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公开课教.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331350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5.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劝学公开课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劝学公开课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劝学公开课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劝学公开课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劝学公开课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劝学公开课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劝学公开课教.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劝学公开课教劝学教案 主备人 郭庆侠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 2、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3、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二、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2、理解比喻的含义以及比喻与比喻之间的内在联系。 1、比喻的含义和内在的联系。 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掌握全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 5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导语设计 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 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

2、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古乐府诗长歌行 :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文明的进步。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于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这一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是一篇鞭辟入里,脍炙人口的好文章。 2、解题 1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劝”字,问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学生

3、往往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劝告”。教者趁此在“劝”字后加上一个“学”,再问:“劝”是什么意思?学生才会领悟:原来它还有“劝勉”的意思。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给学生建立“注意中心”。接着就讲:“劝”的繁体字“勸”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声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二、作者介绍: 荀子名 况 , 字 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孔孟之后最著

4、名的儒家学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学识渊博,重实践,具有一定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三、研习课文 、 首先,听

5、教师范读一遍,同学们认真看课文,注意字音、句读及语调。 、 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句读,读得抑扬顿挫。 、学生个别朗读课文, 根据学生朗读情况,正音及强调某些句子的句读。 、 这篇文言文较浅显,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结合注释看能否读懂文章内容,遇到不能理解的字、词、句先圈出来,过会儿提出来集体解答。 辨析字音 木直中绳 輮以为轮 虽有槁暴 金就砺则利 参省 知明而行无过 须臾 跂 彰 舆马 生非异 跬步 骐骥 驽马 锲而不舍 朽木不折 镂 螯 蛇鳝 找出通假字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智慧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有”通“又” 3.君子生非异也

6、,善假于物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 2 4.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輮”通“煣”,使弯曲 5、研习第一、二段:展开 学-议-评-练 步骤:齐读一二段后,由学生自主合作,结合注释疏通两段文意,并由学生自由发言,提出疑问,其他同学帮助解决;如解决不了,老师适当引导。 如果学生没提出疑问,那么就提问学生,相关文言知识点由学生归纳总结出,教师作补充归纳,扩展延伸,同时利用练习巩固提升。 第二段文言知识点归纳 1,重要字词 取之于蓝:提取/蓝草 木直中绳:合乎 其曲中规:合乎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省察,反省 对于, 知明而行无过:明达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但是/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7、对于, 2,通假字 輮以为轮 “輮”通“煣”,使弯曲 虽有槁暴 “有”通“又”,暴通曝,晒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智慧。 3,词类活用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表时间的名词,放在动词“参省”前,作状语,当“每日”讲。 其曲中规 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輮:动词的使动 使弯曲 4,古今异义 1、劝学: 勉励/规劝、劝戒 2、輮以为轮: 把做成/认为 3、金就砺则利: 金属做成的刀剑/金子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检查/参加、加入 5,特殊句式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判断句式 青,取之于蓝 介词结构后置 课堂练习:指名学生上台翻译句子 然后由学生评议

8、教师再点拨翻译要领.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他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省察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会犯错误了。 3 提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君子: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已:停止 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第2段互动探讨课文分析: 要求学生找出本段论述的事物及特点。 加工 冷冻 明确:蓝青 水冰 胜于 寒于 輮 绳 砺 直木轮 木直 金利 第一层“青出于蓝”、 “冰寒于水”,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 第二层“直木为

9、轮”,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 第三层“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说明:肯下功夫。必见成效。 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本段是从总论学习的重要意义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设问引出本段结构:这一段作者是从学习的哪一方面来进行劝学的?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具体分析 这一段着重阐明学习的重要意义,分三层连用了五个比喻,证明学习的重要意义。 从论证思路可以看出,本段可以分层:人只要不断学习,就能得到发展、提高;人只有博学,才能增长知识,培养品德,锻炼才干,即达到“知明而行无过”这两层不是平行并列的,而是延伸。 四、布置作业 整理知识点 疏通

10、全文 背诵前两节 第二课时 一,研习第三段: 学-议-评-练 步骤:齐读一二三段后,由学生自主合作,结合注释疏通本段文意,并由学生自由发言,提出疑问,其他同学帮助解决;如解决不了,老师适当引导。 如果学生没提出疑问,那么就提问学生,相关文言知识点由学生归纳总结出,教师作补充归纳,扩展延伸,同时利用练习巩固提升。 第三段文言知识点归纳: 重要字词 须臾之所学:片刻 博见:广 闻者彰:清楚 假舆马者:借助,凭借 致千里:到达 绝江河:横渡 词类活用 1、非利足也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足利,使走得快 4 2、非能水也:名词做动词,游泳 3、登高而招:形作名 高处 通假字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

11、练:指名学生上台翻译句子3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二,课文互动探讨分析: 提问:要求学生找出本段最能说明作者观点的一句话。 明确: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善假于物”的? 明确:从四个方面说明。即:登高而招见者远,顺风而呼闻者彰,假舆马者致千里,假舟楫者绝江河。最后一句是对以上四种情况的归纳总结,说明学习的作用在于弥补自身不足。 第三段作者又运用了怎样

12、的论证方法?设喻说理 请指出来,并说说这些比喻句是为了论证学习的哪一方面进行劝学的? 第三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 “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效果。 “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 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质与一般人有差异,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学习。本段是从学习的重要作用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 。 三、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1-3段。 2、完成课后练习 第三课时 一、检查背诵情况 抽查背诵,集体背诵。

