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汤头歌诀白话.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332404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6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减汤头歌诀白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加减汤头歌诀白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加减汤头歌诀白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加减汤头歌诀白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加减汤头歌诀白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加减汤头歌诀白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减汤头歌诀白话.docx(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加减汤头歌诀白话加减汤头歌诀白话解 作者:周长泰 一、四君子汤加减变换歌 参术苓草四君汤,补中益气基本方1。 气滞陈皮异功是,体虚自汗黄芪当。 脾胃虚甚芪山药,虚热呕酸加贝姜益以夏陈六君子,和胃健脾莫如此胃寒呕吐丁藿和,香砂六君更消食十味人参源六君,柴胡葛根芩芍施倦瘦无力遗与滑,龙牡莲须黄柏加。带下脾虚湿盛致,芡实樗皮鸡冠花。痞满胸闷正气微,陈皮木香当归砂脾虚厌食肢无力,升阳益胃用无疑;六君合入柴风泻,二活芍连与黄芪内热芩连与花粉,脚弱木瓜共防己中虚久疟宜四兽,乌梅草果六君与健忘芪远木香菖,龙眼当归枣仁居肥人眩晕六君主,归芎芪桔麻芷需惊悸怔忡远茯神,萸药枣菖麦味依补气运脾六君由,姜芪砂仁九味求

2、归脾则由四君化,远枣芪归香圆肉健脾陈皮三仙用,香连砂药肉蔻成参苓白术虚湿并,豆药莲砂苡桔同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 七味白术藿木葛,芪豆相逢六神名17。 补中益气缘异功,芪麻柴归减茯苓18。 麻柴易作桂五味,拯阳补脾益肾精19。 四君四物名八珍,气血双补培元根20。 安胎饮中无甘草,芪附艾榆蛎断芩21。 泰山磐石去茯苓,芪断芩砂糯米新22。 胎元饮亦宗八珍,只把苓芎易杜陈23。 毓麟珠疗不妊娠,杜菟鹿椒调冲任24。 八珍芪桂称十全,虚劳姜枣一并煎25。 养荣可由十全化,无芎反增陈味远26。 十全除去芪地草,胃风

3、汤中粟米兼27。 十四建中遵十全,苁蓉麦夏附子添28。 肺痨咯血用保真,二冬知柏地骨寻; 合入养荣去远桂,柴胡朴枣与莲心29。 四君变化无穷妙,临证随机运如神。 1四君子汤(和剂局方)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药组成,是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基本方剂;方中以人参为君,性甘温而大补元气;白术苦温,燥脾补气为臣;茯苓甘淡,渗湿泻热为佐;甘草甘平,和中益脾为使。四药相配,共奏益气健脾之功。脾胃乃人之后天之本,气足脾运,饮食倍进,则余脏受荫,自然身强体健。此四君子汤立方之大意。明于此,则可举一反三矣。此方可用于治疗脾胃气虚、运化无力所致之食少便溏,面色痿白,言语轻微,四肢无力,脉细弱或沉缓等证。但目前

4、临床上单独2 使用本方的情况已不多,往往是在本方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随证加减,灵活运用,并可由此衍化出许多方剂以适应临床以脾胃虚弱为主证的多种疾病。 2本方加陈皮,名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主治脾胃虚弱兼有气滞之证,症见不思饮食,大便溏薄,胸脘痞闷不舒者。 体虚至虚热呕酸句,是指本方加黄芪;本方加黄芪、山药;本方加浙贝、炮姜;以治疗在具有四君子汤基本适应证的前提下,又表现有不同证候者。加黄芪,增加了补气助阳固表的作用;加浙贝、炮姜,有助于制酸止呕,对于虚热而呕用之亦无妨。本方加黄芪、山药,亦名六君子汤,出处不详,为大病愈后调理及助脾进食之剂,与本文后述之六君子汤并非一方。 3本方加半夏、陈皮

5、(或加姜枣同煎),名六君子汤(医学正传)。主治脾胃不健兼痰湿之证,症见食少便溏,咳嗽白痰,短气痞满,或胸膈不利,膨胀呕吐吞酸等证。本方以补剂治疗痞满、膨胀,有塞因塞用之意。盖此痞满、膨胀系脾虚湿痰所致,健脾之中又予除湿利气,故痞可去,胀可消。由此亦可知临证用药不可过于拘泥。 4胃寒呕吐,可用六君子汤加丁香、藿香治疗。 六君子汤再加木香、砂仁,名香砂六君子汤(万病回春),理气醒胃之功尤著。主治气虚痰饮,呕吐痞闷,纳呆消瘦,虚寒胃痛或腹痛泄泻等证。 5十味人参散(玉机微义)由六君子汤加柴胡、葛根、黄芩、白芍组成,治疗中气虚弱、身体倦怠兼有虚热者。 6倦瘦无力至当归砂句,仍讲四君子汤本方的加减。龙牡

6、,指龙骨、3 牡蛎;砂,指砂仁。限于歌诀形式,此处只列出应增加的几种常用药物,临床使用时并不仅限于此,宜随证灵活变通。 7升阳益胃汤(脾胃论)由六君子汤加柴胡、防风、泽泻、羌活、独活、白芍、黄连、黄芪组成。主治脾虚不能制湿,症见怠倦嗜卧,四肢无力,体重节痛,饮食无味,口干舌干,大便不调,小便频数等证。方中六君子助阳益胃健脾,加黄芪以补肺而固卫气,白芍敛阴调营;羌活、独活、柴胡、防风除湿而清阳;茯苓、泽泻泻湿热而降阴浊;又佐以少许黄连以退阴火;是为补中有散,发中有收,使中气充足,脾阳得升,中州健旺也。 8脾胃气虚兼有内热者,用四君子汤加黄芩、黄连、天花粉;脾虚湿盛,足弱痿软者,用四君子汤加木瓜、

