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336390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8.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docx(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高考圈-让高考没有难报的志愿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质子 原子核 注意: 中子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A 1.原子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

2、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核外电子层数 元素种类 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 短周期 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 周期 第三周期 3 8种

3、元素 元 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 素 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 周 长周期 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 期 第七周期 7 未填满 表 主族:AA共7个主族 族 副族:BB、BB,共7个副族 第族:三个纵行,位于B和B之间 零族:稀有气体 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第三周期元素 (1)电子排布 (2)原子半径 (3)主要化合价 1 2 11Na 12Mg 13Al 14Si 15P 16S 17Cl 18Ar 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

4、加 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3 4 5 6 7 高考圈-让高考没有难报的志愿2 1 HCl Cl2O7 HClO4 很强 的酸 4 (4)金属性、非金属性 (5)单质与水或酸置换难易 (6)氢化物的化学式 (7)与H2化合的难易 (8)氢化物的稳定性 (9)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 (10)化学式 (11)酸碱性 (12)变化规律 Na2O NaOH Mg(OH)2 强碱 中强碱 两性氢 氧化物 弱酸 冷水 剧烈 热水与 酸快 MgO Al2O3 Al(OH)3 SiO2 H2SiO3 与酸反 应慢 SiH4 3 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加 PH3 H2S 由难到易 稳定性增强 P

5、2O5 H3PO4 中强 酸 SO3 H2SO4 强酸 碱性减弱,酸性增强 第A族碱金属元素:Li Na K Rb Cs Fr 第A族卤族元素:F Cl Br I At 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金属性强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容易;氢氧化物碱性强;相互置换反应FeCuSO4FeSO4Cu。 非金属性强单质与氢气易反应;生成的氢化物稳定;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强;相互置换反应2NaBrCl22NaClBr2。 同周期比较: 金属性:NaMgAl 与酸或水反应:从易难 碱性:NaOHMg(OH)2Al(OH)3 同主族比较: 金属性:LiNaKRbCs 与酸或水反应:从难易 碱性:

6、LiOHNaOHKOHRbOHCsOH 金属性:LiNaKRbCs 还原性(失电子能力):LiNaKRbCs 氧化性(得电子能力):LiNaKRbCs非金属性:FClBrI 氧化性:F2Cl2Br2I2 还原性:FClBrI 酸性(无氧酸):HFHClHBrHI 非金属性:FClBrI 单质与氢气反应:从易难 氢化物稳定:HFHClHBrHI 非金属性:SiPSCl 单质与氢气反应:从难易 氢化物稳定性:SiH4PH3H2SHCl 酸性(含氧酸):H2SiO3H3PO4H2SO4HClO4 比较粒子(包括原子、离子)半径的方法:先比较电子层数,电子层数多的半径大。 电子层数相同时,再比较核电荷

7、数,核电荷数多的半径反而小。 四、化学键 化学键是相邻两个或多个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1.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比较 键型 概念 成键方式 成键粒子 离子键 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离子键 通过得失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阴、阳离子 共价键 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通过形成共用电子对达到稳定结构 原子 高考圈-让高考没有难报的志愿非金属元素之间 成键元素 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 离子化合物: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 极性共价键:由不同种原子形成,AB型,如,HCl。 共价键 非极性共价键

8、:由同种原子形成,AA型,如,ClCl。 2.电子式: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与表示共价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的不同点:电荷: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需标出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荷;而表示共价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不能标电荷。 :离子键形成的物质中的阴离子需用方括号括起来,而共价键形成的物质中不能用方括号。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

9、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大多数化合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CO(g)H2(g)。 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3、能源的分类: 形成条件 一次能源 二次能源 利用历史 常规能源 新能源 可再生资源 不可再

10、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 核能 性质 水能、风能、生物质能 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氢能、沼气 电能、蒸汽、工业余热、酒精、汽油、焦炭等 思考一般说来,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需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试举例说明。 点拔:这种说法不对。如CO2C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加热。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电能 (电力) 火电 化学能热能

11、机械能电能 原电池 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缺点:环境污染、低效 优点:清洁、高效 2、原电池原理 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高考圈-让高考没有难报的志愿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构成原电池的条件:电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两个电极接触;两个相互连接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 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

12、质量增加。 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氧化物等作正极。 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写出总反