13、二、研习第四段: 学-议-评-练 步骤:齐读第四段后,由学生自主合作,结合注释疏通本段文意,并由学生自由发言,提出疑问,其他同学帮助解决;如解决不了,老师适当引导。 如果学生没提出疑问,那么就提问学生,相关文言知识点由学生归纳总结出,教师作补充归纳,扩展延伸。同时利用练习巩固提升。 第四段文言知识点归纳: 实词 神明自得:人的智慧 圣心备焉:圣人之心,通明的思想 不积跬步:古代称跨出一小步为“跬” 用心躁也 浮躁,不专心 5 虚词 风雨兴焉:兼词,于此 圣心备焉:语气助词 词类活用 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下:方位名词分别用在动词“食”、“饮”前,作状语,当“向上”,“向下”讲。 2、用

14、心一也 一: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3、积善成德 善:形作名 善行 古今异义 1、用心一也:因为思想意识活动/读书用功 2、蟹六跪而二螯:脚/跪下 3、爪牙之利 :爪子和牙齿/坏人的党羽或帮凶 特殊句式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判断句式 练:翻译句子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拿刀刻东西,中途停止,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泉水, 是因为它心专一。 课文互动探讨分析: 提问:第四段作者又运用

15、了几个比喻?请指出来,并说说这些比喻句是为了论证学习的哪一方面进行劝学的?本段还运用了什么手法? 第四段作者用了十个比喻。 从“积土”、“积水”推论到“人的积德”,正面论述积累的作用,说明学习上的成就是不断积累起来的。“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这是本段第一个层次,说明学习要积累。 下面就分两层说明如何做到积累。 “骐骥”、“驽马”对比,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锲而不舍”,“锲而舍之”对照,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说明做到积累就要坚持不懈。 蚓和蟹两个比喻正反对比,说明做到积累还要专一。 本段是从

16、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三、总结全文。 1、提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分别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就是学习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废。这一中心论点,是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个方面来论述。 课文一开头提出“学不可以已”这一论点后,接着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6 在第二段中,学习可以使人“知明而行无过,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第三段,学习使本性与一般人没有差别的人成为君子,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作用,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第四段,学习应持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

17、志的方法和态度,半途停止是不会学好的,只有“学而不已”才能成功,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 课文中心论点用“君子曰”引出有什么好处?中心论点包括哪几方面的意思? 明确: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使观点更具权威性。这个观点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因为学习意义很大,所以学习不能停止;二是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就是不能停止学习。 第四课时 四、简析文章写作特色。 这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议论文,但我们读了觉得一点也不枯燥,很有趣味性,文 章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诵读。为什么? 运用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具体、生动、深入浅出。 比喻的运用灵活多样,生动形象,增强了表达效果

18、,使论证更有力。 大量运用比喻阐明事理,是本文第一大特点。比喻能使抽象道理明白具体,深入浅出,使人易于了解和接受,提高表达效果。第二段用了五个比喻,说明学习的重要意义;第三段用了五个比喻,说明学习的作用;第四段用了十个比喻,说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这些比喻有的用同类事物相衬托,如:“登高而招”与“顺风而呼”,“假舆马”与“假舟楫”,“积土成山”与“积水成渊”;有的用相反情况相对比,如“骐骥一跃”与“驽马卜驾”,“朽木不折”与“金石可镂”等。比喻说理明白透彻,深入具体,使人信服。 论证方法灵活,是本文另一特点。全文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分段论证。每段说明一个问题。第二、三段是先行论证,最后归结论点;

19、第四段则把论点贯穿于论证之中。论证中有时先正后反,有时先反后正。灵活而有变化,使论辩生动有力。 语言特点:运用了排比和对偶,文章句式整齐又节奏和谐。排比还增强语势、增强说服力。 文言知识归结 1.古今异义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验,检查 今义:参加,加入 声非加疾也 古义:强 今义:疾病 假舆马者 古义:借助,利用 今义:不真实 蟹六跪而二螯 古义:蟹脚 今义:两个膝盖着地的一种姿势 金就砺则利 古义: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的简称 用心一也 古义:因为 今义:使用 7 2.词类活用 动词的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名词作状语: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名词用

20、作动词: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形容词用作动词: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3.特殊句式 判断句 青,取之于蓝 冰,水为之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固定格式 无以至千里 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名句翻译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译: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冰是由水凝结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译: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但是达到千里之外。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于是精神就能达到很高的境界,智慧就能得

21、到发展,圣人的思想具备了。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译:劣马拉车走十天,成功在于走个不停。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译:所以不积累小步,没有借以远达千里的;不汇聚溪流,没有借以成江海的。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用心专一。 劝学一文中共有16个“而”,弄清它们的用法和意义对研读课文很有帮助,并且“而”是高考必考的12个文言虚词中的重点,劝学中的“而”的用法和意义归类如下: 一、 连词,表转折,可翻译成“却”“但是”。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

22、彰。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二、连词,表递进,可翻译成“而且”“并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8 三、连词,表因果,可翻译成“因而”。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四、连词,表修饰,可翻译成“地”。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五、连词,表假设,可翻译成“如果”“假如”。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六、连词,表并列,可翻译成“和”“与”。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五、总结 本文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

23、,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文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理论为基础,旁征博引,娓娓说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其中阐述的关于学习的道理,在今天也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同时,本文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以“善假于物”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不少于五百字。 板书设计 学不可以已中心论点 第五课时 完成教学案的讲评 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进行了组内公开课,课堂上环节设置较为紧凑,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师生互动自我感觉不错,讲课一直围绕ppt讲解,板书较少,有些忘记写了,自我反思以后应在板书上多下功夫,勤练粉笔字的书写,作为一名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是必不可少的。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