7、防己。 9四兽饮(三因方)由六君子汤加乌梅、草果组成。主治脾虚气弱,痰饮结聚,并与卫气相搏以致成疟者。亦治瘴疟。 10健忘句,是指四君子汤加黄芪、远志、木香、菖蒲、龙眼肉、当归、枣仁。 11肥人句,是指六君子汤加当归、川芎、桔梗、升麻、白芷。 12惊悸句,仍指四君子汤加远志、茯神、山茱萸、枣仁、菖蒲、麦冬、五味子。 13补气运脾汤(统旨方)由六君子汤加生姜、黄芪、砂仁共九味药组成。主治脾虚之噎膈反胃,症见饮食不下,食后欲呕,面白神疲,气短腹胀者。 14归脾汤(济生方)由四君子汤(茯苓改为茯神)加远志、枣仁、黄芪、当归、木香、桂圆肉组成(煎时加生姜、大枣)。有益气补血之功,是4 治疗心脾劳伤、气

8、弱血虚的重要方剂之一;并可用于妇人脾虚气弱所致之月经不调、崩中漏下等证。方中以四君补脾益气;茯神宁心健脾;木香醒脾,又行血中之滞;当归养血;远志、枣仁、桂圆肉补心血而宁心神;诸药配合,共奏益气补血、安神宁心之功。 15健脾丸(证治准绳)由四君子汤加陈皮、三仙(山楂、神曲、麦芽)、木香、黄连、砂仁、山药、肉豆蔻组成。治疗脾虚停食兼有湿热之脘腹痞满,食少难消等证。 另有一方健脾丸(见医方集解)与此方不同,由人参、白术、陈皮、枳实、麦芽、山楂、神曲组成。主治睥虚气弱,饮食不消,该方在临床上使用亦较广泛,并有多种变方,兹收医方集解所述列于后,以供参考。 本方去山楂、麦芽,加茯苓、炙甘草,名益气健睥丸,

9、治脾虚食少。本方去山楂、麦芽、陈皮,加当归、芍药、芎、麦冬、柏子仁,名养荣健睥丸,治脾阴不足,饮食不为肌肤(血充然后肉长)。本方去人参、枳实、麦芽,加香附、木香、半夏、茯苓、神曲,黄连、当归、芍药(一方无芍药),荷叶烧饭丸,名理气健脾丸,治睥胃虚弱,久泻久痢。本方去人参、山楂、麦芽,加神曲、川芎、香附,曲糊丸,名舒郁健脾丸,治脾气郁滞,饮食不消。本方去山馇、麦芽,加半夏、胆星、蛤粉、茯苓,神曲糊丸,名化痰健脾丸,治内伤挟痰。本方去人参、山楂、麦芽,加半夏、山栀、黄连,水丸,名清火健脾丸,治脾虚有火。本方去人参、山楂、麦芽,加木香、槟榔、厚朴、半夏、甘草,名和中健脾丸,治胃虚饥不欲食;再加人参名

10、妙应丸,治胃虚不能食,脏腑或结或泻。本方去山楂,加半夏、青皮、木香、砂仁、草蔻、干姜、炙甘草、茯苓、猪苓、泽泻,蒸饼丸,名宽中进食丸(东垣),补睥胃,进饮食。 5 16参苓白术散(和剂局方)由四君子汤加扁豆、山药、莲肉、砂仁、苡仁、桔梗组成。主治脾胃气虚挟湿,症见四肢无力,形体虚羸,饮食不化,胸脘痞塞,或吐或泻,面黄,舌苔白腻,脉虚缓者。方中四君益脾补虚;茯苓、山药、苡仁理脾渗湿;砂仁调气行滞;诸药配合共奏补脾胃气虚,除湿行滞之功。 17七味白术散(小儿药证直诀)由四君子汤加藿香、木香、葛根组成。治疗脾胃虚弱,发热口渴,泄泻,纳呆等证。又有人在此方基础上再加五味子、柴胡,治疗消渴不能食。四君子

11、汤加黄芪、扁豆,名六神散(三因方)。治疗脾胃虚弱,津气不足,食少身热等证。 18补中益气汤(脾胃论)由异功散加黄芪、升麻、柴胡、当归,减茯苓组成(煎时加生姜、大枣)。方中黄芪补肺固表;人参、甘草补脾益气,和中泻火;白术健脾燥湿;当归和血养阴;升麻、柴胡升举阳明、少阳清气;陈皮行气导滞;姜枣调和营卫。诸药相互配合,共奏益气升阳,调补脾胃之功。主治脾肺气虚,中气下陷。以少气懒言,四肢乏力,饮食无味,舌质淡、苔白,脉虚软无力为辨证要点。以素体气虚,易患感冒者,以及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久泄久痢等证属中气虚陷者,也可以此方为基础进行治疗,往往亦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此外,补中益气汤去当归、白术,加木香

12、、苍术,名调中益气汤(脾胃论),主治脾胃不调,胸满肢倦,食少短气,呕吐等证;加苍术、半夏、黄芩,名参术益胃汤(脾胃论),主治内伤劳倦,燥热口渴;去白术,加草蔻、神曲、半夏、黄柏,名升阳顺气汤,主治内伤饮食,满闷短气、恶寒;加炒芩、神曲,名益胃升阳汤(东垣),主治妇人经水不调,或脱血后食少水泻。 6 19拯阳理劳汤(医宗金鉴)由补中益气汤去升麻、柴胡,加肉桂、五味子组成。主治脾肾气虚,症见面色苍白,懒言无力,倦怠自汗,食少纳呆者。 20四物汤(和刑局方)由地黄、白芍、当归、川芎组成。为治疗营血虚滞之通剂,详见四物汤加减变换歌。 四君子汤与四物汤合并,称八珍汤(活法机要)(煎时可加生姜、大枣),为

