产品成本计算的程序 1确定成本计算方法。开展成本计算之前,先要确定采用哪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2设置有关的成本计算账户。为了计算产品的成本,需要设置一个专门的账户,即生产成本账户。其借方汇集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各种费用,贷方反映产品完工转出的制造成本。 对于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来说,发生的费用无非是两种: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即共同性的、不是直接为

13、生产这-对象服务的费用。 3核算费用发生及按用途分类。成本计算的过程是一个费用的汇集和分配(摊)的过程,或者反过来说,费用的核算最终也就是成本的核算。成本计算就是一个对费用进行多步骤处理的过程。要做好成本计算工作,第一步就是要准确反映总共开支了多少费用,开支了一些什么性质的费用。 4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生产成本总账下有两个明细账户:一是基本生产,用于核算产品的生产成本;二是辅助生产,用于核算为生产产品服务的有关生产部门的成本。 5制造费用的分配。产品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部分组成,其中发生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是属于直接费用,直接记入生产成本账户,发生的制造费用是间接费用,不直接记

14、入生产成本账户,而是先在制造费用账户中汇集,然后再分配记入生产成本账户。 6产成品成本的计算。 产品制造成本构成项目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直接材料成本 采用实际成本方法核算 获取成本计算单、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材料发出汇总表、材料明细账中各直接材料的单位成本等资料。 审查成本计算单中直接材料与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中相关的直接材料是否相符,分配的标准是否合理。审查时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非生产耗用材料记入产品成本。 第二、混淆不同产品成本。 第三,材料单位成本计价方法是否恰当,有无变更、人为调节成本或利润。 直接人工成本 对于采用计时工资制的,抽取实际工时统计记录、人员工资分类表

15、及人工费用分配汇总等,运用核对法开展审查。 对采用计件工资制的,抽取产量统计报告、个人产量记录和经批准的单位工资标准或计件工资制度,运用核对法开展审查。 对于采用标准成本法,抽取生产通知单或产量统计报表、工时统计报表和经批准的工时、标准工时工资率、直接人工的工资汇总表等资料,运用核对法进行审查。 制造费用成本 抽取制造费用分配汇总表、按项目分列的制造费用明细账、与制造费用分配标准有关的统计资料及其相关原始记录。 审查各车间的费用分配标准。 审查分配方法。 审查费用分配金额。 “待摊费用”科目的审查 “待摊费用”科目会计核算方法 “待摊费用”的审查重点及审查的思路 审查“待摊费用”账户借方发生额 企业发生待摊费用时,在正常情况下,“待摊费用”账户的借方与“银行存款”、“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等账户贷方发生额对应。如果与“在建工程”、“其他应收款”等账户的贷方发生对应关系,则属于异常现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审查。 区别生产性费用和非生产性费用的界限 重点审查企业“待摊费用”科目借方发生额中是否有人为混淆成本界限的行为,是否存在将固定资产的购建支出项目列入待摊费用,从而分期摊入生产经营成本。常采取的手段的: 严格划清资本性与收益性支出的界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