13、应方程式。 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原电池的应用: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设计原电池。金属的腐蚀。 2、化学电源基本类型: 干电池:活泼金属作负极,被腐蚀或消耗。如:CuZn原电池、锌锰电池。 充电电池:两极都参加反应的原电池,可充电循环使用。如铅蓄电池、锂电池和银锌电池等。 燃料电池:两电极材料均为惰性电极,电极本身不发生反应,而是由引入到两极上的物质发生反应,如H2、CH4燃

14、料电池,其电解质溶液常为碱性试剂。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1、化学反应的速率 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来表示。 计算公式:v(B)Dc(B)Dn(B) DtVDt单位:mol/(Ls)或mol/(Lmin) 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以上所表示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重要规律: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 变化量比方程式系数比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 外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高考圈-让高考没有难报的志愿 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 浓度: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

15、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 其它因素:如光、固体的表面积、反应物的状态、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受到温度、反应物浓度、压强等因素的影响。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通常把由反应物向生成物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而由生成物向反应物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 在任何可逆反应中,正方应进行的同时,逆反应

16、也在进行。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即是说可逆反应无论进行到何种程度,任何物质的物质的量都不可能为0。 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VAVA或nAnA 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借助颜色不变判断 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第三章

17、有机化合物 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像CO、CO2、碳酸、碳酸盐等少数化合物,由于它们的组成和性质跟无机化合物相似,因而一向把它们作为无机化合物。 一、烃 1、烃的定义: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碳氢化合物,也称为烃。 2、烃的分类: 饱和烃烷烃 脂肪烃(链状) 烃 不饱和烃烯烃 芳香烃(含有苯环) 3、甲烷、乙烯和苯的性质比较: 有机物 通式 代表物 结构简式 (官能团) 结构特点 烷烃 CnH2n+2 甲烷(CH4) CH4 CC单键, 链状,饱和烃 烯烃 CnH2n 乙烯(C2H4) CH2CH2 CC双键, 链状,不饱和烃 苯及其同系物 苯(C6H6) 或

18、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环状 高考圈-让高考没有难报的志愿平面正六边形 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比水轻,难溶于水 溶剂,化工原料 空间结构 物理性质 用途 有机物 烷烃: 甲烷 正四面体 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轻,难溶于水 优良燃料,化工原料 六原子共平面 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略轻,难溶于水 石化工业原料,植物生长调节剂,催熟剂 主 要 化 学 性 质 氧化反应 CH4+2O2CO2+2H2O 取代反应 CH4+Cl2CH3Cl+HCl CH3Cl +Cl2CH2Cl2+HCl CH2Cl2+Cl2CHCl3+HCl CHCl3+Cl2CCl4+HCl 在光照条件下甲烷还可以跟溴

19、蒸气发生取代反应, 甲烷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氧化反应 燃烧 C2H4+3O22CO2+2H2O 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加成反应 CH2CH2Br2CH2BrCH2Br 在一定条件下,乙烯还可以与H2、Cl2、HCl、H2O等发生加成反应 CH2CH2H2CH3CH3 CH2CH2HClCH3CH2Cl CH2CH2H2OCH3CH2OH 加聚反应 nCH2CH2CH2CH2n 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常利用该反应鉴别烷烃和烯烃,如鉴别甲烷和乙烯。 氧化反应 2C6H615O212CO26H2O

20、 取代反应 苯环上的氢原子被溴原子、硝基取代。 Br2 HBr HNO3 H2O 加成反应 3H2 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烯烃: 乙烯 苯 4、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同位素比较。 概念 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 定义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 不同 分子式相同而结构式不同的化合物的互称 相同 同素异形体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的互称 元素符号表示相同位素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的互称 分子式 高考圈-让高考没有难报的志愿同,分子式可不同 结构 研究对象 相似 化合物 不同 化合物 不同 单质 原子 6

21、、烷烃的命名: 普通命名法:把烷烃泛称为“某烷”,某是指烷烃中碳原子的数目。110用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11起汉文数字表示。区别同分异构体,用“正”,“异”,“新”。 正丁烷,异丁烷;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系统命名法: 命名步骤:(1)找主链最长的碳链(确定母体名称);(2)编号靠近支链的一端; (3)写名称先简后繁,相同基请合并. 名称组成:取代基位置取代基名称母体名称 阿拉伯数字表示取代基位置,汉字数字表示相同取代基的个数 CH3CHCH2CH3 CH3CHCHCH3 2甲基丁烷 2,3二甲基丁烷 7、比较同类烃的沸点: 一看:碳原子数多沸点高。 碳原子数相同,二看