13、补益气血之通剂。主治心肺虚损、气血两亏的病证。临床应用时常在原方基础上随证加减,颇多变化。可广泛用于各种慢性病,病后体虚,妇女月经不调、胎产崩漏诸疾,疮疡久不收口等。凡症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肢倦无力,气短懒言,心悸纳呆,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者,皆可随证化裁用之。 21安胎饮(素庵医要)由八珍汤去甘草,加黄芪、香附、艾叶、地榆、牡蛎、续断、黄芩组成。治疗妊娠气血两虚,胎动不安,小腹坠胀,或胎漏下血等证。 22泰山磐石饮(景岳全书)由八珍汤去茯苓,加黄芪、续断、黄芩、砂仁、糯米组成。治疗妇人气血两虚,饮食无味,四肢无力,胎动不安等证。 23胎元饮(景岳全书)由八珍汤减茯苓、川芎,

14、加杜仲、陈皮组成。治疗妇女气血两虚,冲任失守,胎气不安,胎元不固者。 24毓麟珠(景岳全书)由八珍汤加杜仲、菟丝子、鹿角霜、川椒组成。治疗妇女血虚不孕。 25八珍汤加黄芪、桂心(煎时加生姜、大枣)名十全大补汤(和剂局方)。方中四君补气;四物补血;黄芪助阳固表;肉桂引火归元;共奏补7 脾益肾之功。治疗虚劳喘嗽,遗精失血,以及妇女气血两虚,月经不调,崩漏等证。 26人参养荣汤(和剂局方)由十全大补汤减川芎,加陈皮、五味子、远志组成。方中四君、黄芪、陈皮。补气行气;四物补血;人参、黄芪、五味子补肺;甘草、陈皮、茯苓、白术健脾;当归、白芍养肝;熟地滋肾;远志通肾气以宁心;桂心导诸药入营血。诸药配合,使

15、五脏交养互益,共奏补益气血和安神之功。治疗气血两虚之心神不宁、心悸怔忡,夜梦不眠等证。 又人参养荣汤去五味子、远志(即十全大补去川芎,加陈皮),名温经益元散(伤寒六书)。治太阳病汗后头眩心悸或汗出不止,以及下后下利不止,中焦亏虚,身痛者。 27胃风汤(和剂局方)由十全大补汤去黄芪、熟地、甘草,加粟米(即小米)组成。治疗胃肠虚弱而受风冷侵入,症见大便泄泻,内有完谷,或大便下血,血清色鲜,面色萎黄等证。 28十四味建中汤(和剂局方)由十全大补汤加肉苁蓉、麦冬、半夏、附子组成。有补益气血,调和营卫之功。方中黄芪益卫壮气;四君补阳益气;四物补阴养血;半夏和胃健脾;麦冬清心润肺;肉苁蓉补命门火;肉桂、附

16、子引火归元。诸药配合,可用于治疗气血不足,虚损劳倦,短气少力,欲成劳瘵,以及阴寒太盛,虚火上炎,熏灼肺脏所致之阴证发斑等证。 29保真汤(十药神书)由人参养荣汤加天冬、麦冬、知母、黄柏、地骨皮、柴胡、厚朴、大枣、莲子心,去远志、肉桂组成(方中地黄用生地、熟地两种)。有补益脾肺、滋养肾阴之功效。治疗肺痨咳血,阴阳两虚,骨蒸劳热,遗精盗汗,少津乏力,气喘纳呆等证。 8 四君子汤的变化远不止此,贵在临证随机变通。明乎四君子汤,补益之剂掌握大半矣。 二、六味地黄丸加减变换歌 六味地黄益肾肝,地萸药芩丹泽全1。 阴虚火旺着知柏,虚甚鳖甲地骨添2。 养阴明目合杞菊3,麦味可疗肺肾虚4。 血虚归芍一并加5,

17、下焦湿热柏滑。 肾阳亦虚巴淫入,阴虚少液麦玄斛6。 肾不纳气泄泻苦,纳气沉砂一同煮7。 疏肝益肾柴芍先,芎丹归栀是清肝8。 滋水清肝加归芍,栀子柴胡一并煎9。 肝阳上亢黄芩胆,腹胀胁痛枳陈兼。 气虚人参黄芪见,遗滑金樱芡牡莲10。 都气五味止劳嗽11,再入磁菖左慈丸12。 无比山药少丹皮,石脂菟蓉巴戟天; 牛膝杜仲同锅煮,遗滑脚软与头眩13。 还少丹亦宗山药,枸菖远茴楮味着; 除却泽脂与菟丝,脾肾虚寒疗效高14。 附桂六味日肾气15,济生还加车牛膝16。 或加茸味成十补,面晦足冷肾阳虚17。 或增砂益补骨脂,老人虚喘与遗溺18。 左归饮补真阴剂,只把丹泽易草杞19。 右归益火从左归,去苓酌加杜

18、附桂20。 9 巴戟苁蓉艾茅共,下元虚冷肾阳微21。 三补三泻六味丸,出神入化任指挥。 1.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原名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萸肉、干山药、白茯苓、丹皮、泽泻六味药组成。可制丸剂服,亦可制成汤剂服(名六味地黄汤)。具有滋阴、补肾益肝的作用,为补阴方剂的代表。主治肾阴亏虚,肝肾不足,症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遗精,盗汗,消渴,骨蒸劳热,手足心热,牙齿动摇,小便淋沥,舌红少苔,脉沉细数;以及小儿囟门迟闭,病初愈后恢复期的调理等。本方既补肾阴,又补肝脾;既有补,又有泻。六味药中三味补药,三味泻药。即,熟地配泽泻:熟地补元阴,益精髓,泽泻则泻肾降浊;山茱萸配丹皮:山茱萸酸温,滋

