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治疗方法.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333853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7.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治疗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治疗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治疗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治疗方法.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治疗方法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治疗方法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理复杂,是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过程。动脉内膜损伤是发生动脉硬化的始动因素,造成损伤的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栓形成、激素及化学物质刺激、免疫复合物、细菌病毒、糖尿病及低氧血症等。动脉内膜损伤后,刺激平滑肌细胞向内膜移行,随后发生增殖。粥样斑块向管腔突出,使管腔狭窄。目前临床常采用的治疗下肢动脉硬化的西药是前列地尔网,通过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下肢动脉硬化缺血症状。 中医学认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属“脱疽”范畴,脱疽主要病理机制是血瘀,灵枢痈疽:“营卫稽留于经

2、脉之内,则血流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气血运行障碍,络脉失于通畅,瘀滞不通则疼痛,下肢失于气血濡养则寒凉、麻木,跛行甚至溃疡。中医认为脱疽是络病的一种。络病是指各种因素导致络中气血运行、输布和渗化失常,最终出现络脉疲滞、痹阻不通的一类病证,临床可以出现下肢疼痛、凉麻、跛行、溃疡等症状。络病学说源于内经,素有“气在经,血在络”之说,后世医家多有发挥,认为重病人络,久病人络,阳虚多瘀,瘀阻经络。脱疽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久病人络,易出现变症。所以治疗应以破血逐瘀、通络行滞为主。虫类药具有走窜之特性,善清经络之余邪,所以在脱疽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降脂宁颗粒从络论治,活血化瘀,通络行滞。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医林改错:“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内瘀。”全方活血化瘀,通络行滞,通过本次临床疗效观察,降脂宁颗粒和前列地尔对改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显著,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列地尔治疗。 总之,疗效的肯定一方面是准确的判断证型,确保中医的辨证施治,对症下药;另一方面是根据现代医学最新研究成果对既往治疗脱疽验方进行筛选总结,结合西药,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以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