22、:支链多沸点低。 常温下,碳原子数14的烃都为气体。 二、烃的衍生物 1、乙醇和乙酸的性质比较 有机物 通式 代表物 结构简式 官能团 物理性质 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俗名酒精,与水互溶,易挥发 用途 作燃料、饮料、化工原料;用于医疗消毒,乙醇溶液的质量分数为75 有机物 主 要 化 学 性 质 饱和一元醇 CnH2n+1OH 乙醇 CH3CH2OH 或 C2H5OH 羟基:OH 醛基:CHO 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俗称醋酸,易溶于水和乙醇,无水醋酸又称冰醋酸。 有机化工原料,可制得醋酸纤维、合成纤维、香料、燃料等,是食醋的主要成分 羧基:COOH 饱和一元醛 乙醛 CH3CHO 饱和

23、一元羧酸 CnH2n+1COOH 乙酸 CH3COOH 高考圈-让高考没有难报的志愿 乙醇 与Na的反应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乙醇与Na的反应:相同点:都生成氢气,反应都放热 不同点:比钠与水的反应要缓慢 结论:乙醇分子羟基中的氢原子比烷烃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但没有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 氧化反应 燃烧 CH3CH2OH+3O22CO2+3H2O 在铜或银催化条件下:可以被O2氧化成乙醛 2CH3CH2OH+O22CH3CHO+2H2O 消去反应 CH3CH2OHCH2CH2+H2O 乙醛 氧化反应:醛基(CHO)的性质与银氨溶液,新制Cu(OH)2反应 CH

24、3CHO2Ag(NH3)2OHCH3COONH4H2O 2Ag3NH3 CH3CHO + 2Cu(OH)2CH3COOHCu2O2H2O 醛基的检验:方法1:加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有银镜生成。 方法2:加新制的Cu(OH)2碱性悬浊液加热至沸有砖红色沉淀 具有酸的通性:CH3COOHCH3COOH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与活泼金属,碱,弱酸盐反应,如CaCO3、Na2CO3 酸性比较:CH3COOH H2CO3 2CH3COOHCaCO32(CH3COO)2CaCO2H2O 酯化反应 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 酸脱羟基醇脱氢 乙酸 三、基本营养物质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包

25、括: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人们习惯称糖类、油脂、蛋白质为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物质。 种类 糖类 单糖 双糖 多糖 元 C H O C H O C H O 代表物 葡萄糖 果糖 蔗糖 麦芽糖 淀粉 纤维素 油脂 油 脂 蛋白质 C H O C H O C H O N S P等 植物油 动物脂肪 (C6H10O5)n 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C12H22O11 代表物分子 C6H12O6 葡萄糖和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蔗糖和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能发生水解反应 淀粉、纤维素由于n值不同,所以分子式不同,不能互称同分异构体 能发生

26、水解反应 含有CC键,能发生加成反应, 能发生水解反应 CC键, 能发生水解反应 能发生水解反应 酶、肌肉、 氨基酸连接成的毛发等 高分子 主 要 化 学 性 质 高考圈-让高考没有难报的志愿葡萄糖 结构简式:CH2OHCHOHCHOHCHOHCHOHCHO 或CH2OH(CHOH)4CHO 醛基:使新制的Cu(OH)2产生砖红色沉淀测定糖尿病患者病情 与银氨溶液反应产生银镜工业制镜和玻璃瓶瓶胆 羟基: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 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和果糖 淀粉、纤维素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 淀粉特性:淀粉遇碘单质变蓝 水解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水解反应:最终产物为氨基酸 颜色反应:蛋白质遇

27、浓HNO3变黄 灼烧蛋白质有烧焦羽毛的味道 第四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蔗糖 淀粉 纤维素 油脂 蛋白质 一、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 1、金属的存在:除了金、铂等少数金属外,绝大多数金属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 2、金属冶炼的涵义:简单地说,金属的冶炼就是把金属从矿石中提炼出来。金属冶炼的实质是把金属元素从化得电子、被还原 合态还原为游离态,即M M。 +n03、金属冶炼的一般步骤: (1)矿石的富集:除去杂质,提高矿石中有用成分的含量。(2)冶炼: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在一定条件下,用还原剂把金属从其矿石中还原出来,得到金属单质。(3)精炼:采用一定的方法,