19、肾补肝而益精气,丹皮则泻肝火;山药配茯苓:山药补脾养肾,茯苓则渗脾湿。六药两两相配,形成三补三泻的格局,分别针对肾、肝、脾三脏,补泻开合,相辅相成,共奏益肝肾、健脾土之功,实为补阴之要剂,故歌诀之未有“三补三泻”之语。本方剂临床衍化应用,范围颇广,现代亦常用于高血压病、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贫血、糖尿病、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等多种慢性疾病的治疗中。 2.本方加知母、黄柏,名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滋阴降火的功效增强,可用于治疗阴虚火旺,骨蒸潮热,虚烦盗汗,梦遗,腰脊酸痛,尺脉有力者;下元虚甚者,可酌加鳖甲、地骨皮。 3.本方加枸杞、菊花,名杞菊地黄丸(医级),有滋肾养肝明日之功。治疗肝肾阴虚

20、所致之眼花歧视,夜视不清,枯涩疼痛,迎风落泪等。 4.麦味地黄丸(医级),又称八仙长寿丸。由六味地黄丸加麦冬、10 五味子组成,有滋阴、敛汗、止遗之功。主治肺肾双虚,症见虚喘,咳痰带血,潮热盗汗,梦遗滑精等。 5.辨证肝肾阴虚且合并血虚较重者,可用本方加当归、白芍治疗,或竟以本方与四物汤合方使用。 6.自下焦湿热句至阴虚少液句,仍讲六味地黄丸的临证加减:其中柏滑,指黄柏、萆玄参、石斛。 7.纳气丸(张氏医通)由六味地黄丸加沉香、砂仁组成。有止滑泄,温纳肾气之功。主治脾肾不足,倦怠泄泻及蒸热咳嗽者。 8.疏肝至清月干句:清肝汤(类证治裁)由柴胡、白芍、川芎、丹皮、当归、栀子组成。有疏肝逆,泻肝火

21、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胁痛口苦,头晕耳鸣,急躁易怒等证。肾阴虚兼肝火旺者,可将六味地黄丸与清肝汤合用;临床上现常用于高血压病、更年期综合征等的治疗。 9.滋水清肝饮(医宗己任篇)由六味地黄丸加当归、白芍、栀子、柴胡组成。有滋补肝肾,理气化郁之功。治疗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肝气上逆,症见胁肋不舒,咽干目涩,头眩目花,舌红少苔,脉弦或细软者。其功效与六味地黄汤清肝汤合方相近。 10.自肝阳上亢句至遗滑句,仍指六味地黄丸的加减:合并肝阳上亢者亦可用六味地黄丸加黄芩、龙胆草治疗;枳陈,指枳实、陈皮;金樱芡牡莲,指金樱子、芡实、牡蛎、莲子心。 11.都气丸(医宗己任编)由本方加五味子组成。有纳气平喘之功效。主

22、治肾阴虚之气喘,面赤呃逆等证。 12.耳聋左慈丸(中国医学大辞典)由本方加五味子、磁石、石菖蒲11 、滑石;巴淫,指巴戟天、淫羊藿;麦玄斛,指麦冬、(亦有用五味子、磁石、柴胡者)组成。有滋阴通窍之功,主治肝肾阴虚之耳鸣、耳聋、目眩等证。 13.无比山药丸(干金方)由六味地黄汤减丹皮,加赤石脂、菟丝子、肉苁蓉、巴戟天、牛膝、杜仲组成。有滋补肾阴肾阳,强腰益脚起痿之功。主治下元虚损,症见腰腿酸软无力,头眩、耳鸣、阳痿、遗精滑精等。 14.还少丹(杨氏家藏方)的组方可由无比山药丸变换而来,即由无比山药丸加枸杞、石菖蒲、远志、小茴香、楮实子、五味子,减泽泻、赤石脂、菟丝子组成。此方重在补命门之火以强脾

23、土,用于治疗脾肾虚寒,气血匮乏,症见腰膝酸软,不思饮食,神疲乏力,发热盗汗,健忘怔忡,或遗精白浊,阳痿早泄等证。 15.肾气丸(金匮要略)亦称八味丸,由六味地黄汤加附子、肉桂组成(亦称桂附地黄丸)。六味地黄汤中增入附桂,意在微微生火,以温阳化气而行水也。此方重在温补肾阳,是治疗肾阳不足的代表方剂。主要用于肾虚阳弱,化气藏精不足者,症见腰痛脚软,浮肿气喘,下半身常有冷感,小腹拘急,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舌质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微;以及痰饮、消渴、脚气等证。现代多以此方为基础,用于治疗慢性肾炎、糖尿病、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慢性支气管炎等。 16.肾气丸再加车前子、牛膝,名济生

24、肾气丸,又名加味肾气丸(济生方)。有温阳补肾利水之功,主治肾虚腰重,脚肿,小便不利等证;治疗范围与肾气丸相似,但利水作用更强,且牛膝引血下行,更利于腰以下浮肿及下肢酸软无力者。 17.肾气丸加鹿茸、五味子,名十补丸(济生方)。可治疗肾阳衰微所致之面色黧黑,足冷脚肿,耳鸣耳聋,形体瘦弱,腰膝酸软,小便不利,12 舌淡苔白,脉沉弱等证。 18.济生肾气丸加砂仁、益智仁、补骨脂,名脾肾丸(嵩崖尊生书)。有益肾、固摄下元之功效,疗老人下元虚损之多尿遗溺及虚喘者。 19.左归饮(景岳全书)由六味丸减丹皮、泽泻,加甘草、枸杞组成,为纯甘壮水之剂。主治真阴不足诸证,症见腰酸膝软,潮热盗汗,遗精滑泄,口燥咽干

25、,舌光红少苔,脉沉数者。又,此方加天花粉、沙参等,用治型糖尿病,辨证属肾阴虚者,效果较好。 20.右归饮(景岳全书)由左归饮去茯苓,加杜仲、附子、肉桂组成,为温肾填精之重要方剂之一,属“阴中求阳”之方。主治肾阳不足之气怯神疲,腹痛腰酸,畏寒肢冷,下利遗尿,阳痿遗精、不孕,舌淡苔白,脉沉细,或阴盛格阳,真寒假热之证。 21.下元虚冷,肾阳衰微者,还可用六味地黄汤加巴戟天、肉苁蓉、艾叶、仙茅等治疗。 三、秦艽扶羸汤加减变换歌 秦艽扶赢疗虚劳,鳖骨柴参甘草着; 夏归紫菀一并入,骨蒸潮热自汗消1。 气虚黄芪热胡连,肺火黄芩知母添。 盗汗牡梅浮小麦,颧红热甚银胡煎。 柴珠茜根疗吐红,少液阴虚沙麦元。 虚

26、阳上越牡珠母,咽干金灯与射干2。 劳热久嗽胶贝沙,或用固金或紫菀3。 阴阳气血皆虚弱,黄芪鳖甲投之痊; 知苓桂地桑芍桔,天冬一入当归减4。 13 秦艽鳖甲蒿知乌,参草夏菀皆可删5。 青蒿鳖甲五味成,生地知母与牡丹6。 清骨蒿知银胡草,秦鳖地骨共胡连7。 1.秦艽扶羸汤(杨氏家藏方)由秦艽、鳖甲、地骨皮、柴胡、人参、甘草、半夏、当归、紫菀组成(煎时加生姜、大枣)。有养血养阴,退热除蒸的作用,是治疗肺劳、肺痿的代表方剂之一。主治肺劳、肺痿证,症见骨蒸体瘦,潮热自汗,咳嗽声哑,咯血,四肢无力,脉虚数者。方中以柴胡清解肌热,秦艽退骨蒸,二者配合使表邪得散,里热得清;鳖甲、地骨皮滋阴血而退骨蒸;人参、甘

27、草补中气、健脾以生肺金;当归和血补血;紫菀润肺除痰,半夏除痰止嗽又疗声哑;再加姜枣以调和营卫。诸药配合,以达表里交治、气血兼调的作用。现代亦常以此方为基础而治疗肺结核、矽肺、尘肺、慢性气管炎等疾病。 2.自气虚黄芪热胡连句至咽干金灯与射干句,是讲本方临床应用中的加减。其中:胡连,指胡黄连;牡梅,指牡蛎、乌梅;银胡,指银柴胡;紫珠茜根,指紫珠草、茜草根;沙麦元,指沙参、麦冬、元参;牡,指牡蛎。 3.劳热久嗽句:肺伤已极,劳热久嗽者,可用秦究扶羸汤加阿胶、川贝母、沙参(或竟以沙参替人参)治疗;也可根据具体情况改用百合固金汤或紫菀汤治疗。 百合固金汤(赵蕺庵)由生地、熟地、百合、贝母、麦冬、玄参、桔

28、梗、当归、白芍、生甘草组成。有滋肾补肺、清虚热的作用。主治肺阴肾阴两虚,虚火上炎之劳嗽,以劳热久咳,咽干喘嗽,痰中带血,舌红少苔,脉14 细数等为辨证要。方中百合保肺止嗽;麦冬清热润肺;桔梗、甘草利咽除痰:生熟地黄滋肾水,清虚热,玄参亦辅二地滋肾壮水;当归、白芍补血、养血平肝。诸药配合,共奏保肺润肺,滋水退火之功。 紫菀汤(医垒元戎)由紫菀、阿胶、知母、贝母、桔梗、五味了、莲肉、人参、枝苓,甘草绍成。亦有补肺润肺、滋阴的作用,主治肺劳、肺痿,肺伤已极,久嗽吐红等证。方中以紫菀、阿胶润肺补虚,消痰止嗽;知母、贝母润燥消痰;人参、茯苓、莲肉、甘草健脾扶脾土以生肺金;并以桔梗载药上行脾肺并利咽喉;五

29、味子滋肾水,又收敛肺金耗散之气。诸药配合,共奏补肺润肺,消痰之功。 4.黄芪鳖甲散(卫生主鉴)由秦艽扶赢汤加知母、茯苓、肉桂、地黄、桑皮、白芍、桔梗、天冬,云当归组成。主治气血阴阳皆虚,症见骨蒸盗汗,日晡发热,五心烦热,咳嗽咽干,四肢无力,自汗食少者。 5.秦艽鳖甲散(卫生宝鉴)由秦艽扶羸汤加青蒿、知母、乌梅,减人参、甘草、半夏、紫菀组成。有滋阴养血,清热除蒸之功。主治骨蒸潮热证,症见肌肉消瘦,唇红颊赤,口燥咽干,困倦盗汗,咳嗽,舌红少苔,脉细数者。 6.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由青蒿、鳖甲、生地、知母、丹皮五味药组成。有养阴退热之功。主治温病后期阴液已伤邪热内伏之证,症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

30、红少苔,能食形瘦,肺劳骨蒸,脉细数者。此方亦可用于小儿夏季热,以及妇女更年期发热等症。 7.清骨散(证治准绳)由青蒿、知母、银柴胡、甘草、秦艽、鳖甲、地骨皮、胡黄连组成。有清热退蒸之功。主治虚劳骨蒸,潮热多汗,或低热日久不退,症见唇红颧赤,形瘦盗汗,舌红少苔,两脉细数者。此方亦15 常用于更年期潮热自汗者。 四、麻黄汤等解表剂加减变换歌 麻黄汤用桂杏草,表实恶寒服此好1。 桑苏陈苓易桂枝,痰阻气滞华盖讨2。 喘满三拗无桂枝3,有湿白术不可少4。 发热头痛表虚证,桂枝芍药草姜枣5。 风寒湿痹威黄辛6,头项强痛葛根巧7。 阳虚肢冷附子用8,咳喘厚朴杏仁炒9。 桑菊银翘荆防作,原方独用已不多10。