28、提炼纯金属。 4、金属冶炼的方法 (1)电解法:适用于一些非常活泼的金属。 2NaCl电解 2NaCl2 MgCl2电解 MgCl2 2Al2O3电解 4Al3O2 (2)热还原法:适用于较活泼金属。 Fe2O33CO高温 2Fe3CO2 WO33H2高温 W3H2O ZnOC高温 ZnCO 常用的还原剂:焦炭、CO、H2等。一些活泼的金属也可作还原剂,如Al, Fe2O32Al高温 2FeAl2O3 Cr2O32Al高温 2CrAl2O3 (3)热分解法:适用于一些不活泼的金属。 2HgO 2HgO2 2Ag2O 4AgO2 5、 (1)回收金属的意义:节约矿物资源,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29、(2)废旧金属的最好处理方法是回收利用。(3)回收金属的实例:废旧钢铁用于炼钢;废铁屑用于制铁盐;从电影业、照相业、科研单位和医院X光室回收的定影液中,可以提取金属银。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金属原子失电子能力 金属离子得电子能力 主要冶炼方法 电解法 K、Ca、Na、 Mg、Al Zn、Fe、Sn、 Pb、(H)、Cu Hg、Ag Pt、Au 强 弱 弱 强 热还原法 热分解法 富集法 高考圈-让高考没有难报的志愿加热 物理方法或 化学方法 还原剂或 特殊措施 强大电流 提供电子 H2、CO、C、 Al等加热 二、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1、海水是一个远未开发的巨大化学资源宝库 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

30、素,其中Cl、Na、K、Mg、Ca、S、C、F、B、Br、Sr 11种元素的含量较高,其余为微量元素。常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并在传统海水制盐工业基础上制取镁、钾、溴及其化合物。 2、海水淡化的方法: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等。其中蒸馏法的历史最久,蒸馏法的原理是把水加热到水的沸点,液态水变为水蒸气与海水中的盐分离,水蒸气冷凝得淡水。 3、海水提溴 浓缩海水 溴单质 氢溴酸 溴单质 有关反应方程式:2NaBrCl2Br22NaCl Br2SO22H2O2HBrH2SO4 2HBrCl22HClBr2 4、海带提碘 海带中的碘元素主要以I的形式存在,提取时用适当的氧化剂将其氧化成I2,再萃取出来

31、。证明海带中含有碘,实验方法:(1)用剪刀剪碎海带,用酒精湿润,放入坩锅中。(2)灼烧海带至完全生成灰,停止加热,冷却。(3)将海带灰移到小烧杯中,加蒸馏水,搅拌、煮沸、过滤。(4)在滤液中滴加稀H2SO4及H2O2然后加入几滴淀粉溶液。 证明含碘的现象:滴入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2IH2O22HI22H2O 第二节 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一、煤和石油 1、煤的组成:煤是由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含碳元素,还含有少量的氢、氧、氮、硫等元素。 2、煤的综合利用:煤的干馏、煤的气化、煤的液化。 煤的干馏是指将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强使其分解的过程,也叫煤的焦化。煤干馏得到焦

32、炭、煤焦油、焦炉气等。 煤的气化是将其中的有机物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 煤的液化是将煤转化成液体燃料的过程。 3、石油的组成:石油主要是多种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多种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没有固定的沸点。 4、石油的加工:石油的分馏、催化裂化、裂解。 二、环境保护和绿色化学 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以及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1、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物:颗粒物、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CO、碳氢化合物,以及氟氯代烷等。 大气污染的防治:合理规划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布局;调整能源结构;运用各种防治污染的技术;加强大气质量监测;充

33、分利用环境自净能力等。 水污染 水污染物:重金属、酸、碱、盐等无机物,耗氧物质,石油和难降解的有机物,洗涤剂等。 水污染的防治方法:控制、减少污水的任意排放。 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物:城市污水、工业废水、生活垃圾、工矿企业固体废弃物、化肥、农药、大气沉降物、牲畜排泄物、生物残体。 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控制、减少污染源的排放。 2、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按照绿色化学的原则,最理想的“原子经济”就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这时原子利用率为100。 3、环境污染的热点问题: 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为SO2和NOx。 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是氟利昂和NOx。 导致全球变暖、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是CO2。 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是汽车排出的尾气中氮氧化物、一氧化氮、碳氢化合物。 “白色污染”是指聚乙烯等塑料垃圾。 引起赤潮的原因:工农业及城市生活污水含大量的氮、磷等营养元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