31、杏桔翘草芦根薄,桑菊宣肺散风热11。 痰稠不爽加萎贝,热盛而喘芩膏策。 麻疹未透蝉衣葛,咽肿玄牛与马勃。 渴甚知母天花粉,头痛蔓荆细辛合12。 银翘荆桔竹叶豉,牛蒡芦根草薄荷13。 胸闷藿郁渴花粉,疮疡二丁大青叶。 痰盛杏贝蒌芩好,津伤花粉斛玄妥14。 虽为辛凉可变通,风寒脉紧麻桂着15。 荆防解表法辛温,杏苏曲芷葱苓陈16。 葱豉桔梗辛凉用,翘草薄栀竹叶斟17。 脾虚参芪胸闷苏,阴虚生地热酒芩。 挟湿香薷佩兰使,腹胀陈砂厚朴寻18。 复有麻杏石甘汤,郁热致喘是主方19。 黄痰蛤粉鱼腥草,肺火芩蒌射干20。 16 桂枝姜枣大青龙,表寒里热一剂康21。 灵活处方熟而巧,随证深思莫慌张。 1.麻黄

32、汤(伤寒论)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四味药组成,是辛温解表的经典代表方剂。具有解散表寒,发汗宣肺,平喘止咳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以恶寒发热,头及全身痛,无汗而喘咳,舌苔薄白,脉浮紧为辨证要点。现代亦常用其治疗流感、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方中麻黄辛温,发散风寒,宣肺平喘为君;桂枝解肌通阳,并助麻黄发汗解表为臣;杏仁宣肺降气,助麻黄止咳平喘为佐;甘草既可防止麻桂之辛散太过,又可和中止咳化痰,为使。诸药配合,共奏发汗、平喘、宣肺之功。 2.华盖散(和剂局方)由麻黄汤去桂枝,加苏子、桑白皮、陈皮、赤茯苓组成。有宣肺祛痰之功。主冶外感风寒,肺气失宣,痰阻气滞所致之咳嗽上气,痰吐不

33、利,喉间有水鸡声,胸腹满闷,声重鼻塞,头目眩晕等;也可用于小儿肺炎、急性支气管炎等疾病。 3.三拗汤(和剂局方)由麻黄汤去桂枝组成。主治太阳表证头痛身痛,喘咳胸满,痰白清稀者。现亦常用其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4.麻黄加术汤(金匮要略)由麻黄汤加白术组成。主治外感风寒湿邪,症见恶寒无汗,骨节烦痛者。与麻黄汤相比,此方祛湿作用增强,而发汗之力减小。 5.桂枝汤组成。是治疗阳明经证、气分实热证的经典方剂。具有清27 热生津之功。主治伤寒热在阳明经,或温病热在气分,症见高热、大烦渴、大汗出、脉洪大有力或滑数者,即以热、渴、汗、洪为辨证要点。方中重用石膏,以其辛寒既可透解肌表,以解外感之邪,又可

34、制阳明胃热,且能生津止渴,镇静除烦。并配以知母甘寒凉润,以泻肺胃之热,又滋养内耗之阴。再辅以甘草、粳米,以养胃益气和中,且防石膏、知母辛寒过甚。各药相互配合,共奏清气泄热,生津止渴之功。本方通过衍化,现代亦常用于治疗流脑、乙脑、伤寒、大叶肺炎、流行性出血热、中暑等疾病。 2.人参白虎汤(伤寒论)由本方加人参组成。能增强本方的益气生津作用。治疗素体虚弱,伤寒表证已解,里热较盛,气津两伤;或夏月中暑,症见身热,烦渴不止,汗多,背部微觉恶风寒,脉浮大无力等气津损伤较重者。 3.竹叶石膏汤(伤寒论)由本方加麦冬、半夏、竹叶,去知母组成。具有清热生津,益气和胃之功。其治疗方向由白虎汤的功专清热,转化为清

35、热养阴。主治热病之后大热已去,余热未清,气津两伤之证,症见烦渴欲呕,呕恶气逆,喉干呛咳,心胸烦闷,虚弱少气;或虚烦不寐,口干唇燥,舌红少苔。脉虚而数者。亦可用于暑热证之气津两伤,胃阴不足症见身热多汗,体虚气短,烦渴喜饮,舌质红干,脉虚数者。 又,另有一方亦名竹叶石膏汤,由竹叶、石膏、木通、薄荷、桔梗、甘草组成。主治中焦实火,身热咳嗽,口渴,小便黄赤者。 4.津枯句,仍讲白虎汤之加减:沙。指沙参。 5.本方加桂枝,名白虎加桂枝汤金匮要略),兼有通经络和营血,止痛作用。主治风湿热痹,症见高热汗出,气粗烦躁,口渴,关节肿痛,脉弦数者。 28 6.本方加苍白,名白虎加苍术汤(类证活人书),司治疗关节肿

36、痛属湿困热重者,兼见身体沉重,胸中痞闷,头沉如裹,身热口渴,舌苔腻,脉洪大等证。为增强祛湿作用,在上方基础上还可以加薏苡仁等药物。 7.热盛风动句,仍讲白虎汤的加减;其中钩龙羚,指钩藤、地龙、羚羊角。 8.化斑汤(温病条辨)由白虎汤加玄参、犀角组成。具有气血两清,凉血解毒之功。治疗温病热入营血,气血两燔之证。以神昏谵语,外发斑疹,壮热烦躁,舌质红绛苔黄燥为辨证要点,临床上可用于麻疹合并肺炎、高热等患者。 9.消斑青黛饮(伤寒六书)由化斑汤再加青黛、人参、栀子、黄连、生地、柴胡组成(和醋煎)。治疗胃热发斑,以斑色深红,壮热烦渴,舌绛苔黄,脉数有力为辨证要点。 10.若兼表证句,仍讲白虎汤之加减,

37、但在上述其他各方证中亦可参考使用。其中荆薄,指荆芥、薄荷;芩栀青叶,指黄芩、栀子、大青叶。 11.自气血两燔句至玄参竹叶可救阴句,讲气血两燔之证可用犀羚白虎汤或清瘟败毒饮治疗,以及两方剂的组成。 犀羚白虎汤(温热经纬)由白虎汤加犀角、羚羊角组成。治疗温热病气血两燔,症见高热烦渴,神昏谵语,抽搐等证。 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由犀角地黄汤加白虎汤(去粳米),再加黄连、黄芩、栀子、(即黄连解毒汤去黄柏)连翘、桔梗、玄参、鲜竹叶组成。本方是治疗温热病气血两燔证的有效方剂之一。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救阴之功。主治一切火热证,及火毒之邪侵入营血。临床以大热烦躁,渴饮干呕,头痛如劈,昏狂谵语,或发斑吐衄,舌绛唇

38、焦,脉沉细而数或浮大而29 数为辨证要点。方中以白虎汤清阳明之热毒,并辅以犀角、地黄清热凉血;黄连、黄芩泻心肺之火;丹皮、栀子、赤芍泄肝经之火;连翘、玄参散浮游之火;生地、知母抑阳扶阴。诸药配合,而成大寒解毒之重剂,奏气血两清之效。 犀角地黄汤(千金方)由犀角、生地、丹皮、赤芍组成。有清热解毒,凉血滋阴,散瘀止血之功。主治神昏谵语,热入血分,迫血妄行所致之吐衄,尿血,便血,发斑,斑色紫黑,舌绛起刺者;以及蓄血发狂,漱水而欲咽,腹不满但自言满,大便色黑而易解者。方中犀角清心,凉血解毒;生地凉血,养阴清热;二者为本方之中坚。并辅以丹皮、赤芍以凉血泄热,活血散瘀;诸药配合,可直清营血之热,且有散瘀清

39、心之功,从而构成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的基本方剂之一。现代临床上可用其治疗各种急性发热性疾病之出血,流行性出血热,败血症,毒血症,尿毒症等疾病。 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由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组成。有泻火解毒之功。用治三焦实热而津液未伤者,症见大热烦躁,口燥咽干,吐血衄血,小便赤黄,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 12.十全苦寒救补汤(广温热论)由白虎汤合入大承气汤,减甘草,加黄芩、黄连、黄柏(即黄连解毒汤去栀子)、犀角组成。治疗热毒蔓延脏腑,实热已极。以大热大渴或绞肠欲绝,或头痛欲死,口噤不语,浑身发臭,舌干黑无苔,或黑苔起瓣为辨证要点。 大承气汤(伤寒论)由大黄、厚朴、枳实、芒硝组成。是寒下攻里的经典

40、方剂,有通里峻下,散热破结之功。主治阳明腑实证,以痞、满、燥、实为辨证要点;以及热厥,身体壮热,手足发凉,痉病或发狂属里热实证者。方中大黄苦寒,泻热通便散结;芒硝咸寒,润燥软坚,软化燥屎;30 二者合用,使结于胃肠之有形瘀滞从下而解。厚朴、枳实则理气消积,去气滞痞满,以消除壅结胃肠之无形瘀滞。四药配合,从而使胃肠疏通,六腑积热得清,痞满、燥实得消。 13.痈疡句,指痈疡所致之实热证,可根据症状选用白虎汤或其他清热解毒方剂另加银花、连翘、地丁、蒲公英(黄花地丁)治疗。 14.清营汤(温病条辨)由犀角、黄连、银花、连翘、竹叶心、生地、麦冬、玄参、丹参组成。为清营分热的代表方剂。有清热解毒,透热养阴

41、之功。主治温病邪热初入营分,以身热夜甚,口渴或反不渴,时有谵语,心烦不眠,或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细数为辨证要点。对热毒炽盛者,可将白虎汤(或去粳米、甘草)与清营汤合用。 15.白虎汤中最重要的成分是石膏、知母,二药伍用,可相互促进,增强清泄肺胃实热之功。现代研究亦认为,二者相互配合,有解热、镇静、消炎的作用。临床可将此二味与多种方剂配合应用,对治疗各种火热证往往有效;对表现有发热烦躁、汗出口渴、舌燥唇干、舌苔黄厚甚至发暗发黑,脉洪大有力者,皆可用之。 八、香薷散加减变换歌 三物香薷厚朴扁1,四味香薷有黄连2; 黄连香薷无扁豆3,新加银连豆花全4。 五物香薷合苓草5,六味再把木瓜添6。 参芪术

42、陈成十味,津伤清暑益气痊7。 表邪重者加青蒿,鼻塞流涕葱豉兼。 腹张巧把薄荷使,干呕乌梅紫苏堪。 泻利苍陈与葛根,湿浊藿香共佩兰。 31 中暑兼有中风证,羌防芪芍可同煎8。 二香五味合香苏9,藿薷正气并三物10。 香葛三物共葛根11,经验良方勿轻忽。 1.香薷散(和剂局方)由香薷、厚朴、扁豆三味药组成,故又称三物香薷散,现多作煎剂使用。有祛暑解表,化湿和中之功。为治疗一切感冒暑气通剂之一,用于暑月乘凉饮冷,外感于寒,内伤于湿之发热恶寒,头重头痛,无汗,或自汗肢倦,烦渴,胸闷腹胀,吐泻,舌苔白腻;脉浮等证;此外,对夏令胃肠型感冒偏于寒湿者效果亦较好。唯本方力较薄,临床应用时多在原方基础上进行加减

43、。方中香薷辛温香散,能入脾肺气分,发越阳气,以散皮肤之蒸热;厚朴苦温,散满除湿,以解心腹之凝结;扁豆甘淡,能消脾胃之暑湿,降浊而升清;各药配合,而奏解暑湿,宣卫气之效。 2.四味香薷饮(类证活人书)由本方加黄连组成。主治中医热盛,里湿化热,口渴心烦重者。盖增入黄连,能清心睥之热而除烦也。 3.黄连香薷饮(类证活人书)由本方加黄连,去扁豆组成(即四味香薷饮去扁豆)。治证与四味香薷饮略同,而表现为湿盛于里,或大便下鲜血者。 4.新加香薷饮(温病条辨)由黄连香薷饮再加银花、连翘、扁豆花组成,有祛暑兼清热之功。主治暑温初起,冒暑感寒等证。 5.五物香薷饮(医方集解)由本方(即香薷散)加茯苓、甘草组成。

44、有驱暑利湿和中之功,治疗小便不利,腹胀泄泻者。 6.六味香薷饮(医方集解)由五物香藿饮加木瓜组成,湿邪太盛或32 有腿足转筋者用之。 7.十味香薷饮(百一选方)由六味香薷饮加人参、黄芪、白术、陈皮组成。香薷散,无论三味、四味、五物、六味,均用于外伤暑湿,内伤生冷所致之诸证,有清暑解表之效;然对脾胃原本不足者,效力自然较差。十味香薷饮即针对这一问题而设,对素体脾胃虚弱者之伤暑效果较好。方中增入人参、黄芪,以补肺益气;茯苓、白术、陈皮、甘草,以助脾和中;木瓜酸温,利湿收脱,能于土中泻木,平肝而和脾;香薷则清暑解表。诸药配合,可用于治疗素体中焦虚弱,又外感寒湿或暑湿,头痛吐利,多汗神疲,体倦乏力者。

45、 如中气不足,外感暑热,耗气伤津,气阴已伤,症见身热多汗,口渴心烦,体倦少气,脉虚而大者,治疗时不仅要清其暑,同时还需益气生津。此时可将十味香薷饮与清暑益气汤相互合并化裁,灵活应用,才可收到一定效果。 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由人参、石斛、麦冬、知母、黄连(暑热不甚、津液大伤者可去之)、竹叶、荷梗、西瓜翠衣、甘草、粳米组成。有清暑热、益气阴之功。主治外感暑湿暑热,阴耗津伤,身热心烦,口渴恶心,不欲食,自汗身重,小便赤涩,脉虚无力者。 8.自表邪重句至羌防芪芍可同煎句,是讲香薷散临床使用中的加减,其中: 鼻塞流涕句是指外感流涕鼻塞者,可与葱豉汤合用。葱豉汤(肘后备急方)由葱白、淡豆豉组成。有解表散

46、寒之功。为治疗轻浅外感之通剂。主治微恶风寒,或见微热,头痛无汗,鼻塞流涕,喷嚏,舌苔薄白,脉浮者。 33 苍陈:指苍术、陈皮;羌防芪芍,指羌活、防风、黄芪、白芍。 9.二香散(医方便懦)由五味香薷饮与香苏饮合并而成。即由香薷、扁豆、厚朴、甘草、木瓜、香附、苏叶、陈皮、苍术组成。治疗暑湿伤人内外,身热恶寒,胸腹胀闷等证。 五味香薷饮(联汤头歌诀为)由六味香薷饮减茯苓组成。主治与五物香薷饮略同。 香苏饮(医方便懦)由香附、苏叶、陈皮、苍术(局方香苏饮无苍术,有甘草)组成。主治四时感冒,头痛发热,兼有胸膈满闷,嗳气,不欲食等证。 10.藿薷汤(医方便懦)由藿香正气散(见平胃散加减变换歌)与三物香薷散

47、合方而成。主治伏暑吐泻。 11.香葛汤又名香薷葛根汤(医方集解)由三物香薷散加葛根组成。治疗夏月伤风而见项背拘急或咳嗽者。 九、理中汤加减变换歌 理中汤疗阴寒盛,中虚呕利腹内痛; 人参干姜与术草,寒甚还需附子并1。 四味回阳术易附2,急救回阳附桃红3。 脾湿藿佩苍厚朴,失运薏仁与药苓。 僻下冷痛澄茄胡,肝逆青皮香附行。 腹痛白芍延胡索,腹胀厚朴神曲同。 胃寒吴萸与良姜,气滞枳实合木香。 久泄余粮会诃子,呕逆陈藿与生姜4。 虫痛安蛔椒乌用,或把乌梅配槟榔5。 34 寒痛牵睾橘核茴,宫寒需把桂艾尝6。 丁蔻理中止吐泻7,住血艾胶地榆强8。 桂附理中专祛寒9,理中化痰夏苓藏10。 二方再合陈味麝,寒中三阴可回阳11。 枳实理中茯苓入12,或加黄连连理汤13。 桂枝人参兼表证,或入姜枣与苏防14。 治中汤疗冷食积,青陈二皮益胃肠15。 脾虚气郁用温胃,归芍陈朴椒姜良16。 黄芪汤亦治脾虚,藿香白芍陈皮当17。 中寒理中是根本,临证变通宜审详。 1.理中汤(伤寒论)由人参、干姜、白术、炙甘草四味药组成,亦可制成丸剂使用,名理中丸。具有温中散寒,补益脾胃之功。是治疗脾胃虚寒的基本方剂,许多温中散寒的方剂,均由此方衍比而成。方中以人参补脾胃之虚弱;以干姜祛脾胃之里寒;并辅以白术健脾燥湿;炙甘草和中益气;各药相互配合,以奏温补中州之功。临床应用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